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埔军校代校长何遂
userphoto

2023.05.18 广东

关注

何遂(左)和吴石的铜像

何遂,1888年农历三月初十出生于侯官县(今福州市)灵响路祖宅。1904年考入福建武备学堂第二期预科学习,结识了林觉民、方声洞、陈更新等革命党人,开始参加反清革命活动。毕业后,在时任上海海关秘书兼上海福建学生会会长同乡林森的介绍下去南京,到革命新军中任排长,后调任第九镇司令部三等参谋。翌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后改为陆军大学),其间结识方声涛及北方革命党人孙岳、刘建藩等人并加入同盟会,同时与方声涛、吕公望、林知渊等人一起成立中国同盟会保定支部。

参加革命

1909年秋,何遂陆军大学毕业后,到广西训练新军的机构“督练公所”参谋处,担任筹略科科长兼陆军干部学堂教官,和耿毅、刘建藩、杨明远等几位同盟会会员,创建同盟会广西支部,出版《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宣传革命思想。

武昌起义爆发时,正当革命党人清军北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准备起义,直取北京时,不幸被清廷袁世凯刺杀。作为参谋的何遂悲愤至极,毅然决然率领第六镇部分官兵宣布起义,被推为燕晋联军副都督。辛亥革命后,何遂赴日本考察军事回国后,应黎元洪邀请,到陆军大学任战术教官,与李济深共事,彼此相交甚契。云南“护国战争”发动后,他潜往山西大同,策动晋北镇守使孔庚通电反袁,并由他起草电文。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组织护法军政府,何遂南下参加,任靖闽军司令。

不久,何遂调孙岳部任参谋长,1924年参与冯玉祥联合孙岳发动“北京政变”的筹划和行动,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建立国民军,通电欢迎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后任国民军第三军参谋长、第四师师长,还担任北京政府的航空署长、国民军空军司令。

北伐战争时,何遂到河南,运动直系军阀和曾属国民军系统的军人倒戈,响应北伐。1928年春,他应李济深的邀请,赴广州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总参议。同年5月,代理黄埔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校长,称“代校务”,主持召集“孙总理纪念碑筹建会议”,率军校各部长官在黄埔岛八卦山为孙总理纪念碑破土奠基,执笔书写纪念碑东侧 “和平、奋斗、救中国”,撰写了《中山先生纪念碑文》。

其间,何遂主持兴建了“黄埔军校学生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碑身镌刻其篆书“为民牺牲”,碑座南侧亦为他撰写手书的碑文,该碑座之东、西、北侧镌刻北伐阵亡之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5名黄埔军校学生的姓名。他还在黄埔岛西侧万松岭濒江边,重修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墓,兴建“济深公园”,为铭记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对军校的贡献,他撰写并手书了“济深公园记”。北伐、东征诸役阵亡将士记载以及济深公园记等永久镌刻于黄埔岛上,成为黄埔军校当年遗留下来之名人墨宝及名胜。1929年2月24日,何遂在广州主持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学员毕业典礼,12月,终因军校经费困难而辞职离任,到西安任十七路军总参议。

抗日救亡

何遂拥护国共合作,赞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2年春,朱庆澜与他一起出钱出力,在北平组建“辽吉黑抗日后援会”,他任副会长兼主任干事,到处奔走呼号,募集捐款,支援抗战,并多次到热河前线慰劳抗日义勇军。北平察院胡同二十九号的何家大宅成为后援会的总部,在热河抗战爆发前,这里是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部。

1937年,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南京,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何遂,结识了周恩来、叶剑英、博古和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有一天,叶剑英告诉他,中共代表团驻地要加强警卫,现缺少枪支。他立即叫两个儿子把家中的4支长枪和两支手枪送到十八集团军办事处。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幕僚室主任的何遂,陪同周恩来由河南前线乘一辆小汽车,赴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总部,见到了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等中共领导人,相谈数日后深获教益。他利用同阎锡山的旧关系调整八路军与阎的矛盾,通过当时军令部林蔚次长的疏通,给八路军增加了军饷。

1939年底,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叶剑英亲自找到何遂,请他向山西有关军政人士说明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宗旨,制止摩擦。何遂即向山西国民党官员宣传了共产党主张。

因日军控制了淮、沪盐,陕中、豫西地区食盐供应紧张,国民政府盐务总局局长缪秋杰想从陕甘宁边区运花马池盐接济。经何遂介绍,缪秋杰在重庆海关与中共领导人董必武、叶剑英、博古谈妥,由何遂的长子以盐务总局代表身份赴边区洽办,用花马池盐换取边区所需的棉布等日用品。此事得到了较圆满的解决,客观上有利于冲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

皖南事变后,何遂收到三子何康转来的一封董必武的信,得悉八路军办事处经济上有困难,他不顾当时政治局势的险恶,亲自驱车前往曾家岩周公馆见到董必武,表示了对蒋介石破坏抗战的不满,并面交一笔现款。后来,董必武、叶剑英赠送他延安生产的毛毯、衣料作答,他一直珍藏在家中。

何遂虽然是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高级将领,但是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婿和一个儿媳都是中共地下党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坚持抗日的何遂亲自将自己年轻的子女托付给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赴延安参加革命,表明了自己下半生跟随共产党、坚持抗日的决心。

1939年,何遂年仅16岁的小儿子何康深受革命影响,也要求去延安学习,何遂舍不得放走,便对周恩来说:“我有两个儿子去延安了,老三再走,我也待不下去了。”周恩来找到何康谈话,不久何康成了一名地下党员,任重庆南开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

何遂的女儿何嘉也是共产党员,党组织还多次安排她协助何遂工作,为国共合作奔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争取并策反国民党高级将领。她还利用何遂在国民党的特殊地位,从事地下党工作,获取了大量国民党的秘密情报。何嘉在一篇文章中回忆,1949年,她作为一名地下党员,和父亲何遂共同工作。父女俩一年里三次会见白崇禧,拜会李宗仁,劝他们和谈息兵,避免生灵涂炭。

策反吴石

何遂最传奇的经历就是策反“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何遂比吴石大6岁,善于交际,在国民党和共产党里都有很多朋友。何遂与吴石有相同的爱好,酷爱书画文物,又都是福州老乡,两人成为生死好友。

何遂与吴石来往时毫不避讳自己倾心共产党、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看法。1937年5月,何遂到南京后常与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人联系,七七事变后,得知他们希望多认识些新朋友,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介绍吴石给他们认识。吴石非常赞同共产党的“团结抗日”, 1938年8月,他在武汉举办“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特意邀请周恩来、叶剑英等部分中共领导人授课。

中共中央上海局通过何遂争取吴石,1947年4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最主要的三位领导: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及军事策反负责人张执一,在上海锦江饭店宴请了时任国防部史政局中将局长吴石,并进行密谈,何遂在座陪同,此后,吴石正式为中国共产党工作。

按《史政工作条例》规定,国民党核心军事资料都必须报送史政局备案,因此重要军事研究部署不久,吴石的案头就出现有关重要军事图表。吴石一次次给中共地下组织及时送出《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全国军备部署图》《京沪杭军事部署》《京沪杭失陷后的全国作战部署》等大量秘密核心情报,为南京、上海、福州等重要城市的解放作出特殊贡献,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

1949年3月,吴石带着一份绝密情报,依约来到上海愚园路俭德坊2号何康寓所。何康惊讶地发现,这是国民党军队的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图上标明的部队番号竟细致到团”,当即交给组织。上海解放时,渡江战役时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高兴地对何康说:“渡江战役前夕,我们收到了地下党同志送来的情报,了解了国军的长江布防,这对整个战役的胜利有很大的帮助。”

1949年8月,吴石赴台,赴台前,中共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为“密使1号”。何遂与女儿何嘉以探望已赴台湾生活一年多的夫人及次子何世平为名,来台北执行任务,联系上了吴石。后来,台湾获知何家弟兄是共产党人,组织让何遂一家人尽快撤离台湾。在吴石的催促下,何家夫人陈坤立携次子何世平一家及女儿何嘉,乘船由基隆返回广州,吴石为何遂代买台北直飞香港的机票,亲送他登机离台。这一别成为永别,回大陆后,何遂一提到吴石都会声泪俱下。

因为台湾的白色恐怖,台湾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1950年5月,时任国民党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的吴石英勇牺牲。噩耗传来,何遂认为吴石是自告奋勇替自己留在台湾从事情报工作而牺牲的,力争吴石身后的待遇,以慰忠魂。1973年,吴石被评定为“革命烈士”,2000年遗骸奉回大陆,安葬在北京福田公墓。201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兴建的无名英雄纪念公园落成,主体塑像吴石等四位台湾烈士。不久,北京福田公墓与吴石家乡螺洲也竖起了吴石雕像。

捐献文物

何遂一生不近烟酒,唯独酷爱收藏书画文物,在戎马倥偬生涯中收藏了数以万计的古董作国学研究。因对文字学、音韵学、考古学有着共同爱好,何遂与陈独秀常有学术交往,并成为好友。1913年,黄兴命何遂沿长江各要地了解讨袁准备情况,何遂来到安庆见到了安徽都督柏文蔚,当时陈独秀在皖都督府担任秘书长,两人由此相识交往。1932年9月,陈独秀、彭述之等在沪公共租界被捕,狱中,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长的何遂常去看他,讨论学术问题。

1936年,两人合作写了一部有关日本片假名的书。何遂将书交给傅秉常,傅在其主编的《三民主义文库》中刊出,付稿酬千元,何遂拿到后全部交给陈独秀,还以五只古瓷碗相赠。1937年初,何遂完成《叙圃甲骨释略》,商承祚、董作宾题词,陈独秀不仅题词还为何遂誊写了全稿,使此书石印出版,得存其真。当年陈独秀写了封《致何遂论青铜器及古文字学罕见长信》给何遂,主要围绕何遂《古欢录》及文字学进行讨论,是目前所见陈独秀尺幅最长、字数最多的信札,现藏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闽海百年历史纪念馆。

抗战胜利后,何遂在南京栖霞山栖霞路自建了中国当年最具规模的私人博物馆“中华艺术典藏馆”,俗称“红房子”,由他的卫士长苏鸿恩看管。何遂拥有大量古文物书画,生前分别捐献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天津市图书馆等,仅1950年捐献给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古文物就有6895件,文化部曾向何遂颁发褒奖状。

新中国成立后,何遂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司法部部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8年1月11日,何遂因病在北京大学医院逝世。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于2019年在英雄广场竖起何遂铜像,穿长衫持竹竿迎台湾海峡之风而立,与吴石铜像遥相对望。(苏岫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恩来逝世,张春桥提议叶剑英致悼词,叶坚决反对,后推荐此人
被“遗忘”的中共创始人,主席曾称他是“顶头上司”,他是谁?
他是中共创党元老,因政见不合直接退党,晚年为此悔恨不已
叶剑英在抗战(2)
大革命以后,中共为挽救革命做出了哪些努力?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陈独秀三拒延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