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点资讯【古老蜀绣的时尚生命】6
刺绣是成都人家家都会的民间技艺,是关系到日常起居的家务活动,一个人在一方小小的丝绸上可以绣出内心世界最细密的情感,它往往成为古人的一种情绪表达通道,所以才能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
  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12月22日刊:想象之外的成都
  熊猫是蜀绣中最有代表性的图案之一
  在成都看过一些蜀绣作品,觉得最难的还是绣毛发,尤其是熊猫、水鸭或者老虎的毛皮,最上乘的作品能让你觉得绒毛根根分明,焕发出光彩。
  四川省蜀绣大师邬学强的工作室里摆了幅大型的木雕横屏风,绣的是蜀绣最有代表性的“竹海熊猫”。在顺滑透光的彩丝上懒洋洋卧坐一只熊猫,像玻璃珠般透亮的黑眼珠牢牢盯着手里两根青翠的竹叶,神态无比满足。对于外行来说,好的蜀绣熊猫就是让人有种想上前抱抱的冲动,绒毛蓬松,迎着阳光的部位会闪闪发光,一定是肉肉绒绒、松软无骨的手感吧。
  这幅作品也是邬学强较为得意的一幅。内容是成都一位画家提供的,基本色彩只有黑、白、绿三种。水墨画可以用颜料和水的配比来调整深浅,画出不同的层次,邬学强拿针绣却要用几十种颜色,层层叠叠同时变换针法,熊猫才会有栩栩如生的形态。凑到近前仔细看,熊猫头部的白毛至少能分辨出四种颜色:靠近眼睛和耳朵的部分其实略带黄色;鼻子上也带黄,但颜色又更浅些;头顶的大部是白色的,里面也加了和鼻子类似的淡淡的黄色;另一种是最浅最亮的白,不规则地绣成几条,营造出阳光下毛发油亮的效果。除了颜色,毛发的走向也有很多变化,以鼻头为中心,毛发开始向外生的走向中又垂至各处,最后在边缘呲出一根一根来。颜色自然过渡和毛发流畅的走势都是通过不同的针法实现的,先一小排一小排细密地绣车凝针,通过长短不齐的乱针脚随着熊猫毛发的自然形态而变化,再在恰当的位置换线,调转针头的方向重新压盖或渐变颜色,最终达到自然状态。背景的绿色也是深深浅浅的几层变化,竹子浓重的绿、近处苔藓地的嫩绿和整幅画面制造出的无尽的苍茫绿意,即使是淡绿的背景,也不光是软缎底布的颜色,而是有针脚落在上面,显得浓雾弥漫,青翠得化不开似的。
  除了熊猫外,蜀绣的代表作还包括“芙蓉鲤鱼”、“文君听琴”等等,都是透出成都气息的标志性事物。“芙蓉鲤鱼”也格外娇俏,浅米黄色的缎底上绣几条悠悠游动的鲤鱼,虽然没有水纹,但配上艳丽的芙蓉花却让人觉得秋水盈盈。绣鲤鱼所要用的针法更多,鱼眼、鱼唇、鳞片、鳍尾等等,至少要用截、沙、浸、染几类中的几十种不同针法绣制而成。“芙蓉鲤鱼”经常结合蜀绣里独特的异色双面绣技法,从一侧看,鲤鱼是黑色白肚皮的,从另一侧看,鲤鱼又是红黑相间的,是两侧分别绣制的。比异色绣更有难度的是异形异色绣,常被用来做桌面屏风,一面是“文君听琴”或“仙鹤戏莲”,另一面是“芭蕉熊猫”、“荷花鲤鱼”或者“小熊猫嬉戏”,神奇的是两边图案的外轮廓保持一致,内容却截然不同,翻转之间,格外惊喜。
  但现在蜀绣的题材已经远远不止这些。在郫县安靖镇的一家蜀绣工艺品公司里,除了大量陈列着传统题材的屏风、卷轴和招贴画,还有一些影视明星的头像作品——逼真程度对于绣工来说并不算难,原本认为和蜀绣风格截然不同的水墨画也被借鉴了过来,有几幅是模仿吴冠中的作品,缥缈烟波之中,一舟一蓑翁,用针线表现出水墨晕染的效果还挺不容易的。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有,除了还原所有的字,原作上红色的印章也都像模像样地绣在相同的位置。油画和摄影作品也有,还有几幅三星堆的文物图,装裱进相框里挂在墙上,奇妙的是转身在图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光泽是不一样的,也许绣工也是想表现出文物的立体感吧。蜀绣内容之多真是挺超乎我的预料,它有种自信,敢挑战其他艺术门类的经典作品,展厅里藏了几幅唐卡作品,从屋顶挂下来一直拖到了地上,是由三名经验丰富的大师带着徒弟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绣制完成的,绣工精美,颜色也极为鲜艳,标价99 万元,正在等待有缘人前来收藏。
  蜀绣的高超工艺同它1000 多年代代相传的悠久历史密不可分。“早在汉末三国时,蜀绣就已经和蜀锦一起驰名天下了。”四川省嫘祖蜀锦蜀绣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王君平告诉我们,四川地理条件优越,盛产丝帛,这为蜀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成都历来繁华富丽,环境安定,《隋书·地理志》记载,隋朝时蜀中就已经是‘成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唐代安史之乱后,章服等级制度崩溃,原本是九品以上官员才可穿的丝布,已经普及到庶民日常生活中,民间凡富、士子游女也多衣锦绣。所以从那时起,成都的文学作品对蜀绣的记载就相当丰富了,后蜀人编过一部《花间集》,里面时常有刺绣的描写,极力盛赞成都的女红之盛,温庭筠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韦庄的‘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等等,均可探知蜀中风俗,当时的种种描绘都对蜀绣在蜀人生活中的装饰功能盛言其极。”蜀绣,凝聚着蜀人灵巧的精湛技艺,承聚了独具风情的文化灵魂,不仅开启了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也代表着巴蜀农耕文明的最高境界。
  蜀绣在长久的发展中始终长盛不衰,也是因为它始终与成都人朴素而细腻的情感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王君平说:“刺绣是成都人家家都会的民间技艺,是关系到日常起居的家务活动,一个人在一方小小的丝绸上可以绣出内心世界最细密的情感,它往往成为古人的一种情绪表达通道,所以才能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这些在古代诗词中记载得相当多,比如‘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是牵挂,‘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是痴心与伤情,四川还有首节奏明快的情歌对唱《针行三步线来寻》,‘哥有情来妹有心,一针丝线一根针,郎是花针妹是线,针行三步线来寻’,又是青年男女的浓情蜜意。”
  合作社与大师工作室郫县的安靖镇有2万多人口,参加过培训的绣娘累计就有5000多名。成都蜀绣专业合作社产业办公室主任杨敏告诉我,安靖镇目前有1500多名绣娘长期从事蜀绣工作,另外还有3000 多名妇女也在家灵活就业,时不时接一些零散活儿贴补家用。
  蜀锦蜀绣研发专家王君平(左)帮助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复原了一架老式蜀锦织机(张雷 摄)
  为了打造蜀绣特色产业,当地批了50多亩地成立了蜀绣特色产业园,在里面建了集培训、招商引资、技术研究为一体的就业基地。我们去时,一些绣娘正在学习基本技法,楼道的墙上挂着些绣娘的作品,看得出手法上仍有些稚嫩。杨敏指着一幅鸭子戏水的图给我讲:“虽然这个绣娘已经把绒毛的技术掌握了,但这幅作品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她把鸭子在水中的倒影绣得太实了,看上去不够自然。老师只能教你针法,但具体怎么绣还是要看个人的领悟,这是我们这儿一个中级水平的绣娘绣的。”
  安靖镇一直就有蜀绣的传统,成都市蜀绣厂改制前,安靖镇是一个重要的上游供货单位,为蜀绣厂生产一些基础花纹的产品。“学习蜀绣需要有很大的耐性,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不愿意主动学蜀绣,从入门到能绣出作品,至少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是没有收入的。”杨敏说,镇上成立合作社主要是想解决家庭妇女就业的问题,“她们甚至可以在家干活儿。一般学习几个月后,绣娘就可以达到初级水准,再做两年左右,就能升到中级,如果再做到高级,收入又会多很多”。
  郫县安靖镇成立蜀绣产业园,在当地培养了很多绣娘(蔡小川 摄)
  产业园里还建了座绣娘实训基地,根据绣娘的能力级别,分派一些难度不等的工作给她们做。我们去实训基地里参观,看到十几个绣娘架着各自的家伙事儿在大落地窗边一字排开,其中一个40多岁的绣娘正在绣一幅类似二龙戏珠的图画,大约两个星期可以完工,她是给一个内蒙古服装企业绣龙袍背后的图案。杨敏说,实训基地里的绣娘都是没有签约公司的,属于个体户,如果合作社自己接到了外面的订单,就会召集这些个体户们过来,不过现在安靖镇在行业内的名气很大,所以活儿基本上是不断的。“初级的绣娘如果每天都来刺绣的话,月收入至少在1500元,中级绣娘认真做,一个月至少能收入3000元。”
  此外这里还引进了几家规模较大的蜀绣销售公司,依靠他们的力量成立了蜀绣艺术馆,同时也通过商会组织帮企业寻找更多更优质的客源。随着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不断增多,蜀绣公司也能卖出更多的商品。
  产业园的一个重量级项目是请来了省级蜀绣大师邬学强成立大师工作室,他是园区里最强的技术力量。邬学强的工作室紧邻河边,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搬着桌子在阳光下创作。他用层层叠叠的黑色木料综合排列,装饰着上下两层共700多平方米的小楼外墙,显得颇有艺术气息。一层大厅展示了他的很多优秀作品,一旁有两个女孩,都是他的徒弟,正比照着一张照片,在彩丝上绣一座佛教石窟造像。
  省级蜀绣大师邬学强在青城山潜心创作(蔡小川 摄)
  邬学强五十出头,是目前国家级和省级蜀绣大师中唯一的男性。70年代末,他顶替母亲进入成都市蜀绣厂上班,当时那是一份羡煞旁人的工作。“80年代初,我的工资就已经是每月800~1000元,而一个学徒的工资每月只有20元。”当时蜀绣厂十分红火,做的全都是外国人的生意。“一开始工厂在成都市区的一条胡同里,条件不好,省里领导来视察后,在现在的草堂东路特批了一块地,建立了蜀绣研究所,也把工厂迁了过去,搞成了开放式的。那时候有很多外国人去参观,拿着外汇直接买蜀绣品,除了被面、装饰品,也有屏风、挂架,每种商品都畅销。”进厂后,邬学强幸运地分到了四川省第一位国家蜀绣大师彭永新的门下,彭永新带他去人民大会堂,为四川厅绣了“芙蓉鲤鱼”、“熊猫”和“大渡河”三块落地大屏风,在此期间彭永新开始研发双面异形绣,邬学强得其真传。
  邬学强很满意在安靖镇的状态。“这个平台稳定,和外面的交往也多。首先是认识了一些画家,我需要他们提供更丰富的素材。进入画家这个圈子,创作的视野就更宽了,像我绣的很多都是成都画家王胜勇的作品。”邬学强说自己不会做生意,只会闷头刺绣,目前的状况他已经十分满意了。“肯定是不愁货源,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的,我绣的也基本上都是预订单。生意做多了也摸出些套路来,有时我完成了订单,就问问对方是不是着急要货,如果不急就先放在我的展厅里,这样我的展厅也显得漂亮。如果有人愿意出更高价,我可以转卖给别人,升值的部分返还给一开始的订货主,之后我可以再给他另绣一幅,三全其美。”成都时尚与蜀绣的魅力原本也在安靖做绣品的另一位省级大师袁伟,去年被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请去担任蜀绣老师。成都纺专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所纺织专科学校,请袁伟去是为了给服装设计专业开选修课。我们去的时候已近中午,学生们都去吃饭了,只剩袁伟一个人还在认真地绣一朵莲花。学生们的绣布上都是些长长短短的色块,其实是在练习不同的针法。袁伟说,学校之所以让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选修蜀绣,是为了打开他们的视野,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蜀绣教室里立着几套毕业生设计的晚礼裙,分别都在胸口的位置添加了蜀绣的元素,有的是平绣上去的龙凤图,有的是将蜀绣和填充的立体效果相结合的花瓣图案。
  成都纺专一位服装设计专业的老师告诉我,蜀绣技艺在服装领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日渐兴起的高级定制时装产业,蜀绣将大有可为。“高级定制意味着最矜贵的材料、最考究的裁剪和最精致的工艺,将蜀绣和丝绸高级定制结合在一起,肯定会是一个经典的融合,其中有厚重的文化价值,二者表现的怀旧、典雅、温婉、奢侈、稀缺等气质都是完全吻合的。”
  而在成都的服装市场上,已经有人开始了这种尝试。成都奥克斯广场“天地精灵”高级定制服装店正在进行开业前的最后整修,他们其实早就开张做生意了,一些本地的演员和歌手已经找到了设计师张锦浩,穿着由他定制的丝绸礼服出席酒会或踏上了红毯。
  “天地精灵”高定服装店的创办人万奇(左)与设计师张锦浩(蔡小川 摄)
  公司的创办人万奇在欧洲做过多年的艺术策展。他告诉我,几年的欧洲经历让他意识到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有悠久历史的,我觉得应该唤醒国人鉴赏美的意识。怎么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我做了些调查,发现中国人的特点就是喜欢通过物质形式来认识艺术本源,我觉得服装是一个好的载体。”
  回国后,万奇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成都创业,他是四川人,对成都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他觉得这里是一个最合适的土壤。“成都人的思想是相当前卫的,无论是建筑风格、城市节奏还是人们的表达方式,整体上就是一个让人享受艺术的氛围。而且我在成都的富人阶层做过调查,他们也有这样的认知,在服装风格上非常认可经典的传统艺术审美,只是苦于找不到将传统文化、先进工艺和设计完美结合的品牌。而且四川的丝织品也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没有理由不在成都发展。”
  恰好他遇上了同样回乡发展的服装设计师张锦浩,两人一拍即合。张锦浩也是四川人,之前一直在香港和上海为大品牌做服装设计,渐渐厌倦了那种快节奏生活,希望能真正做些体现自己想法的作品,于是决定到成都寻找机会。“以前在上海工作时,我负责长江以南的店面,我发现成都有个不太一样的地方,这里的人在穿上特别舍得花钱。我以前接触各地的服装销售员,收入水平差不多,唯独成都的女孩穿得一个比一个好,上个月前米兰时装周主席到成都来,走在大街上他都被镇住了,觉得成都人穿衣打扮都很时尚,和全球一流的城市相比毫不逊色。”“天地精灵”定制的是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艺术服饰,蜀绣、蜀锦都是其中很重要的元素,他们也会签约一些风格独特的艺术家,将其绘画作品中的元素运用到服饰中。
  与之相比,成都的sheme 女鞋则是完全在蜀绣基础上创立的品牌。品牌创始人刘琼英是个娇小的川妹子,脚上踩一双跟高超过10 厘米的本品牌短靴,黑色的皮面上绣着条神气活现的金龙,鞋帮与鞋子的边缘上也绣了金色的复杂图案与之相呼应。企业的展示厅里摆着各种漂亮的高跟鞋,有牡丹花造型结合手工编织流苏的鱼嘴鞋,分红色和蓝色两款,绣在黑色半镂空的鞋面上,最后一片叶子延伸出一个翘角,仿照的是中式建筑的飞檐廓形;有竹子主题的一系列鞋子,有的用皮制的竹叶状拼贴成鞋面,有的在左右脚不对称的位置绣上两三片竹叶,显得随意而别致。还有用荷花图案设计的几双婚鞋也是畅销款,红色的绒面,侧面用荷花的轮廓勾勒形状,脚面上再用带流苏的线绳绑一个结,分外娇媚。
  Sheme女鞋创始人刘琼英穿着本品牌的蜀绣高跟鞋(张雷 摄)
  刘琼英刚刚下飞机,但脸上毫无倦态。她的职业经历是从开店卖鞋开始的,做了几年积累了些资金,就自己开厂做鞋,并且创了品牌,去俄罗斯市场淘金。“当时就带着一箱行李、一箱鞋的样品,找了一个留学生做翻译,没头苍蝇似的看到鞋店就冲进去推销,晚上回来就挤在学生宿舍里节省费用。连着待了3个月,运气好,终于有人愿意卖我的鞋子。”刘琼英说,生意慢慢好转后,有一次她去肯尼亚旅行,看到成千上万只火烈鸟展翅欲飞,突然觉得特别激动。“导游说,火烈鸟羽毛的红色是从血液里透出来的,羽毛一旦拔掉了就会变成白色。我觉得我也是这样一个内心很有激情的人,那次回来我就决定要创立一个高端的品牌,未来也要成为一个世界名牌。”
  在创立sheme之前,刘琼英经常去欧洲考察市场,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想做国际品牌必须得有本土的特色。“我是四川人,想到中国元素头脑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蜀绣。我穿着绣花的高跟鞋在欧洲和美国都被当地的摄影师街拍过很多次。”她的总设计师张金弦原本是个画家,刘琼英在一个青年画家联展中见到了她的画,认为“她画的蜻蜓和荷叶特别有灵气,和我想要的轻盈、自由飞翔的感觉完全吻合”。后来她又从意大利请来了曾在阿玛尼等品牌任总设计师的姜吉(GianluigiColombo)担任工艺技术总监。姜吉已经70 多岁了,现在爱上了成都,每天穿着考究的西装、领带和鞋子在这里享受生活,意大利反而每年只回去三五次。他告诉我,除了被刘琼英的魄力打动外,他也深深地被蜀绣的魅力所折服。“它复杂的工艺,和渐变的颜色都让我觉得很神奇。在意大利语里,手工的词根就是艺术的意思,手工的东西机器替代不了,它本身就是门艺术。意大利原本保留了很精致的手工艺传统,因为经济不景气,现在很多人放弃了,但中国还保留着这么好的东西。成都和米兰很像,保留了自己本地的文化精神,我相信手工制作的蜀绣鞋肯定会获得成功。”
  sheme女鞋的定价在5000~8000元左右,进驻的都是当地最高档的商场,比如北京的新光天地和成都的仁恒置地。总设计师张金弦告诉我,中国传统诗文经典经常是sheme 创意的灵感来源处。“我们2015年的设计主题是‘桃夭’和‘蔓草’,灵感来自《诗经》。”她培养了两个绣娘,负责帮她实现设计想法,以验证创意是否有合理性。“比如说店里这双畅销款的牡丹花高跟鞋,花绣在脚背和脚趾的连接位置非常难处理,绣娘手工上的一点点差别都可能会造成上脚的不适感。之所以要把花绣在这个位置,是因为用了丝绸面料,丝绸打不了弯,需要利用花瓣的形状使针法横着走才能感觉舒适,经过反复弯折,也能保持平整。”作为一个非专业出身的设计师,张金弦觉得自己想象力更开阔一些,不会受什么限制。“我觉得未来我们要做更简约和抽象的东西,不是老的东西就要一模一样地复制出来,除了花草和鸟兽,我更希望设计中出现更意象化的东西。”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一点资讯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蜀绣之乡安靖及蜀绣精品荟萃
“蜀绣之乡”郫县安靖“绣”出田园新形态
他们“翻脸”可比翻书还要快
黑白熊猫竟要用三十几种颜色,这个80后绣娘把大熊猫给绣“活”了
蜀绣
四大名绣· 蜀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