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寺遗址 最早的中国

二十八宿圆盘 · 圭表

破解神话传说中的历史密码

5600余年前的王朝—虞夏

古人如何判断制定节气

史前文化| 河姆渡、仰韶、红山、大汶口、良渚

良渚与陶寺——中国历史南北格局的滥觞

华夏稳定的文明中心区

仰韶  龙与北斗九星

中华早期文明源流线路图

玉璧 夏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陶寺遗址,

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

遗址面积400多万平方米,

距今约4300年到3900年,

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已经进行了四十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学者认为,

这里就是帝尧的都城,

是最初的中国。 

01

最初的中国

陶寺遗址,一向被称为早期中国。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航片清晰地显示,千百年来,附近的村庄不管怎样发展变迁,一直呈包围状把陶寺遗址紧紧地环抱起来。

冥冥之中,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保护着这片古老的都城旧址。

经过40年的发掘,陶寺一次又一次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墓地、城墙、手工业作坊、宫城、城门、宫殿,世界最早的观象台,陆续被发现。

400多万平方米的遗址内,城址就占据了280万平方米,宫城近13万平方米。整个遗址区域划分清楚,布局讲究,墓葬等级分明,俨然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许多学者认为,陶寺就是典籍里记载的“尧都平阳”,根据多年的发掘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聚敛了大量财富,形成了特权阶层。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国家雏形已经形成,邦国时代已经来临。

陶寺遗址,就是早期中国的典型代表。 

02

惊人的发现——尧的都城

全国只有陶寺遗址附近的方言,称太阳为“尧王”。

是巧合?还是文明的传承?又或者是某种特定崇拜?

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伟大的君王尧,究竟有没有建造过伟大的都城呢?

2018年,在陶寺遗址宫城的城墙上,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残存下来的“阙楼”式建筑。

带阙楼式的门,一向被称为礼仪之门。

两处高大的阙楼从宫城的南城墙上延伸出去,模式竟然和隋唐时期洛阳城应天门阙楼的样式相像。

以至于后来的紫禁城午门,也沿袭着这种4000多年前的阙楼模式。

高大的阙楼显示着宫城内的宏伟。仅仅一个主殿,面积就达到了540多平米。

宫城外的窖穴储藏着国家的粮食,窖穴直径达5米,深度7米,内置螺旋形坡道可直达底部。这些大型窖坑,几乎和汉魏时期洛阳的含嘉仓一摸一样。

经过40年的发掘,陶寺遗址已经是很多学者认定的“尧之都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认为:

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像陶寺遗址这样,全面拥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标志。

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以及它所反应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相当契合,是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支点和基石。

03

王墓里的中国龙

陶寺遗址的墓葬区是当时黄河流域最大的一处。

40多年的发掘表明,四千年前,这里的社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和数量众多的普通人的简朴墓葬不同,贵族大墓相对较少,规格很高,陪葬品也特别丰富。

1980年,在M3016大墓中,一个圆形的特殊陶器显露了出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陶盘,盘子的中心,栩栩如生地绘制着一条盘龙。

在整个陶寺遗址中,这样的龙盘仅从四个贵族大墓中出土了四件。考古学家认为,龙盘应该属于当时的王者,是高级身份地位的象征。

陶寺龙盘里绘制的龙,皆形如蟠龙,身体上有鳄一样的鳞状斑纹,头部两侧方形似耳,长颌凸出,尤其是口衔树枝的形象,十分罕见。

陶寺盘龙,已经非常接近后代夏商周及后世之龙的形象。陶寺又是最初的中国国家雏形所在,因此,陶寺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龙。 

04

世界最早的观象台

4000年前,陶寺就拥有了较为先进的天文技术,并且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

人们初次发现13根有弧度的夯土柱的时候,看着这一排“墙不像墙,路不像路”的奇特组合,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根据《尚书  尧典》的记载,尧帝时期的天文学十分发达,天文历法关乎农耕授时,已经成为王权的一部分,观象台是都城必备的建筑。

这13根奇特的石柱,会不会是4000年前的观象台呢?

通过两年的摸索求证,模拟观测,考古人员终于发现了观象台的秘密。

原来,先民是通过观察土柱狭缝中,塔儿山的日出方位,来确定季节和节气的。

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春分和秋分同时可以从第7个狭缝看到日出。

陶寺遗址观象台复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也是中国24节气的祖源。

它比英国的巨石阵观测台,还要早上500年。

05

惊人的发现——文字

1984年在陶寺遗址H3403区域的发掘中,一个残破的扁壶上,用朱砂写着的两个字符,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其中一个红色的字符争议不大,很多学者认为他和甲骨文的“文”字非常相似。

争议比较大的第二个字符,究竟是“尧”字还是“易”字,目前尚无定论。

虽然只是两个简单的字符,却已经是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单个字符。比成熟的甲骨文早了近一千年。

06

惊人的发现——乐器和礼器

陶寺遗址出土的29件乐器,包括鼍(tuo)鼓、土鼓、特磬、陶铃、铜铃、口弦琴等。

鼍鼓和特磬都是迄今为止所知同类乐器中最早的。

铜铃,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金属乐器。

土鼓,是中国最早的实物鼓。

口弦琴,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直到今天,羌族、蒙古族、彝族、鄂伦春族还在使用。

鼍鼓这种用鳄鱼皮蒙的鼓,只出现在王级大墓里。土鼓也是如此。

其中,1对鼍鼓,1件石磬,1件土鼓,都是呈固定组合安置于贵族墓的墓主左下侧。是贵族所独有的高级陪葬品。

鼍鼓和特磬组合更是传承到了商周,成为身份高贵的王者之器。

陶寺出土的玉钺、玉琮、玉璧、玉垚,更是代表了王者身份的重要礼器。

“礼乐文明”此时已经初步形成,礼制已经出现。

07

惊人的发现——青铜器

这件轰动考古界的铜青铜器,出土时正挂在一个小墓墓主人的手臂上。

它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完整青铜器。

通身均匀分布着29个齿牙,外径12.5厘米,内径7.5厘米。外观和现代工业齿轮几乎一摸一样。

对于它的具体用途,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其成熟的铸造技术,足以征服4000年后的现代人。

很多学者由此推测,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具备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条件。

陶寺遗址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史前遗址,而且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座城墙、宫殿、王陵、乐器、观象台、大型仓储区等各项功能要素齐备的早期都城遗址。

一切迹象都表明,4000多年前,陶寺就进入了国家阶段,进入了文明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震惊!世界上最早的中国,出现在我们山西!
山西陶寺遗址分析:颇有王者之气,是帝尧的都城吗?
文明之美看东方|这里“最早”叫中国——中华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
陶寺遗址:华夏文明起源提升至夏以前
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看看你家乡的是什么?
神秘芮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