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拒养巨婴?当孩子长大,这些称呼就是巨婴流水线,你还以为是爱

当下疫情简直就是照妖镜,照出了多少巨婴。

湖北襄阳,被隔离在小区的人们很难买菜,热心的志愿者们为居民送来蔬菜,然而就有一个女子,因嫌弃蔬菜不新鲜,对着志愿者们破口大骂。难道真的是真的不能满足他的要求让她不满吗?不,只是在这样艰难的时期,她依然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所有人都必须以她为中心,满足她一切合理不合理的要求。

简单说,就是个巨婴!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安徽合肥的那位女教师。为了让迟到的老公赶上车,强行阻挡车门致高铁晚点。受访时还理直气壮地称:“只要我老公10秒内能下来,就没事了,我当时是不是只能让我老公下来?我这样做有错吗?”明知要赶车,却不知道提前到达;没赶上车,就强行阻拦;明明错了,还能那么理直气壮。这明明就是小孩子的做派:一切都得围绕我,我错了那就是整个世界错了。

又是一个大宝宝!江湖人称"巨婴"!

10月28日上午,一公交车在万州区坠江,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故事原因,竟然是一位中年妇女错过下车站点,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使公交车失控坠江,15人死亡,15个家庭永远无法团圆。也许这位女士,内心也是理直气壮,认为“我都没下车,你竟然不听车”,被拒绝后心中顿时燃起熊熊怒火,于是这位大宝宝对司机大打出手。

一个巨婴的自私无知毁掉多少美好的东西。

巨婴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杀伤力如此巨大?

武志红先生在其力作《巨婴国》里,给出了精确的描绘——成年人群体的社会个体行为没有明确边界,没有规则、道德约束、没有法律概念,行为准则绝对以自我为中心,只求索取没有奉献,依赖、自私、脾气大,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心状还停留在“人家还是个宝宝”。

巨婴的心理状态。

这就是巨婴们的状态。可怕的状态!

我们不妨想象,如果家有巨婴,会怎样?

《变形计》中一个片段或许会告诉你,16岁女孩跟妈妈要钱,妈妈没给钱就打妈妈!也许你说,毕竟孩子才16岁,还小。

那再看看这位更大的宝宝:2011年4月1日,24岁的留日学生汪佳晶回国,在浦东国际机场因学费问题与母亲发生争执,要钱无果的大宝宝,竟连刺母亲九刀后扬长而去,被网友称为汪九刀。这位汪九刀大宝宝留日5年,全靠母亲每月7000人民币的收入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他本人从未打过工。是什么让一位看上去风光无限的留学生在机场就对着含辛茹苦供自己读书的母亲行凶?仅仅是想要的钱没有要到。看吧,这就是宝宝。小时候,为了想要的玩具,用哭、撒泼要挟父母;长大了,要求更高了,手段也更高明凶残了,要不到就挥刀相向。

这就是巨婴的杀伤力,有一天条件所限,你无法给予的时候,他们就该受不了了。只要想要的得不到,无论你是谁,瞬间就成为他的仇人,用他当时所能想到的手法来惩罚你的不配合不给与。

是的,很多人看上去长大了,心理上还是个“孩子”,这也是很多家长常说的话。他们无法自立,不懂感恩,也不懂规则和约束,更别提负责任为何物。他们的世界了只有自己的需求和别人无条件满足我的需求,口头禅是“我妈说”“我不知道”“我不懂”“你怎么会不帮我”“人家还是个宝宝”。

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世界相处。

他们可能是家暴男,可能是妈宝男,可能是乖乖女,可能是职场菜鸟,也可能是看上去楚楚可怜的小妹妹……他们有共同特征:

脆弱而敏感,不能批评不能拒绝,不负责任,没有界限,天高任鸟飞,鸟若飞不过,全是天的错。

巨婴确实可怕,然而别忘了,巨婴也是父母养出来的。养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其中对孩子的称呼,是我们会经常忽略的一点。

有一个朋友是高中老师,讲过这么一件让他大跌眼镜的事:男生A和男生B打架,男生A额头擦破了最多有1公分见方那么大点皮。A的妈妈到校后心疼的嚎啕大哭,一口一个宝贝的叫着,一米八几的A被逼蹲下来让他妈妈吹伤口。

一米八几的儿子,高中生,“宝贝宝贝”地叫着。

这是节目效果,然而现实中多的是真正的巨婴大宝宝。

朋友终于明白了A为什么性格与身高那么不搭调,为什么总是怯弱的感觉。

因为,他还是个宝宝。

某些称呼,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别再称呼了吧。某些称呼,往往简直就是巨婴养成流水线。巨婴往往就是从这些称呼中走出来的。

大孩子,小称呼,甜到融化的称呼,还是留给小宝宝吧。

明明孩子已经很大了,在父母心中却还是个小宝宝,经常见到小学生甚至高中生还被称为“宝宝”“宝贝”的,孩子习惯了,不觉什么,家长就不觉不妥吗?

对于家长而言,萌萌的孩子就是降临到家中的小天使,带来幸福美满,带来欢声笑语,只想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他。于是,一个个亲昵的甜到融化的称呼,宝宝、宝贝、蛋蛋等等带着父母无尽的爱围绕着孩子。

这些小亲昵的称呼的背后,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和付出。孩子很小的时候,再怎么亲昵,再怎么宠爱都是不过分的,然而,等到孩子渐渐长大,自我意识渐强的时候,家长的过分亲昵可能就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让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是“宝宝”的氛围里,骨子里就拒绝成长导致孩子的对自我成长、独立人格的认知不到位。

导致在孩子的自我心理认知里,自己永远都是个宝宝,没有成长的宝宝。这些充满爱的称呼,将孩子雕刻成脆弱依赖、没担当的小宝宝模样。

孩子会一直当做自己是小宝宝。

那些软糯的类似“小兔子”“乖狗狗”的称呼还是留给小宝宝吧,若孩子长大了,请给他与他年龄相符合的称呼。否则,巨婴养成的第一条流水线就被我们用甜甜软软的称呼构建起来了

家里的小昵称,就别带到外面去了。

我小时候,家里人喜欢叫我“小花猫”,在我的同学们面前也毫不顾及。老师讲《小猫钓鱼》,一讲小花猫,同学们就看着我爆笑。那时我只想钻到地洞里去。后来“小花猫”就成了我在学校的绰号,伴随了整个小学,烦不胜烦。

被取消真的很不开心。

很多昵称,在家里特定的人群中,是一种爱,然而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孩子的社交圈,可能就太难听了,还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给孩子取了个被同学们取笑的绰号。这就是我们自己把孩子的尊严摁到地上摩擦了。这会导致孩子慢慢的不会和世界相处,不会和伙伴相处,不会和自己相处。

所以,特别的小昵称,留在家里就好,外面,孩子的社交场合,请称呼孩子的全名,否则,可能会面临孩子生气时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惹了他的情况。

更严重的是,已经建起了第二条巨婴生产线。

孩子生气生的莫名其妙。

学会叫孩子的全名。

很多孩子有种感受,我妈什么时候叫我全名?我犯了事,我妈准备打我的时候。这虽然是开玩笑一般的存在,但也反映一些问题,我们不太会称呼孩子的全名。

什么时候称呼孩子的全名呢?老师同学面前,公共场合,人多的时候。

首先,公共场合中,应该称呼孩子全名。比如家长会,家长要带着孩子跟老师同学,甚至其他家长接触,此时,称呼孩子的全名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和认可,同时也让他学会在公众场合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想象一下,如果此时家长称呼孩子为“乖狗狗”,会是什么效果。

另外,只要是人多的场合,都应该称呼孩子的全名。比如亲友聚餐,外出游玩,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是个相对亲密的场合,很多家长会相对随意的称呼孩子。其实,这时候,如果家长称呼全名,就是把孩子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既显得正式,又尊重孩子,能让孩子明白成长的感受。

爸爸妈妈们,我们必须明白,没有限度的娇养,只会养出无法断奶的巨婴。巨婴终究会感受到成长的疼痛,然而为时晚矣。

我们的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也必须要长大的。总有一天,他们必须独当一面,社会不会娇惯他们,相反,他们要承担社会责任。

我们还是心稍稍硬一点,语气稍稍不要那么嗲一点,称呼不那么甜一点,不要自建巨婴生产线,坑娃坑自己坑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对孩子的称呼,影响他情商的高低,聪明妈妈会这样做
聪明妈妈这样称呼孩子,自己既能当女神,又能体现出高情商
喊孩子乳名要注意分场合,在这几个场合喊,只会让孩子“尴尬”
孩子4种无礼行为绝对不能惯 教你巧妙应对
家长在称呼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雷区”?躲开别踩
上幼儿园后,请家长直接叫孩子的名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