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医院人」柔济大医,风范永存!追忆妇产科一代名医焦书竹

我国著名妇产科学专家

妇科肿瘤先驱者之一

妇产科学教育家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终身专家

中共党员

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主任

焦书竹教授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18年11月26日1点52分

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逝世

享年93岁

她,是我们尊敬的长者、仰慕的学者、敬佩的医者;

她,用爱心和执着诠释了仁心仁术、大医精诚;

她,依如往昔般谆谆不倦、兢兢无悔,那是送给年轻医生最宝贵的财富……

焦书竹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生于1925年4月,1948年毕业于辽宁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1953年调入天津中央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任主治医师,一路走来,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49年焦书竹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后排左起:葛秦生教授、唐敏一教授、赵志一教授、宋鸿钊教授;前排左起:林巧稚教授、叶惠芳教授、焦书竹教授、刘炽明教授)

1954年,天津中央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医生合影(第二排左二为焦书竹教授)

焦书竹教授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70载,是全国著名妇产科专家,妇科肿瘤的先驱者之一,是天津市妇科肿瘤的奠基人,在全国享有盛誉。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宫颈癌细胞学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资料积累,于上世纪70年代编著了国内第一部彩色《阴道细胞学图谱》,该书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妇科宫颈病变、阴道脱落细胞学的彩色印刷专著,它的问世对当时妇科医生认识和诊治宫颈病变有极大的帮助。上世纪70年代主持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高剂量率自动控制腔内后装治疗机并投入临床使用,开创了我国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的先河;该技术于1980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2年焦书竹教授编写《阴道细胞学图谱》

上世纪 70年时代,焦书竹教授(中)与糜若然教授(左)、张士伟教授(右)进行宫颈癌后装治疗机临床试验及研究

上世纪70年代末,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成立妇科肿瘤专业组,焦书竹教授任组长(左起依次为:祝国光医师、糜若然教授、胡志林教授、张士伟教授、焦书竹教授、金嘉瑜教授)

焦书竹教授于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9年荣获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杰出贡献奖”,2012年荣获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第一届“中国妇产科医师奖”。曾任《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杂志》、《天津医药》等杂志编委,《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

她热爱祖国,热爱党,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她挚爱的妇产科事业中;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淡泊名利,始终以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患者,耐心问诊、认真查体,力求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她高超的医术、温暖的眼神、慈祥的面容、鼓励的话语,化解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也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焦书竹教授(左)与张志诚教授(右)研究病例

作为全国最早的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焦书竹教授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在传道授业过程中,她不仅注重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好医生、一名严谨务实的学者。如今,她指导的博硕士研究生多已成为国内及天津市妇产科学学科带头人。作为妇产科学教育家,焦书竹教授注重教材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始参加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北方本)的编写工作,在此基础上于80年代参加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编写、定稿及审阅工作,为后续各版《妇产科学》教材的编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焦书竹教授连续参加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2版、第3版、第4版的编写工作,参加编写妇产科学经典著作《中华妇产科学》,以及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有关妇科肿瘤诊治规范第一版等著作。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天津市教委、科委科研项目以及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论文近30篇,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4项。

上世纪70年代始,焦书竹教授参加了天津医学院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焦书竹教授参加了天津医学院与上海第一医学院联合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1版)

2012 年焦书竹教授培养的三名博士研究生同时当选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党代表:前排左起依次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焦书竹教授、张士伟教授;后排左起依次为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曲芃芃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宋殿荣教授

2016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全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张建宁教授与妇产科博士生导师合影(左起依次为岳天孚教授、糜若然教授、焦书竹教授、张建宁院长、薛凤霞教授)

2005年,80岁高龄的焦书竹教授(左四)参加第一届国际妇产科大会

直到患病之前,90岁高龄的焦书竹教授仍然坚持在临床工作岗位上,参加科室每周五的疑难病例讨论及多学科会诊。她积极的工作态度、活跃的临床思维、丰富的临床经验令同道折服,也使无数年轻医生受益匪浅。每周的疑难病例讨论上,她不仅向大家无私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还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与大家共同探讨国内外医学进展。

2014年,90岁高龄的焦书竹教授主持参加科室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前排左起依次为放射科于铁链教授、妇产科焦书竹教授及薛凤霞教授)

青衿之岁,高尚兹典

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焦书竹教授的一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生。从医执教70载,她勤奋执着,刻苦敬业,淡泊名利,自强自立,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她钟爱的妇产科学事业。她的医术、她的学识、她的人格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缅怀,将激励后辈们不断前行!

焦书竹教授素来严于律己,勤俭节约,淡泊名利,遵照焦书竹教授本人遗愿及家属意见,其丧事一切从简,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收受花圈等。

焦书竹教授

我们永远怀念您

愿您一路走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周一手术百期特典 | 你想看的大咖手术,这里都有!
济南只有一家医院,令北京安贞医院著名妇科专家李斌教授连说5个“好”字,它是谁?
骨干力量聚并州,再学妇泌新热点
《实用妇产科手术彩色图谱》
直播 |你不容错过的“妇产科介入”系列课程
子宫肌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