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骨文反切注音

甲骨文反切注音與殷商方言                   

            通行注音                                           

       方言注音                                           

    甲骨文的象形字有兩個造字的規律,一個規律是它的本字是由基本筆劃的組合造字的。造字的方法當然就是象形。上圖中的七個甲骨文字一看就知道其本義分別是眼睛、男性生殖器、鼻子、豬、竹根、樹根和船。另一個規律是它的發音是由基本筆劃的反切注音的。當然一個甲骨文字不是隨便杜撰一個發音就可以注音的。文字是爲了記錄口語而創造的,所以在文字產生之前,口語已經在幾千年的使用中約定俗成,不可改變。所以一個文字發音是什麽在文字創造之時是既定的,不可改變的。這些新造字的發音就是它們在口語中的既定發音。高明在《中國古文字學通論》中有一句非常精闢的概括:“商代的卜辭更與口語無別”。遺憾的是,高先生沒能用殷商的口語來證明他的這一觀點。

    究其原因,首先是當時對殷商口語的收集整理不夠,還不具備完整的口語系統的素材。其次是甲骨文研究起步只有百十年,在理論上還沒有搞清楚卜辭與殷商口語的關聯。第三是對殷商口語的注音、卜辭的發音以及筆劃(文)反切的研究還不到位。從這些意義上看,目前甲骨文研究的當務之急是編纂兩本《河南北部方言詞典》一本從現代角度,一本從歷史沿革的角度。

    本文選取殷商甲骨文的七個象形字作為範例,嘗試摸索殷商口語和甲骨文注音之間的關係。

上圖的七個字經由百年來學者們的不懈的努力,已經破譯了它們的注音分別是:

目(mù)且(qiě)自(zì)豕(shǐ)竹(zhú)不(bù)舟(zhōu)

既然上述七個本字已經破譯為甲骨文目、且、自、豕、竹、不、舟,對應的本義也分別是眼睛、男性生殖器、鼻子、豬、竹根、樹根和船,本音我們也已經整理如上。那麼甲骨文的象形字就沒什麼可研究的了。其實不然,上述這七個字本字的注音都是我們依據現代漢字的注音,最早不會超過兩漢的官話的在給大約3300年前的河南中北部的民間口語注音。其間的差距是相當大的。這一點只要對今天這一地區的方言有一點了解就可以經過比較發現問題。

    所幸我們還傳承了當時的殷商方言,這一方言由于它的保守性使得它幾千年來變化不大,還保留了殷商社會的基本發音:聲紐變化不大,韻母變化稍大一些。這一方言也由于它隨著黃河中下游移民的遷徙流散到全國各地。在各地群居的河南中北部移民中還不同程度的流行使用著當時的殷商方言。通過比較我們會發現其中方言的變化情況。

    所幸一個名叫魏文成的鄉村教師發現了遠古最初的中原文字是用筆劃(文)反切來注音的。而這些為數不多的簡單的筆劃還保存在普通話和各地的方言中,使得我們還有機會重建當時的方言發音字系統。所幸甲骨文開始于象形造字,使得中國的文字有了一個表意的開端。今天我們只要看一眼上述七個甲骨文字,便頓悟它所代表的客觀存在。筆劃(文)反切和象形造字成為我們今天研究殷商甲骨文的兩塊堅固的基石。

    所幸殷商甲骨文的造字者們採用了兩套子系統——表音系統和表意系統構建了殷商的甲骨文文字系統,是我們今天可以從形音義三個角度去互相取證彌補,復活這一古老的文字系統。你會發現它有著驚人的生命活力,像一顆千年的古蓮的種子,只要給它合適的生存條件,它就會青春煥發,活力四射,甚至光芒萬丈。

    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所有破譯殷商甲骨文系統的條件都已經具備,東風正從河南的殷墟吹來。

    如果把整個夏商周時期的中原口語擬定為一個共同的方言區,那麼以山西和河南西南部方言為主的夏口語,以河南中北部方言為主的殷商方言,以陝西南部方言為主的夏人分化出的周方言便可以視為這個大方言區的“次方言”。在殷商時代這一方言區的口語已經非常純熟。但是具體到文字就未必是這樣,因為這個殷商時代雖然是口語的熟稔期卻是文字的嬰兒期。所以我們在研究甲骨文字時應當充分考慮到這個歷史背景。

    請看上圖例一,甲骨文目。這個字本字象形是一隻人眼的象形。它在傳統訓詁中發音難道不是(mù)嗎?既然甲骨文字是殷商口語的記錄,它就應該讀若yǎn。在口語中,這個字都是讀若yǎn的,殷商口語也不例外。今天河南中北部的方言中眼睛的口語還是“眼”,不是“目”。

本義既定是眼睛。從本字看口語應該是眼。從音訓上看,該字的造字結構是上部從厂,下部從○。其筆劃反切應該是○厂切,○的發音為yuǎn,厂的發音為hǎn,故該字的反切注音正是:yǎn。

從造字本義分析,厂的本義是“厂。山石之厓巖。人可居。”○為眼珠的象形。這個造字正是眼珠和眼珠“居住的”,由眉骨和眼眶組成的厓巖狀的凹陷中的意思。所以,《說文》:“眼。目也。”段注:“《釋名》:‘眼。限也。……五限切’。”和〇厂切的發音恰好一致。

本字,音訓,本義一致,本字的達詁就應該是:眼。它和漢字目之間是互訓關係。如果這是甲骨文訓詁中的一個孤證,也就不足為憑。但是上述七個甲骨文字是我在研究中遇到的同類訓詁現象,你能夠說是一種巧合嗎?

例二:甲骨文且,該字象形是男性生殖器。有人說是祖宗牌位,是祭祀用的切肉的案板,那些都只是引申義而已。傳統訓詁注音為qiě,或者將其視為祖字的初文注音為zǔ。但是它的象形造字中隱含了筆劃反切。且,從几從一(或從地),音訓應為几一切,讀若jī。鷄,這正是且字在民間的口語發音。

例三:甲骨文自,該字我在《破譯17》中考證它的音訓為béi。但是其漢字讀音為(zì)。它的甲骨文本字正是和“貝”的象形一致,所以其音訓與“貝”相同(陽平)。

例四:甲骨文豕 音訓為(shǐ),這個發音缺乏殷商口語的依據。有關這個甲骨文字我收集了這樣三個語言現象:一是許慎所說的“家,居也”,其中的“居”殷商發音通“豬”;二是追逐的“逐”字,從辶從豕,讀若zhú。按照漢字形聲字的發聲規律這個逐應該隨聲符“豕”的發聲,讀若shǐ。三是兩漢尊稱婦女為大家,其家讀若姑。婦女出嫁后稱丈夫的母親為大家,其家亦讀若姑。說明“家”的韻母從u。這三個例子說明甲骨文“豕”的破譯一直以來都是錯的,它的發音讀如豬,殷商發音為jǖ,而不是shǐ。事實上在河南殷墟一帶,豬都沒有叫做豕的,都稱之為豬。“豕”和“豬”這樣兩個漢字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同一個漢字。就甲骨文豕的音訓而言,其自身的文反切應該是從乛從丨,折豎切,讀若豬。套用殷商方言反切,該豕字的發音不變。

例五:甲骨文竹(zhú)。該字象形是竹子的根,上部從折(∧),下部從不,所以它的音訓就是(zhú),該字的口語和書面語發音相同。該造字將竹根的意思演繹的很形象。

例六:甲骨文不。(bù)這個發音又是一個書面語發音。“不”的甲骨文本義是樹根的象形,上面可以有一橫,也可以沒有。樹根北方稱之為樹墩兒,殷墟人叫做樹蔸子。前者音訓為dunr,後者音訓為dou(入聲)。所以該字的殷商方言音訓應該是上從帝頭,下從根尾,帝根切,發音為den(入聲)古音通dun。

例七:甲骨文舟,音訓為(zhōu)又是一個書面語發音,舟的殷商口語應該是船。因為殷商時沒有澄紐字,所以在殷商口語中這個“舟”字的發音是qüán。本義就是一種渡河工具:船。其造字為從川(讀如畎)從三,畎三切,讀若qüán。再看其造字從川,正是河水的象形,同時也是船幫的象形;“三”則是船上船頭、船尾和船中間用來坐人的一共三塊橫向的船板。

也許按照傳統的音韻學的紐和韻來衡量殷商甲骨文字的音訓會顯得不那麼中規中矩,但是我們必須重視兩點:殷商甲骨文時代正是語音分化期,這個紐和韻的分化(包括聲調的分化)一直到清朝才被整理出個大概,目前還很難說誰是對的誰是錯的。此外殷商的甲骨文時期沒有官話和普通話,所以其發音完全是按照殷商方言的發音來反切造字的,所以按照方言它可能是吻合的,但是按照後世分類的音韻訓詁卻不那麼吻合。這應該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切是最古老的漢字造字方法2012.6.19日发稿
(23)[转载]破譯甲骨文500:筍責
破譯甲骨文465:寶
“年”的演變
【每日一字】“隹”与“隻”、“雙”有着怎样的渊源?
甲骨文的“屎”字火了,其实阉割的“阉”更形象,被伤害的是什么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