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去日本,这座博物馆一定不能错过|ki妈走进博物馆系列之国立科学博物馆
(2018-01-03 09:34:22)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参观记
——ki妈亲子博物馆探索系列2
作者:ki妈
带kiki参观过不少博物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自然博物馆。kiki把自然博物馆叫做恐龙博物馆,因为这里可以看到巨大的恐龙骨架,还有众多生物标本,对孩子的吸引力自然是最大的。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先说说关于亲子逛博物馆的个人看法。
我们希望带孩子去逛博物馆,探索新知,获得知识,那我们父母的角色是什么?仅仅是把孩子带过去带回来吗?
其实,父母本身就可以通过亲子活动来愉悦自己。比如说,这次的博物馆之行,我不知道对kiki的影响有多深,反正是刷新了我的世界观。单就日本之行,能见识到这样设计精妙的自然博物馆,我觉得已经值了。
参观完自然博物馆,回到酒店,我就疯狂的查找日本网站关于自然博物馆的各种资料,而回国的第一件事情,也是写这篇关于博物馆的文章。
开始之前,有一个问题:你参观过的自然博物馆,都是怎样呈现的呢?
先从我的经验来说:
一般都沿着时间轴的顺序,通常是出现早期生物,然后是恐龙、人类社会出现,再发展到现代的物种多样性,展示大量生物标本。
而展现方式,主要体现在还原上。还原不同时期,地理和生物的风貌,一场博物馆参观下来,仿佛穿越了千万年的时空长河。
我以为自然博物馆都是这个样子的,只是藏品有区别而已。直到我前段时间参观了日本东京的国立科学博物馆,我的观点被彻底颠覆。
这个坐落于东京上野公园的国立科学博物馆,主要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地球馆一个是日本馆,今天我们主要就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地球馆。(地球馆一共上下六层,最精妙的地方就是一楼的大馆)
地球馆居然有三条线并行交错来进行展示地球生命:
她除了我们常见的宇宙生命人类进化史,还伴随着生命的微观发展史,生命多样性的演化史。
这些线索交叉铺层,多种维度解读,生命的面貌立体的呈现出来。
下面我尝试通过这三条线,带你去游览一番地球馆,也许你们下次参观此馆的时候,能更多得体会到里面得精妙之处。
1
第一条线索就是我们常见的按照时间顺序的展现:宇宙史、生命史、人类史的宏伟故事为主题。
从标本、资料和影像寻找138亿年的时间之旅。
一进门就看到大屏幕影像:
直观的展现出:万事万物,一切皆原子。
影像、标本、化石、陨石都浓缩在一个区域内,信息量非常丰富。
重要节点的生物化石,集中在这一块不大的区域中。
人类史通过人类头骨的变化、人类工具、科技的发展,展现了人类文明更迭的过程。
2
第二条线索就是:各物种都有亲缘关系,拥有共通的祖先,也就是生物学上的系统树。我找到了一张相对较全的系统树,能看到动植物的共同祖先其实是一枚细胞,据说被称作原始绿色鞭毛生物,类似于现在的裸藻。
如此庞杂的树状系统,而国立科学馆居然把图形立体的实现展示出来。各色颜色的线,和上面的树形图一一对应,这个环节是最能震撼到我的。
树形的末端,连着各种生命标本。距离最近的两种物种之间,也是亲属关系最亲密的。
地球上的生命从细胞开始,往后不断演变,形成了现在多样性的物种。追根溯源,我们生物都是具有亲戚关系的,都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枝,任何标本都可以在系统树上找到位置。
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用屏幕和放大镜展示出来。
3
如果说之前都是历史的展示,那么后面的这一条线索就是探索。探索生命多样性的原因,生命的变化始于内在和外在。
生命究竟是什么呢?
从内在来讲,生命的基础是细胞,而决定生物面貌的是DNA,
制造生物身体本身的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隔开,并且拥有生命活动的设计图。而这个设计图就是DNA的所有生物用共通的“语言”写的,就像计算机基础语言是0和1一样。用这样的基础制作的蛋白质,也和所有的生物很相似。这表示,地球上生命的存在结构只是一个,生物们是在这个共性上变得多样化的。
下面图动态的展示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对比图,突然觉得生物学很有意思,植物细胞里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则是线粒体,两者都是能量工厂,除了构成之外,区别就是叶绿体释放氧气,而线粒体释放二氧化碳。
从直观的对比图上,也可以发现,动物和植物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再次印证了生命树的说法。
细胞以及DNA微观区,有展示细胞分裂和DNA如何运动的互动环节,可惜没有拍下照片。
看了这些生动的展示,我有种想把生物学重新学一遍的冲动。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物种会多样化?
内在来讲,一个原因就是进化。即便是同样的种类,根据个体的不同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个性,这种现象被成为“个体变异”,多数是有遗传基础的。它的起源是基因突变。再这种变异的个体中,适合环境的物种更能生存,将遗传基因留在集体内,这被称为“自然选择”,不久之后,集团内的遗传基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突变和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因素。
关于这点,博物馆用了螃蟹的案例来展示,从黑红色的螃蟹,一直到色浅的金黄色的螃蟹,属于同一种类,但是颜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是属于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原因。(设想一下,金色的螃蟹和啥子融合在一起,更能隐藏)
物种分化是另一个物种多样化的原因,是指从一种物种中分化出来的物种,物种分化使得生物多样化。种子是“可以相互交汇的生物的统一”,物种分化是指不能和原集团交汇的新物种,即性隔离的成立。如果同种集团之间的交流被阻隔,就会产生生殖隔离,产生物种分化。
生物物种是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的基本单位”。
“什么时候吃什么,怎样吃”根据不同种类决定,再生殖的时候同种交配,所以能保持种子。也就是说,物种是由生态位和生殖组成的。但是,仅凭外表是很难识别的。
博物馆展示了其中一种昆虫的不同类的区别,单看外观,不横向比较,确实很难分清。
4
形成生物多样性外在的原因就更多了,博物馆主要归结为下面几类:温度和水源的影响、气候的影响、体型的问题,继承生命的考量,寻取食物的过程。
博物馆通过更多的演示案例来展示:
陆地生命多样性:包含热带和亚热带的玉林,寒冷气候下的湿原,温带林、沙漠;还有海洋生命多样性:包含光合成生态系和化合成生态系。
每个生态系的场景展示并不大,但是展品和视频以及放大镜这些仪器配合使用,让我们更加近距离的仔细观察到这些生命体的生存环境。
地域展览非常重视小昆虫,有些昆虫特别小,于是就通过凸透镜的方式来展览,能够更清楚的看到。
苔藓类这些小生物,都是通过放大镜来展示,效果非常好,很清晰。
有些动物直接安置于土壤或者木头的横截面中,更形象的还原生活状态,细节到位,而不是简单的同一环境物种的堆叠,信息量非常大。
生物的体型也是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不断调整来适应环境。
牛的肠胃为了消化很难消化的草,慢慢的进化成如此复杂的肠胃系统。
下图是一颗树的展示:不同高度,树干的粗细不一样。
生命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物种的延续,为了留下后代,生物再身体的构造和生活方式上下功夫。多生孩子还是少生孩子。如何运用公母的相遇,这些都是生物克服艰难的自然,想要留下一代的实验和错误的结果。
展厅放了专门的区域来展示繁殖的差异,长颈鹿只能单胎,但是老鼠家族确实能够繁殖很多很多。
共生与寄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仅是“吃、吃”,被更强的羁绊而结成的生物们,互相合作的共生,以及从对方哪里获取营养的寄生虫的惊人的姿态。
下图是菌丝寄生到植物上的一个展示。
最后是生物的遭遇大量灭绝的事件表,以及提出了,我们怎么样才能保护物种多样性。据说生物史上发生了5次大灭绝。
总的来说,不通日语,也能大概通过里面的文字猜到内容的一二,如果参观前,能看一下场馆的介绍,那么看的时候,感觉又会有很大的不一样。
5
作为偶尔去日本旅行的人来说,受时间限制,首推这个馆。
逛完一层,我们去了二层,二层是借助各种科学仪器探秘地球,主要是探测光和磁力,我们尝试了不少的实验器具,第一次有这样直观的体验,感觉新奇。
第三层主要是各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标本,如果对恐龙还没有看过瘾的,就推荐去B1楼,超多大型的恐龙骨架,让你感受到自然的神奇。
鉴于孩子的精力有限,我们并没有打算逛太多时间。参观完地球馆,大约花费将近2小时,因为信息量丰富,kiki算是逗留了很久。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时间差不多,再逛下去,恐怕只会精疲力竭。
这里把地球馆和日本馆不通楼层的介绍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日本馆的建筑非常美,有精力值得逛一下。
不过我们当天旅行也逛了日本馆,基本都逛全了。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去日本馆看一下,日本社会的发展史,也算是了解了。
上野公园除了科学博物馆,还有国立博物馆,西洋美术馆,还有一个动物园,有个非常大的广场,在那边追追鸽子,喝喝星巴克,也是一种享受。
下图即在科技博物馆前广场的星巴克,边吃点心边喂鸽子的情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二章 生命的多样性
《生命大趋势》副标题: 从生物多样性到人类文明的未来
问答| 生物多样性是不可逆转的吗?
高中生物·蛋白质和核酸的对比
生物多样性的格局-转载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