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只有四个半伟大诗人,他们是?

·陶渊明·

·(约365—427年)·

六朝诗人中最伟大的,是陶渊明。

文学史上,古今中外都一样,诗人分为一般诗人、著名诗人和伟大诗人。名家就是比较有名的诗人,大家就是伟大的诗人。

英语中的伟大是“Great”,知名是“Famous”

名诗人和大诗人的区别,既在艺术技巧,也有人格、境界、胸襟的区别。

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至高地位。

王国维先生说:

王国维

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者,渊明其尤也。

说屈原以后在文学上称雄的是陶渊明,好像李白、杜甫、苏轼都还不够格。

这是近人说的,那苏轼怎么说?

渊明之诗,李杜之人皆莫及

苏轼

李白和杜甫都比不上,可见在古代,陶渊明的地位特别高。苏东坡还反复说“我不如陶生” “世事缠绵之”,我比不上他,没有他超脱。

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

朱光潜

我一辈子,最佩服的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的影响,还远及日本、朝鲜。他的人格、境界、诗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人。

在中国古代,能称为伟大诗人的,第一个是屈原,其次是陶渊明、李白、杜甫,有时候也包括苏东坡,但有时候又称他为著名诗人。我认为可以称为伟大的大概只有这么几个人,其他的都不能称为伟大,可以说著名,但不能说伟大,陆游都不能说他伟大。

陶渊明给中国人找到了另外一种活法,一种新的情感体验,他老人家实在了不起。我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专门研究他的人生境界,写了一本书叫《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出版二十多年,再版数次。我也希望朋友们对陶渊明要高度重视。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今天这一讲,讲陶渊明的“真”

他反复地说“真”,那么这“真人”到底表现在哪些地方?也就是说陶渊明的生命境界是个什么样子?

请看他最著名的一首诗《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就是建房子,“人境”就是人声扰攘的地方,“车马喧”,车马的喧闹。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我把我的房子建在人声扰攘的地方,但我听不到任何车马的喧闹。

什么意思?我举个例子,他说我把房子建在上海的南京路,但听不到一点车马的喧嚣,宁静得要死。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请问你把房子建在南京路,怎么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那个“尔”,是个指示代词,就是指示前面两句,“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这句“心远”两个字很重要。他说我只要精神上远离了世俗社会,远离了功名利禄,远离了你争我斗,我不管把房子建在哪,我都感到宁静。

大家注意,“心远”就是精神上远远地超脱了世俗社会,我把房子不管建在哪个地方,我都非常宁静。这点是真的,如果你精神上没有远离社会,你不管住在哪里,都会痛苦。

我记得有一年,大概是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开陶渊明研讨会,就在庐山。我带着太太去了,背个相机在庐山上到处玩,走到某处,看到那地方又安静又漂亮。我太太说要在这个地方建个房子就好了。我一看那地方确实漂亮,但我马上想到,这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鸟不拉屎的鬼地方,要是建个别墅。那我住着真是孤独死了。第一天很安静,第二天安静死了,第三天有点烦躁,第四天我就要下山了。

什么原因?我精神上没有远离世俗,我不管把房子建在哪个宁静的地方,我都感到烦躁,所以“心远”很重要。

“心远地自偏”,他接着去写“心远”,写他的精神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是秋天,“悠然见南山”,南山不是终南山,就是今天的庐山。因为九江在庐山的北边,九江人管庐山叫南山。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评点说,“采菊东篱下”,有个版本说是“悠然望南山”,他说要是“悠然望南山”,那就索然无味,一点意思都没有,只有“悠然见南山”才妙不可言。

我先卖个关子,为什么“悠然望南山”俗不可耐,“悠然见南山”就妙不可言?

我先讲这两句好在哪里?

“采菊东篱下”,“篱”就是篱笆。古代的房子都是平房,好一点的人家楼房一般是两层楼,很少到三层。房子旁边都有自己的菜园子,菜园子为了防止鸡、猪把菜拱了、吃了,就用荆棘围个篱笆。现在城里的孩子大概见不到篱笆。在比较偏远的农村,你还能见到。陶渊明爱菊,所以他的园子里面种了很多菊花。

杜甫穷,他还有很多病,他的园子里就种了很多中草药。两个人是不一样的。杜甫有首诗说,“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要不嫌我外面园子不好看,来跟我一起看看园子里有哪些药。

陶渊明种了很多菊,“采菊东篱下”,有一天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他在篱笆里面,把菊花采起来,头一抬就看到了远处的南山。我的妈呀,夕阳中的南山太美了。陶渊明看到南山,看呆了。南山看陶渊明也看呆了,两个都呆了,庐山也呆了,陶渊明也呆了,呆着看。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他写的什么东西啊?是审美的沉醉,写得物我两忘,猝然的相遇。我的妈呀,一下子一瞬间就把自己忘记了,沉浸在对象中间。你看很多小伙子看姑娘看呆了。沉醉,是审美的陶醉,他这里也是物我两忘。

后来辛弃疾受这两句诗影响很大,他有一首词叫《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看青山特别的妩媚,我估计青山看到我也很妩媚。

“情与貌”我的感情和外貌,与青山的感情和外貌“略相似”,一模一样。“情与貌,略相似”,他谈出一个审美的东西,审美的东西怎样才美呢?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我们觉得一个对象美,就是由于我们和对象之间,有一种广泛样态上的同构关系。我和它在广泛样态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我才能觉得它美。

但是为什么辛弃疾这首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名呢?

我刚才讲了,他写的是物我两忘,为什么辛弃疾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你看辛弃疾说“我见青山”“青山见我”,我是我,青山是青山,青山和我没有高度地融为一体。就是有我就有对象,有对象就有我,主体没有消亡。它没有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的天,相互进入,这两句是写他和天地融为一体,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这里面大家注意一点,为什么苏东坡说“望南山”就不好,“见南山”是好?

注意,“望”是有意,如果是有意去望南山,说明我们本身,生命的本身还不充实,还很亏欠,他在寻求美景的刺激。见南山是无心而见,他根本没想到见南山,突然的山和人相遇,山和人相互地投入,物我两忘。这里面有什么不同呢?在庄子的《逍遥游》中间,这叫有待。他本身是不快乐的,他是要通过外界的刺激,才能让自己快乐。

“悠然见南山”,为什么不是“见南山悠然”,而是“悠然见南山”呢?“悠然见南山”什么意思,就是说他“见南山”以前就悠然了。他的悠然不是在“见南山”之后,而是在“见南山”之前。这点很重要,它是生命本身的欢愉,是生命自己本身的自在、从容、快乐,与见不见南山没有任何关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就是山岚,平原地带的朋友可能见得比较少。我老家麻城,是个丘陵密布的地方,我就常见到山岚。什么叫山岚?春夏秋包括冬,冬天少一点,白天太阳把大地晒得很暖,到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大地开始冷却。冷却的时候,就有很多水蒸气上升,上升的白色水蒸气,在山上慢慢凝结,有白云缠山腰的景象,就叫做山气。

“山气日夕佳”,傍晚白云缠绕着青山,他说真美啊。“山气日夕佳”,就是“悠然见南山”那个南山的样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阮籍的鸟就是“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孤鸟西北飞 离兽东南下”,它全部是一些孤鸟,而且他那些孤鸟到半夜都不睡觉。

你看陶渊明的诗,他是“相与”就是成群结队的。“还”就是回家,回到鸟巢里,到了傍晚鸟儿也要睡觉。“相与”就是非常友善,非常和谐,非常缓慢,慢慢地飞到鸟巢里面去。“相与还”,什么叫“不相与”?“不相与”就是不好。比如说挤公交车,你上去了,我把你拉下来,砰,我上去,这就叫“不相与”。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写的什么东西?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是写人和天地的和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的天地本身的和谐,天地人构成了这种高度和谐、天人合一,达到了我们中国古代所要追求的最高的境界。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最后两句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是什么东西呢?

关于“真意”有几种解释,一种来自朱东润先生的《历代文学作品选》。他把“真意”说成是人生的真谛。北大中文系编的文学史参考资料,也说“真意”就是人生的真谛。

另一种如罗新立先生所说,“真意”就是自然的意趣,“真”是道家的讲法,先秦的儒家,它没有“真”这个概念,它是叫“诚”,就是诚实的“诚”。

“真”是老子和庄子的术语,儒家是没有的。真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真。真的就是自然的,自然的就是真的。那么这个“真意”,他说是自然的意趣,好像在字面上是不错的。两种解释,一个说是真,是人生的真谛;一个说是自然的意趣。对不对?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任何一种对字的注释,你一定要像解方程一样,把它的注释重新带入到原作中去,看它能不能讲通。讲得通就可能对,讲不通就肯定错。

“此中有真意”,是此中有人生的真谛。那么这个中间有什么人生真谛呢?显然讲得很含糊,显然人生的真谛讲不通。

那我再讲自然的意趣,是不是自然的意趣呢?这就涉及到“此中”的“此”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此中”?“此中”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个此时此地之中。那个“此在”,就是人。“此在”在海德格尔的概念中,就是人的存在,是人存在的这个此时此地之中。“此在”就是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相与还”这个此时此地之中。他说是自然的意趣。那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显然不是自然。因为有人的行为存在。那么这个“真”说它是自然的意趣也不准确。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究竟什么是“真”?“真”是什么意思?

陶渊明的诗歌中间大量谈“真”。“真”有几个层面的意思?

01

语言学层面的真

语言学层面的意思,真和假相对。

02

认识论上的真

认识论上的真就是主观判断和客观对象一致,就是真的。

我拿个东西,大家判断,我这拿的是一个无线鼠标。主观判断和客观对象相符,主观判断和客观对象一致,就叫真。这就是真判断。我再判断一下,我说同学们,我手上拿的这个我眼前的东西,是一个漂亮姑娘,我这个判断对不对?显然不对。主观判断和客观对象一致,这就叫真。那是认识论上的真。

03

逻辑学上的真

我再讲逻辑学上的真。逻辑学上的真,就是真命题。逻辑有归纳推理,有演绎推理。演绎推理,亚里士多德讲得很多;归纳推理,培根讲得很多。

归纳推理比较麻烦,我以演绎推理为例,讲什么是真?你看演绎推理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我举例说,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动物;小前提:孔夫子是人。所以孔夫子是个动物,这就是结论。

如果我在课堂上说,朋友们,我今天有个重大发现,孔夫子是动物。你们肯定觉得我疯了。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就是所有的人都是动物,只是在生理学上能够这样讲,在社会学中间不能这样说。我在课堂上说,我是在人类社会中说,所有的人都是动物,这个是不对的。好,我讲了第三种真,是逻辑学上的真,就是它的结论符合所有的推理规则、逻辑规则,它是真命题。

这三种真,都和“此中有真意”的“真”不是一回事。此中有“真意”的“真”是什么?是生命境界上的“真”,在哲学中讲叫存在论上的真,什么是存在论上的真?

04

存在论上的真

什么是生命境界上的真呢?我们大部分人,你在生命的存在上是不真的,是非真的。为什么?只要你懂一点事你就不真了。

我举个例子,我自从懂事以后,我对外表现的,就不是戴建业。你相不相信?我经常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假如说我对面的邻居,是个局长,我看到他请客送礼、吹牛拍马。用培根的话来讲,他干尽了极其不光彩的事情,才爬上了极其光彩的位置。我看到他就想吐,每天早晨我去买早点,总是碰到他,我烦死了。他说戴教授你起得蛮早啊,我就说局长你也起得蛮早啊。两个人都笑得像一朵花。我们两个人都不真。要走路又没有话说,说今天起了点北风,天气有点冷呐。我说对,天气是有点凉快啊。

我和大家讲,他这个人我也不喜欢,但从来都没有表露过。两个人寒暄,这个时候戴建业就不是戴建业。这个时候我就不真,我就是非真的。

如果我哪天早晨起来,把门打开看到了他,勇气来了,我说呸,一开门就看到你这个小人,我真是倒霉死了。这个时候我就是戴建业,我就是真的。

大家说你对外人是这样,在家里还是很真的,未必。人生在世很多时候未必是真的,哪怕在亲人面前。比方说我对我儿子,小时候他经常考得一塌糊涂,我烦死了。他考了70分,我肯定不敢说你怎么考得这么差。我要怎么说?你再努一把力,会考得更好。总是说那些言不由衷的话。所以苏东坡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你不要以为你就是你自己,未必。

“此中有真意”,陶渊明说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刹那我才回归到了生命的本真,我才是陶渊明,我就是我。

“欲辨已忘言”,再和大家谈“辨”字。

“欲辨已忘言”这个“辨”,它来于庄子《齐物论》。《齐物论》有句话说“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忘言”什么意思?

“辨”就是给一个事物下定义、作判断。

什么意思?你比如说我把我定义一下,说我戴建业,是个大学教授,我是不是把我“辨”了?大家注意,他说这是“小辨”不是“大辨”。为什么?“大辨”是没有语言的“辨”。为什么是“小辨”呢?他说所有的语言的“辨”都是“小辨”,为什么?戴建业是一名大学教授,是“辨”了。但是他是最低级的“辨”,为什么?他说“辨也者,有不辨也”,戴建业是一名大学教授,是我无数身份中的一种。我除了是一名大学教授以外,我还是我太太的丈夫,是我儿子的父亲,是我父母的儿子,我有无数种身份。当我说我是大学教授,那只是无数身份中的一种。所有语言的“辨”都是“小辨”,所以他说“辨也者,有不辨也”。我其他的身份都没有“辨”。

庄子讲得很深刻,“大辨忘言”,他说最高的“辨”就是无言,“忘言”就是无言。

我站在这个地方,大家一句话都不说。我既是戴建业,我既是教授,又是丈夫,又是儿子,又是父亲,我所有的身份都是完整的。一“辨”就把我瓦解了。到了18世纪的斯宾诺莎才懂得这个道理,说一切肯定皆否定。用语言来肯定一个东西,就把那个东西否定了。

为什么“忘言”呢?“忘言”就无言。他说“欲辨已忘言”。他说,我想说也不能说,也说不到。“忘言”就是无言,为什么无言呢?他这个时候能不能说了?比如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要说庐山我爱你,那就不是天人合一,他马上和庐山分离了。山是山,我是我,人是人。主体是主体,客观对象是客观对象。

这首诗它的真是什么东西?就是超越了人世的争斗以后,回归到了生命的本真的状态。这个时候他的人生、他的日常生活,就是一种高度的审美。没有功利、没有你争我斗,一切都重新回到了天地,回到了自然。

——文稿来源于B站@戴建业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句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陶渊明《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陶渊明《饮酒》赏析
人生的痛苦究竟从何而来?读完陶渊明这首诗,你会想通很多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