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志愿军缴获3000条毛毯,师政委命令全剪碎,彭德怀决定狠狠重用他

都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然而真正优秀的将军,从不拘泥于上级的指挥,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而志愿军第20军第89师的政委王直将军,就是这样一位不拘一格的将军。

王直,原名王汉青,1916年生,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29年,年仅13岁的王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朱德见王直还没有枪杆高,于是说:“孩子,你还是回去吧!”然而王直特别倔强,就是不肯依。在王直的一再要求下,上级终于同意了他的自荐,让他在第10师参与宣传工作。

王直上过学堂,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幅好画。一天,王直用扫帚沾石灰水在瑞金街头的土墙上画了两幅漫画。其中一幅画是妻子送丈夫参加红军,一旁写着“送郎上前线”;另一幅名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画中代表帝国主义的洋人拿着一叠钞票,正颐气指使地指挥跪在面前的国民党反动派走狗去“围剿”红军。

这两幅漫画刚巧被毛泽东看到了,认为画得相当不错,于是打听是谁画的。师政治部主任赖玉宏把王直带到毛泽东跟前说:“是他画的。”

毛泽东问王直:“孩子,你是哪里人啊?”王直回答:“上杭才溪人。”随后他怯生生地说:“主席,这是我昨天画的,画得不好。”

然而毛泽东却慈爱地摸了摸他的头,用浓浓的湖南口音说:“好啊!你这个才溪小鬼,画得不错嘛!我们做宣传工作的,就要像这样,多注意搞一些形象化的宣传,让不识字的群众也能看得懂,要多用艺术形式来进行宣传。”

在上级的赏识和肯定下,王直进步地很快,他经历了八年抗战、三年南方游击战争,到把你那抗战,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苏中、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华东那些著名的战役,王直可谓是无役不与。

从始至终,王直都在部队里从事政治工作。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王直已经是30军第89师的政委了。

在部队,王直一直爱兵爱民,深得战士和人民的尊敬。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村落遭到了敌机的狂轰滥炸。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入火场,揪出了3个儿童和1个老大娘。为国为民,一直是王直坚定不移的工作原则。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原本驻扎于华东沿海的第九兵团接到上级命令,火线入朝参战。为了增强第九兵团的实力,其所属的三个军,每个军都多配属一个师,使每个军都有4个师的兵力。因此,89师被分拨到20军麾下。

11月3日,89师从兖州出发,分乘5列火车北上。作为师政委,王直一直在车上想着如何完成赴朝任务。

在列车上,王直一直忙于政治工作,他亲自动手起草了《给各团党委和政治机关的一封信》,以师党委的名义发出。号召全师指挥员,要牢记军委和毛主席提出的作战原则,各营各连要机动灵活,集中优势兵力,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集小胜为大胜。

王直发现越往北走,天气越寒冷,几乎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王直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地就格外注重地形、气候和风土。王直敏锐地注意到,东北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过了山海关就是寒带了。然而他与战士们都穿着第三野战军的冬季军服。这些军服所含的棉花并不多,顶多只能应付华东地区的冬季。而对于东北的奇寒,这些军服一点作用也没有。

火车到达沈阳后,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负责迎接。等战士们一下车,贺晋年竟惊地说不出话:“你们穿这样的衣服,是要死人的。”

王直与师长余光茂一商量,决定在沈阳停靠一天,尽量先把棉衣问题给解决了。贺晋年当即下令将军区仓库中存放的原日军大衣、棉鞋悉数调给89师。团以上的军官有暖和的军大衣,连级军官两人一件大衣,而基层士兵则只能分到很少的大衣。有的人只有棉帽,没有棉鞋;有的人发了棉衣,却没有棉裤。

一个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最善于在极端恶劣的状况下找到最优解。在极寒的环境下,身体一般都会自动将热量集中于躯干,以保护内脏。因此四肢与头是最容易被冻伤的位置。

于是王直当机立断,命令拆除部分棉被的棉花,火线缝制棉帽、手套、耳套、口罩等御寒用品。号召全师官兵发扬革命互助精神,在睡觉时共用棉被,抱团取暖。

王直心细如发,生怕有遗漏,他逐一检查龟裂,直接问各连换装件数。团营干部不敢携带,直接负责各排的军服发放。

照此下来,89师的干部和战士,人人都有了基本防寒装备。同样是紧急出国,有些部队的战士越走越冷,干部们走得心惊肉跳。而全部换装的89师,指战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百倍。

王直还意识到,要抵御寒冷,就必须保证食物的供应。没有热量补充,人很快就会冻死。为此,王直狠下心来,他力排众议,将重武器都留了下来,而让师属炮兵团将运载装备的骡马用来运送粮食以及衣物,以保证全师的给养。他说:

“处分也好,撤职也好,都由我和师长担着。”

进入长津湖地区后,王直发现当地气温之低已经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到了夜间,长津湖的气温竟然降至零下40度,几乎可以和北极比肩。由于是火线入朝,因此第九兵团的绝大多数部队都没有做好防寒准备。

以20军其他的兄弟部队为例,有的连队一个班只有一两床棉被。到了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被子瘫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酷寒。

很多部队的首长也没有像王直一样,预料到长津湖的残酷气候,没有在保暖物资的准备上尽心尽力。20军老兵王学东说:

“当部队进入朝鲜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冬装,没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我们的部队大多是来自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的华东地区。11月初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当地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两个星期后,我们到达朝鲜,当地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18摄氏度。许多战士因为冻伤和感冒而跟不上队伍。我们师在第一个星期就有700名士兵因为严寒掉队。”

相比之下,美军却有完备的御寒装备,他们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个鸭绒袋,钻进去后,把拉链一拉,特别抗寒。连队装备棉帐篷、火炉等。每班、每辆车还有专门供热的电炉。同时,他们还配发有饼干、罐头、汽水、巧克力等御寒食物,不仅饿不着,能量也有所补充。即使食物冻上了,也可以依靠身上的厚衣服捂暖再吃。而我军为了躲避敌人的空袭,不敢生火,只能啃食冻得梆硬的土豆。

相比于其他的兄弟部队,89师在王直的筹谋之下,情况还算好的。然而就是这样,89师也面临着极度的困难。进入朝北山区后,全师只有一份作战地图,一部电台。大雪封山后,地形复杂、人生地疏,我军通讯技术又落后,电台一连几天与军部联系不上。

王直和余光茂一合计,决定按照军部的原计划继续南进,以阻止美军向鸭绿江奔进。走到半路,碰到了42军的侦察参谋。师领导这才知道,89师部队距离美军只有15公里了。就在这时,上级的电报发了下来,要求89师立即前往南兴洞一带歼灭北进的敌军,阻断敌西线的援助。

中美两军交战后,89师第267团在柳潭里和新兴里阻击战中大破美军,缴获了美军3000余条军毯。摸着这些厚实的军毯,战士们都开心极了,终于不用再挤一个被子了。

然而就在这时,王直却下令,将3000多条军毯全部剪成碎布,分发给战士们。其他师首长听后都急了,有人说缴获的战利品应该如数上交,我们自行处理是不对的。后勤部长说:“这军毯质量那么好,剪坏了多可惜啊!”

然而王直却说,我军一直在追击敌人,最需要保护的就是手脚。在极寒之中,手脚最容易出现冻伤,一旦冻伤就会失去战斗力。因此保护指战员的健康就是战斗力。

王直斩钉截铁地说:“剪!毛毯全部剪掉,分给战士们裹住手脚。毛毯再贵重,能比战士们的性命更重要吗?我是师政委,我现在只能对89师的战士负责,上级追究下来,我一个人担着”。

就这样数万块军毯碎片分给战士们,绑在了他们的手和脚上。正是这一小举措,拯救了89师的众多将士。在长津湖战役中,第九兵团伤亡4万余人,其中因寒冷而伤亡的有21000余人,平均每师冻伤都在2000以上。唯独只有89师,冻伤只有400多人,也没有出现“冰雕连”。

在兄弟部队纷纷因严重冻伤而失去战斗力时,唯独只有89师仍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建制,依然孜孜不倦地追击着南逃的美军。

到了12月10日下午,20军第58师和60师经历了连日苦战,两个师合起来能作战的人员已经不超过200多人。这200多人在60师参谋长蔡群帆的率领下,仍在对美军进行追击。

此时美军已经安全通过了水门桥,正向兴南港方向疾驰。美军满以为我军已经因冻伤和战伤而丧失战斗,前方道路已经是畅通无阻的了。身后的志愿军只有坐直升机才能跟上他们。

然而当美军经过水洞里时,89师的官兵却从伏击处一跃而出,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机枪、冲锋枪也朝车队猛烈扫射。美军猝不及防,好几辆车被击毁,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

原来师首长的指示下,265团抄近道翻越了海拔1300米的香榆山,绕到了美军的前面。265团警卫员往山下一看,惊喜道:“乖乖,可把敌人给撵上了。”

虽然大家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但一听说追上了美国鬼子,精神陡然一震。师领导紧急部署,明确了各连的作战任务,包围、穿插、分割、围歼。战术动作异常熟练自然。

趁着夜色,265团对敌人展开了四面攻击,将美7师7团2营的中校营长打死,俘虏了少校副营长和3名尉级军官。

就在这时,267团也赶了上来,参与了对美军的围猎。在混战之中,267团机枪手洪成茂使用高射机枪,打下了一架夜航机,俘获了飞行员。没有夜航机的指引,被围的美军乱成一团,尸横遍野。此战中,美军死伤200多人,俘虏80多人,击毁和缴获坦克、汽车40多辆,缴获火炮3门,轻重机枪20多挺以及大量食物。

89师伤亡不大、冻伤亦少,总伤亡不过1200多人。是9兵团第一梯队8个师中唯一保持了战斗力的部队。

宋时轮听闻89师尚有战斗力,于是准备以该师为主,补充其他师尚能战斗的人员,组成一个完整师继续围堵逃敌。为此,兵团副司令陶勇亲自前往部队,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从冰道上滑下,连续追击。然而此时的89师也是油尽灯枯了,但阻止该师追击的并不是寒冷,而是饥饿。

由于敌情严重,后勤线因美军的轰炸而中断。89师的一些部队甚至断粮了一个星期,政委王直也整整有2天没吃上饭。42军部队闻得此消息后,立即支援了几袋大米。王直二话不说,将大米送到了前线,自己和师长却一口也没吃

但是89师有上万人马,这几袋掺了谷子的大米又顶什么用呢?89师206团6连副指导员周如斌说:

“搞到了大米,就用煮牛草的大锅煮米饭……还不到煮熟的时候,连里卫生员跑来找我,提醒我给连里大家讲一讲,注意不要吃撑了,吃太多能撑死。正说着,就有人来报告,说出事了。有人撑着了。”

周如斌赶过去一看,看见锅灶边躺着一个炊事员,是个广东兵,饭还没煮好就先揭锅吃了,由于吃得太多,躺在地上翻白眼,两腿乱蹬乱抓,嘴里鼻孔里往外冒饭粒——活活撑死了。

有了这个教训,周如斌在分饭时,让大家排队领取,他亲自掌勺,一人先盛给半勺吃。分了三次,吃光了一大锅饭。即使分到了饭,六连最终也因饥饿而减员至60人,更何况其他没分到米饭的部队。

89师虽然占据了有利地形,但是陆战一师史密斯师长指挥残余部队,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疯狂还击。志愿军部队开始准备硬顶,但是由于太过饥饿,实在顶不住。陶勇无奈,只好采用小分队袭击和大部队突击相结合的战术。89师各部队在交通要道上布雷,一度拖住了美军的前进速度。我军趁机从侧后方袭击敌军,歼敌百余人、俘虏300多人。

但是最终,呈强弩之末的89师已无力阻止敌军,陆战一师这才狼狈地逃到了兴南港。在舰炮的掩护下,陆战一师带着伤员和难民上了船。陶勇指示各部队不要贸然冲击,陆战一师这才逃过一劫。

战后,彭德怀亲自主持了长津湖战役的作战总结。相比于其他兄弟部队,89师伤亡小、冻伤小,战果也较大。因此整支部队都得到了彭德怀的表扬。彭德怀了解到89师之所以冻伤如此之少,全赖王直政委的未雨绸缪之后,当即决定,要对王直狠狠地重用。

长津湖战役后,第九兵团返回国内休整,89师被取消编制,士兵补充入其他部队。而王直也得到了晋升,成为了第26军的政治部主任,成了9兵团唯一被提拔师级干部。这也体现了彭德怀在战争实践中考核选拔干部的用人准则,能者上、不能者下。

回国后,王直历任三十一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福州公安军政委,福建省军区副政委,陆军二十八军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等职。

1955年,王直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仪式结束后,有战友问王直:“获得开国少将军衔,是不是有些激动呢?”

然而王直却流下了眼泪:“我不激动,一将功成万骨枯!共和国是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牺牲了,荣誉却归在我们名下,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激动呢?”

王直,就是这样一个爱兵如子的将军。他明明已经做得更好了,但却依然为牺牲的将士伤心落泪。谁又能说“慈不掌兵”呢?

王直的战斗事迹最终被战地记者所记录,后来放进了电影《英雄儿女》中,影片中智勇双全的王文清政委,便是以王直为原型的。后来,王直看了电影,谦虚道:

“从经历来看,我们两人确实是相似的,但我不是王主任的唯一原型,而应当是志愿军高级政工干部的整体形象。”

2014年4月7日7点31分,老红军、开国少将王直走完了他光辉的革命历程,享年98岁。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留在人民心中,就像是《英雄儿女》主题曲所唱得那样:“烽烟滚滚唱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0年,志愿军缴获了3000条毛毯,89师政委王直却下令全部
志愿军缴获3000条毛毯,政委却让全部剪碎,谁知竟救了全师人的命
89师为何成特例?师政委两个决定很关键
想起了长津湖战役,授衔时的王直少将含着泪水说:一将成名万古枯啊
1950年志愿军缴获3000条毛毯,政委王直命令剪碎,所有战士都有份
长津湖之战中,为何89师冻伤最少,老战士回忆:政委有远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