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岁月:当年下乡插队邂逅美丽的她,后来他俩成了夫妻

李扬老师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他也是一位老知青。我在中国乡土文学论坛做版主时,李扬老师经常在论坛发表文章,他发表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会认真点评,偶尔也会提出修改意见,时间久了,我俩就成了好朋友。

有关李扬老师的情感生活经历,还要从他下乡插队说起。

图片来源网络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李扬老师还清楚地记得,他是1968年12月份到兴化县李庄大队插队落户的,当时他们扬州的十一名同学被分派在李庄六队,十一名扬州知青算作一个知青小组,李扬担任六队知青小组的小组长。

来到李庄大队的第二年春天,李扬去水井挑水,他看到一个特别漂亮的女孩子也来挑水,一搭话才晓得,那个女孩也是扬州人,她是随同父母下乡劳动的,她家四口人,父母以外还有一个妹妹。

后来又一次在水井旁邂逅,李扬知道了那个女孩的名字,她叫徐薇,当年十六岁,也是初中毕业生。徐薇的妹妹叫徐蕙,当年十三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那天下小雨,路面湿滑,徐薇挑水有点吃力,李扬就帮徐薇把两桶水挑回了家。原来,徐薇家下放到李庄四队劳动改造,她家住的是一个挺宽绰的院落,独门独院,据说是以前地主家的院子。徐薇她爸在牛棚喂牛,她妈身体不好,不能下地干活,只在家做家务,很少出门。徐蕙就在李庄小学读书,放学后有时帮她妈烧火做饭,有时也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玩。

图片来源网络

徐薇的母亲很和善也很热情,一听是同乡,还挽留李扬在她家吃饭。当时李扬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大男孩,有些腼腆,第一次去徐薇家,他都没好意思进屋,撂下水桶,和徐薇的母亲打声招呼就匆匆离开了。

之后的日子里,李扬经常帮徐薇家挑水,也帮他家去磨面,每次去徐薇家,徐薇妈妈都会拿出家里的稀罕东西招待李扬,还对李扬说:“咱们是同乡,以后有啥困难就吱声,相互帮助一下。衣服破了,纽扣掉了就送过来,我帮你缝补。”

一次跟着徐薇去牛棚给她爸送饭,李扬第一次见到了徐薇的爸爸。徐薇爸爸眼睛不好,戴着高度近视眼镜,那天有一头母牛要生产了,那两位饲养员都守在牛棚寸步不离,吃饭也要在牛棚。

徐薇的爸爸看到李扬很高兴,他微笑着说:“我听徐薇说起过你,你们中学的张校长,还是我的同学呢。谢谢你经常帮助徐薇,劳动之余,你们要多看书学习,什么时候,不论干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文化知识,你看我在牛棚喂牛,还要学习育牛知识和母牛产后护理知识呢。”

只可惜那次母牛难产,牛犊子下生就死了,母牛也没保住,因为这件事,徐薇的爸爸被批斗了一次,理由是没保护好生产队的耕牛。

后来知道了徐薇的爸爸是一位知识很渊博的人,李扬也经常看到徐薇读书学习,闲暇之余,李扬也捧起了书本,他觉得徐薇爸爸说的有道理,就算一辈子在乡下劳动,也离不开文化知识。

后来因为和徐薇交往过于频繁,一位大队干部善意提醒过李扬,他说对李扬说:“咱们是本家,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你听我的话,以后少跟那个徐薇交往,她可是黑五类子女……”

其实,就算那位大队干部不提醒,李扬也听说了徐薇家的情况,他早就听徐薇说过,她爸是右派,她们一家是被下放到李庄劳动改造的。可李扬觉得徐薇爸爸不像坏人,特别是徐薇,劳动很积极,待人很热情,阳光又漂亮,他更不相信徐薇会是黑五类。

李庄的乡亲们都很善良,私下里也都给徐薇家送吃送蔬菜,只是担心和她家交往会受连累,乡亲们表面上都和她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图片来源网络

1972年秋后,李扬跟着队长和社员们去公社粮站交公粮,在粮站排队交公粮的时候,李扬看到了徐薇,徐薇也跟着队长和社员们交公粮来了。那天风很大,天气有点凉,徐薇穿的衣服少,冷的她直哆嗦。李扬看徐薇脸色都变了,他赶忙脱下自己的外套扔给了徐薇。徐薇感激地看了李扬一眼,就把李扬的外套穿在了自己身上。

队长看李扬把自己的外套扔给徐薇穿,就小声对他说:“李扬,这样的场合你注意点影响,你不知道啊,她家是被下放到这里来劳动改造的,她爸还在群众大会上挨过批斗呢。和她走太近了,别影响你以后招工招干。”

那天因为各生产队来交公粮的人多,李扬他们六队和徐薇他们四队上午都没交上公粮,只能继续排队等到下午交公粮。老队长和社员们都有经验,都带了干粮。老队长看李扬没带干粮,就把自己的饼子给了李扬一个。李扬看徐薇也没带吃的,他就把老队长给他的那个饼子分给了徐薇一大半。

交公粮回来,徐薇把李扬的外套还给李扬,很感激地说:“李扬,谢谢你,要不是你的衣服,我非得冻感冒不可。要不是你给我的那块饼子,我真的没有力气从公社粮站走回家来。”

过了几天,徐薇妈妈做了好吃的,让徐薇把李扬叫到她家,徐薇的爸爸当着徐薇的面夸赞李扬:“我听徐薇说了,那天去交公粮,你自己挨冻,把衣服给徐薇穿,我谢谢你,你是个好小伙子。”相识三四年的时间,李扬是第一次听到徐薇爸爸的称赞。

1973年夏天,李庄大队得到了六个招工名额,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招工名额,是去兴化齿轮厂工作。因为李扬是知青小组的组长,老队长就把招工名额给了李扬。

去大队盖公章的时候,那位大队干部没给李扬盖公章,并把招工名额收了回去。当时李扬感到很委屈,也很疑惑,后来才知道,因为他和黑五类子女交往甚密,并没有起到帮助教育好黑五类子女的作用,所以才取消了他的招工名额。

得知因为和自己交往没能招工回城,徐薇很自责也很难过,她偷偷对李扬说:”你以后离我们家远一点吧,免得无端受影响。”“没关系的,不能招工进城就在乡下劳动,你们一家人能在乡下劳动,我为什么不能?”那时李扬已经喜欢上了漂亮文静的徐薇,他说为了能和徐薇在一起,他甘愿在乡下劳动。

图片来源网络

就这样,李扬和徐薇相爱了,徐薇的父母也没有反对他俩相爱,只是一再提醒他俩,趁着年轻,一定要多读书学习。因为徐薇家是被监视劳动改造的对象,她家也没有多少书籍,李扬把他们同学的书都借来自己阅读也送给徐薇阅读,那期间他们阅读了不少书籍,包括一些所谓的“禁书”。

一晃到了1976年初秋,李扬因为帮助徐薇积极要求进步,他被评为帮扶模范知青(帮扶“可以教育好的黑帮子女”进步),很快就被招工回到了扬州,他成了扬州发电厂的一名正式工人。回城后,李扬和徐薇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

1977年夏天,徐薇一家四口人也回到了扬州,据说是她父母的问题都查清了,回城后等待着安置工作。第一时间,李扬骑自行车去了徐薇家,看着近一年没见面的徐薇,李扬激动地不知说什么才好。

恢复高考后,李扬考上了扬州工学院(机修专业),徐薇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俩领取了结婚证,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就是在徐薇考上师范学校的那一年,她的父母都恢复了工作,也补发了工资,她们一家人又恢复了以往的安宁和快乐。

目前,李扬和徐薇都在上海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有时也回扬州小住。他们的女儿早就建议把扬州的房子都卖掉,省的父母总惦记着回扬州。李扬不同意,他说扬州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那里有他童年的记忆,那里有他的同学亲友,那里才是他的故土,扬州永远都是他的牵挂。

是啊,老话说故土难离,也许这就是每一个人的故乡情结吧。每一个都有故土情结,故乡早已深深嵌进了每个人的骨髓,“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不!醉后更思乡。”这句话应该是对思乡之情的贴切表达吧。

图片来源网络

时隔这么多年,每当说起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李扬老师就很激动,他说当年要不是在兴化邂逅徐薇,就不会激起自己的读书兴趣,也就不会有自己的美好未来,更不会演绎出这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李扬老师说,知青经历,是他一辈子难忘的记忆,还有第二故乡的乡亲们,他也永远不会忘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祠胡同
“冷体热血”的年代(21)
难忘知青岁月:在当生产队长的日子里(一)
我的“知青”岁月
后知青生活故事:四十三年后再返乡,看到村妇女主任他乱了方寸
76年北京知青娶上陕北媳妇,2年后考上大学,岳父流泪:怕你出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