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型关大战在即林彪突然注意到一细节:先别去对面埋伏,都撤过来

1937年9月23日,林彪、聂荣臻等人在平型关一带的上寨村召开了会议,并连夜部署,让主力部队抵达平型关以东的冉东、东长城村一带。

按照林彪的计划,八路军要在日本军队到来之前埋伏好,在他们进入包围圈之后,再来个瓮中捉鳖,将他们一网打尽。

但谁料,就在24日晚,突发了一场意外,害的八路军不得不临时调整部署。而就在这时,林彪恰好发现了一个细节,最后抓住时机,击败了敌人。

乱世烽火起

1937年,日本人来势汹汹,在相继攻陷了北平、天津之后,又向着山西前进。日本军队一进山西就开始烧杀抢掠,当地的“土皇帝”阎锡山不得不向共产党求援。

这时候眼看着华北平原就要陷入敌手,国民党和共产党决定合作。两党召开洛川会议之后,由红一方面军改编的第115师跟随林彪、聂荣臻等人开拔,来到了山西平型关。

日方当时派来的是察哈尔兵团和第五师团,负责带队是东条英机和板桓征四郎。日本军队打算兵分两路进入山西,想要在最短时间内攻下山西。

东条英机率领军队从雁门关南下,走的是同蒲铁路,而板桓征四郎走的则是平型关这条路。当时板桓征四郎信心满满,对太原市势在必得。

但他却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敌人是林彪和聂荣臻。林彪打仗很有自己的风格,而他同时也被人们称为“战神”。

在林彪前往平型关之前,毛主席曾和林彪进行了一次谈话。

平型关战役是日本侵华以来,和中华民族的第一次正面冲突,这场仗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山西的地形不同于其他省份,这是个山比路还要多的地方。

东面是太行山,西边是吕梁山,只有中间窄窄的一条缝是盆地。

大同、太原、临汾、运城都处于这条线上,好在大同到太原之间,有恒山山脉切断了这条通道,避免敌人能够从大同一路直通山西腹地太原。

因此敌人想要进入山西,就得先攻陷大同,然后拿下恒山,而平型关就在恒山这一带,板桓征四郎军队的必经之地。

只要在这里设防,敌人就无法突破这个屏障。

毛主席了解陕西的地形,因此向林彪建议,采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来打这一场仗,林彪对于毛主席的看法,也表示赞同。

9月14日,林彪来到了平型关,在查看了平型关的地形之后,林彪当即将这里选做了战场,他说:“这是一个打伏击战的理想之地呀!”

随后,林彪致电毛主席,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在得到肯定之后,林彪向聂荣臻发电报,让他带着部队立马向平型关靠拢。

来到大寨村之后,林彪向聂荣臻讲述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为了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林彪还曾多次外出查看地形。

林彪之所以选择平型关,是因为这里是一个天然的堡垒,根据当地人所说,平型关以前叫“瓶型关”,因为这里的形状像个瓶子。

平型关的地形有点像山西的整体地形,都是被上座山夹在中间,只余细细的一条道,如果站在高处,那么山沟里就是一览无余。

从空中俯瞰,这里是一条三四米宽的土路,如果日本军队想要从这里经过,那么八路军就可以在高处伏击。

日本人没来过这里,对于山西很多地形也不是很了解,而林彪刚好可以利用这个地形特点,将敌人引入埋伏圈。

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战争刚一开始,八路军就被难倒,因为没有武器。

林彪带领的115师八路军的头号主力军,因此他们也分到了最多的武器。

但这最多的武器,和日本军队相比,也只是九牛一毛。115师一共12000人,但每个人仅有100发子弹和2枚手榴弹。

炮兵团只有4门迫击炮,每门只有30发炮弹。

有时候为了紧着前锋部队用,后面的战士就得贡献出自己的武器,而他们只能背着砍刀作战。反观日本,迫击炮、狙击枪、重机枪等武器只是士兵的寻常标配。

山雨欲来

9月22日,八路军得到消息,日本军队已经离开大同灵丘,正朝着平型关迈进。得知这一消息,林彪、聂荣臻等人召开了紧急会议。

在会议上,林彪问身边的聂荣臻:“这是场大仗,打不打?”聂荣臻则中气十足的回答说:“战机稍纵即逝,好打就打,事事请示,就会贻误战机”。

林彪进入平型关一带开始,已经过去了11天。从日本人从9月中旬攻陷大同,到20号灵丘县失守,不过才短短的几天时间。

林彪这一问,是在告诉聂荣臻,他的计划要开始实施了。

而聂荣臻这一答,是告诉林彪,他也已经做好准备。

在林彪的原先部署中,杨得志、陈正湘会带领685团、688团埋伏在乔沟以西的关沟,等敌人的先头部队进入平型关之后,他们负责打击这些先头部队。

张绍东、韩振纪带领的687团则在西沟村、蔡家冉负责斩断敌人的后路。

等敌人进入圈套之后,他们负责堵住后路,防止日军逃走。

而主力部队686团,则由团长李天佑、杨勇带队,负责在主战场和敌人展开战斗。林彪则在战场500米远的地方,负责战争的统筹。

部署完成之后,各团开始行动,向着预设好的目的地前进,但就在24日,688团刚准备出发,就开始下大雨。

因为当时都是土路,而且雨势又大,因此没一会就开始出现了山体滑坡的现象,688团几千人被困原地,为了安全起见,旅长徐海东只能请示林彪。

这样一来,就会延误战机,688团无法按照约定时间达到乔沟。

无奈之下,林彪只能叮嘱徐海东,继续出发带着688团,至于什么时候能到,就看天命,到了之后,作为预备队,支援685团。

688团刚刚出发,林彪就意识到一个致命的问题,因为伏击敌人的地方是个山谷,而115团在平型关的南侧,想要两面夹击,就意味着至少有一半的兵力要到对面北侧的高地上去。

而想要去高地,就需要在山谷往上爬。

因为刚刚下了雨,即便大部队能够克服万难,爬上对面的高地,也会留在大量的脚印痕迹。只要敌人一进入乔沟,就会发现有埋伏,这样一来,计划就行不通了。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林彪迅速下令:“先别去对面埋伏,都撤过来,只在南边设伏。”

话说当时115团的各个团长带领着各团冒着大雨,浑身被淋湿,排除万难终于到达了指定地点,就打算下到山谷,然后到对面去,林彪的这个命令可以说来的非常及时!

虽然这样一来,伏击敌人的胜算就会小一些,但总好过还没开始就暴露。

各团就位之后,后续的装备火力也陆续运到了指定地点。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已经是25日清晨7点,这一天早上,板桓征四郎带着板桓师团第21旅团出现了。

或许是日本人这一路走来太过顺利,因此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能够一路畅通无阻的通过这里,在进入平型关界内之后,日本人并没有任何的提防,反而显得有些张狂。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队辎重部队,后面跟着200多辆大卡车,车上插着醒目的日本国旗。很快,日本军队就和林彪预想中的那样,钻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埋伏在乔沟一带的685团,看着敌人过来,然后慢悠悠的走到了李天佑、杨勇带领的686团所在的中心地带。

就在这时候,走到最前面的日本士兵突然开始戒备,有的还把枪端了起来,看上去像一群因为受惊而耸直了脖子的公鸡。

起初李天佑以为日军发现了什么,但后来才知道这是敌人在戒备,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个地形的特殊,生怕会有什么埋伏。

李天佑和杨勇只等敌人继续前进,看到后续队伍出现,他们都意识到,这是一场硬仗!

在先头部队之后,是一辆接一辆的大车,上面不仅坐着士兵,还有很多的火炮,队伍后面,还跟着步兵。

长长的队伍令人目眩,直等到再也看不见后续部队出现,李天佑立马让参谋去向林彪请示。林彪仔细观察了敌人的动向之后,随即发射了信号弹。

野旷天清

信号弹的啾鸣声响起,日军立马警觉,但此时已经晚了。李天佑等人在看到信号弹的那一刻,大喊道:“开始攻击,打!”

收到命令的士兵们随即向山谷射击,来不及反应的日本人被高处射来的子弹、手榴弹、炮弹击中,炸得四分五裂。

而他们常常的部队也像他们的躯体一样,被截成好几段。事先埋伏好的685团、687团全体出动,向着敌人冲去。

由于杀伤性大的冷兵器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用在了开场的伏击上,因此第一轮的集中火力过后,115师的很多士兵,就只能选择用砍刀。

这一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日军拥有很多的武器,他们遭遇了第一轮的火力打击之后,迅速从车上下来,躲在了车底。

平型关这里的山谷地势狭小,最宽只有三四米,八路军冲下来之后,日本人躲在车底,无法进行具体攻击,因此这一场仗从早上打到中午,仍旧没有拿下日军。

在战场500米外的林彪用望远镜观察着一切,他看到战争的局势并不明朗,需得速战速决,拖得越远,八路军的精力就会消耗完。

此时的李天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立马跑来请示林彪,希望林彪能够给出一个具体的方案。林彪在观察地形之后,对李天佑说:“你要组织一个队伍,先抢占老爷庙,拿下这个制高点,就可以居高临下,把敌人消灭在沟里!”

林彪所说的这个老爷庙,是在北面的高地上,因为之前的大雨,导致八路军无法到达北面,因此就无法掌握北面的主动权。

战争已经打响,八路军完全可以先占领北面的高地,再进行伏击,如果能够顺利占领北面的高地,那么敌人就没多大胜算了。

李天佑得到指示后,立马带领一队人马朝着北面的制高点前进,这时候,日本军队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开始向着老爷庙前进。

这个时候,拼的就是速度,不仅需要赶在敌人前面占领老爷庙,还要将赶来的日本军队也都消灭掉。

李天佑派出了3营的营长李克明,让他和战士们带着机枪先行一步,势必要占领老爷庙。

而李克明也不负众望,带着营里的兵扛着机枪将敌人赶下了北面的山坡。

李天佑占领了北面制高点之后,其他的团也继续登上了北面山坡。占领制高点之后,八路军的劣势也在这时候显露了出来。

那就是武器再次不够用了,先前第一轮火力虽然有所保留,但已经所剩无几,这次为了压制敌人,又耗费了大量的子弹和炮弹。

原本八路军还想着,在攻打敌人之后,能够顺手把它们的辎重先给抢过来,但奈何日本鬼子死不投降,宁愿抱着武器一起同归于尽,也不肯撒手。

因为没有太多的火器,导致这场仗打的异常艰难,而且八路军也死伤惨重。战争到最后,八路军几乎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战斗。

一直到下午3点左右,林彪下令,埋伏在乔沟的688团向日本鬼子的残余部队发起总攻,做最后的战争收尾工作。

一直到太阳快要落山时,这场仗才落下了帷幕,板桓征四郎的队伍被击败,八路军取得了胜利。此战过后,八路军的威名也从此传遍四野。

该场战役最后歼灭了一千多个日本士兵,还缴获了大批物资。

同时林彪也认为,这场仗让八路军见识到了日本人的可怕。

因为这场战争中,八路军没有一个俘虏,这些日本士兵宁愿死,也要不愿意当俘虏。这样如同魔鬼的国家,日后会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但平型关大捷是个好的开始,人们意识到,想要打败日本鬼子,就需要靠八路军,因此山西的百姓都积极的投入到战争中,他们拼尽全力和日本鬼子周旋,想方设法的给八路军运送物资。

平型关大捷是林彪一生中,非常辉煌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是抗日战争史上辉煌的开端。从平型关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次战争尚且不易,更何况是8年抗战中的大大小小的上百场战役。

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每一步风景都是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值得每个人去铭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聂荣臻与平型关大捷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孙毅将军追忆平型关血战--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散文||亮剑平型关
八路军背日军伤兵救治,日本兵趴在肩上,一口咬掉战士耳朵
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1940年林彪在莫斯科,拍下唯一一张正装照,身旁站着的年轻人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