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思邈:每天背诵千字文章,《皇帝内经》把他引上从医路|孙思邈|父亲|老师

  孙思邈(581—682),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区)人。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唐太宗、唐高宗曾欲官之,均固辞不受。当时名士卢照邻、宋令文等均师事之。

  因幼时患病,刻意医学。感当时诸家医方浩繁散乱,难以检阅,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并附已验之方,成书三十卷,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乃名之曰《备急千金要方》。

  既成,恐有所遗,又撰《千金翼方》三十卷。医德高尚,不分贵贱贫富,一心救冶,重视妇幼疾病,创立脏病、腑病分类,对中医医学发展有承前启后之贡献。兼善摄生,撰《保生铭》,叙日常起居饮食养生要诀。又著有《福禄论》、《摄生真录》、《枕中素书》、《医家要妙》等。为中国历代大名医之一,后人尊为“药王”。

  

  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孙思邈生于华原县孙家塬,他出生时,家里有三孔土窑洞和十来亩地,生活还能维持。但他自幼多病,体质很弱,有几次差点死去。为了给他治病,家产几乎卖光了,父母也吃尽苦头。

  有一年,孙思邈得了“顿咳”,这种病是由于时行疫毒犯肺,肺气不宣,气郁化热,酿液成痰,阻于气道,气机上逆而成。孙思邈每次咳嗽起来,一声接一声,并有稠痰,咳得面红耳赤,涕泪交流,身体缩成一团,咳过之后,身体软得像面条,一点劲儿没有。父亲背着他四处求医。

  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父亲背着他到10多里外的宝鉴山,找一位医生给他看病。回家的路上,太阳已要下山,他们走到半山腰时,天就黑了。父亲抱着他,摸索着前进。突然,父亲站住了,眼睛睁得圆圆的,却看不见路。“思邈,哪儿是路呀?”父亲什么都看不见,把孙思邈吓坏了,他哭着说:“爹,你是不是瞎了吧?”

  

  父亲安慰他说,自己不是瞎子,只是得了雀盲眼(夜盲症),天一黑就看不见东西。于是,他为父亲指路,父子俩经过艰难摸索,好不容易才回到家。

  两年后,孙思邈慢慢好起来。一天,父亲给财主家做柜子,他在旁边打下手。父亲问他:“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孙思邈回答说:“我要当医生。要把爹的'雀盲眼’和娘的'大脖子病’治好,把村里病人的病都治好。”

  父亲高兴地说:“学医就要认字。明天就送你去上学。”

  第二天,父亲就把他送进了学校。这一年,孙思邈7岁。

  孙思邈非常聪明,学习使他感到快乐,他非常用功,很快学会了很多字,老师教的内容,他一听就懂,让背的段落,他念几遍就记住了,每天能背1000多字的文章。这让其他学生非常羡慕,老师对他刮目相看。

  老师教过的学生中,他是最聪明、最勤奋的,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可栽培的人才,老师非常喜欢他,不要他交学费,以资鼓励。他非常尊敬老师,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他学得多,背得多,懂得多,是老师的得力门生。孙思邈12岁那年,老师因病去世。孙思邈悲伤至极,他立志做个救死扶伤的医生。

  一天,孙思邈和父亲去磬玉山,给这里的张七伯医生做药柜。张家院子里摆着各种药材。孙思邈好奇地问这问那,张七伯一一解答。

  此后,孙思邈经常去张七伯家,帮着晒药、采药、炮制药,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对医药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张七伯见他聪明好学,为人诚恳忠厚,具有仁心爱心,是个学医的好苗子,将来必成大器,决心栽培他。

  

  有一天,张七伯送给孙思邈一套《黄帝内经》,对他说:书是年轻时舅舅送的,自己识字不多,教不了你更多知识,你自己钻研吧!

  孙思邈望着张七伯信任的目光,心情非常激动,他颤抖地接过书,对七伯千恩万谢。从此,他一头扎进了《黄帝内经》里,如饥似渴地研读起来。

  孙思邈18岁那年,婶婶得病,日渐消瘦,骨瘦如柴。他判断是虫子闹的,就按照张七伯的一个土方,配了一瓶药酒,送给叔父。婶婶喝了药酒,很快转危为安,又喝了几服汤药就康复了。孙思邈在行医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后来,张七伯又介绍他到铜川县,拜张七伯的舅舅为师。孙思邈虚心求教,刻苦钻研。一年后出师,回村正式行医。20岁时,他已是家乡一带远近闻名的医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轻松学经方5》第46讲 强大心脏方——炙甘草汤26
秘孙思邈曾说:此穴无所不治!3个动作拉开它,大病恶疾都远离!
孙思邈
孙思邈:重灸此穴,没有治不好的顽疾!
孙思邈传
轻松学用药第9讲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