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向前10个字力挽狂澜,挽救了红军

关于长征,我一直有一个疑团。四方面军的川陕根据地人口已经有500万,兵力已经有8万了,为什么要跟着长征?他们把根据地撑住,等中央来不好吗?那样应该是更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啊。中央红军也不至于一直都找不到地方落脚!

当然这也是党史上反复讨论的一个问题,徐帅对于这个问题,给出过这样的解释。其一,敌人部署“川陕会剿”,根据地面临前后夹击的危局;其二,川陕根据地当时已经是民穷财尽,难以支撑更大规模的战争;其三,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的战略需要,一切计划和部署,必须服从这个大局。不得不说,徐帅的这个回答非常厚道。

但笔者在仔细看过张国焘个人履历后,却有不一样的想法。中央若是到了川陕,蒋介石就会把围剿的重心转移到川陕,红四方面军肯定就要受大损伤。因此,他带着四方面军长征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保存自己的实力。

1935年6月8日,两大主力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手握8万雄兵的张国焘,见中央红军也就一万多人,还全部都破衣烂衫,心中就起了异心。
中央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了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却偏偏提出了继续向青海、新疆等省偏远地转移的意见。为了统一思想,中央政治局专门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了会议,作出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决定。
根据这一战略决定,中央制定了夺取松潘的战役计划。
7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21日,中革军委决定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政治委员。中央红军的第1、第3、第5、第9军团,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
说实话,这个时候中央给张国焘的地位已经不低了。当时候政委的权还排在军事主官之前,红军总政委的职位已经很高了。结果张国焘依然不买账,因为它的拖延,导致松潘战役计划破产。

8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了继续贯彻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中革军委决定进取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尔后向东发展。
1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率领由第5、第9、第31、第32、第33军组成的左路军,从卓克基地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
21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由第1、第3、第4、第30军组成的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右路军历尽干辛万苦,通过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的茫茫草地,于8月底全部到达班佑地区。左路军先头部队也于8月20日到达阿坝地区,但后续部队行动迟缓,原因还是因为张国焘。

右路军到达巴西、班佑地区后,得到了很好的补充,这是它们度过草地之后,过得最滋润的一段时间。
如果要继续北上,前往甘南,能不能拿下包座就成了关键。包座环山傍水,居高临下,是控制这一地带的主要制高点。守敌一个团,驻扎在山顶,利用山险路狭,修筑许多碉堡,并备有大批粮食,有着完备的长期固守防御阵地。
胡宗南见红军来了,立刻又调伍诚仁第47师增援包座。
徐向前对局势进行整体审视判断后,因三军团还没到,他向党中央和毛主席建议,由四方面军的部队来承担这一任务。
此战,徐向前又拿出了围点打援的战术,30军为主攻部队;88师两个团和89师两个团,埋伏在包座西北地区的山林中准备打援。4军为助攻部队,以一部攻击求吉寺之敌,配合30军战斗。1军团作预备队,负责保护党中央的安全。
8月29日,战役打响。一天的战斗,就使包座城千疮百孔。得知包座危矣,援军来得更快。30日晚,援军先头部队进抵大戒寺以南。徐向前为了能包饺子,令埋伏的主力部队继续注意隐蔽待机,而攻打包座的部队则适当后撤。
31日,敌47师师长伍诚仁率部进驻包座以南,令3个团兵力沿包座河东西两岸进击,企图内外夹击,吃掉红军。他哪知自己已经掉进徐向前的口袋里了。下午3时,反攻开始,埋伏在山林间的红军,突然插向敌军,将其截成数段,49师大部被歼。
这一仗是两大主力会师之后的第一个漂亮仗,徐向前也第一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眼皮子底下,秀了一把军事才能。战斗结束后,一方面军的宣传队还去包座进行慰问演出。
包座拿下之后,左路军张国焘又开始作妖了,他让中央把既定的北上政策改为南下,这就是党史上著名的“北进”和“南下”之争。
9月1日,中央告诉张国焘你要继续北上。9月3日,张国焘回复中央说,还是南下更好,还说了甲、乙、丙三条理由。9月8日,中央开会之后,决定继续执行北上的决定,恩来、洛甫、博古、向前、昌浩、泽东、稼祥联名向张国焘发电报,写清了为什么北上的原因,也是三大条,在第一条中就有甲、乙、丙、丁四点,但这最终都没能说服张国焘。
与此同时,张国焘以朱(朱德)、张的名义电令徐、陈:“一、三军暂停向罗达进军,右路即准备南下,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具体问题,右路皮衣已备否?即复。”陈昌浩接电后改变了态度,同意南下。
当时在军内,陈昌浩的地位要高于徐向前,陈要南下徐向前也没什么好办法。于是陈昌浩就把同意南下的想法报告了中央。于是中央又给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发了电报,不让他们南下。
9日晚,毛主席来到徐向前的住处,问道:“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主席说是询问,实际上是摸徐向前的态度。徐向前说:“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毛主席没再说什么就回去了。

毛主席回去之后,连夜就带着三军团开拔,向一军团集中。
第二天凌晨,徐向前、陈昌浩才知道中央已经率部单独北进了。后来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说“那天早晨,我刚刚起床,底下就来报告,说叶剑英同志不见了,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我和陈昌浩大吃一惊。接着,前面的部队打来电话,说中央红军已经连夜出走,还放了警戒哨。”“心想这是怎么搞的呀,走也不告诉我们一声呀,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呀,感到心情沉重,很受刺激,脑袋麻木得很。”
红四方面军下面的人见中央连夜走了,还对四方面军设下了警戒,问要不要打?
这个问题到了陈昌浩和徐向前面前,徐向前第一时间就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陈昌浩同意了徐向前的决定,没有下令打,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
晚年徐向前在回忆录中说,如果当时政委陈昌浩就是要打,他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翻看历史的长页,“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虽然话不长,但字字千钧,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我党我军的生死。徐向前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作为关键人物,做出了关键的正确选择,必将不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昌浩同志的转变3
恐怖的草地:让朱德和徐向前最纠结的地方,有的部队反复过了三次。|长征系列
说不尽的红四方面军:百丈关伤亡过半,四方面军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懋功会师后张国焘向中央要权,毛泽东不赞成张闻天让职,张闻天对张国焘的预言一一应验
毛泽东称这段历史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张国焘挟兵突然向中央发难
37年毛泽东一见他就握着他的手,徐向前晚年回忆:我真以为要枪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