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什么狗?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

半为闺人偿药券,不愁老子乏诗材。”说起老子,绝大部分人都能想起两个字“李耳”。是的,众所周知,老子姓李,但是由于,传说中老子的耳朵异于常人,因此他的名字叫李耳。

关于老子,很多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孔子一般的高。但是鲜有人知,其实老子的年龄比孔子还要大二十岁。

在老子的一生之中,他所创造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作为我国文坛之中数一数二的人物,老子为道家的创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了道教的创始人。因此,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之中,也有人将老子视作元始天尊。

其中有一句话也是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也曾出自很多人之口,但是最先创造这句话的其实是老子。

那么老子口中的刍狗是什么狗呢?而老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当真正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老子用这句话表达的含义实在是太过隐晦了。

刍狗的意思

其实在听到“刍狗”这个词的时候,可能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联想到一种动物,那就是狗。没错,“刍狗”确实和狗有关,但是,“刍狗”并不是什么简单的狗。

要知道,“刍狗”绝对不可能是“土狗”之类的贬低词汇。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骂人的脏话里,不免用“狗”这个词去形容自己讨厌的人。

但是更要知道的是,老子可不是普通人,更不可能用这么肤浅的字眼,去做出一种贬低的态度。

当然,结合当时古代的社会背景与经济情况来看,“刍狗”其实就是指用草做出来的狗。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人要用草去做成狗的样子呢?

首先,要考虑到的问题是,老子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一定是十分落后的,百姓的生活也并不富裕。

既然这样,那就代表着可能绝大部分的人家都没有类似猪牛羊等祭祀的用品,而这时狗就成为了最常见的动物。

那么既然发展都不好了,那百姓又怎能舍得用真的狗来祭祀呢?于是,每逢祭祀活动,这种用草编制的狗就派上用场了。

这就好比如今用纸做成的各种各样的祭祀品,其实是一个道理的。因此,老子口中的“刍狗”其实是指一种祭祀用品。

那么这些祭祀用品,在用完之后就会很快被人销毁,也就是烧掉。于是,也就是说明,这个刍狗过了人们祭拜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用处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

上述已经说了“刍狗”的意思,结合起来难道老子的话是说:“天地不仁义,将万物比作草狗”吗?

若是这样想,那么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句话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若是想要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不得不先了解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当然,除了“刍狗”以外,这句话还有一个关键的字那就是“仁”。很多人很直白的认为“仁”这个字就是指“仁义”之类的意思。

其实不是,这个“仁”字在这句话花中的意思是“偏爱”。而这样理解之后,就知道这句话整体的意思。

老子通过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最为浅显的字面意思就是:“天地并没有偏爱谁,都是将万物当做刍狗一样的看待的。”

那么,老子这样说,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通过上述,已经了解到“刍狗”的作用,既然这样,就可以将刍狗的作用与天地万物结合起来

这就好比“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一样的道理的。这句话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气”,若是正逢时节,那么必定会光辉灿烂;

若是时节不遇,那么也必然衰败凋落。而这种规律,天地并没有对谁产生偏爱,人人都是一样的。

而这句话用在今天依旧很有道理,人嘛,总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落的时候,谁的人生之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若是此时正处于低谷,那么只能说明属于自己的时节还没到来;若是正处于风头之盛,那也只能说明败落的时节还没有到来。

这样一说,最好比喻的就是花朵。每一个时节的花朵都不一样,而每一种花朵都会按照自己的时节绽放。

而花朵也属于万物中的一种,其实人也一样。于是老子才说天地对万物是不存在偏爱的。谁开谁败,具体时间,其实天地之中自由安排。

当然,老子的这番言论其实很符合老子作为道教学派的身份。“既来之则安之,则安之”并不需要为了眼前而去惆怅,该来的总会来的。

若是真的不是自己的,那么自己也就好比刍狗,到了改被“销毁”的时候,依旧还是要被“销毁”。

而老子说这话也并非是要世人对人生产生一种“摆烂”的态度,要知道,天地不偏爱谁的前提之下,是需要靠自身努力的。若是没有辛勤付出,那么当幸运来临时,那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样想来,老子对这句话的表述实在是太过隐晦了,以至于令很多人都产生了误解。并且有的人还存在不知道意思,光看到一个“狗”字就以为是骂人的,于是就乱用了。

结语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其实老子说过有深意的话也绝非止于这句,还有许多都是需要世人去慢慢体会,慢慢理解的。

当然,除了老子之外,孔夫子也说过许多令人受益匪浅的言语,不然也不会出现世人皆知的《三字经》。

圣人虽以离去,但他们所流传下来的真理仍然适用于今日。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并且利用这些真理的人其实是少之又少的。

古人的智慧是如今的人们难以估量的,那么圣人的思想也是如今的众人无法达到的一个高度。唯有在古人留下的经典中摸索,并深刻理解,才能使自身内在得到很高的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吗?
《道德经》解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汇臻 国学|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的这句话太多人理解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