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想“出新”先须“入古”


  书法艺术经过近三十年的兴盛发展,到今天,张扬个性、注重表现的艺术特征已全面凸显出来,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书法的艺术创作思想及其观念也从形式到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法家们开始新的尝试,追求新的审美取向,对传统经典的研究继承也逐渐重视起来。



褚遂良 摹《兰亭序》


  当然,伴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促使人们对书法艺术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思想。随之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困惑、问题,诸如由于对传统的隔膜导致书法方向的迷失,一些作品盲目求新、求异,书法因之偏离了应有的轨道。这种求新求异的实践虽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在缺乏一定的文化积淀状态下的探索却未必具有真正价值。当前的现实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书法经典需要被理解与诠释,需要有进一步深刻的认识,这是在一个新时代进行相关的文化探索的前提。但中国书法的经典在文化断层后仍然缺乏真正的关注。我们不能摒弃千年书法艺术的积淀,应以艺术的视觉重新去审视经典、溯其渊源、析其流变,回归书法艺术的经典,并循故出新。



《平安帖》


  经典是什么?经典即前人经过长期艺术创造凝结而成的优秀艺术成果,并成为被后人效法学习的代表作。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寒食帖》等。拿“二王”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来说,他们书风的精髓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因在他们之前也有正宗的书风,也有经典,但“二王”就是不断吸取前人的书法营养,吐故纳新,逐渐形成自家新风格并成为新的经典。这一创造精神是我们后人应遵循和学习的。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源源不断地创造,同样,书法艺术也如此,是建立在对前人继承的基础上,循故出新。通过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认知,试图用笔墨传达出艺术作品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剖析经典,学习传统,并不断地对经典书法艺术作品进行研究,使其在前人的艺术实践中,遵循所形成的艺术规律,融入自己的思想见解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活的书法艺术作品。



《快雪时晴帖》


  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体系是书法传统之经典,回归传统、学习经典是当代书法研究与创作的一大主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二王”书风又代表了行草书乃至中国书法的一座高峰。回归经典、回归“二王”既是当今时代的趋势,也是本人四十余年之追求。


  在总结我学习“二王”书法的经验时,我归纳出七个字即“专精、博取、字外功”。就是说学习“二王”法书要精临,捕捉细微,以求专一,打好坚实基础,达到形神兼备;在专精的基础上,感觉专一书体上的某些欠缺,再有取舍地临习其他碑帖,博采约取。在提高自己书艺的同时,要使其书法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性、思想性,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就要不断加强字外功的充实和修炼(即文、史、哲方面等)。林鹏先生在我的《兰亭序》题跋中说道:“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三十年前云遮月,三十年后见妖娆。”这是对我学习经典的褒奖和肯定。


  前人经典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有所因,有所理,有所据,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其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二王”书法经典能在千百年后,依然被反复诠释、发掘,定有其无限的魅力,在不同的时代定能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出新”必须依附在“入古”的基础之上,并需要极大的才情和智慧来支撑。


  当然,对于经典的诠释仍然需要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也需要对传统的认同和感悟。但我坚信只要能耐住寂寞,坚持对经典的学习,定能登上艺术高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原载:中国艺术报 作者:贾起家


  推荐阅读

  张俊东解读吴昌硕为什么成为绘画大师

  字有百病,唯俗难治

  【看图说画】No.33挑水与挖井

来这里,和数万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同聊书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亭序(书法艺术)
临帖1:临帖的必要性
刻字,呵呵,晒晒!!!
名家风采 | 走近龙开胜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他因何称圣?✍🏻的兰亭序怎么就天下第一了呢?这是个问题!
王羲之一生最恨的一个人,兰亭雅集42人没有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