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太忠:童年,我与父亲相同与不同的命运

李太忠撰文

我与西安的缘分

我父亲是1993年去世的,享年85岁。父亲去世时,我已经是55师政委了。55师驻防在甘肃张掖,父亲去世前让大哥给我发电报,叮嘱大哥电文要发"父病危,速回”,千万不敢发成"父病重,速回” 。病重不好批假,病危部队领导才会批假。

大哥上午发了电报,父亲下午就去世了。我接到电报就往家赶,还是没见上最后一面。一个85岁生命垂危的老人,脑子如此清晰,令全村人刮目相看。

作者的父亲

父亲的童年很苦。爷爷生了三个孩子,老大是我伯父,老三是我姑姑,父亲居中为老二。按照我爷爷的设计,两个儿子一个守家,一个到外边闯荡,这样,刚满14岁的父亲就徒步到西安投奔他舅舅。父亲的舅舅在西安开了一家杂货店。父亲从孟县老家出发,边走边讨饭,走了将近一个月才到了西安城,找到舅舅后,就在舅舅的杂货店里打工,只管吃住,没有工钱。西安的冬天很冷,父亲没有袜子光着脚,手和脚都冻裂了囗子,而舅舅的杂货店里就卖有袜孒和手套,但舅舅竟然舍不得给外甥一双袜子和手套。

后来,父亲离开了舅舅家,到一家染房店里当学徒。那时候洋布很少,普通老百姓穿不起,只能穿自己织的土粗布。土粗布要染色,染房的生意很兴隆。染房的伙计们要挑着担子到郊县收土布,收回来后按照顾主的要求染成各种颜色,再挑着担子送到乡下顾主手中,以赚取加工费。父亲在当学徒期间结婚生子,有了大哥。因他的业务主要在长安县一带,大哥的小名就叫长安。生下二哥时,父亲已成了染房店的合伙人,主要业务在西安,二哥的小名叫西安。1950年生下我时,父亲就成了染房店的老板,把我的小名叫西京。

80年代西安老照片

若干年后,我当了军职干部,成了名副其实的"朝廷命官”,村里人研究我家的成功之道时,归结为老父亲的起名有玄机,一般情况下孩孒取名都是从大向小取,我父亲反其道而行之,把孩孒们的名字从小向大取,西安比长安大,西京比西安大,令人神奇的是,我们弟兄三人的人生轨迹也如名字一样,老大终其一生都是农民,老二曾被招工到成昆线上修铁路,按常规是可以转为正式工人的,但文化革命的武斗把他吓坏了,中途逃回老家,也成了一个农民。我在沁阳县一中高中肄业后,坚决当了兵,经过奋斗成了共和国的一名将军。

真的与名字有关吗?听姑姑说,我出生后,因为洋布大量进入西安,穿粗布的人越来越少,染房生意难以为继。在我生下一百天时,父亲想庆祝一下,但他手中只有很少的钱,难以实现愿望,无奈之中想到了赌博。父亲的心态是,赌输了,百日饭就不吃了,赌赢了,就风光得办。

说也奇怪,父亲那天手气特别好,赢了不少钱,他用赢来的钱为我办了一个十分风光的百日宴。据姑姑回忆,那天的条子肉特别香(估计是扣肉),是她一生中吃过的最香的肉。这个故事父亲没有给我讲过,是姑姑在我父亲去世后告诉我的,她还故作神秘地说:"你从生下来就是为老李家带来福气的人。"老父亲不赌博的事,却亲口给我说过另一件事,他在年轻时让人算过一卦,算命人说他少年、中年都不太好,只有到晚年才能时来运转,衣食无忧。父亲的晚年,我已是师级干部了,那时候工资虽低,但供养一个在农村生活的老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孟县老照片

染房不行了,老家也土改了,我们家也分了一些地,爷爷就托人捎信让父亲回老家,父亲就带着全家回到了孟县。结果,这个决策让全家陷入了极度贫困之中。那时候母亲身体不好,只有大哥能帮父亲干活,我和二哥还小,以后又生了两个妺妹,家里的负担更重了,“赵光腚”式的日子伴随着我的童年。有一次,二哥和父亲吵架说:“都怨你把我们带回了农村,如果当时在西安不走,起码也混个城市户口。现在倒好,困在农村连个媳妇都找不上。”父亲听后无语,脸上写满了后悔二字。

孟县老照片

父亲给我留下的唯一的遗产就是他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小时候吃苦不是苦,老了吃苦才是苦。”这句话鼓舞我,鞭策我,使我勇于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多挖一锹就出水”,成功来源于多挖一锹的坚持之中,失败则是在少挖一锹的放弃之后。我始终坚持多挖一锹的努力之中,与老父亲的教诲是分不开的,这句话比万贯家财更珍贵。

纵观父亲的一生,虽无大成就,也无大波折,象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食,终其一生。但他那句名言,却使我重返我的出生地西安,实现了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

父亲三门峡求助

生活最困难的1961年,家里人饿得实在没有办法了,父亲到三门峡去找我的姑夫。姑夫在三门峡的一家工厂工作,父亲想从姑夫那里得到一些救济。当他到达三门峡找到姑夫时,正好赶上工厂里吃午饭,姑夫带着父亲到工厂食堂去吃饭,路上悄悄地问父亲:“二哥,你带粮票了吗?”满怀希望的父亲像被凉水浇了一样默不作声。吃过午饭就返回了孟县。当满怀希望的全家人看到空手而归的父亲时,一切都明白了。

父亲兄妹3人,他是家中老二,姑姑最小,是父亲的唯一亲人。姑姑家住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邻村,父亲把三门峡之行的结果告诉姑姑后,姑姑大哭了一场。以后,我在部队当了干部,家境渐渐好起来了。姑夫因身体有病,也从三门峡回到了孟县老家。姑姑家孩子多,生活越来越困难,父亲时常用我寄的钱接济姑姑家,但也会提起当年姑夫要粮票的事儿,羞得姑夫连赔不是。

因为这件事,我对三门峡的记忆深刻。我第一次和三门峡接触是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到全国各地串联,我和同学们组织了一个“星火燎原长征队”,从孟县徒步走了3天到洛阳,大家又决定到西安去。洛阳距西安400多公里,徒步串联太困难,大家决定扒火车到西安。我们坐了一辆西行的货车,货车走到三门峡不走了,把我们扔在了三门峡火车站。因为是夜里,也来不及看看三门峡是啥模样,我们就又扒了一辆货车到西安去了。

第二次到三门峡已是2010年了。我从新疆军区副政委的位置上退休。在位时工作很忙,父母去世后很少回孟县老家,现在终于有时间了,我和夫人“刘老大”决定回老家为父母上坟。我们从宝鸡出发,第一天晚上住在三门峡。因为夫人的妹妹家住三门峡,我们也正好顺路看看他们。这一次才是真正看清了三门峡。

刘家老二夫妇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没有像姑夫那样问我们带粮票了没有。时代变了,人也富了,亲情自然也就浓了。我曾想象,如果姑夫还在三门峡,我一定会在三门峡豪华的酒店里宴请他,让他知道亲情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孟州的老鼠救了我的命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的老家孟州也按照上级要求办起了食堂。

大办食堂前,乡村干部对社员们进行动员,大讲办食堂的好处,并要求大家把家里的存粮全部交出来。我父亲最听政府的话,回家后就动员我母亲交粮食,母亲不愿意全交,想留一点白面给孩子们做鞋底时使用,父亲不同意,并用从乡村干部那里学来的话教育我母亲:“马上就要进入共产主义了,以后的生活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饭有食堂,穿衣穿鞋都由公家发,再不用你们手工做衣做鞋了,粮食全部上交。”母亲拗不过父亲,只好把家里的粮食全部上交生产队。

刚吃食堂那阵子,农村确实很红火,一个生产队几百口人,都在一个大食堂里吃饭。“干不干、三顿饭”是那时候最流行的顺口溜。可惜好景不长,食堂的粮食马上吃光了,食堂办不下去,上级来了指示让解散食堂,各家各户自谋生路。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好多聪明的人家都私留了粮食,唯独我父亲这样的老实人家颗粒无留。

留有粮食的人家白天不敢做饭,如果被人发现举报了,不但会没收粮食,还要游街挨批斗。到了晚上这些人家才敢偷偷做饭吃。每当夜里我们饿得睡不着觉,闻着邻居家飘来的饭香味时,母亲就要埋怨父亲,父亲理屈词穷,只能埋头抽烟应对。

在国家救济粮下发之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家全靠蔬菜充饥,蔬菜吃完了就吃野菜,野菜吃完了就吃树叶树皮。我吃过十几种树叶子,最难吃的是公路两旁的钻天扬叶子,因为村子里的榆树叶子,槐树叶子,柳树叶子,椿树叶子,桑树叶子,枣树叶子都吃光了,人们只能到公路两边采摘杨树叶子,杨树叶又苦又硬,采摘回来后用冷水泡一个晚上,把树叶子中的苦味拔掉,然后再煮着吃。

杨树叶子哪有什么营养啊?纯粹是为了给空磨的胃里塞点东西,让胃不难受而已。有一天晚上,我饿得睡不着觉,母亲找遍了全家的每一个角落,找不到一点可吃的东西,只好烧了一碗开水让我喝下睡觉。

为了活命,父亲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拿到西乡换粮食,孟州的地形是西高东低,西部的几个乡是丘陵,人少地多,粮食相对宽裕,东部的几个乡是平原,人多地少,我的家是在孟州东北的城伯乡,要拿东西到孟州的西部几个乡换粮食。家里实在没有东西可换了,父亲盯上了我上学用的算盘,这是小学珠算课必备的教学工具,我含着眼泪抓住算盘不放手,央求父亲不要拿走我的算盘,父亲大声喊道:“人都要饿死了,要算盘何用?”硬是夺走了我上学用的算盘,到西乡换了几斤红薯干。成年之后,每当想到这个情节,我都禁不住泪如雨下,对父亲的怨恨持续了好多年才逐渐缓解。

饿得实在不行了,我和一个小伙伴在生产队的黄豆地里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听大人们说过,老鼠洞里肯定有老鼠私藏的黄豆。为了不被发现,我们利用大人们午睡的时间去挖老鼠洞,竟然从这个老鼠洞里挖出了二十多斤黄豆,我俩各分了一半,拿回家后把母亲高兴坏了,也顾不上鼠疫不鼠疫的,马上烧火煮黄豆,煮熟之前在黄豆里放了点盐和几个干辣椒。

黄豆的味道美极了。至今为止,我吃过的所有山珍海味、佳馔盛宴,都没有达到那顿黄豆的美味。

自从吃了那顿终生难忘的煮黄豆之后,我与黄豆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家的饭桌上什么都可以缺,唯独黄豆不能缺,救命的黄豆成了我终生的朋友,也成了我难以忘却的美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简介】李太忠,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历任某红军师政委,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等职。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姑夫 gū·fu 姑父】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智慧背囊】香妹
郝晓燕 | 把酒话清明
我小时候:奔丧
再度山西行 · 姑姑的葬礼 || 作者 任笃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