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代药升量小考
userphoto

2022.11.08 福建

关注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5-3-8 16:40 编辑

这个数据非常标准,这是刘歆做规定的依据。
由此,我们得出:官制1合=10撮。


序录和千金 1合=20撮。问题到底出在哪?


东汉一分铜量铭文:“一分容黍粟六十四枚”。
“古秤唯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东汉一分铜量证实此度量衡在东汉为真实存在过。
1铢=10黍;
1分=6铢=60黍
1两=4分=240黍,
这是个明确规定。
再来看,官制一圭也是64黍,而序录与千金的1圭是32黍,刚好是官制的一半。
同时,1撮也是官制的一半。


而此处凭空多出勺的单位,规定10撮为1勺=1200黍,2勺1合又与官制吻合。奇怪的是,撮及其以下单位圭均为官制一半。很大的可能,这是有人不明白其中真实意义,为了凑合官制做了修改。而将官制的最基础单位龠排除在外,且显然不同于官制。


再根据后文给出的药升合方寸作的数据计算,这个药量工具单位的容量,大于撮而小于勺,
这在换算关系中,丝毫没有表现。这个容量相当于撮的5.3倍,几乎是勺的一半量,相当于官制圭的10.6倍。这说明原文这堆表达式是有问题的,最终给出药升合的数据居然与算式对不上,而该器物数据简单明确不易出错,反倒是换算方式记录的问题很大。


这套量具圭撮比官制小一半,同时不采用龠这个计量标准,而以勺这个单位,更是不见于史载。因为这里1勺,恰好等于官制1龠,这分明是开玩笑了,放着龠不用,弄个与龠相同的勺的单位,古人的幽默,不是你我能理解的。而官制1龠=5撮,1合=10撮。是这套度量的区别。


该套度量衡的基本单位从圭、方寸匕、撮,均为官制一半,并且证实了分的单位,在东汉是存在的。


而药升合的数据,恰好也基本等于5撮,这说明文本中列出的换算关系,漏掉了重要的一项。


有人认为分两制是官制的10分之1,这仅仅是黍米体积标注容量的方法,实际使用是抄散或药物,以不落为度,也就是比这个容量要多出一些,甚至多出一倍。这在一分铜量可知,本1分为64黍,而实际该铜量可以装128黍,甚至更多,因为官量皆以“水准其概”:
概gài①<名>量米粟时刮平头斛用的木板。《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者,平量也。”【引】刮平;削平。《管子·枢言》:“釜鼓满,则人~之。”(釜、鼓:量器。)
槩 【唐韻】古代切【集韻】【韻會】居代切,&#131108;音漑。平斗斛木。【說文】作杚,斗斛。【徐曰】杚�,戛摩之也。斗斛,量槩也。【禮·月令】仲春之月,正權槪。【周禮·冬官考工記】㮚氏槩而不稅。【疏】槩,所以勘諸廛之量器,以取平者。又平也。【管子·樞言】釜鼓滿則人槪之,人滿則天槪之。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榖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注:井水取其清洁,注满龠内,以水平面准其龠口之平。概是量米时刮平斗斛器具,龠口平,概即与水平面密接)。合(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所以,文本中既规定了分两是官制的十分之一,同时又规定升合等量具取药并不准其概,而是“抄散取不落为度”,“内散勿案抑,正尔微动令平调耳。”也是不用概准、不按抑取平准,而以不落为度,实际就与东汉1分铜量一样,说是1分量,实际可装1倍,甚至更多。故曰“以药升分之者,谓药有虚实轻重,不得用斤两,则以升平之。”是不可以生搬硬套官制量具数据来对比的,因此,唯一可靠的还是其表达的另一套度量衡不同于官制,且给出了“药升合方寸作”的明确数据。


所以存在的问题是,1两规定为官制的10分之1,升量换算又是官制的一半,而给出药升合的数据,既不是10分之1,又不是官制1半,也就是这一套度量衡数据出现了三个标准。但西汉出土的大半龠,正好与此符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藏品故事 | 汉代青铜量具一组
灵素之问|从半夏看汉晋经方药升量
王莽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历代度量衡制度
《伤寒论》学习笔记4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