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届“茅奖”杂忆
userphoto

2023.08.12 安徽

关注

本文选自

2023年第6期(总第323期)

第十届“茅奖”杂忆

叶立文 口述

2019年7月下旬,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会评工作正式开始。会评的地点坐落在八大处附近,草木葱茏,风景宜人。

 伴随眼药水与风油精

评委会成员共62人(包括评委会主任铁凝),基本上由学者、作家和编辑组成,名字个个如雷贯耳,这般阵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茅奖”在国内文坛的权威地位。

办完入住手续后,待我推开房门时不禁莞尔,桌上居然摆放着眼药水和风油精。这两样东西在武汉时就已经成了我的日用品,没想到它们会如影随形,将会继续伴随我百感交集的评审之旅。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上评委合影

会议第一天的日程至关重要,议题涉及评奖规则、分组安排和进度规划等。进入会场后遇到几位老友,更有不少新朋,大家寒暄问候,甚是融洽,全然预料不到未来的分歧与辩论会何等激烈。

61位评委分成三个大组,每组负责审读一批作品。我所在的第一组有不少老评委,也有和我一样的新人。前辈们经验丰富,年轻人犀利敏锐,第一次组会便各抒己见。也许是初选之故,气氛比较轻松,共识明显大于分歧。按规则首先要从200余部参评作品中选出80部,接着是80选40,40选30,30选20,20选10,直至选出最后的五部获奖作品。

为保证进度,评委们日以继夜地工作,不是关在房间里读作品,就是一边放风一边讨论,甚至连吃饭时间都利用了起来。随着程序的推进,落选的作品也越来越多,遗珠之憾便在所难免。

 新的评审标准

从20进10开始,评审工作遇到了真正的困难。因为这20部作品,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讲都属精品,题材广泛,名家云集,淘汰任何一部都备感可惜。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谈谈我对“茅奖”评审标准的理解了。由于本届“茅奖”的评审标准,既“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展现中国精神”,同时也对“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作品”,“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作品”特别关注,因此讨论参评作品如何书写中国,就成了评委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事实上,在审读作品时,不管是文学地理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还是全球化语境下特殊的中国经验,抑或是复兴传统文化的中国故事等,均是“茅奖”评审的考量因素。然而很多参评作品的思想旨趣和美学风貌,却与新时代语境下“中国”概念的自我升级存在差距。比如有些作品写乡村,沿袭的仍是80年代文学的老套路。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一些其他题材的作品中。

经过多次讨论,甚至是反复激辩之后,“茅奖”的10部提名作品终于出炉,它们分别是葛亮的《北鸢》、刘亮程的《捎话》、孙惠芬的《寻找张展》、梁晓声的《人世间》、李洱的《应物兄》、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叶兆言的《刻骨铭心》、徐怀中的《牵风记》、叶舟的《敦煌本纪》。作家阵容涵盖老中青三代,题材多样,风格迥异,基本上代表了过去四年间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准。

 最后的投票

颁奖现场

作为2018年现象级的长篇小说,李洱的《应物兄》在评审前已是呼声很高。平时大家交流,也常会提到这部作品。因其复杂,所以言人人殊。无论如何,这部作品都是评委们眼中的焦点之作。

另一部同样备受瞩目的作品是叶兆言的《刻骨铭心》。考虑到当代小说家越来越偏爱口语写作,优雅精确的书面语日益稀缺,因此像《刻骨铭心》,还有《北鸢》和《敦煌本纪》这样的作品才格外值得我们珍视。因此李洱还是叶兆言,实在是让人举棋不定。

大概是组委会了解到了评委们的意见分歧,为保证投票顺利,遂将最后一次组会推迟了一天。待到组会开始时,大家热烈发表意见,努力寻求共识。很快评委们便基本上达成了一致。

接下来的环节就是投票了。简单的流程说明后,投票正式开始。宣布票数的时候,结果并不意外。《人世间》高居第一,《牵风记》《北上》《主角》《应物兄》皆是高票当选。评委们热烈鼓掌,庆贺新一届“茅奖”作品的出炉。

(摘自《传记文学》2022年第6期 鲁沂雪采访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茅盾文学奖】历届茅奖评委会成员及颁奖典礼照片(收藏)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赛程过半20部提名作品出炉
金奖空缺,都是名利惹的祸
肖鹰:面对质疑茅奖,作协主席何必着急护短?
路遥何以获茅盾文学奖?
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