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最有排面的婴儿:出生时省长坐镇监督,国家鸣13响礼炮

民国时期,一个婴儿的出生,非比寻常,北洋政府派将军坐镇,军队站岗保护产房,山东省省长亲自监督。

一个婴儿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排场,正可谓同人不同命,因为这是孔子的后代,他的出生不仅关系着孔家香火的延续,还承担着儒家思想传承的重任。

这个婴儿就是孔子的第77代传人孔德成

孔府急切盼望出生一个男丁

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都被认为是正统思想。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被世人尊奉为“圣人”,而在宋仁宗时期,孔家被封了“衍圣公”的爵位,并且可以世代继承,但世袭者必须是男丁。


到了孔子的第76代传人孔令贻这里,自然也不例外,他从娶妻开始便希望尽快为孔家添一个男丁,但始终不遂人愿。

孔令贻的原配孙氏早亡,后又娶了丰氏和陶氏,丰氏一直未能为孔家生下一男半女,陶氏虽生下一个儿子,却不幸夭折。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孔府上下非常着急,就连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孔家继承人的问题。


孔令贻40多岁了,依然是没有儿子来延续香火,无奈之下,他将陶氏的贴身丫鬟王宝翠娶为妾,说来也巧,王宝翠很快就生下了两个女孩。

但孔家却需要男丁来继承爵位,所以生男孩就成了孔令贻和王宝翠的头等大事。

而这时,孔令贻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他感到非常遗憾,觉得自己生前不可能再有儿子了,孔家的血脉将断在他这一代,他怎么对得起孔家的列祖列宗。

正当孔令贻为子嗣的事情烦恼之时,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让孔府开心不已,王宝翠又怀上了,却不知是男是女,但不管怎么说,孔家总算有了盼头。


父亲对未出世的孩子做安排

孔令贻的身体确实没能等到孩子出世的那天,但他在病逝之前,却对这个未出世的孩子,做了仔细的安排,生怕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闪失。

孔令贻给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和清逊帝溥仪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己快步入半百的年龄,还没有子嗣,现如今侧室王宝翠已怀孕5个多月了,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让这个孩子来继承衍圣公的爵位,但自己恐怕撑不到孩子出世了,一切都拜托给他们了。

徐世昌随即给了孔令贻一颗定心丸,回复说,如果王氏生下的是男孩,就遵循定例,世袭衍圣公。


徐世昌作为当时的大总统,为什么会对孔家的后人如此重视。其中的原因估计要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有几年连续出现天灾,就有人说,是因为没有修建孔庙,没有对孔子进行祭拜所致,于是,从那时起,就盛行修建孔庙。

到了东汉时期,朝廷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进行祭祀。从唐代开始,孔子的地位更加提升了,朝廷要求每个县都要修建庙宇来祭祀孔子,每年春秋进行2次大祭,每月的初一、十五进行2次小祭。

宋代则给予孔家世袭爵位。清朝时,对孔子的祭祀,被视为与拜祭祖宗同等级别的大祀。所以说,北洋政府关注孔子后代的出生也在情理之中了。


军队保护产房,省长坐镇监督

没过多久,孔令贻就在北京因病去世。孔子第76代传人的离去,则让世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王宝翠的肚子上。这关系到衍圣公的继嗣大事,北洋政府自然是不敢怠慢。

1920年2月 23日,到了王宝翠生产的日子,为防止有人换掉孩子或期间发生其他意外,北洋政府派了军队,将山东曲阜孔府内外全部包围,产房外及四周,布满了岗哨,并由一位将军坐镇孔府。

与此同时,北洋政府还安排时任山东省省长的屈映光,在现场监督。


不仅是政府重视,孔府还将与孔家有血缘关系的12府长辈都请了过来,将他们安排在西厢房静候佳音。而在孔府门外,还聚集着曲阜的一些名人和各媒体记者,大家也是对王宝翠生男还是生女着实关注。

这一天,孔家将孔府能打开的门都打开了,他们要迎接新生命的来临。孔家还在大门上挂起了一支弓箭,寓意“飞快”和“速到”的意思,他们希望王氏能早点生下婴儿,中间千万不要发生意外。

偏偏不巧,王宝翠真的就是难产,此时就有懂风水的先生建议,要将孔府的正南门打开,这个门在平日里,都是关闭的,只有在皇帝出巡来此或祭祀时才能打开。

于是,陶氏就命人将此门打开。足以看出,这个孩子对于孔家来说,至关重要。


这时,又有人说,孔府内宅的后花园地势较高,压住了前院,不利于孩子出生,需要将前院的地势升高,新生儿才能进门。

听完此言,陶氏就令人将一块写有“鲁班高八丈”的木牌,挂在了前院的角门上。

不知是打开正南门还是抬高前院地势起了作用,还是婴儿恰巧这时要出来了,当这些做完之后,婴儿就呱呱落地了。

国家鸣炮13响来庆贺

这个婴的出世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毫不逊色于古代帝王皇子的诞生。当人们听见一声脆响的婴儿啼哭声,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于是,孔府安排人在曲阜城内,四处敲锣13下,通报孔家有男丁诞生,这不仅是孔家的喜事,也是曲阜全城人的喜事。当地老百姓知道这个好消息后,也纷纷燃放鞭炮,以示祝贺。

北洋政府也命令曲阜城中的驻军鸣炮13响,来庆祝孔德成的诞生。这一天,整个曲阜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笑声,鞭炮声更是延绵不绝。


国家鸣13响礼炮,孔德成享有的是多高待遇呢?

鸣礼炮,源于英国,后来成为一个国际惯例,只有在国家盛大庆典或迎接贵宾时才会鸣炮。

鸣炮时习惯于放单数,21响是最高规格,用于国家大典或迎送外国元首;19响也是用于迎送外国元首;17响是迎送外国首脑副职时用。

15响和13响,是根据国家接待贵宾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孔德成,一个才出生的婴儿,北洋政府竟然用13响礼炮来为他庆生,这种礼遇非同凡响,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首次,堪称中国最有牌面的婴儿。


出生17天生母离去,10岁嫡母去世

孔德成的出生,享受了北洋政府的最高礼遇,然而他却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王宝翠也在生下他17天后,因产褥热而撒手人寰,从此,他便由嫡母陶氏来抚养。

徐世昌遵守了对孔令贻的承诺,在孔德成百天时,北洋政府派人送来了大总统令,封他为第31代衍圣公。


不料,10岁那年,嫡母陶氏也去世了,从此,他的生活起居就由师傅王毓华代为照顾。

提出取消“衍圣公”爵位

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人,虽然孔德成从小就诵读古代经典,但他的思想却不守旧,因为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接受到了很多新文化。


在新思想和新文化的推动下,15岁的孔德成认为,世袭爵位已经不适宜存在于民国,于是他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申请撤销“衍圣公”的爵位,从今往后孔家不再世袭。

但是,国民政府认为,“衍圣公”象征着一种文化传统,这一称谓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不管它是否适合于当今社会,都不能废除,既然是孔德成主动提出来的,也不能不考虑。

于是,国民政府提出了更改意见,将“衍圣公”的爵位,改成“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职位,并且这个职位可作为中华民国的世袭特任官。


拒绝日本邀请,在多地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国人影响至深,在世界上同样具有深远影响,他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除了中国修建孔庙,在朝鲜、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也建有孔庙。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曾多次派人来曲阜,邀请孔德成去参加日本国的孔庙落成典礼,都被他婉言拒绝。

1937年,曲阜沦陷之前,孔德成前往了重庆,在这里的日子,孔德成成立了孔学会。为弘扬孔子的学术思想和民族精神,而组织研习会和宣讲会,引起国内不少学者和名人的兴趣。


他们汇集在重庆,展开对传统文化研究方法的大讨论,其中不乏新思想与旧思想的论辩,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孔德成也从中受益匪浅。

由于战乱,随后的一段时间,孔德成是辗转多地,从重庆到南京、再到上海,又去美国……每个地方都是短暂的停留,但只要他到过了地方,他都没有忘记以弘扬儒家思想为己任,让中华文化传播久远。

1949年,孔德成随国民党迁居台湾。他在台北修建孔子庙,倡导儒学。从1955年起,孔德成在台湾大学、东吴大学等几所院校担任教授。除正常工作外,他还有一项万古不变的工作,就是每年在孔子诞辰日,参与孔庙祭典活动。


2018年,孔德成在台北病逝,孔家第77代传人完成了他的使命,儒家思想的衣钵交由他的孙子孔垂长来传承。

孔子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教育、经济、历史等方面提出的学说和思想,至今影响着国人。正因为孔子的巨大影响力,他的后人们,才受到了国家给予的高规格礼遇。

号称中国最排面婴儿的孔德成,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肩负着孔家和时代赋予他的使命,他说,儒家思想、孔子思想,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淹没,将永远滋润着中华大地。

作为一代传人,他将一生都致力于弘扬儒家文化,并在文化、学术、教育上做到了薪火相传,无愧于那13响礼炮!
▼点击卡片关注我们  发现更多趣史百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最牛男婴:出生时军队护产,省长监督,国家鸣13响礼炮庆贺
中国传奇遗腹子:出生前军队守卫产房,出生后国家鸣13响礼炮庆祝(组图)
中国最牛的男婴:出生前军队护产,出生后国家鸣13响礼炮庆贺
中国最排面的婴儿:出生时军队保护产房,国家鸣13响礼炮为他庆生
出生即巅峰,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命好的让小说主角都羡慕
临终让“小妾”有孕,军队守护产房,孩子出生后国家鸣礼炮为他庆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