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接化、简单化、实用化是学好中医的捷径

许久在思考一个问题:过去乡村郎中文化水平不高,但跟师学习一年半载就可以看病了,还看得不错;过去郎中没有很多现代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但随地可见的中草药都可以说上个一二百种。如今,有人喜闻教授不会看病、博士不会看病,奇异如何?

不会看病,问题出在哪里?

会看病,看好病,是中医之要,每一个医生的追求也不过如此。但为什么如今很多人不会看病,看不好病?值得思考。

人人认为,是教育机制问题,是培养方式问题。

普遍认为是学生不够优秀,不够努力勤奋。

这里打个结,要讲下和两者并无多大关系。

一是中国目前高等教育包括中医药教育非常规范,五年制医科的学习,学用结合模式也非常丰富,年数长,教授卖力,照理应该让学生会看病。许多老师还是知名专家学者名医。

二是如今中医大学专业提升,都在一本线,一般学习水平考不进来。而且学生们学习非常刻苦,挑灯夜读,废寝忘食的不少。

老师们不能说不用心教育,学生也不能不用心学习,但结果是五年了八年了学生不会看病。问题在哪里?

实际上,是因为一群人的不懈努力,不断扩大中医药教育内容,让知识变得过于丰富,而疏忽了基本的学习规则---实用化、简单化、直接化。

如今大学,学中医没有明确实用性

观察中医药大学教育,老师和学生共鸣之处在哪里?可能老师不知,学生也不知。老师并不是急需学生学有所成,抓紧回去治病救人。学生也没有这个理想,他需要是本科读完读研究生。

如此,他们治病救人的需求就会变得不迫切了。

而过去培养学医的人,实用性非常明确。为什么来学?就是学会技术,学成回去治病救人,那时候生存法则不允许过长的时间去不明白自己干什么,学会了就要用。所以学习动力十足,目标非常明确,老师知道学生想要的,学生知道向老师学什么。如此突出目的,目标明确,集中精力,就可以快速学到自己需要的本领。

如今呢?可以问下青年大学生有迫切的治病救人的实用性追求吗?没有这个急需完成的目标,那么学生学习三年五年十年就有一个信念支持,反正不急。本科不会看病,正常。研究生不会看病,正常。博士不会看病,正常。学生没有一种危机感,紧迫的目标,所以看病看好病的实用性就不重要了。

教材内容泛滥,教育重复冗余

过去老师带学生,药性赋背会,背不会打手,罚站,最后半生不熟的背下来,朗朗上口,可能学生还不知道意思,但一旦接触病人有治疗机会,马上就产生了力量。

因为太直接了,病人热病,就用寒药。寒药哪里有?随口而出:“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心口同一,随口而来。

怎么办?不会怎么办?老师没讲怎么办?套用。只有反复的套用,就是错了,但是还有体验疗效的机会。从老师讲,直接用。从教材学,直接用。在学习和用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障碍,而过去缺医少药环境下,有更多百姓也容忍小大夫试验治病。

如今学医,知识太多了,但就教材一套一套的,各种著作层出不穷。这是好事,但学生容易学更多无用的重复。而且许多教材越编越厚,条目不清,加上一些教授学者带有个人思想,随意发挥,导致学习打基础阶段学生脑子就乱了。

据个人观察,但就方剂学,许多汤头歌诀都改了。十年前背,和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怎么记?

一本中医内科学,许多病种,而又出来许多证型,许多方子,甚至一些教授自己用方也加进去,经典方子没有。结果这样教材看一遍不会,记下了很快就忘了。如此大学本科考试研究生考试博士考试职称考试,结果还是不会。为什么?知识架构散了。这种模式不是治病,而是方便考试。考试啥方便就是一二三要点化。

这种不能直通看病的教材模式,让许多人因为编写教材成了专家学者,晋升晋职,但对学生没用。考试过就忘了,而且知识点过于分散,脑子里就是乱的。去年五版,后年六版,再后来啥版不是,是专著。

教材完全可以删繁就简,把最直接的告诉学生,教会学生,让学生记住经典,熟练于心。这方面不改革不行,如果今后教材管理不以晋升为事,恐怕质量就好了。

简单化,是中医入门之要

我觉得,很多人把中医复杂化了。一方面把中医神秘化。另一方面过于追求中医之巧。三方面限于当代医学禁锢。

如此,好中医就是神化中医,水平不描述高就不行。国医大师就要比乡村医师水平高,国家名医就要独领风骚颇有建树,弟子写书为凸显老师水平高夸张虚浮,俨然扁鹊华佗。

而巧劲更甚,一个中医大夫不留着行医佳话,就委屈了。所以看病处处寻巧,崇拜三付而愈,拒绝现代科学技术,引领中医陷入与现代社会脱离的怪途。实际上全国那么多名老中医,巧的又有多少?没有基本功哪来的巧?

古代技术可以为中医所用,这毋庸置疑。现代技术为什么不可以?是医学就要博采众长,及时借鉴利用有用之学。到目前,为这个简单问题,还在争吵。而中医连这个简单问题也没有破解,相反一些中医自诩技能,以不用现代技术为了不起。

如此导致大学生思维混乱,对现代技术想用不敢用,限制自我发展。

这种简单问题,不打破魔咒,中医怎么发展?还固守原始社会状态才是纯粹中医吗?诸如此类,简单问题需要快速理顺,突破屏障。而对中医全然不必神秘化,教授专家也不必美化,实事求是,直截了当,让中医接住地气,接住民心。

个人随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痛别,97岁 “国医大师”李今庸,曾质问中医博士 为什么不会看病
著名中医教育家郭霞珍,深耕中医教育40年,被誉为中医“指路人”
形神庄的内涵
中医博士为什么不会看病?
【视频】《中医诊断学》75集全(珍藏版)
73岁的郝万山教授将重讲伤寒论,学习永远都不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