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湮没在西涧湖水下的一段古驿道

编者按:驿道是两京的驿道,西涧是滁州的西涧,驿道没入西涧,是古迹的封存,还是文化的沉沦?滁州西涧寄托着先贤对“诗意栖居”的千年向往,以“诗的尺度”建设生活,用人文精神和灵魂求索对抗现实的生存系统。然而,栖居的诗意成于水,也沉于水,沉静而肃穆的西涧湖水,汇聚着滁人对精神家园的无声回望。近年来持续干旱,西涧湖水位下降,没于水底的古道遗址重见天日,往昔的轮廓浮现人间,引发了无数滁州人的关注与感慨。

湮没在西涧湖水下的一段古驿道

张祥林

滁州位于渡江涉淮的地理要区,古来即为移民迁徙、仕宦流寓、南北交融之境。明王朝建立以后,在宋元古道的基础上,修建南京—北京之间的陆路驿道,称为“两京驿道”。朱元璋两度巡视凤阳中都,从这条驿道往返,驻跸于滁州。“滁当南北往来要冲,车辙马迹,络绎不绝”,成为南北冠盖之必经孔道。“国初于滁阳尝设三驿:曰滁阳,曰大柳树,曰东葛城。”永乐十三年朝廷下旨扩建滁阳驿。(《滁阳志》卷六公署、职役、邮传、户口;卷十二艺文《重修滁阳驿记》)


这条驿道起于长江边的浦口江淮驿,到滁州约五十公里,经东葛、西葛、乌衣、担子,滁阳驿,入滁州城。出滁州城大西门,驿道向西跨过乌兔河,经过望城岗、赤湖铺,转向西北,越过清流关、济川铺(珠龙桥)、大柳驿、仙居铺、池河驿、红心驿、到达凤阳濠梁驿,从临淮关渡过淮河,向徐州、山东境内继续前行,终点在北京。

探访古驿道清流关段

在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上,经行滁州到凤阳的官报信差、游客商贾轮蹄交替,官宦使臣、南北迁客往来不绝。明中都皇城显赫于凤阳府,南京太仆寺设于滁州,大凡过滁者多在此逗留,瞻仰太祖遗迹柏子龙潭御碑,游醉翁、丰乐亭、阳明书院,怀欧阳流风、文成心学。因此,这段驿道成为讯息传播、文化交流、人脉交集的热线。南京尚宝司卿祝世禄有诗云:“三年逐行役,十度过滁州”(《环碧绿斋诗》卷二,明万历刻本)。明代著名学者、藏书家赵用贤《南游漫稿序》云;“自渡江以北,其山水之名胜莫过于滁。士大夫之为南北游者,率就而假息以一寄其登望之乐。”(《松石斋集》卷八,《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41册第99页)。至于名宦文豪如宋濂、王阳明、文徵明、程敏政、王士祯、钱谦益、戴名世、袁枚、吴鼒......可以列出他们走过古道留下的一篇又一篇诗文。
这条古驿道,明清最盛,直到民国前期仍然通畅,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从滁州城北新开滁定公路,原城西到清流关、珠龙桥这一段古道逐渐车马萧索,沦为城关通往西乡的旧官道。如今,城南至乌衣、东葛的古驿道,已经被开发建设改变了模样,剩下一段一段古道遗迹,难以连接,尚可辨认。城西北古驿道总体线路虽能辨认,但西门外古驿道约7华里一段已湮没在城西水库碧波下。

水库示意图

1958年大跃进中兴建的城西水库,在滁州西关外筑起了一条1650米长的大坝,拦截了丰山至清流关山谷内的水流。西山诸流汇聚到赤湖铺、石濑涧,向东北转了一个大弯,又汇入金家桥水,折向南流,即为城西水库的主河道小沙河之乌兔河。《滁阳志》山川卷记载,“沙河在州西一里,源出侧菱山,北过福山,至赤湖,东注于石濑。”“石濑涧在赤湖北,石在水底,至突兀连亘数十丈。海雨张,水石相激,澎湃有声,飞沫如琼玉。观者忘疲,好事者称石濑飞琼云”“又东注于西涧,俗又称乌土(兔)河。河经上水关,穿城中,迳赤栏桥,南会洪沟桥水,过通济桥,出下水关,入清流河,俗称小沙河云。”滁州明贤胡松《新修广惠桥记》云:“郡西关山东南诸溪以百数,率从赤湖,过乌土(兔),径城中,出下水关,是曰沙河。”由此可知,小沙河是城西水库(西涧湖)的主水源,乌土(兔)河是小沙河中的一段,是为俗称,传统认知韦应物吟咏的西涧即在乌兔桥下这一段。当代也有人认为,西涧为西山诸水之统称。因此,城西水库又被称为“西涧湖”。古道古桥成为隐于水下的史迹。
也许历史赐予的机缘,近年来持续干旱,城西水库水位降至21高程时,没于水底的古驿道遗址竟然一段一段裸露出来。2023年6月上旬,我们与城西水库管理处的同志一道对驿道遗址和古桥进行了实地探察。

古驿道由东至西,裸露出水底

从大唐庄走下湖滩,只见水位线已退至很远,一条自东向西的道路轮廓隐约横亘在起伏的湖底,一段一段驿道边路牙石排列延伸着路迹,一堆一堆被水冲刷的断砖残石,路面残破的石块依然保留陈旧的状貌,石条之间还有车辙沟痕。残存的路面宽度约2.2米。估计原来的路面两边应超出这个宽度。路边还发现了残存的墓石和明清瓷片,证明古驿道两旁曾经的村落和人烟。六百年的沧桑风雨,六十年的水底淘沥,行走在这条古驿道遗址上,着实让人浮想联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采访亲历者,可以大略描述这一段古驿道的走向和状貌。

西涧湖底古驿道上的明代瓷器碎片

驿道从滁州大西门外向西乡腹地延伸,1950年代,古驿道仍然保留一段一段的青石板路面,车辙明显。沿途两侧村舍星罗。约一里处,右侧有“双井子”几户茅舍,又称桑树园。二里多处有“无量庵”遗址,明万历二十年南京太仆寺丞张鼎思撰有《无量庵记》(参见《滁阳志》艺文卷),民间口误称曰“五里庵”。再向前行里余,地势隆起,右侧有高丘起伏曰“三谷堆”。清末吴棠后人在这里筑有“约园”(参见吴炳仁《约园存稿》)。左侧沿河湾均为良田。民国到解放初期,三谷堆附近有一所乌兔河小学,周边乡下读高小的孩子到这里读书。

古驿道遗存轮廓

再向前行,即为乌兔桥。《滁阳志》曰为“乌土桥”,当地老百姓称“乌渡桥”。桥东有五里墩(古代烽火台)遗址。乌兔桥跨乌兔河之上,是古驿道上一座重要桥梁,年代弥久,明初重修。《滁阳志》记载:“乌土桥(去州五里)、赤湖桥(去州十里,赤湖涧上)”。洪武九年,朱元璋下令修葺驿道,滁州境内桥梁得以固修:“逮入国朝,又为两京驿道。洪武九年,上往来中都,申敕有司治凃梁,而乌衣、黄姑、迎恩、广济、乌土、赤湖、济川、仙居八桥适当其冲,咸叠石为之,高广坚致,足历永年”(《滁阳志》卷之三 封域 山川 桥梁)。同是《滁阳志》境界图和“十景图”上则注此桥名为“西涧桥”。依据是“西涧(俗号乌土河,在州西北五里。唐韦应物所咏即此地也”。(《滁阳志》卷之三 封域 山川 桥梁)据走过此桥的老人回忆,乌兔桥为石拱桥,单孔,形制与赤湖铺桥相似,规制略小。赤湖铺桥尚存,单孔拱形,砖石结构,桥孔拱圏砖砌,桥面青石铺砌。跨度10米,桥身长60米,桥端宽18米,桥顶宽13.3米,顶高18米。桥面车辙轮距1.7米,深1.5厘米。明初,乌兔桥与赤湖铺桥同在驿道,同时修建,规制略同。由此断定,乌兔河桥是滁州境内城西古驿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古西涧与明清古驿道的交叉点。据老人们回忆,流经乌兔桥下的河床曲折,东岸石崖峭立,绵延起伏,春夏水势湍急。西岸竹林深树,山野村幽。唐代这里没有桥,韦应物吟咏的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概出于此,故明代《滁阳志》图又称此为“西涧桥”。

赤湖铺古桥

为了探明古桥的位置,我们先后两次乘船探测,第一次用7米长杆,深不可测;6月8日,在河道中心用铁锚勾住了桥石,定点为疑似古桥位置,估测桥面在水下仍深达7-10米。

探测水下古驿道乌土桥

过乌兔桥再西行二里,冈垄渐高,地名七里坎。城西水库蓄水后,这里成为西乡渡口。七里坎以北是杨郢、汤家湾,河湾曾经有大片的竹林。
七里坎往西一里多即为望城岗,冈下古驿道已在1970年代辟为农田,田垄间偶尔尚见几块古道残石。再往西去一里多,就是赤湖铺石桥,为市级文保单位。赤湖铺再西行,即为青墩镇遗址,明嘉靖四十年,南京太仆寺少卿万恭撰有《新建滁州青墩镇碑》记(参见《滁阳志》艺文卷)。驿道再向西北行,即到了“金陵锁钥”清流关。
想当年,北行而来过清流关,经青墩、赤湖铺,驻马站立望城岗上,遥望河水在东北转了一个大弯,流经古驿道乌兔桥下,向东南婉转流去。隐约可见滁州古城西门。这西门外到清流关十五里驿路,旧时境况险峻,也常常野兽出没,匪寇横行。明成化礼部右侍郎程敏政(1446-1499)十四年(戊戌,1478)冬十月从北京启程,南归回休宁老家,沿京京驿道南行,十六日过大枪岭,下午抵大柳树驿,夜过滁州清流关,阅历惊险之状。夜二鼓,抵滁阳。过后写下名文《夜度两关记》和《月夜渡清流关》诗。

西涧湖底古驿道遗存

明清之际,文宦才士屡屡历经这条古驿道,触景滁阳风情,感受风尘烟雨,联想历史沧桑。晚明才子、东林党领袖之一的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于天启初年经滁州,行驿道,写下《雨中过清流关》,其中四句云:“古涧堕樵冲水下,空林落叶隔溪闻。乡心不耐关山笛,又听钟声报夕曛。”(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二《还朝诗集下》《四部丛刊》景明崇祯本)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之一、散文家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于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新年冒着风雪,策马行走古驿道,写下《元夕关山岭雪不止》诗:“车铃遥答五更钟,石磴千条挂玉弓。匹马独当迎面雪,四山齐进打头风。衣敲旅店花争落,火爇寒天色不红。谁信今宵是元夕,镫光一点白衣中。”(选自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八,清乾隆刻增修本)清初文人王士祯到滁州,先后写下数首诗,其《清流关》诗云:“萧萧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路经滁州西关,又作《西涧》诗,写到乌兔河畔的野渡庵:“西涧萧萧数骑过,韦公诗句奈愁何。黄鹂唤客且须住,野渡庵前风雨多。”并特意注明“涧上有野渡庵,取韦诗命名”。(选自王士祯《带经堂集》卷五十七《蚕尾续诗三·南海集下》)清初文学家,“桐城派”奠基人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号药身,别号忧庵,世称南山先生),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自江宁出发,前往京师。写有《乙亥北行日记》,记述沿途见闻,首先描述了江北滁州沿驿道两旁,所见乡野男妇生活劳作的风俗场景。

航拍西涧湖底古驿道 横亘东西

历经六百年的这条古驿道,随着近现代交通、水利的发展,渐渐衰微,以至于一段一段废弃,或辟为新道,或为农田城舍。滁州城西关到乌兔桥、至七里坎一段明清驿道,湮没于城西水库(西涧湖)下,只有清流关尚存三里古驿道和赤湖铺古桥,成为宝贵的历史遗存。今夏因旱偶露的古道遗址,为探寻这段古驿道的身世,提供了难得的实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滁州十二景-滁州西涧
琅琊山:醉翁名滁州
琅琊山
中国“滁州”概述
省界河流:滁河
再去滁州,就去这些新地方逛逛丨最全的好玩地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