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先上市的是小米插线板?


全文约2400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文/本刊记者 王庆丰

编辑/梁爽



一个插线板的逆袭。



在最近的一轮融资中,小米创造了450亿美金的估值。

当我们还在猜测这个巨大的IPO案例会何时上市时,小米生态链企业中的一家企业却率先挂牌新三板。

不是智能手机、平衡车、运动手环等巨兽,也不是可以凑出出一支足球队首发的小米“明星”硬件们。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在小米生态链中,最先成功上市的却是最不起眼的公司——青米科技,一家专做小米电源插线板的企业。

一家电源插线板企业,为何能获得资本市场的垂青?



小米生态链上的数据明珠

和乐视一样,这两年,雷军也言必称“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乐视眼中生态链是以视频内容为根本,然后陆续霸占电视屏、手机屏、汽车中控屏等显示终端。

而雷军心目中的“小米硬件生态链”显然有别于此,他的规划是希望将小米智能手机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复制到其他产业,做出各个行业里的爆品,然后通过小米已有的电商直销模式,向小米的数千万粉丝、用户推销,最终把流量变成钱。

事与愿违的是,除了手机,雷军旗下做到行业第一的独角兽企业们都叫好不叫座。

Segway的老板是因为骑着自家的平衡车掉落悬崖而亡,雷军接盘说“让他试一试”。两年时间过去了,Segway平衡车每年销量仅在过万的量级,市场体量越做越小,尽显平衡车格局大,用户小众的尴尬。除了销量难题外,安全性、电池续航问题更是平衡车摆脱不掉的难题,尽管是低速、短途和交通工具,尤为讽刺的是,如今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对平衡车采取交通管制,明令禁止平衡车上路。

而小米的运动手环,也许是唯一用户超过千万的智能硬件产品,但是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在崩盘。运动手环鼻祖Jawbone,行业老大Fitbit,都在面临着用户流失、股价下跌等问题。

大哥们尚且如此,以低价战略抢占市场的小米手环 (售价69元)如果选择上市,活跃用户占比、使用时长等数据恐怕更难看。

至于智能电视机、电饭煲、路由器、空气净化机、无人机等等一干智能硬件产品,虽有小米品牌背书,却各自在产业里混着,跻身前三都难,没有体量,自然没有行业话语权。

和这些同门师兄比起来,小米插线板也许真是雷军口中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上的一颗明珠。据青米科技上市招股书披露,短短两年运营,在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252亿元,净利润1345万元。

这样的业绩难能可贵。我们之前谈过,新东方网经营十年,也仅在2015年实现了1456万元的净利润。(点击回顾《俞敏洪再造新东方》)



青米科技:雷军生态链的标本

    


  

不到两年时间,一共售出了331.71万只小米插线板(包括三联插线板及五联插线板),市场份额跻身前三。仅仅27名员工,取得1.252亿元营业收入,人均创造了463万元产值。

从任何角度看,青米科技堪称小米智能硬件中的优等生。也是真正让雷军的生态情怀落地,结出累累谷穗的一颗“好米”。

这两年,雷军的压力很大,智能手机销售下滑。而以“正宗”互联网思维孵化的一系列智能硬件,似乎都没有结成硕果,关于“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是否过度烧钱受到投资人的质疑。

雷军紧密逻鼓地催生青米科技上市,似乎更像是一种情绪的渲泄,即舒纾了雷军紧锁的眉头,又算是给投资人一些信心。

当然,借此良机也得以让我们可以一窥雷军的“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是如何运作的。

    


青米科技的招股书披露,小米通过金星投资和顺为投资,持有31.1%的青米科技股权,孵化但不控股,给公司创始人足够自由是雷军一贯风格。

有自由但是没空间。

招股书披露,青米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小米,公司通过与小米签署《委托生合作框架协议》、《业务合作分成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将小米品牌的电源转换器全部销售给小米。青米公司向小米销售的插线板产品及数据线产品占到销售总量的99%以上。

由此可见,雷军虽然没有绝对控股,但是青米科技严重依赖小米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公司发展命脉始终被雷军牢牢抓在手上。

和小米手机神似,青米科技仍然是一家“极轻”的公司。他只有保留了产品研发和设计、以及生产监管环节,去掉了资产最重的生产线和销售渠道环节。他以委托加工的方式,分别向东莞领航电子有限公司、威海东兴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美电机有限公司、突破电气(天津)有限公司、江苏领先电子有限公司这五家代工厂分发插线板生产任务。

呃,没有传说中的公牛代工。那些鼓噪小米插线板由公牛代工的铁粉们可以洗洗睡了。

至于销售渠道,小米强大的电商直销模式,数以千万计的铁粉和用户推销,这才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雷军孵化的智能硬件产品皆共享于此渠道。

雷军持股31.1%,却能享受平分青米科技的利净润,靠的就是小米销售渠道的光环加持。




青米科技的隐忧

网上关于青米科技的创业故事很多。比如产品总监刘永潮忘我发明了筋位技术,一头撞破了玻璃门;CEO林海峰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极致精神,把小米插线板的拔模角度做到了业内最低的1.5度,都是让人感动的创业故事。

不过,在青米科技招股书中披露的研发开支一栏里看到,2014年小米插线板的研发支出为235.68万元。这与“为了达到雷军的要求,林海峰花了15月,前前后后投入了2000万元研发费用”的说法并不一致,小米插线板里的“智能”技术含金量似乎并没有大家想像中这么大,互联网营销有尤过之嫌。


青米科技做不了芯片级研发,因此小米插线板更多是工艺技术上的创新、功能搭载以及内部空间优化方面的研发。由于没有真正的技术壁垒,靠互联网营销、靠制造工艺的改进,这类商业模很容易被同行模仿、复制。于是,我们看到回过神来的公牛电器的反击——一款叫大白,售价仅48元的插线板,其做工和功能与小米的几乎一模一样。


除了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品类单一也是青米科技的最大隐忧之一。他只提供两种型号,三联电源插线板和五联电源插线板。反观公牛电器官网上的产品,光是品类就高达12个系列,公牛电器在技术研发上的实力,这是青米科技不能比拟的。

2016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为1050万部,较上年同期的1710万部暴跌了38%。在小米主营业务遭遇成长瓶颈的背景下,慢下来的小米逐渐开始强调生态链的作用。作为小米品牌的延伸,复制小米模式曾是青米等小米生态链企业最佳的选择,但在雷军也喊出要“二次创业”的背景下,青米们也需要探索去除小米化的发展路径。 V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米生态链年收入150亿背后的那些公司
小米生态,正在断链
扒一扒神秘的小米生态链,雷军靠他们构筑物联网护城河
小米发布 999 元的电饭煲,雷军换了一个故事描绘小米的未来
“狗日的”小米,是怎样毁掉硬件生态的「硬报纸」
雷军2017投资成绩单:可以说非常OK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