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万毕业生慷慨赴死,只求一件事——“华夏不灭,中国不亡”!

作者:胡赛萌

中华文明几千年,王朝兴替,改朝换代,司空见惯;文化灭绝,亡国灭种,前所未有。华夏文明是世界所有古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断绝的文明,从尧舜禹汤到秦皇汉武,从诸子百家到魏晋风流,从诗经楚辞到宋词元曲,再到今天的国文汉字,泱泱中华。

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史的奇迹,哪怕胡人入侵,异族统治,最终也会被同化乃至改造,如北朝和元清。历史上,仅有的一次文明危机是日本帝国的入侵,日本大和民族有极其强烈的民族文化,一旦中国全境沦陷,极有可能亡国灭种,文脉不存!

01

天子门生,国军主力

日本文明起源于海岛,危机意识很强,骨子里就有扩张的冲动,先后吞并诸如琉球等周边小国,后又侵占朝鲜半岛,蚕食中国台湾岛和山东半岛,最后直接出兵抢占东北,乃至要灭亡中国。

七七事变后,日本倾举国之力入侵中国,灭亡中国的企图已经非常明显,而中日两国此时实力悬殊。为使中国不亡,文明不绝,无数仁人志士,奔赴疆场,以死报国!

枣宜会战时,作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就抱着必死决心与日军死战,他在遗书中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黄埔四期军官胡琏在守卫石牌要塞时已做好杀身成仁的准备,在给父亲和妻子的绝命家书中,他告诫妻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对父亲他更多的是愧疚,无法膝下承欢,奉养双亲,他安慰父亲,“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

亡国灭种的民族危亡关头,以死报国几乎是大多数军人的选择,有人说老蒋在抗战中保存实力,专让杂牌军去打头阵,这是想当然的说法。作为军事统帅和国家领袖,老蒋深知抗战乃系民族前途、国家生死,因此在许多大仗、苦仗、恶仗之时,都将嫡系部队投入战场,直至拼死打光。

老蒋的嫡系是黄埔系,是他起家的根本,他曾任黄埔军校校长,黄埔学员皆是其门生,蒋荣登大宝后,黄埔系被称为“中央军”,是国军绝对主力,也是抗战时期的中流砥柱。抗战中,黄埔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战役。在残酷的战场,黄埔毕业生毫无天子门生的优越感,反而抱着必死决心,奋勇杀敌,以致战死沙场者十之八九。

纵观整个抗日战争,黄埔师生几乎无役不从,全国各地遍布黄埔英烈忠骨。据统计,从1924年到1945年期间,黄埔军校总共培养了约20万名各级军官,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在抗日战争期间牺牲,伤亡率高达95%。这是一段令人肝肠寸断的历史,这是一首让人荡气回肠的挽歌,20万毕业生,19万人战死沙场,无一生还!

02

以死报国,血战上海

“死”,是黄埔学生注定绕不过去的一个字。早在创校之时,孙中山就在大门前亲题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这20个字,成了“黄埔精神”的源头,是“黄埔人”毕生的坚守。

在黄埔精神中,“牺牲”排第一位,学员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三不怕精神,以及“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信念。抗战后,老蒋在黄埔校庆时亲自对“黄埔精神”做了阐释:“牺牲精神”的根源,就是“乐死的性质”,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家来奋斗。

黄埔师生常把“死”字挂在嘴边,一批批前赴后继,在抗日战场上慷慨赴死,用自己的热血、青春和生命,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保文明不绝,国家不亡。拿最惨烈的淞沪会来说,中国先后投入80多万兵力,其中90%以上将官清一色黄埔系,张治中、杜聿明、张灵甫顾祝同、陈诚,罗卓英、胡宗南……

上海罗店、杨行等地是会战初期争夺最激烈的战场,胡宗南指挥第1军奉命驰援,血战杨行。淞沪警备司令部作战科长到第1军督战,如是写道:“该军已补充兵员四次,接防换防五次。第1师旅长先后伤了3个,团长先后死伤5个,全师连长除通信连长外,余均伤亡殆尽。”

在罗店,日军出动飞机,并以坦克协同步兵攻击。为迎战日军坦克,第66团长胡琏组织敢死队,身绑集束手榴弹,扑向日军坦克,拉动导火线炸瘫坦克,用火力封住进攻路线,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一昼夜打退日军10多次进攻。

第67师师长李树森被敌机扔下的炸弹炸伤右臂,副师长黄维代理师长,率部继续抵抗日军。打到最后,所部3个团长,1人战死,2人重伤,师部仅留下了1个电报员,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了战场。

冯玉祥曾对此悲痛地说:“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地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后很快就被熔化了!”

03

堂堂中华,何止田横

除了淞沪战场,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鄂西会战,乃至出征缅甸的远征作战,都有黄埔系身影。当时中央军基层军官大多都是黄埔毕业生,因战况紧急,有的新生还未毕业就被分派到作战部队,因此伤亡极大。

1936年,第10期黄埔毕业生分派到部队,经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到1937年底已伤亡过半;1937年,黄埔军校昆明分校第11期学员,为了抗日提前毕业,分派到第58军的117人,经过3次长沙会战,阵亡达60余人;第16期毕业的某队100多人,分派到部队担任排长,一年后再统计仅剩下不到20人。

黄埔毕业生王海峤回忆说:“有的同学刚报到就上火线,往往连胸章也来不及发,以至于牺牲后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20万黄埔学子,除了少数英烈被载入史册,其他都成了无名英雄,他们用生命践行黄埔誓死报国的精神。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22次大型会战, 三百多万将士浴血阵亡。其中,陆军阵亡321万,空军飞行员几乎全军覆没,海军舰艇毁损殆尽,所有舰艇全部打光。战况何其惨烈,将士何其悲壮!

黄埔6期青年军官姚子青阵亡前是一名营长,面对日军陆、海、空的联合进攻,全营500余名官兵死战不退。最后,姚子青与日军展开肉搏,殉国前仍然拼力呼喊:“弟兄们,杀身成仁,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在营长的激励下,全营官兵奋勇杀敌,全部壮烈殉国,无一生还。时人赞颂姚子青全营官兵,“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是啊!堂堂中华,何止一田横。中华文明不绝,中国历史不断,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田横”,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所有侵略、剥夺和奴役他们的人死战到底,他们是黄埔学生,他们是战场将士,他们是无名英雄,他们更是无数个默默付出的华夏儿女,他们共同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诗篇——“我五千年历史之中华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淞沪会战从此再无黄埔 在淞沪会战中牺牲的黄埔系高级将领都有谁
开国大将陈赓在黄埔时,有五位生死之交,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十大抗战野史在某音疯传,引发海量点赞,去伪存真何其难!(上)
淞沪会战老蒋投入了自己的黄埔嫡系精锐部队,加上自己精心组建的德械
淞沪会战的后果与评价
淞沪会战有多惨烈? 1小时战死1万中国军人, 不到3小时3万精锐覆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