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从教20余年的草根语文教师的困惑和迷茫

明灯语文

编者荐语:

基层的语文教学是否走进了越来越逼仄的死胡同?一位一线草根语文老师的困惑和迷茫,值得每位语文老师细品和深思。

以下文章来源于刘萍来了 ,作者刘萍

刘萍来了

在时光里雕刻灵魂,在文字中慢炖人生。

差一点

我们就擦肩而过了

有趣

有用

有态度

实在不敢细想,我从教也已20多年了。

除去上班后,到河南大学脱产上学的四年,在农村中学待过的三年,其余的时间基本都在县城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环境和阅历使然,我的眼界和视野很狭窄,县城内的生活圈子,也慢慢固化了很多思维模式。

可即便这样,我还是觉得这些年来,基层的语文教学走进了越来越逼仄的死胡同,作为草根教师,我只是被动地适应着,承受着,有些困惑始终萦绕在心际,现实种种也让我越来越迷茫。

很多地方,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儿,但人微言轻,牢骚和抱怨终是弊大于利,于事无补。

今天如实写出,和广大读者一起思考。

吉祥数字:96

一线教师,对“96分”是情有独钟的,120分的试卷,96分以及96分以上是优秀率,这个是我们当地评价一个教师成绩(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占比最大的一份,占比百分之四十。

换句话说,哪怕及格率和平均分非常不好,只要优秀人数多,哪怕多一个,这个教师的成绩就绝对靠前。

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这些年来试卷上主观性的题目越来越多,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很多情况下,是忙忙碌碌一学期,期末成绩如果不多出来一个或几个“96分”,在现有的评价制度下,排名就会靠后。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的优秀率开始越来越低了,记得早几年,一个标准班级,三分之一的优秀是很容易达到的。可近几年,我们的语文学科,每每考试一次,成绩就会刷新我们能预料的下限。

有人说,中考是为了给当地高中留住优生(据说),默认压低语文分数。全县几千名考生,某年全县语文成绩竟只有5个优秀。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戏称现在考试已经不是在考教师的努力了,很多情况下,得凭运气。

我前几年带过一届毕业生,在中考的时候,遭遇过一次滑铁卢,平时一贯很稳定的几个优生,最后的中考成绩,齐刷刷地以95分亮相,而其他同事里有一个“96分”,就是全县第二名,因为那年全县满共十几个优秀。

几个没有“96分”的同事,纷纷都排列到全县十几名开外。

慢慢地,不知为何,初一初二的历次语文考试,优秀人数也是愈来越少,一个或几个优秀,直接判定一个教师的一学期的劳苦和心血,大有所在。

这就是我正在经历的评价制度。

我无意来褒贬什么,就是想不明白,单就语文学科来说,一个考95分的学生和一个96分的学生,成绩到底有多大区别?

可就是一分之差,据此来评价老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却是云泥之别,完全凭借一个或几个优生,来给所有教师贴标签,这样类似的情况,到底有没有人想过合理吗?能鼓励一个教师的教学热情吗?

教学动力:职称

在县城学校,一线普通教师的职业动力,是职称。

评上高一级的职称,意味着工资每月都有多多少少的差别,这也是很多一线老师的唯一动力。

武断吗?

说实话,我身边像厦门的苗旭峰姐姐,南阳的殷德静老师,身边的舒婷姐那样有情怀,有格局地教书育人的教师不多。

我只是说一种现状,无意对号入座。

大家最有积极性的,就是每学期的成绩靠前点,能为自己的职称评比赢得更高的积分。

在单位里成绩综合排名靠前,就能得来各个层级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等荣誉称号,这些称号是评职称的必备项,也是加分项。

我曾经在原先学校评中级职称的时候,也是这样靠着一分一厘的积分,才拿到了当年的两个中级职称名额之一的。

有过切身经历的我,内心其实更痛恨职称,它的简单粗暴,对一个老师的精神凌辱,足以让人窒息。

现实中有很多因为评职称,而生发的龌龊与肮脏,也足以让教书育人四字蒙羞。

现实里,很多一线教师为了有个好成绩,为了评优评先,为了早一点结束高一级职称的煎熬。不夸张地说,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基本沦为某些一线教师,获取现实利益的工具。

内心深处,我是深深地理解和同情,因为我一样苦苦挣扎在职称桎梏下。我相信所有一线的老师们,都想超脱一些,可现实中谁不想一个月多几两银子,让生活多几分滋润?

这些年过去了,难道真的只能把职称作为唯一刺激教师的“爆点”吗!?

这样被所有一线出力的老师们深深诟病的职称,难道还要千秋万代的存在下去吗?

优秀教师:厉害

我曾经不止一次,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场合,对自己早几年的职场生涯忏悔过,年轻的时候,不思考很莽撞,甚至在早期还为成绩打骂过学生。

思维简单到: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好就是好老师。

我曾经矢志不移地坚持这一点好些年,为了成为我心中的好老师,我评价自己和学生的标准只有一个:拿出成绩说话,其余免谈。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那些让学生害怕甚至恐惧的老师,好像更有“魄力”,他们的“执行力”好像落实得更强些。

一线教师,你放眼看去,那些“成绩好”的老师们,都是有几分“凶相”的:说一不二,一言九鼎,雷霆手段,凌厉神色,罚抄罚背从不嫌多,说话做事声色俱厉……

在县域的教育一线,简单粗暴的老师,容易出成绩,好像成了不争的事实。如果再加点运气,碰上几个有天分的学生,再加点投机的教考技能,重重作业之中,刷题刷卷之下,就大概率能成为学校里的“优秀教师”,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曾经也因为简单粗暴出成绩,先后获得过一些所谓的出色成绩,以及一些各级别的荣誉。

可年纪越长,我却在心底鄙视过无数次那样的自己。

教育是门大学问,现实里那么多的师生矛盾,时不时的学生跳楼事件,打师骂师事件……我不想一味地袒护学生,或者浅薄为我们的同仁辩驳……

因为在一线,我知道我们的症结所在。

任何情况下,一个和颜悦色,言辞诚恳,好好说话的老师,大概率地不会和正常的学生发生不可收拾的矛盾。当然极个别的,三观不正的学生和家长除外。

可我也理解一线教师,每天面对琐碎时的,疲惫和无奈。

孔子在《论语·先进》篇中,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样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多好!

厉害,什么时候不再是“优秀教师” 的标配,我们的学校什么时候能少一些歇斯底里,面貌凶恶的老师,什么时候就进步了!

教学技能:教考

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历来就是被人所诟病的。真正的学养,是在一本本的深度阅读和一次次深度思考中,慢慢浸染而成的。

应试教育下,这个问题,好像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

但这样的考卷,也为一些投机者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课内现代文阅读,中考不考,就不教了,整本书的现代文都不教。

我的侄子在某二外上初三,该校是地级市里一个超级私立中学,名气很大。孩子当年是千里挑一才考进去的,前几天我问他,你们初三语文中的现代文怎么学?他木然地说,一节课读几篇文章,把生字记住就好了。

重点中学这样,普通中学更是如此。

文言文阅读和诗词赏析,管他什么名家名篇,近三年考过,也不教。

逮住常考题型,狠刷狠练,这无可厚非。

可这些年必考的名著阅读,“会教考”的老师,先不论她们连书都不去读,但却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背诵搜罗来的习题,直接把所谓的名著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

理念是:背题得分几率大些。

在小学,我还曾经见过有一学期就让学生抄作文背作文,不写一篇而照样成绩优秀的老师。

……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学术会议,看到一个须发皆白的大学教授,说到他自己某一年的本科生竟然不知道《故乡》、《岳阳楼记》、《陈情表》、《荷塘月色》等名篇名段,一问才知是因为头年考过,他们的老师就没让学……

他当着参会教师的面,气愤地问道:为什么?你们为什么为了一点自己的私利,竟然胆大、投机、混账到如此地步?

下边百余个语文基层教师,雅雀无言,默默相对……

这就是很多的“优秀教师”干过的活。

难怪王君老师在《一路修行做班主任》说: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你在语文考试中取得的一些所谓的好成绩,不过是你做了更多不厚道的事情而已。

我也或多或少是这样“不厚道”的老师。

我也深深理解,在现有的评价制度下,一个老师要想厚道点,得需要多么大的定力和阻力。

你让学生在课文里,尽情遨游,发散思维;别人在刷题,重复的刷题。

你和学生在开演讲赛,辩论赛,练朗诵;别人在背诵知识点,重复背诵知识点。

你带着学生看电影,读名著,写小诗;别人在背答题模式,重复地背答题模式。

你挤出时间也来应试训练,但人家都已经练出茧子了……

然后,你和所有现实中的“既得利”无缘。而他人,早把盛名和利益揽入怀中,暖热了!

试问,你还能坚持吗?

我曾经是后者,也曾经是前者。在现实和理想的繁复教训下,我经常性的陷入纠结和分裂,从而摇摆不定。

相信很多的草根老师,当初都是怀揣着理想,不过都在现实的打击或诱惑中,慢慢沦落成一个“教考”者的。

我无意批评任何一个“教考”的老师,因为我也在这样的现实中深陷,挣扎……无语,无奈……

你自己孩子的语文课堂,你希望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每一个人都问问自己。

从教二十多年了,我曾经在文章里感叹“越教越谦卑,越教越敬畏”《痕迹》(点击蓝字可看),因为我知道一位教师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轨迹里的分量,特别在他们年少无知的阶段。

我不敢糊弄也不敢潦草,不止一次地陷入思考。

很多时候,最后都只剩一声叹息……

我也曾经在文章中发出豪言壮语,“一手抓语文成绩,一手抓语文素养”,见《谁是你的“莎莉文”?》(点击蓝字可读)。

但现实中,这句话又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和讽刺。

甚至我和学生们都等不到花开的季节,就已经被现实告知:赶紧“追肥”,赶紧“打膨大剂”,赶紧都结出个“成绩”的“大果子”。

然后,大家都“大丰收”了!

我是小县城里,最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我读书不多,见识浅薄,视野狭窄,对很多现状,只会暗自叹息,毫无还手之力。

这些困惑和迷茫,让我慢慢地怀疑每天工作的意义,甚至陷入怪圈里无法走出。

我也曾试着去改变,但还是逃不过自己和现实的战争。

一位草根教师的迷茫和困惑,谢谢您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高学生应试成绩的有效方法(转自“三槐居
一线教师痛悟:毕业后,记得老师的往往是学渣!学霸成了白眼狼!
教师圈子的四大怪象,一线教师:真实得可怕
当功利性教育病入膏肓,坚守最初的梦想是否会成为笑话?!
《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不困惑是见多识广后的自我和解
写给一线教师的一封信,2022年切记平淡对待,职称,待遇都是浮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