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贝多芬最后的精神世界

———— 介绍贝多芬晚期的5部弦乐四重奏

作者:牟强,来源:《视听技术》1996年06期

对人世最后的馈赠

1824年,维也 纳。在一座清冷的楼 房中,一位双耳失聪、 被疾病困挠、与世隔绝的孤独老人,正在 钢琴上全力进行着最 后的创作。此人就是 乐圣贝多芬,而这最 后的创作就是他的5 部弦乐四重奏 ( Op. 127、 1 30、 131、 1 32、135,即 第12-15 号)。两年 后,当这5部不朽之作终于完美地降临人世时,大师离别了 人世。

贝多芬用弦乐四重奏来作为他创作的终点和对人世的最 后馈赠,这绝不是偶然的。1824 年,大师完成了最后一部交响 曲《合唱》和《庄严弥撒》,一经 首演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到 此,大师已经把大型管弦乐与 合唱形式的优势全部运用殆 尽,达到了大型音乐结构的极 致。就在这时,维也纳的俄国贵 族格里钦公爵请贝多芬为他写 3部弦乐四重奏。其时贝多芬 已经有14年没有写过四重奏 了,但一进入创作,他立即就发 现找到了最适合进行一生中最 后创作的形式,只有这种美妙 的形式才能使他在自己的内心 深处与灵魂进行最后的对话。 他不仅一气呵成了应约的3首 (即Op. 127、130、132),而且引 发了创作另外2首的灵感。历 史就是如此奇妙:平庸的格里 钦公爵用他那王公贵族的虚荣 点燃了作曲家的天才火花。
贝多芬一生写了1 6部弦 乐四重奏。旱期的6首(作品 18,作于1799年至1800年)尽 管写得十分优美,但从中能明 显地看出海顿和莫扎特风格的 影响。中期的5部(作品59号 1 3、作品74、95,作于1806年 至1810年)已从海顿、莫扎特 为代表的古典传统的框框中摆 脱出来,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风 格。后期的这5首则是贝多芬 一生创作的室内乐结晶,达到 了一个全新的、尽善尽美的崇 高音乐境界,是不可多得的天 才之作,其中有一些比他最杰 出的交响曲还要伟大 的作品,充满了一些 不被世人所理解的永 恒东西和其他作曲家 所无法企及的巨大美 感,无论从音乐内涵 还是从技巧手法上看 都在海顿、莫扎特弦 乐四重奏之上,是弦 乐四重奏作品中的顶 峰。音乐评论家兰格 赞美道:'一个新的奇 迹展现在我 们面前:新 的和声、新 的深度和广 度。这是纯 粹的音乐,是对音乐构造本身 的超越'。法国著名的音乐评论 家和作曲家保尔·郎多尔美认 为贝多芬最后5部弦乐四重 奏、5部钢琴奏鸣曲与他的'9 交'一起,同为'在人类天才中 从来没有过的最杰出的作品'。 贝多芬传记作家杜蒙则认为这 5部作品是作曲家'真正的遗 嘱,是他对艺术的表白。'

一个尽善尽美的 崇高音乐境界

贝多芬的这5部弦乐四重 奏不是只属于'好听'的那一类 作品,也不象诲顿、莫扎特、舒 伯特的弦乐四重奏那么容易让 人亲近(有人就劝初学古典音 乐者不要听,否则会被'吓退', 正是古人所说的'曲高和寡')。 从音乐内涵上看,这5部作品 充分体现贝多芬一贯具有的、 并在生命后期显得更加伟大的 生命力之光,展示出大师到达 生命终点和艺术项峰时所特有 的开阔境界,揭示出人类带有 共性的对生命、人生真谛的最 后感悟。

这5部作品中写得最优美 的是那些慢板乐章,其中一些 是他写得最深刻、最感人的乐 段,如第12号的第二乐章,第 13号的第五乐章,第14号中的 行板变奏曲等。在一些人的眼 中,贝多芬的音乐所展示的仅 仅是英雄与命运之间所进行抗 争,仅仅象征着雄狮般坚强的 性格,这种概念化的认识是对 这位音乐巨人的扭曲。聆听这 些伟大的慢板乐章,使我们深 切感受到贝多芬的音乐内涵, 既有充满英雄气质的一面,也 有非常内省的一面;既有面对 现实的呐喊,也有形而上的冥 想。这些慢板乐章和他的'9 交'中的慢板乐章一样,充满了 对人类的热爱和幸福的祝愿。
这5部作品,冲破了传统 规则的束缚,如第13、第14、第 15分别写了6、7、5个乐章,其 中有的乐章长达20分钟,这是 在以往的创作中所罕见的。有 的时候首先是慢板乐章(如第 14),有的作品则有两个慢板 (如第13),有的则在谐谑曲之 外,还有一个具有舞蹈性质的 乐章。这5部作品都很长,尤其 是第13、第14和第15都在45 分钟以上,这在四重奏中也是 少见的。但这又不同于当代作曲家所热衷的纯形式上的试 验,而是出于作曲家表达其音 乐内涵的需要,重新创造的合 乎创作灵感需要的新形式,是 纯粹的音乐战胜了结构。

'无愧于我的 名字的作品'

《第12弦乐四重奏》(作品 127)由行板、柔板、谐谑曲和快 板4个乐章组成。开始由小提 琴奏出婉转的温暖的主题,随 后与大提琴形成对答,达到一 个情感上的高潮。中间部出现 跳跃的节奏,速度加快,之后重 现委婉柔和的第一主题,最后 在坚定有力的行进节奏中结 束。整部作品极具美的震撼力。

《第13弦乐四重奏》(作品 130)共有6个乐章。这部作品 是一个情绪变化的两极体,舞 蹈般的快速和含蓄内在的慢 速,充满魅力的急板和充满善 良的谐谑曲,具有德意志民族 特性的舞风和如歌的旋律一直 交织持续到最后。第五乐章是 一首谣唱曲(cavatina),类似歌 剧中的咏叹调,这可能是作曲 家写得最美的一段旋律,深厚 的情感象大河平静地缓缓流 淌,令人无法不被这庄严的旋 律所感动。贝多芬自己也认为: '在我的笔下从来没有一首旋 律产生过如此的效果,连我自 己也深深受到感动'。最后一个 乐章带有舞曲性质,自始至终 充满欢乐的情绪,令人想到他 的'欢乐颂',给人一种难以言 表的幸福感觉。国外一些乐评 家认为这部作品完全可写他的 '9交'相媲美。最初这部作品 的终乐章是一首赋格曲,写得 非常复杂,气势宏伟,极具交响 乐的特征。因为篇幅太长,第一 次上演后贝多芬就应朋友的要 求重新写了一个乐章将其换 掉,换下来的赋格曲(即'大赋 格',编为作品133)后来常常单 独演奏,有的乐评家把其称为 贝多芬的《第17弦乐四重奏》。 现当代的演奏家们又将其作为 《第13四重奏》最后一个乐章 来演奏。

《第14弦乐四重奏》(作品 131)是作曲家天才的极端表 现,它虽然由7个乐章组成,但 必须不断地演奏到底。各个乐 章的篇幅很不平衡,长者达15 分钟,短者则只有11小节。乐 章内的速度变化很大,如第四 乐章是行板——渐快——慢板 ——原速。作曲家晚年常用的 变奏手法在这部作品中尤为突 出,通过不断对主题、动机、音 型恰到好处的变化来改变旋律 特征和性格,如第一乐章如歌 的主题就通过变奏转变成欢快 明朗的舞曲性主题,给人以强 烈的印象。

《第15弦乐四重奏》(作品 132)是在作曲家大病初愈后写 的。贝多芬在乐谱上写上'一个 初愈的病人对上帝的感恩之 歌。'在给出版商的信中写道: '我给您的正是我所能给最好 朋友的最佳礼物。我以我的艺 术家名义向您保证,这是一首 无愧于我的名字的作品。如果 我说的不是实话,请您把我看 作是最卑劣的人'。全曲由5个 乐章组成,其中第三乐章是以 坎佐列歌曲形式写成的慢板, 流淌着一种虔诚的宗教情感, 在舒缓的节奏、柔美如歌旋律 的发展中似乎让人听到了管风 琴发出的鸣响,仿佛进入了神 圣庄严的大教堂。曲终时极度 安宁静谧的气氛,把人带进一 个超然的精神世界,这是贝多 芬写得最令人感动的结尾之一。

《第16弦乐四重奏》(作品 135)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作品。 19世纪德国著名音乐作家诺 尔认为,此部作品代表了大师 最后的音乐思想。全曲充满了 对昔日最美好时光的回忆。第 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坚定 有力的第一主题与充满浪漫气 息的第二主题所形成的对照, 表达了作曲家对人类光明前景 的憧憬。第二乐章为具有舞蹈 性的快板,具有愉快、活泼的气 氛;在由慢板构成的第三乐章 中,如歌的旋律缓缓流动,充满 了田园恬静的气氛。最后一个 乐章用卡农的形式写成,人们 熟悉的顽强的英雄主题不断与 轻快的舞蹈节奏形成对比,这 对作曲家最后一部作品的最后 一个乐章来说,是意味深长的。




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以 其复杂深邃的音乐内涵、高难 度的演奏技巧,使得许多四重 奏组都把演绎这5部作品祝为 展示实力的机会,纷纷进行演 奏和录制,诞生了一批著名的 版本。较早一点的有布什、布达 佩斯等四重奏组的版本,当代 则有贝尔格、林赛、梅洛斯、朱 丽亚德、意大利、阿马迪乌斯等 四重奏组的版本。其中最具权 威的是布什的版本,可惜此版 本录于40年代前后,不仅是单 声道,而且音质较差,背景噪声 大,难以令人满意。我个人最喜 爱的则是由Philips公司录制 的意大利四重奏组的版本(一 套4张,收有'大赋格'。片号: 426050-2,也有4张单片版出 售)。尽管这套唱片售价近500 元,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买 下珍藏。

意大利四重奏组是当今世 界上最负盛名的四重奏团体之 一,被誉为'四重奏中的柏林爱 乐'。该团成立20多年来,4个 演奏家以其执着的爱乐精神、 一丝不苟的艺术态度、高超的 技艺,演录了一大批经典作品, 其中不少唱片如莫扎特、舒伯 特、拉威尔、德彪西的四重奏都 榜上有名。在喜爱四重奏的乐 迷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也是 Philips公司引为自豪的'看家 宝贝'。这款一套4张的版本属 该四重奏组录制的贝多芬弦乐 四重奏全集(共10张),演奏时 间长达三个半小时。该团为录 制这套全集倾注了巨大的心 血,前后花费了10年的时间, 可谓是'十年磨一剑',使得速 套唱片无论在揭示音乐内涵, 还是在演奏技巧、乃至音色音 质等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 境界。演奏贝多芬晚期四重奏 的困难并不完全在于技巧上, 更在于能否准确地揭示其深邃 的音乐内涵上。意大利四重奏 组的演绎,一是既充满理性的 光辉,又具有情感交流上的温 暖,这是这套版本最成功之处。 二是具有极佳的平衡感。高度 的平衡是演奏弦乐四重奏的关 键所在。4位演奏家配合默契, 运弓的力度和揉弦非常均匀,4 把琴的音量大小平衡,4个声 部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无 论是在感情的交流上还是技巧 发挥上都融合得极其完美,这 一点是其他版本所无法比拟 的。三是通过极佳的明暗、强弱 对比,将贝多芬在这5部作品 中独创的节奏和力度变化精确 地表达出来。在结构的处理上 也非常严谨细致,细节表现得 十分精细。四是音色音质极为 出色。Philips公司向来以高水 平的室内乐录制而著称。这套 唱片录制于60年代末期,正处 于摸拟录音的'黄金年代',自 然更不会例外。整套唱片具有 很高的清晰度和透明感,是一 流的室内乐录音。被《企鹅唱片 指南》评为最佳名片,英国《留 声机》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 70张最佳唱片之一;此外,还 被美国<立体声评论》评为唱片 录音'金色年代'16张最佳独 奏曲和室肉乐名片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F大调中释放
贝多芬可以用最简单的主题勾勒出最有趣的音乐
音乐百科: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完结)
海顿
弦乐四重奏不远人丨三点欣赏建议
弗里德里希·布卢默|莫扎特的风格与影响(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