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1.概述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也称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 granulomatous mastitis, IGM),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简称“肉芽肿”或GLM。病理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炎症,其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微脓肿形成和非干酪样坏死,是多种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一种。1972年Kessler首次提出,1986年国内才有8例报告,至今历史不长,以往发病率不高,所以目前还有不少的乳腺科医生,对这个病缺乏认知,经常误诊为乳腺增生症、乳癌、化脓性乳腺炎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导致治疗的延误。以往的统计乳腺癌和“肉芽肿”的发病比例是25:1,但乳腺“肉芽肿”发病率近几年急速上升,明显超过乳腺导管扩张症(浆乳)和乳腺l瘘管(Zuska病)的发病率,而且治疗困难。肉芽肿GLM是所有慢性乳腺炎症中最需要深人研究的新课题,目前国内外对其病因、最佳首选治疗方案尚有较大争议。
2.病因 肉芽肿GLM的确切病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炎症,是对积存变质的乳汁发生的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触发了这种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尚不能肯定,泌乳素可能是发病的触发器,并与哺乳障碍、饮食污染、避孕药或某些药物有关。
我们统计,78%的患者有哺乳障碍,即排乳不畅、乳汁淤积。乳汁淤积是发病的物质基础,所以GLM的病人总是那些年轻的经产妇以及1一8岁儿童的母亲。哺乳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乳头内陷、无奶或奶少、有奶不喂、母子生病,抱婴儿的习惯等等。一旦受到钝性外伤,如婴儿的撞击、性爱过程中的揉、压等粗暴动作,往往就很容易使污染或变质的乳汁外溢,从而激发自身免疫性炎症。我们观察到GLM总是好发于有哺乳障碍的那侧乳腺,尤其是小儿拒绝哺乳的那一侧。在乳癌发病危险因素中,这种情况称为“拒哺乳征”;说明在GLM发病中小儿拒绝哺乳也是个危险信号。还有各种原因的泌乳素升高,抑郁症或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药物,达英35,毓婷等紧急避孕药,促排卵药也能诱发,可称之为药源性GLM。
中医认为“乳汁乃饮食所化”,应该是吃什么东西产什么奶,饮食里有什么,奶里就有什么。现在滥用的激素、洗不净的农药残留、无处不在环境污染以及五花八门的添加剂等等,这些社会性的饮食污染,可能是近年来我国肉芽肿发病急剧增加的原因。据统计,南方人占65%,沿海发达城市的病人居多。流行病学研究证实,GLM多见于地中海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而英美白种人很少发病,饮食环境的污染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
3.临床表现
(1)多为年轻的经产妇,多在产后6年内发病,平均病程4.5个月,平均年龄为33岁,未婚育的患者多与药物或垂体泌乳素瘤有关。
(2)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为主,肿块突然出现(突发性),常在一夜之间出现巨大肿块或全乳房肿大,或原有较小的肿块迅速增大。始发部位一般距乳晕较远,但很快波及到乳晕。肿块呈明显的多形性,或伪足样延伸,或通过乳晕向对应部位横向蔓延。1一2周后肿块表面出现小范围的红肿,我称其为“鹤顶红”,里面形成散在脓肿和多层窦道。
(3)多数伴有疼痛,甚至是剧痛,有人甚至是以疼痛为首发症状,数天至1个月后才发现肿块。无痛性肿块仅占9%,所以疼痛或触痛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高于乳癌。一般体温正常,个别人伴有几天的低热或高热,若穿刺后合并感染可以高热不退。
(4)病情进展非进行性,有间歇性和阶段性,可有数月的缓解期,最长可达3年。病情的自限和缓解,经常被误认为是疗效或治愈,以后在月经前、生气或劳累后突然发作。
(5)乳头正常或发病后有内陷,GLM与乳头形态无关,病变经常从周边侵袭乳晕,但很少累及乳头。
(6)切开引流后黄脓不多,多流淌黄水或米汤样、血性脓液或出血多于出脓,有别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几次更换敷料后,伤口鲜红肉芽翻出,与结核性潜行性溃疡完全不同。
(7)30%的“肉芽肿”伴有明显的全身关节肿痛或下肢结节红斑,即有风湿样改变。部分病人抗核抗体谱异常,类风湿因子阳性。似乎支持“肉芽肿”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目前尚缺乏血清学证据。
(8)20%的病人伴有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升高通常是一过性的,持续时间为1一2个月。推测泌乳素就是在发病之初起一个触发器或称为点火作用。
(9)有双侧发病倾向性,大约11%的病人是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病,间隔时间多在1年之内。
4.诊断 临床上根据“病史三个三,肿块发周边,先痛后红肿,腿上长红斑”,即病人30多岁,最小的孩子2一3岁,病程2一3个月。肿块始发部位多在乳房周边,远离乳晕。常伴有明显的疼痛,或触痛。肿块表面很快出现斑片状红肿,继而化脓破溃流脓。下肢出现结节红斑或多处关节痛等临床表现,典型的GLM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肉芽肿的诊断是很困难的,尤其那些无疼痛、无红肿的肿块,常会误诊为乳腺增生症或乳腺癌。而彩超和钼靶X线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所以误诊率可高达100%。细针穿刺细胞学能做出肉芽肿诊断的病例不多,一般情况下只能帮助鉴别是癌,还是炎症。空芯粗针或麦默通活检做病理切片诊断是最好的方法,最后的诊断金标准是病理诊断。
5.检查 一般的常规化验发现血沉加快,个别人白细胞增多,性激素六项中20%泌乳素升高。抗核抗体谱、风湿三项、补体和C-反应蛋白等检查,目前尚未发现有诊断意义的资料,而且与结节红斑等风湿样症状没有肯定的联系。目前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是彩超,当发现多处低回声至无回声,散在脓腔,纵横交错或深浅分层的窦道,对肉芽肿的诊断帮助极大,结合病史体征经常可以直接手术。钼靶X线摄片与磁共振常无特异性改变,而且患者年龄多小于35岁,肿块巨大或出脓,均不宜做钼靶X线检查。
6.治疗 肉芽肿GLM的治疗方案存在分歧,目前正处在“瞎子摸象”阶段。最早盛行的是用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每日剂量30~40克,平均用药时间4.7个月,适用于肿块直径小于4厘米的早期病例,即尚无脓肿和窦道阶段。激素治疗的特点是起效快,疗效好。一段时间后疗效减弱,减量或停药后迅速反跳,最终病情加重难以控制。文献中却有治愈的病例报告,但病例不多,随访时间不长,难以肯定远期疗效。最大问题是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很明显,兴奋感、中心性肥胖、糖耐量降低、骨质疏松乃至股骨头坏死。超过1个月以上长期服用激素不利于伤口愈合,增加手术中出血、皮质功能低下等风险。所以,激素治疗应选好适应证,即没有脓腔与窦道的早期病例,试验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周,效果不好立即减量逐渐停药。皮质激素有效而且显效快,只能证明肉芽肿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性质,但不宜作为首选方案。现在多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减少复发,或用于难以控制的严重病例。
根据我们300多例的手术证实,早期手术效果很好,复发率低于2%,外形可以保证。一旦侵犯皮肤,皮肤红肿,复发率明显上升,外形损毁也较严重。GLM尽管是属于良性疾病,但局部有很强的侵袭性和复发性,零星残余病灶可以播散和种植,带有一定的局部恶性倾向。手术治疗效果与手术方法直接相关,所谓的肿块切除、区段切除、扩大切除均不适用于肉芽肿。
GLM是无菌性炎症,抗生素是徒劳无益的,但是很多医生看见红肿、出脓,习惯性思维“发炎就消炎,消炎就用抗生素”,于是盲目使用多种抗生素,甚至用到泰能,多数情况下属于滥用和浪费。只有在白细胞计数增高、发热,考虑并发感染时才适当使用抗生素。
任何一个病,当西医治疗困难时,总是推荐给中医。中医是辨证施治,“有是证用是药”是中医普遍原则,不必分清是肉芽肿还是浆乳,异病可以同治,所以中医中药有广泛的市场。中药内服或外用,确实可以减轻一部分病例的病情,甚至可以暂时治愈。在治疗方法上,应当遵照疮疡的辨证法则,疡科前辈张山雷云:“疡科辨证,首辨阴阳,阴阳无缪,治焉有差”。GLM是慢性炎性疮疡,实属阴证,或阴中有阳,而绝非阳证疮疡,不宜重剂清热解毒,有人用柴胡剂硫肝活血,久服导致病人更加倦怠乏力,雪上加霜。有人重用山甲,临床也未能证实有效。我们建议采用紫草加阳和汤化裁,阳和汤是清代王洪绪治疗阴疽的名方,紫草降低泌乳素,抑制炎症。化岩颗粒就是在本方基础上研制的,原本是治疗肾虚型乳腺增生的,2007年用于治疗肉芽肿,发现起效很快,能缩小肿块,促进伤口愈合,能创造手术最佳时机,术后坚持服药至少半年,能减少患侧复发和对侧发病的概率,现在已经是我们的常规用药。
还有人按肺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原则,在没有找到结核杆菌的情况下,采用抗结核三联药物试验治疗,有人报告治愈慢性窦道有效。但据我们的观察,基本是无效的,而且与用皮质激素疗法相违背,众所周知,结核是禁用皮质激素的。
7.预防 由于GLM的确切病因不明,因此,很难有效的预防。但是根据多数病人的调查,非正常哺乳可能是发病重要诱因,各种原因的哺乳障碍导致乳汁淤积是发病的物质基础,饮食污染导致积存乳汁变质。所以要远离污染食品,尤其是人工饲养的海鲜。有人明确指出是吃了8只螃蟹后发病,有人说是吃黄鳝后发病。提倡母乳喂养,正确哺乳,哺乳时间不能少于6个月。避免乳房钝性外伤,防止意外撞击。纠正过敏体质,有慢性荨麻疹、湿疹的病人应积极治疗。
痰管、桨乳、肉芽肿三种常见慢性炎症的鉴别诊断表
乳腺接管(Zuska病)
肉芽肿性小叶性
乳腺炎(GLM)
乳膝导管扩张症或乳腺导管周围炎[浆细胞性乳腺炎(PCM)]
好发年龄
20岁左右30岁左右40~50岁
病程特点
反复发作为特征,
病程数年,有很长的康复期
发病突然,病史仅几个月,有缓解期和阶段性
病程数年,可以间断治愈
婚育状况与婚育无关,常是未婚少女
经产妇,1一6岁婴幼儿的母亲(药源性除外)
多产妇,孩子已大(药源性除外)
乳头形态
先天性乳头内陷、内翻分裂、短小,发育不良
多数正常,肉芽肿病灶不累及乳头
乳头发育不良占60%,或炎症导致乳头继发内陷
乳头溢液溢出少量粉刺多无溢液,若并发乳腺导管扩张则有溢液溢液占32%,多孔,浆液性或乳汁样
疼痛程度局部胀痛,一般不剧烈多剧痛难忍,少数隐痛,完全无痛者仅8%无痛肿块占30%,有疼痛多为胀痛
肿块位置与
肿块发展
总不离乳晕旁边,即总在中心区,病变范围不大始终中央区仅10%,左侧占56%,肿块增大迅速,内心性发展至乳晕甚至全乳,或此起彼伏,多发肿块始发中央区占63%,从中心向外发展,或病变部位不定
红肿
、破溃痰管
开始小片红肿,破溃后形成瘘管,经久难愈。病灶局限于乳晕周围开始不红,后来鹤顶红,破溃后难以愈合,别处又起红肿中心区为主的红肿,化脓,破溃,形成瘘管
全身反应无30%的病人有下肢结节红斑,关节痛,行走困难,20%泌乳素升高少有乳腺以外的反应
术后复发率乳头根部的病灶切除后不复发,如果乳头下的病灶不切除,复发难免一般性手术复发率达16%~50%,病灶残留,播散种植或全面复发切除所有大导管,一般很少复发
病理特征输乳管上皮鳞状上皮化,角化物阻塞,乳晕下肉芽肿性炎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炎,早期微脓肿形成,中性粒细胞为背景乳膜导管扩张,乳膜导管周围炎,浆细胞浸润,也可有肉芽肿形成
疾病性质
与预防
混合感染性疾病,及早纠正乳头畸形,切除输乳管根部病灶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远离饮食污染或发物,正常哺乳,慎用避孕药属于反应性疾病,尚无预防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肉芽肿GLM手术后,还能不能哺乳?
毁乳者不只乳腺癌“肉芽肿”堪称“炎魔”
乳房不适,忍忍忍真的不行!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
乳腺炎的超声诊断...
三种常见慢性乳腺炎的鉴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