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这件事儿
在某种程度上,“读书”这件事,就像是“喝热水”一样,是一个万能的解法。
困惑了、迷茫了,读书可以帮你指明方向;
失落了、抑郁了,读书可以帮你摆脱心结;
无聊了、寂寞了,读书可以带来故事娱乐;
我记得有一次网购图书,店主说了有一句话:“都是读书人,×××……”瞬间我有了一种胸前被别上一朵小红花的美滋滋感……然后我就在老板这多买了几本……
 
读书人”是个标签,但是窃以为,如果要自称为读书人,还是要掂量掂量的。当然了,如果你是用来给别人戴高帽的,那就你说了算。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销量最高的书籍,是教辅书,这种刚性需求抑或被迫的需求,不能称之为喜欢读书,当然也不是我们讨论“读书人”的范畴;
也有人喜欢看《读者》《知音》《故事会》(参见当年的凤姐),喜欢读网络爽文小说。我想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时间,称之为”读书人“也有点勉强。
我想如果划一条线的话,读书人的书目,应该要在读完之后,能够在某领域加深理解,或者能够获得智慧上升的感觉(哪怕只是错觉)。
所以,读书人能够通过阅读,不断获得见识的积累、思维的升级。这也正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在这个网络资讯无孔不入的时代,经常会发生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它们令人兴奋、不解、震惊。对于此,有的人只会在网络世界的评论中的宣泄着自己的情绪,或赞美膜拜,或谩骂鄙夷。
如果我们读过的书中有相关的描述和讲解,那么就不会那么激动。此刻我们可以淡定的说,①这件事其实没什么,之前的xx的时候就发生过;②学术界对此有个共识,xxx,可以很好的来解释;③因此我估计这件事的走向是xxx。
逼格,立刻就拉升了好几个档次。
当别人熟视无睹的时候,你可以见微知著;当别人大惊小怪的时候,你可以宠辱不惊。
 
读书当然好,每个人当然都想成为一个见识渊博、思维敏锐的人。
但是我们许多人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我读了很多书,但是现在我都记不得了。”
“那本书我认真读过了,但是后来从来没用过,我也快忘了讲的是什么了。”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只要记住1%-2%的精华和中心思想,就够了吧,其他就算我没记住,也是在潜移默化影响着自己的。
这可真是一个自我安慰的好借口,但最终它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一个机会主义者让自己更安心的理由。
 
那么,应该怎么去读书呢?
今天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来自日本的畅销书,加上自己的理解感受,就来总结一下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真的是一本,比家里老奶奶喂孩子饭吃还下细功夫的书,教你怎么选书,怎么买书,怎么剪辑报刊,怎么做笔记,怎么检索,书目怎么摆放……
但是我认为咱不用去字字阅读,手把手跟学。他的方法确实是不错,但是本书最重要的,是他背后的那种精神和状态:不把这本书啃下来就不罢休,不把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就不算数,绝对杜绝看完以后想不起来的情况。
 
读书有三大要点。
读书的要点一,读书不是随随便便的读,而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
我更喜欢称之为“功利读书法”。我们学习PS软件、office软件的时候,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如果我因工作需要达成某种效果,这个时候去学习方法,很快就学会了,也很容易记住;但是如果我没有应用场景,仅仅是学习软件都有哪些功能,那么想记住操作步骤的话,真的有点难。
读书也是一样,当带着目的去读书,效率是更高的。或者是为写一篇文章找材料,或者是某个话题找灵感,带着目的在书页中遨游,能更快的吸收书本的内容。
当然有的时候,我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但是也要给自己设立一些目标,比如我想从中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我想学习作者的行文结构或者语言词藻等等。
读书要点二,要真正消化书中的内容,使之变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读书就像是一个小偷到房子里偷东西,搬走屋子里所有可移动的东西后,再返回来把灶台也拉走了,一定要足够贪婪。
把别人的逻辑变成自己的逻辑,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
要弄明白,文章的行文脉络,就像是弄明白“房间里的家具为什么要这么摆放”。再者,要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书中的观点,并且要加上自己理解之后的看法和心得。
读书要点三,要深入理解书中要点,要能够发现本书和其他类似文章、图书的联系。
这是一层更高级的要求,在书本内部理顺了以后,还要理顺同外部的联系。
高手读书,会对不同的书中相似的内容,以及现实中与书本道理的关联十分敏感,也就更容易应用于实践。
而且这种关联能力,会随着阅读量的提升,让自己的读书速度越来越快,因为自己会发现书中的许多观点,在别的书中是出现过的。对于自己已理解的部分,阅读速度当然就会加快。
 
践行要点中的要求,使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读书笔记。
记笔记是对一本好书最大的敬意。
记笔记不是金句摘抄,不是记录段子抖机灵,也不是做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记笔记是用自己的语言,把原书的逻辑、思考观点再现的过程。好的笔记,可以为自己在以后用最快的速度来重新温习这本书提供方便,甚至可以取代原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社会学家的实验表明,哪怕是做了很差的读书笔记,对书中内容的记忆效果,也比只是非常认真的读的效果要好。
在书本上也最好随时做记录,有人说在书本上写写画画就不美观了,那他只适合做一个藏书人而不是读书人。据说当年人们不愿意借书给毛泽东,因为他总是在上面写满了批注。当我们认真的在书页上写下自己感想的之后,对自己来说,这些比书更有价值。
 
“读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对普通人来说,求质不求速,啃下一本是一本,就算读再多,没理解没记住也等于没读。这种死磕硬啃的精神,也是《怎么阅读一本书》带给我最大的体会。
 
当身在暗夜中的自己不知道哪边是北的时候,希望书本能给我带来镇定和勇气。
今天关于读书的总结,也希望自己不要再辜负任何一本好书,不要留下太多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本教新手读书的书,太难得了!
读书人一路走来
读书的三个层次
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弄清这三点,给你的读书技能升个级!
读书写作与听话说话
越“自私”越可贵——漫谈读书笔记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