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大师陈寅恪有多牛?被誉为300年一遇,几件小事令人刮目相看

“陈先生的学问,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这是知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对于陈寅恪的评价。

此评价之高,足以证明,陈寅恪本人的才识非寻常人可比。

三百年才出一个的人才,可想而知有多罕见!放在现在,那得有多少名校争着抢着要!

然而历史上的陈寅恪,却并没有任何的学历证明

简单来说,他这一生,没有一张可以证明自己学识的文凭。

没有文凭,却被称赞是三百年才出一个的人才,这听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

但实际上,这都是因为,陈寅恪并不在乎外在的荣誉。

他好学却并不重名利,不会以虚名自傲。对其而言,用自身所学去回报社会,才是他最终所求。

而实际上,陈寅恪也确实这么做了。

他这一生严以律己,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无法让人挑的出错处。

而他做出的几件“小事”,还备受世人称赞!

那么,陈寅恪做的这些“小事”,究竟是什么呢?

  • 出国留学

陈寅恪之所以会被称赞为“三百年才出一个的人才”,这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

陈家祖上多是文化人,父亲陈三立,还是当时人尽皆知的“清末四公子”,颇有才华。

父亲的身份既然不凡,那在对儿子的教育上,肯定是极为费心思的。

所以,自小陈寅恪便和其他普通孩子不一样,当大多孩子在外玩嬉笑玩闹时,陈寅恪一直泡在书堆里学习。

不过,学习对于陈寅恪而言,并不是负担,他很是享受这个探索新世界的过程。

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地理学,亦或是数学与英语,陈寅恪都十分的感兴趣。

因为勤奋刻苦,加上自己本身又颇有天赋,陈寅恪对于这些知识,都能很好的消化。

在年少时,他便被看作是天才少年。

父亲因为有这样一个儿子,那是十分的骄傲。

1902年,陈寅恪为了提升自己,还选择了到日本求学。

在那里,陈寅恪又接受到了新文化的冲击,这更加坚定了,他想要继续学习探索的决心。

所以在日本完成学业后,陈寅恪又相继到法国与瑞士等国家深造。

对其而言,学无止境且探索新世界的过程是快乐的,他很是享受这个过程。

想来,若不是因为身处战乱年代,遇战争爆发,当时的陈寅恪,会一直在外求学。

战争爆发后,陈寅恪便选择了回国。

因为满腹才华,颇受认可。回国后的陈寅恪,受聘到清华大学担任导师。

清华大学的老师有很多,但陈寅恪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

因为多年留学的经历,他熟悉各个国家的文化与历史。

同时,他还掌握多种外语,包括英语德语在内等8个国家的语言,这使其在学子当中非常受欢迎。

当时学生最最喜欢的,便是陈寅恪的教学方式。

他从不备课,上课也不会拿着课本,逐字逐句的给学子们灌输知识。

相比规规矩矩,他更喜欢随性自由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讲到某个古诗词时,陈寅恪会就此延伸,教给大家更多的知识点。

“葡萄美酒夜光杯”,本是一句诗词。

但陈寅恪会以此,给大家科普葡萄酒的发展历史,不只讲解诗词的由来。

他曾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今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 一夫一妻

而他本身的文学素养与生活经历,足以支撑他的率性而为。

即便没有课本,也能言之有物。

多年的留学经历,不仅让陈寅恪变得博学多才,也打破了他因为生于旧社会,耳濡目染的封建思想。

在当时那个年代,男人是可以三妻四妾的,女人地位卑微,只能依靠丈夫存活。

虽说受时代影响,这些恶习有得到过革新,但绝大部分人刻在骨子里的这份观念,是改不掉的。

即便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文人想改,也多会迫于家中长辈的压力,而无奈妥协。

但陈寅恪,并没有被这种糟粕思想束缚住自己。

他这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且在结婚后,给足了妻子爱与尊重。

陈寅恪的妻子名叫唐筼,也是一位教师,两人是经人介绍才相识的。

或许是因为同为教师,有共同话题,也或许是因为两个人三观颇和。

在相识后没多久,陈寅恪便和唐筼互生情愫,进而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之后,陈寅恪和妻子很少有争吵,互相都很依赖。

陈寅恪会接唐筼下班,唐筼则会在丈夫伏案写作时,陪伴在其身边。

两人多年恩爱,把彼此都放在心中第一的位置上。

在当时那个年代,两个人的感情称得上是一段佳话。

陈寅恪“一夫一妻”的选择,也让其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起来。

  • 宁死不屈

除了在生活中尊重女性这件事外,陈寅恪做过的最令人钦佩的事,还有宁死也不向日军屈服的决心。

我们都知道,在抗日年代,那些入驻城市的日军,会四处拉拢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并且为自己所用。

其中有人禁不住金钱的诱惑,沦为人人喊打的汉奸,但有更多的人,是宁死也不屈服于日军。

而陈寅恪和他的父亲,便是这样伟大的人。

作为“清末四公子”之一,陈三立在当时,受到了日本人的胁迫。

日军看上了陈三立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于是便想要招揽他为自己所用。

但陈三立一再被日军打压胁迫,也始终不愿低头,最终竟然绝食明志,反击日军以至身亡。

陈寅恪在父亲离世后,也不曾惧怕日军的压迫,依旧咬牙不低头。

最终,许是怕舆论导向会于自己不利,所以面对陈寅恪的反抗,日军并没有继续施压,而陈寅恪则留得一命。

在从日军手中逃后,陈寅恪便搬至昆明,并在那里继续自己的教育事业。

直到1969年因病离世。

  • 结语

在外留学多年,没有得到任何文凭证明,但这不影响陈寅恪满腹才华,为世人所崇敬。

而身处旧社会,能摒弃封建思想,坚持一夫一妻。

且在日军百般胁迫,险些丧命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这些品质更是难得。

或许在外人看来,这并不是什么惊世之举,但这些“小事”,足以证明陈寅恪的为人。

只可惜,晚年的陈寅恪,因为高强度工作导致视网膜脱落,最终医治无效失明。

但即便失明,他依旧没有放弃文学和教育,这种精神无疑是让人敬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被誉为“300年一遇的奇才”,只有高中文凭,却是清华教授
他并无一纸文凭,何以成为清华最牛教授,被誉为三百年才出一个的大师?
重病卧床,丈夫却提前写好了挽联;她苦笑:我定比你活得久
陈寅恪:双目失明17年,又瘫痪在床7年
妻子重病,陈寅恪提前写下挽联;妻子苦笑:放心,我定比你活得久
人物 | 我这样给学生讲史学大师陈寅恪(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