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无常,从梁实秋和程季淑的旷世之恋中,学会最好的死亡别离

梁实秋在《槐园梦忆》中曾记下这样一幕: '我没有忘记翻译莎氏戏剧,我扶在案头辄不知时刻,季淑不时的喊我: '起来! 起来! 陪我到院里走走。'她是要我休息。于是相偕出门玩她手栽的一草一木。我翻译莎氏,没有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漫漫长途中陪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

38 年磨一剑,在梁实秋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庆功会上,著名女作家谢冰莹致词道:'《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完成,应该一半归功于梁夫人! '

一、爱情的邂逅

回忆起两人的相遇,梁实秋与程季淑相识系程季淑的同学好友黄淑贞托黄母牵线。二者的爱情虽始于媒妁之言,但于自由恋爱中自主发展。

在回忆自己对程季淑的初始印象,梁实秋说,虽从未谋面,但通过长长的电波却被她的声音深深吸引住了。梁实秋回忆说: '她说话的声音之柔和清脆是我从未听到过的。形容歌声之美往往用'珠圆玉润'四字,实在非常恰当。我受到刺激,受了震惊,我在未见季淑之前,先已得到了无比的喜悦。'

毕业于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程季淑有着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智慧和事业。也恰恰是这样的智慧和事业在极大程度上体现在她对梁实秋翻译莎剧的默默支持和陪伴。在当时,翻译外国名著是没有薪水的,要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却需要几十年的付出。面对梁实秋的坚持,程季淑并没有因为生活劝过他放弃,不仅在日常鼓励他,还为梁实秋准备材料,整理书桌。

晚年梁实秋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人在事业有所成就,很大部分是因为家有贤妻,一个人一生中不闯大祸,也很大部分是因为家有贤妻。

二、悲恸欲绝的被迫隔世

程季淑和梁实秋是幸运的,因为能够在茫茫人海中遇见对的人。但却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必须活生生看着自己与最爱的人分开。

1974年4月30日,程季淑和梁实秋出门到市场购物,而程季淑却被市场门口一架梯子倒下来击中了头部。进入手术室之前,她握着梁实秋的手劝慰道:'华,你不要着急,华,你不要着急!'

怎知,这既是程季淑生前最后讲的一句话。她再也没有醒过来,这个噩耗使得年过半百的汉子硬生生蹲在医院门口大哭一场,从此每日独坐案头,希望自己的亡妻能与他相会。

如冰心所言: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这朵对爱情赤诚专一的花,在妻子去世后,梁实秋挥泪写下长篇回忆录 《槐园梦忆》, 记述两人携手并肩走过的47年风雨人生路,'缅怀既往, 聊当一哭! 衷心悲伤, 掷笔三叹!'

如今这篇对程季淑的纪念悼文被收录在《原来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的散文集里,被放在整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作为梁实秋先生对其妻子永久的纪念,隽永流传。

三、我们该用何种方式和我爱的人道别?

古语有云:'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是很平实的话。虽不必如荀粲之惑溺,或孟庄之鼓歌,但夫妻牉合,一旦永诀,则不能不心中惨怛。

前有苏轼所写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再有林觉民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如今梁实秋的《槐园梦忆》,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被迫分开的爱情叫人多么痛苦。

直面死亡并非易事。为了逃避它的存在,我们选择被蒙上双眼,对死亡和临终的真实视而不见。'不知即为福'在这里只能意味着一种更深入的恐惧。文化人类学家厄内斯特·贝克说过:'一直在人类心理作祟的,好像只有对死亡的恐惧,别无其他。'因为恐惧死亡,我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懦弱和无能,我们只能用眼泪来诠释自己的无助。但我们只有越了解死亡,才能更了解自己,才能在被迫做永别的时候,选择得以释怀。

可是,我们都是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的可怜虫,成天想方设法地逃避'凡人必有一死'的真相;不管觉得自己多么强大、多么受宠、多么特别,我们都无法逃过死亡这个结局。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别的物种存在这种精神负担。

那么,当我们在面对最亲爱的人离我们远去时,要怎么做才能减缓心中无法言说的痛苦呢?

①接受死亡的真相

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说:'我们已知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结局:死亡、崩坏、解体,以及失去挚爱时内心遭受的苦难。'

死亡和崩坏的结局从来得不到大众的欢心,甚至为了否定死亡,我们之间的许多人开始痴迷永葆青春,着魔似的买很多护肤品,把化学成分往脸上涂,还尝试排毒养生法,因为商家不停地告诉我们衰老和死亡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墓穴是恐怖的,棺材是不吉利的,所以在这个越发进步的社会中,关于死亡的任何字眼要么被不断地掩埋,要么被不断地放大。恐惧和逃避成为了我们处理死亡的两种办法,拒绝死亡,拒绝身边的人死亡是我们用尽全力都想要对抗的命运。可惜,没有人能绕得过这点。

②趁早考虑死亡

当我们谈到这个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晦气的问题。这里指的考虑,是说我们应当理性思考,我们会发现不管情况多糟糕,都能挺过去。即使接受死亡,我们也会因所爱之人的离开而备受打击,但它会帮助我们专注于内心的悲伤。

当然,这里我们需要谈论的不是'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等除了加重心理负担却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要知道,死亡,是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

我们也可以继续在悲惨的未来中越走越远,继续否认死亡的真相,继续沉浸在亲人离开我们的痛苦之中。如果选择这条路,我们将会永远生活在逝去的恐惧中,我们的生活也会深受其害。只有夺回主宰自身对死亡的思想权,才可能大无畏地改写当下的死亡艺术。

③珍惜当下在一起的生活

《变态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期刊》中有列出7条人类害怕死亡的原因:

  1. 我的死会让家人和朋友悲伤
  2. 我所有的计划和事业都将中断
  3. 死亡的过程很痛苦
  4. 我没法再有任何人生的阅历
  5. 我不能再照顾需要我照看的人
  6. 如果还有来生,我不知道自己会发生何事
  7. 我害怕自己的遗体出事

发现没有,我们的担心都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安置自己和亲人未来的人生。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期限时,当然就可以根据期限去计划地活着,可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预料到的。正如,梁实秋永远也无法预料到,在一个午后,自己的挚爱会因为和自己上街遭遇意外身亡。

我们无法预料生命的结点,无法避免肉体死亡的方式,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死亡的心态。如果将所有的爱都赋予身边所爱的人,是不是在分开的时候会略显舒坦一点?答案是肯定的。

不管是我们享年28岁还是93岁,在死去的当下都要心满意足。这种心满意足,就是我们对于生活和所爱之人最好的回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梁实秋的“侥幸”
梁实秋:和鲁迅拍桌子,70岁再娶小28岁女明星,国内研究莎士比亚第一人
民国老照片:绩溪才女与梁实秋
程季淑与梁实秋:自由而恋,相爱而生
梁实秋的鞋带松了,妻子俯身为他系鞋带,谁知从此天人永隔
他在青岛鱼山路33号那些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