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敌,敵】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敌,敵】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六書通 篆體字) (金文)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敌,金文写作 "咅 ",是 "部 "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金文)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敌,金文写作"咅",是"部"的本字。咅=(帝,武器)+(口,聚邑),表示武力守卫聚邑。造字本义:武装对抗,守卫聚邑。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化武装守卫的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敵,仇也。从攴啻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敌,仇恨者。字形采用"攴"作边旁,"啻"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武装守卫,武装对抗。     敌挡 敌对         /         无人能敌        寡不敌众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 .  秦策》
              敌则能战之。------《孙子 .  谋攻》
              (司马懿)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②动词:势力相当,对等,相当。       /        匹敌        富可敌国         势均力敌  
③名词:入侵者。    敌寇 敌军 敌酋 敌人 敌手      敌国        敌情 敌意        敌台        敌阵        敌我 敌友    /      残敌 强敌 顽敌      仇敌  死敌  树敌 歼敌 灭敌        无敌         天下无敌

               秦人开关延敌。------汉 .  贾谊《过秦论》 

【殴,毆】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六書通 篆體字) (金文)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區,表示有城墙保护的较大人口聚居地。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金文)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區,表示有城墙保护的较大人口聚居地。殴,金文=(區,聚集)+(攴,持械攻击),造字本义:在族群、社区内部持械相攻击。篆文将"攴"写成"殳"。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毆,捶毄物也。从殳區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殴,捶击物体。字形采用"殳"作边旁,"区"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殴打 殴斗 殴击 殴骂 殴杀 
    
殴,捶击物也。------《说文》
后数复殴伤郎。------《汉书 .  梁王襄传》

【投】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殳,即 "攴 ",甲骨文像手持长柄大锤。当 "殳 "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殳,即"攴",甲骨文像手持长柄大锤。当"殳"作为单纯字件、单纯部首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投"代替,造字本义:手执大锤,掷向野兽或敌人。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投,擿也。从手从殳。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投,投掷。字形采用"手、殳"会义。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 动词:手执大锤,掷向野兽或敌人。    投弹 投枪      
②动词:扔,掷。       投海 投河 投江         投篮         投手      投掷        投笔从戎 投井下石 投石问路 投桃报李       /        五体投地 
              投,擿(掷)也。------《说文》  
              投我以桃。------《诗 . 大雅 . 柳》
              投之深渊些。------《楚辞 . 招魂》   
              毋投与狗骨。------《礼记 . 曲礼上》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 . 汤问》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 . 察今》
              欲投鼠而忌器。------《汉书 . 贾谊传》  
              以肉投馁虎。------《史记 . 魏公子列传》
              停杯投箸。------唐 . 李白《行路难》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王勃《滕王阁序》
              务光因自投于河。------《韩非子 . 说林上》
              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③动词:放进,进入。     投案 投诉         投毒 投药         投递 投送        投放        投射 投映 投影       投稿  投票   投资   
④动词:加入,入伙,加盟。    投奔 投靠 投宿         投保 投考 投医       投标      投诚 投敌 投降    投军      投亲 投师        投入      投身 投胎     
              暮投石壕村。------唐 . 杜甫《石壕吏》
              欲往投之。------《资治通鉴》
              受其书而投之。------《左传 . 昭公五年》
⑤动词:迎合。   投合 投机 投契 投缘
              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归之意。------《周书 . 史宁传》



【敲】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高,表示城楼、城墙。敲,篆文=(高,城墙)+或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高,表示城楼、城墙。敲,篆文=(高,城墙)+或(攴或殳,持械撞击),造字本义:城墙上的卫兵持械从上往下打杀攀墙攻城的敌军。古人称拔城夺邑为"攻",称守城御敌为"敲"。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敲,橫擿也。从攴高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敲,横扫攻击。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高"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守城卫兵扑杀攀墙攻城的敌军。      敲打 敲击 敲扑 敲杀 
              敲,击头也。------《说文》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 .  当务》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 .  定公二年》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汉 .  贾谊《过秦论》 
              敲剥天下。------清 .  黄宗羲《原君》 
②动词:从上往下打、撞。   敲定       敲鼓 敲锣 敲门       敲诈       敲门砖        敲竹竿      敲骨吸髓    /    推敲      僧敲月下门     


【务,務】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1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六書通 篆體字) (金文 )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务,篆文=(矛,武器)+(攴,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金文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务,篆文=(矛,武器)+(攴,持械攻击)+(力,竭力),表示竭力攻击。造字本义: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務,趣也。从力敄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务,为使命而奔忙。字形采用"力"作边旁,"敄"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   本义消失。 
②动词:极力从事,致力于。      务工 务农 务实        /       服务 
              非务相反也。------《吕氏春秋 . 察今》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战国策 . 秦策一》
              务耕织。------汉 . 贾谊《过秦论》
              不务文字奇。------白居易《寄唐生》
              务采色。------唐 . 柳宗元《柳河东集》
③名词:必须完成的事情、事业。    /     财务 税务 债务       常务 特务 要务 总务      公务 义务     家务 私务      军务 水务 学务 防务      校务 政务   任务 时务 事务  

              必因此为务。------《史记 . 货殖列传》
              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汉 . 晁错《论贵粟疏》
④副词:必须,一定。      务必 务期 务请 务求 务须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孟子 . 告天下》
              陈言之务去。------唐 .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来日吾出战,务要生擒黄忠。------《三国演义》
 

【击,擊,毄】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2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擊:(說文解字 篆體字)(六書通 篆體字) 毄:(說文解字 篆體字)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 "毄 "是 "擊 "的本字。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擊: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毄:
(說文解字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毄"是"擊"的本字。毄=(車,战车)+(圆圈,表示旋转)+(殳,持械击打),造字本义:两军对垒, 用战车、军械互相进攻撕杀。当"毄"作为单纯的字件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擊"代替。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擊,攴也。从手毄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击,持械打杀。字形采用"手"作边旁,"毄"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两军战车、军械互相进攻撕杀。     击败 击毁 击溃       击剑       击落 击破     击杀 击毙      /      袭击  打击 攻击 歼击 游击 声东击西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击之。------《史记 .  魏公子列传》
              入水击蛟。------《世说新语 .  自新》
②动词:打,敲,撞。       击鼓 击节 击水 击掌         击赏’      /         冲击 敲击 撞击         目击        旁敲侧击   
              齐吴傍以击汰。------《楚辞 .  屈原 .  涉江》
              援玉 枹兮击鸣鼓。------《楚辞 .  九歌 .  国殇》
              欲以击柱。------《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 .  唐纪》  
 

【攻】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金文 ) (甲骨文 )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攻,金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金文 )  
  
     
     
   
    
   
                  
  (甲骨文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攻,金文=(工)+(攴,持械击杀),表示武器、巧械并用。造字本义:用梯械、武器夺寨拔城。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攴"写成"攵"。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攻,擊也。从攴工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攻,武力打击。字形采用"攴"作边旁,"工"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用梯械、武器夺寨拔城。   攻城 攻关 攻坚     攻打 攻击 攻歼 攻克 攻守        攻破 攻陷      攻势     攻城略地     攻其不备   /   进攻 围攻   主攻手    不攻自破         群起攻之   

              攻,击也。------《说文》
              宽则两军相攻。------《战国策 . 秦策》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 . 僖公四年》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墨子 . 公输》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 . 谋攻》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 贾谊《过秦论》
②动词:强力对付,征服,克服。     攻读         攻心       /        主攻 专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唐 . 韩愈《师说》



【整】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1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整,篆文=(束,捆绑)+(攴,攻击)+(正,对的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整,篆文=(束,捆绑)+(攴,攻击)+(正,对的,合理合法的),表示强力纠正。造字本义:强制管理,使之正当。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整,齊也。从攴从束从正,正亦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整,使之平齐。字形采用"攴、束、正"会义,"正"也是声旁这。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强制管理,使之正当。   整编 整顿 整改 整肃 整训 整治         整风 
              整法度。------《后汉书 .  张衡传》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②动词:收拾,处理。   整地 整苗 整枝           整队          整理 整修          整流          整容 整形 整装         整装待发 
              庆基殿如的有损漏,只令三司差官整补,不得理为劳绩。------宋 .  欧阳修《论罢修奉先寺等状》
③形容词:有条理的,有序的。      整饬 整洁 整齐       /        平整         衣冠不整
              整,齐也。------《说文》
              整设于屏外。------《礼记 .  月令》
              以乱易整,不武。------《左传 .  僖公三十年》
              其次整齐之。------《史记 .  货殖列传》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世说新语》
④形容词:刚好的,足数的,无剩余的或残缺的。       整式 整数         整年 整天         整个 整套       整体         整整        /          化整为零 
⑤副词:不多不少地,恰好地。      整除


【政】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3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金文)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政:以行動創造四方。【其他解读】正,是 "征 "的本字,表示以行動創造四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金文)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政:以行動創造四方。

【其他解读】
正,是"征"的本字,表示以行動創造四方。政,甲骨文=(正)+(攴,手持權仗),表示舉權杖廣示其正。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政,以强力施行正义。字形采用"攴、正"会义,"正"也是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武力征服,暴力统治。 
              吴政荆。------《韩非子 . 内储下》  
              诸侯力政,不朝于天子。------《大戴礼记 . 用兵》
②动词:强制管理,匡正。  政柄 政权        政策 政法 政令       政党 政敌       政府 政界 政坛       政纲 政纪       政工 政客        政绩 政见   政论 政审 政治       政协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 . 有政》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 . 天志上》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③名词:国家权力,对国家的管理。    政变         政事 政务         政体   政委         政通人和       /        暴政   仁政           新政          行政 掌政 执政
              其政不获。------《诗 . 大雅 . 皇矣》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 . 夏官》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 . 察今》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 . 张衡传》
              披露失得,指陈政要。------《后汉书》
              内修政理。------《三国志 . 诸葛亮传》
              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 . 内储说下》
              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 . 五蠹》
④名词:管理机关。       /         财政 邮政 渔政         家政 民政 


【役】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役:號令人民。【其他解读】役,甲骨文=(手持大锤)+(人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役:號令人民。

【其他解读】
役,甲骨文=(手持大锤)+(人,士兵),表示持械守疆。造字本义:手持铁捶,戍守边疆的士卒。有的甲骨文调整左右顺序,籀文=(人,戍卒)+(边塞城墙)+(又,持握),突出戍卒在城堡戍边。篆文将籀文的"人"写成"彳"(行,前行),强调远赴边疆。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役,戍邊也。从殳从彳。古文役从人。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役,戍守边疆。字形采用"殳、彳"会义。古文写法的"役",采用"人"作边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名词:手持铁捶戍边的士卒。  
              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于外。------《诗 . 小雅 . 渐渐之石 . 序》   
              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周礼 . 地官 . 小司徒》    
              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 《国语 . 吴语》
②动词:从军作战,戍守边疆。      役龄       /        兵役 徭役         服役 退役   现役         战役       预备役       平型关之役  
              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说文》
              若起野役。------《周礼 . 遂人》
              听政役以比居州长。------《周礼 . 小宰》
              行役之事。------《周礼 . 师田》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 . 王风》
              弃政而役,非其任也。------《国语》
③动词:不平等、不尊重地支配。       役畜         役使       /        奴役  
              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书 . 大诰》
④名词:被支配、供使唤的人员。      /         仆役        衙役     
              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左传》
              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家之役缠子,相见讲道。------《论衡》
⑤名词:被迫的义务服务。      /        苦役 劳役  
              兵久不辍,民困于役。------《三国志》      


【攴,攵】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7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攴:(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攴,甲骨文=(卜、权杖)+(又、抓握),造字本义:手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攴: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攴,甲骨文=(卜、权杖)+(又、抓握),造字本义:手持权杖击打。篆文写成"卜"。当"攴"作为单纯字件、单纯的部首后,篆文以"扑"代替。在汉字造字法中,"攴"、"攵"常常相通用。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攴,小擊也。从又卜聲。凡攴之屬皆从攴。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攴,击打。字形采用"又"作边旁,"卜"作声旁。所有与攴相关的字,都采用"攴"作边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注:"攴"后成为单纯字件,不现独立流通。

攴,小击也。------《说文 .  攴部》
攴,楚也。------《广韵 .  觉韵》       
攴,字或作扑。 ------《说文解字义证》
"攵",同"攴"。  ------《玉篇 .  攴部》
 


【武】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金文 ) (甲骨文 )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武:出征。【其他解读】武,甲骨文=(戈,兵器)+(止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  
 
(甲骨文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武:出征。

【其他解读】
武,甲骨文=(戈,兵器)+(止,脚,表示前进),表示持戈而行。造字本义:肩扛兵器,出征作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混合结构。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爲武。"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武,楚庄王说:"武力,确定战功,止息战争。所以'止、戈’会义为'武’。"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肩扛兵械,出征作战。   武夫 武官 武将 武警 武人 武生 武师 武士      武打 武斗       武库 武林        武力 武功        武器 武装   武术 武艺        武职       /         比武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 . 周南 . 兔罝》
              虽有文事,必有武备。------《谷梁传 . 定公十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左传 . 僖公三十三年》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 . 宣公十二年》
              武夫出于波间。------唐 . 李朝威《柳毅传》
②形容词:威风的,勇猛的,野蛮的。       武断          武工 武侠        /      威武 英武 勇武  
              孔武有力。------《诗 . 郑风 . 羔裘》
              武大为于大君。------《易 . 履》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 . 九歌 . 国殇》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③名词:作战能力。       /        用武之地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 . 五蠹》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用武之国。------《三国志 . 诸葛亮传》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义,義,羛】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6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 (甲骨文 )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义,甲骨文=(羊,即 "祥 ",祭祀占卜显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 
(甲骨文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义,甲骨文=(羊,即"祥",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代表征战),造字本义:吉兆之战,即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古人在征战前举行祭祀仪式,占卜战争凶吉;如果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为神灵助佑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揭示"道义"的另一层含义。"意"* ,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名词: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       起义      秋收起义       陈胜起义    
②名词:仁道,公理,真理。     义不容辞    义正词严       义断恩绝       /      道义 名义  仁义        丈义       情义正义      忘恩负义       无情无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 . 公输》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 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宋 . 苏洵《六国论》
③名词:公认的意思。    义理 义学       义项 义蕴      /      定义 含义 意义       词义 句义 题义 文义 字义
              见义远。------《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④形容词:符合仁道的,符合公理的,符合真理的。    义气       义愤 义勇        义夫 义师 义士 义侠       义旗       义齿 义肢        义父 义郎 义女  义举 义务       义诊 义战         义勇军        义愤填膺   义无反顾         /        大义灭亲          满腔义愤        不义之财   不义之军

              嗟乎义士。------《汉书 . 李广苏建传》
              吾义夫也。------唐 . 李朝威《柳毅传》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宋 . 苏洵《六国论》
⑤副词:出于仁道地,合乎道德地。      义卖  义演   

【勇,恿,踴】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勇,恿:(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踴:(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用,表示使、操作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勇,恿:

(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踴: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用,表示使、操作。勇,金文=(用,使,操作)+(戈,武器),表示英武之士,敢打敢拼,无所畏惧。有的金文=(甬)+(力),表示农业时代在家庭里起关键作用的大力壮丁,敢做敢担。造字本义:力大胆大,敢做敢担,无所畏惧。篆文字形有的从"心",强调胆大无惧;有的从"力",强调力大敢为;有的从"戈",强调英武无敌。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勇,气也。从力甬聲。勇或从戈用。恿,古文勇从心。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勇,使人充满力量的志气。字形采用"力"作边旁,"甬"作声旁。"勇"的异体字,采用"戈、用"会义。"恿",这是古文写法的"勇",采用"心"作边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形容词:力大胆大,敢做敢担,无所畏惧。    勇敢 勇猛 勇武 勇毅        勇气      勇士      勇于     /      刚勇 英勇 武勇  神勇       鼓起勇气
              勇,气也。从力,甬声;勇或从戈、用。恿,古文勇从心。------《说文》
              无拳无勇。------《诗 . 小雅 . 巧言》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 . 昭公二十年》
              夫战勇气。------《左传 . 庄公十年》
              勇,文之帅也。------《国语 . 周语》
              勇悍果敢,取众率兵,此下德也。------《庄子》
              勇,天下之凶德也。------《吕氏春秋 . 论威》
              以勇气闻于诸侯。------《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人勇士。------《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三国志》
              此乃勇士头。------晋 . 干宝《搜神记》
②副词:副词:无所畏惧地,坚决果敢地。    勇攀高峰      勇往直前

③名词:胆量,胆魄,胆气,气魄。  勇力   勇略             勇夺三军 勇冠三军          勇略之士     /       有勇有谋        智勇双全   
              可使有勇。------《论语 . 先进》
              勇冠三军。------南朝梁 . 丘迟《与陈伯之书》
              勇力文武备具。------《史记 . 平原君虞卿列传》
              有勇力者。------《汉书 . 食货志》引 汉 . 贾谊《论积贮疏》
              其勇过人。------唐 . 李朝威《柳毅传》
④名词:强壮英武的壮丁,无所畏惧的士兵。      /        散兵游勇    
              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释海 》


【戚】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金文) (甲骨文)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戚,甲骨文像双刃上多利齿的钺,一种战斧。造字本义:双刃带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金文)  
  
(甲骨文)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戚,甲骨文像双刃上多利齿的钺,一种战斧。造字本义:双刃带利齿的战斧钺。金文=(干,武器,代战争)+(八,"兮"的省略,表示叹息)+(戈,武器,代战争),表示因深受战乱之苦而叹息。有的金文=(虍,虎头,代猛兽)+(犬,代狩猎),表示对虎豹猛兽的担忧与恐惧。诅楚文=(河川受堵,洪灾)+(戈,武器,代战争),表示苦于战乱和自然灾害。有的篆文误将金文的"干"、与"八"合写。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戚,戉也。从戉尗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戚,钺一类的战斧。字形采用"戉"作边旁,"尗"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 名词:双刃带利齿的战斧铖。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诗 . 大雅 . 公刘》
                 执干戚舞。------《韩非子 . 五蠹》    

②动词:因战争或天灾而忧叹。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

                  愠斯戚,戚斯歏。------《礼记 . 檀弓下》   
                  出涕沱若,戚嗟若------《易 . 離》
                  心之忧矣,自始伊戚。------《诗 . 小雅 . 小明》
③形容词:痛苦的,悲伤的,担忧的。     戚哀 戚惨          戚容          戚戚相关       /        悲戚 亲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 . 梁惠王上》  


【威】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金文 )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威:刺傷,傷害。【其他解读】威,金文=(戌,刑具)+(女),造字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威:刺傷,傷害。

【其他解读】
威,金文=(戌,刑具)+(女),造字本义: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有的金文将"戌"改写。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威,姑也。从女从戌。漢律曰:"婦告威姑。"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威,丈夫的母亲。字形采用"女、戌"会义。汉朝的律法中曾提及"妇人告发丈夫的母亲。"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名词:对不贞女子施刑,警示遵守妇道。 
              威,则也。------《尔雅 . 释言》(注:则,铡也)
              以威天下。------《易 . 擊辭下》
②形容词:令人畏惧的,令人敬畏的。       威风          威力 威权 威势          威名 威信 威望 威仪        威武 威严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 . 荡兵》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 . 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 . 李广传》
              教我先威众。------《史记 . 陈涉世家》
              无私威之毒,而下无愚拙之诛。------《韩非子 . 用人》
③名词:令人畏惧的势力或气势。   威慑人心 威振四海      /     虎威      国威 军威 权威         神威       示威 显威 扬威 助威       狐假虎威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 . 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动副词:令人畏惧地,可怕地。      威逼 威吓 威胁 
               威振四海。------汉 . 贾谊《过秦论》  


【哉】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金文)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哉,金文=(绳结,借代绞刑)+(戈,借代斩刑),表示施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金文)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哉,金文=(绳结,借代绞刑)+(戈,借代斩刑),表示施行绞刑或斩刑。有的金文将绳结写成"午",同时加"口",造字本义:遭受死刑的人,呼号申冤。有的金文=(丝,表示绳索,借代绞刑)+(才,栋梁,借代绞架),强调施行绞刑。篆文综合各款金文字形=(才,表示绞刑)+(戈,表示斩刑)+(口,表示呼号冤屈),强调各种死刑。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哉,言之閒也。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哉,表示言语间歇的语气虚词。字形采用"口"作边旁,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遭受死刑,呼号申冤。 
              乃有大罪匪终,乃惟省哉。------《 潜夫论 . 述赦 》
              地重投之哉兆。------《 管子 . 轻重丁 》
②助词:用在感叹、疑问句,表示强烈语气。      /        大哉 美哉 善哉 ……       何足道哉       呜呼哀哉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诗 . 召南》
              我其试哉!------《书 . 尧典》
              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 陈涉世家》
              幸甚至哉。------曹操《步出夏门行》
              非人哉。------《世说新语 . 方正》
              旦旦有是哉。------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


【戴】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六書通 篆體字)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 "異 "是 "戴 "的本字,甲骨文像一个人双手将面具戴在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異"是"戴"的本字,甲骨文像一个人双手将面具戴在头上。当"異"的"戴面具行刑"本义消失后,再加"土"("土"是"大"的误写)、"戈"(刑具),另造"戴"代替。戴,籀文=(戈,刑具)+(異,双手将面具套在头上)会义,造字本义:古代执行死刑的刽子手用布罩将自己头部蒙住,以免遭受受刑者的拥护者报复。篆文在"戈"上加(是"才"的变形,即树杈,木架),表示绞架。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戴,分物得增益曰戴。从異。籀文戴。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戴,分配财物获得增益叫"戴"。字形采用"異"作边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戴"。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古代刽子手头套面具行刑。  
              戴,覆也。------《尔雅》
              日抱戴。------《孝经 .  援神契》     
②动词:套在头上或穿在身上。   戴花 戴笠 戴孝      戴斗笠 戴高帽 戴假发 戴帽子 戴眼镜      戴耳环 戴戒指       戴罪立功    /   穿戴     不共戴天   披枷戴锁 披星戴月 披红戴绿   

              颁白者(老人)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  梁惠王上》   
              垂发戴白。------《后汉书 .  邓禹传》   
③动词:放在心上,衷心拥护。     戴仰        /      爱戴 推戴 拥戴        感戴恩德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国语 .  周语上》  

【戕】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3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甲骨文)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爿,是 "床 "的本字,表示卧具。戕,甲骨文=(爿,床,借代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甲骨文)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爿,是"床"的本字,表示卧具。戕,甲骨文=(爿,床,借代睡卧者)+(戈,击杀),表示杀戮于床。造字本义:屠杀躺在摇篮里的幼婴。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古人称杀幼为"戕",称杀长为"戮"。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戕,搶也。他國臣來弑君曰戕。从戈爿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戕,残害。他国的臣子来刺杀本国的君王叫"戕"。字形采用"戈"作边旁,"爿"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屠杀躺在摇篮里的幼婴。 
              邾人戕鄫子于鄫------《春秋 .  宣公十八年》 
              后阍戕吴子。------《汉书 .  五行志下》
②动词:杀害,残杀,残酷地伤害。      戕害 戕虐 戕杀         戕命      /        自戕   
              戕汝家矣。------明 .  高启《书博鸡者事》
              戕身损寿。------《亢仓子 .  用道》  


        注:【甲骨密码】为本网观点,【其他解读】为摘录的别家观点,仅供个人研究参考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网址。网页内容部分摘录自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在线新华字典、象形字典、汉典、chinese etymology、甲骨密码、现代汉语词典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灭,滅,烕】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滅:滅=戌+火+水。【其他解读】烕,金文=(戌,代表战乱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滅:滅=戌+火+水。

【其他解读】
烕,金文
=(戌,代表战乱)+(火,代表火灾),造字本义:全村或举家死于战乱或火灾。当"烕"的"全部死亡"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水,洪水),另造"滅"代替,表示洪灾带来的集体性死亡。篆文
将金文的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滅,盡也。从水烕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灭,全毁,无一幸存。字形采用"水"作边旁,"烕"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兵灾、火灾、水灾对生命集体性的摧毁。     灭顶     灭绝 灭亡     灭城 灭村 灭口 灭门 灭种 灭族       灭鼠 灭蝇      灭此朝食   /   除灭 消灭                  
灭,绝也。------《尔雅 . 释诂》              
灭,尽也。------《说文》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 . 乐记》              
过涉灭顶。------《易 . 大过》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 . 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 . 情势》              
灭韩亡魏。------《战国策 . 魏策》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 . 明诗》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②动词:消除,终止。     灭灯 灭火         灭敌人威风       /       毁灭 泯灭  熄灭         火灭        销赃灭迹        物质不灭        自生自灭                            
火不灭。------唐 . 杜牧《阿房宫赋》                
鸥鹭灭没。------宋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咸,鹹】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6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金文 ) (甲骨文 ) (說文解字 篆體字)(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 本字 "咸 "咸,甲骨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金文 )  
 
(甲骨文 )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本   字"咸"    咸,甲骨文=(戌,大戈)+(囗,聚邑),造字本义:全民皆兵,武装御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古人称军队守城为"或",称全民皆兵为"咸"。 


  合并字"鹹"    咸,表示全、都。鹹,金文=(咸,全)+(卤,盐),造字本义:菜里尽是盐,形容盐味重。篆文调整结构。 

----------------------------------------------- 

   咸 文言版《説文解字》: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    

   咸 白话版《说文解字》:咸,全,都,详,尽。字形采用"口、戍"会义。戍,详尽。     

 

--------------------------------------------- 

   鹹 文言版《説文解字》:鹹,銜也。北方味也。从鹵咸聲。    

   鹹 白话版《说文解字》:鹹,可以衔在嘴里品味。代表北方的口味。字形采用"卤"作边旁,"咸"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全民皆兵,武装御敌。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诗 . 鲁颂 . 閟宫》   
②副词:全,都,皆。     咸受其益        /       老少咸宜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 . 尧典》
              周邦咸喜。------《诗 . 大雅 . 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 . 陶渊明《桃花源记》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汉书 . 张衡传》
③本义,形容词:太多盐的,盐味重的。       咸菜 咸肉 咸鱼          咸水 咸汤          咸味       咸津津   




【戮】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0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六書通 篆體字) (金文 )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戮,金文=(羽)+(须发飘飘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六書通 篆體字) 

(金文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戮,金文=(羽)+(须发飘飘的长者)+(戈,杀伐),造字本义:杀死头戴羽饰的长者(即族长),表示部族灭绝,集体屠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戮,殺也。从戈翏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戮,屠杀。字形采用"戈"作边旁,"翏"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 动词:部族灭绝,集体屠杀。 
               殺,戮也。------《说文》
②动词:斩,杀。     戮杀       /         杀戮 屠戮 刑戮         受戮      
               戮谓膊焚辜肆。------《周礼 .  掌戮》
               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荀子 .  王制》
③动词:竭力。  义项只见于古文
              与诸侯戮力同心。------《国语 .  齐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史记 .  项羽本纪》     


【戒】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5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金文 )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戒,甲骨文=(戈)+(双手),造字本义:双手持戈,警惕备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戒,甲骨文=(戈)+(双手),造字本义:双手持戈,警惕备战。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双手连写成。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戒,保持警惕,作好战斗准备。字形采用"廾、戈"会义,表示双手持戈,以警戒意外的发生。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双 手持戈,警惕备战。     戒备         戒严       /       警戒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 . 小雅 . 采薇》
              既种既戒。------《诗 . 小雅 . 大田》
              以三年之戒。------《礼记 . 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 . 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 . 吴语》
              怵然为戒。------《庄子 . 养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②动词:禁止,消除。   戒尺      戒除 戒忌       戒酒 戒烟       戒惧      戒律 戒条     戒心 戒指       戒骄戒躁     /    惩戒   斋戒        钻戒   
              戒及宿之曰。------《周礼 . 太史》
              七曰戒。------《礼记 . 礼器》
              圣人以此斋戒。------《易 . 系辞》
              戒奢以俭。------唐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③名词:禁令 ,禁规。      /        开戒          受戒          杀戒    
              君子有三戒。------《论语》  


【战,戰】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2016-05-28   来源:甲骨密码   评论:0 点击:1 【繁體版】

摘要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說文解字 篆體字)(金文)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单,是 "弹 "的本字,表示弹弓。战,金文=(单,弹,射击工具

汉字的来历和演变


(說文解字 篆體字) 


(金文)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单,是"弹"的本字,表示弹弓。战,金文=(单,弹,射击工具)+(戈,刺杀工具),表示射击、刺杀。造字本义:远古士兵以弹弓、干戈为武器打斗拼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在合并字"战"的字形中,占,是"佔"的省略,表示侵占、占领,因此"战"具有武力侵占、武力占有的意思。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戰,鬬也。从戈單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战,战斗。字形采用"戈"作边旁,"单"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射击、搏杀。    战败 战胜        战报 战况 战情       战备 战具     战表 战书      战场 战地 战壕 战区 战线       战车 战船 战机 战舰   战斗 战役      战犯 战俘     战歌 战鼓       战火     战功 战果 战绩       战国       战后     战祸 战乱      战局 战时 战事     战将 战士 战友    战栗 战抖     战例       战略 战术     战马 战斧      战幕 战袍    /     奋战  善战           混战 苦战 血战      交战 作战       战利品      战天斗地      战无不胜    
              战,斗也。------《说文》
              龙战于野。------《易 .  坤》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 .  庄公三十年》
              皆陈曰战。------《左传 .  庄公十一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 .  庄公十年》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 .  齐策》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 .  木兰诗》
              战败而亡者。------宋 .  苏洵《六国论》
              挟矢以助战。------明 .  魏禧《大铁椎传》
②名词:军事攻击。       /     大战       二战          开战 挑战 宣战         商战        停战          持久战 闪电战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季花(5)
行楷 800 常用字,漂亮至极![赞]
40个很准的识人术,人际交往必备
图文:少林秘方根治一切跌打神效膏
摄影:南京夫子庙and秦淮河畔(14)
糗事经典搞笑冷笑话,演唱会上一哥们激动的拿着话筒对台上的明星说!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