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几点个人对“一年一步功”的认识。


恩师李和生先生所创的“三步功法”,是恩师拳学的核心和精髓,是恩师最重要的武学成果之一。

很多同门严格遵照“一年一步功”的方式练拳,于时间上计算得非常精准,对于练到了哪乘功法也颇为在意。若上功时间稍有延误便心急火燎,仿佛错过了一年一次的航班高铁。

以时间来计量功法练习,是同门一个比较普遍的认识误区。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一年都分秒不差。

功法练习则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基础、对功法的理解、训练的程度、授教者的指导能力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体对功法的掌握。

很明显,时间和功法之间的等号是无法成立的,说“约等于”也不对。

因为二者之间不存在对等的关系

用时间来计量功法,只能说你是“练了一年腰,练了一年炁,练了一年意(神经)”,仅此而已,除此无他。

那应该怎么理解恩师的“三步功法”的“一年一步功”呢?

下面我说说个人的粗浅理解与认识,不对的地方请同门谅解,权当是对恩师拳学探讨的引玉之砖吧

一、“三步功法”的由来。

“三步功法”是恩师在太极内功修炼方法上的创举,是恩师对武学的贡献,凝结了他老人家在内功拳学上数年苦心研究的精华。

恩师一生于太极内功武学上的求学,是可以用“历经坎坷”一词来形容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恩师是在年近五十才结缘汪永泉先生一脉的内功太极的。在此之前虽习武多年并得到多位大师传授,在京城武术界也颇有名声,但于内功修炼方面,一直未入门庭(我这样表述是参照了恩师的口述内容,并未有对恩师早年武学以及恩师的授业前辈们的丝毫不敬)。

幸运的是,恩师在汪门得到了汪永泉先生的高徒朱怀元先生、孙德善先生、高占魁先生三位前辈的倾心传授。

而不幸的是,这三位前辈虽同出一脉,练拳理法却大不相同,风格迥异又各有千秋,让人无法割舍。

纵观恩师内功的求学之途:早年虽蒙杨禹廷先生、王培生先生亲授指点但未明内功要点,中途追随吴图南大师近十年亦未得内功诀窍,到了知天命之年得到汪脉三位前辈的传授,却又给了个多项选择题。

可以说,命运有点太折腾恩师了,因此我觉得恩师的太极内功求学之路“历经坎坷”。

不过,也正如孟子所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恩师也正是担大任之人。

恩师的伟大与不凡,在于他老人家能跳出一脉一技之传,于内功修炼中时时以拳经拳论为指导,以道家修炼步骤为参照,竭力在“阴阳”的演变中深入研究和探索太极的大道。

也正因如此,恩师在“道”中参悟到了太极的本源,也明白了三位前辈所传相通之处,得以将三种练法巧妙融为一体,并吸收诸多前辈所授,确立了:

以“‘腰’为内功训练的基础,‘炁’为内功训练的台阶,‘神经’为内功训练的重点”的太极内功“三步功法”。

从而形成师门内功三步训练顺序与三乘功法理论体系、以及拳道理论

这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是无比艰难的,也远不是现在一些移花接木之徒的所为可比的。

二、“三步功法”与“三乘功法”

在恩师的拳学里,有“三步功法”“三乘功法”两种名称,对于初学者而言有必要了解其含义,区分其所指。

“三步功法”是恩师提炼出来的内功修炼步骤,也就先练腰,再练炁,再练意(神经)”过程恩师说这个步骤参照了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修炼方式。

是指步骤,即进阶的顺序

“三步功法”是恩师经过多年的研究体悟总结出来的科学的训练方法与顺序,是恩师建议大家要遵照的太极内功修炼的顺序。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个顺序并不是僵化或亘古不变的,在恩师的授教中,也有直接传授学二步功或三步功的个例。但是,仅为个例,并有恩师的亲授指导,同门不要因此窥奇而入,认为又觅得一条捷径。

同时,学习中也可以重温或巩固上一步功法,不过要坚持练哪一乘就用哪一乘。

“三乘功法”是指三种不同的练法。

乘:原是车之所指,古时以四马之车为乘。在佛教中则是形容渡人之法的类别,佛教有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样的佛法之别。

恩师的“三乘功法”中“乘”的含义,与佛法中“乘”的意思相通相近,“三乘功法”也就是三种有区别的内功练法。

朱怀元先生、孙德善先生、高占魁先生得到汪永泉先生的传授,各守一道研修,均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三位前辈传给恩师的三种练法,每种都没有止境,每种都极为高深。

同门里,有一些人存有“二乘功一定就比一乘功强,三乘功一定就比一乘功、二乘功强”的想法,这是一个误解。或许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造成了一些学员急于升级换乘,耽误学习中了真正要在意和研究的东西。

再举例强调一下,像朱怀远先生研究的是腰,但其功夫之高,一生成就之大,却是汪脉传人中公认最好的。

所以,不能将“乘”混淆为“层”,不要心存各乘功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想法,待人如此,待拳也当如此。

三、如何理解“一年一步功”。

“一年一步功”的重点不在“一年”这两个字上,而是在“功”上。

恩师为什么要在功法之前加一个时间要求呢?

这里面的缘由需要大家综合分析并理解领会。

首先,是恩师希望我们能将学习和研究内功太极拳的重心放在对“神意(神经)”的研究上。

恩师的武学是逐步完善成型的。

很多跟随恩师学拳多年的老弟子,恩师并没有以“一年一步功”的方式教授,有的甚至只会吴氏拳架,没有跟恩师学过老六路拳架。而有些弟子,学练腰功多年后,恩师才给上的第二乘功、第三乘功。

真正形成“一年一步功”的方式,是在恩师对神经的研究有了质的突破,恩师的拳学体系成型之后,也就是恩师最后的十几年里。

在我跟随恩师学习的时间里,特别是最后几年里,恩师一再告诫一定要研究神经,一再强调这是关键,是关键中的关键。每次见面,聊天的重点都会落到练神经这个话题上。以致我那段时间自嘲得了神经病。

我听恩师亲口说过,三乘功法中,他对第三乘功(神经)下的功夫最深,从中悟出的东西最多。同时,恩师也觉得三乘功里出来的东西最能体现太极内功的精妙,最能达到太极轻灵的状态。但也同时强调过,能以“第一乘功(腰)”为基础,“第二乘功(炁)”为台阶,“第三乘功(神经)”会更容易掌握,效果也会更好。

其次,身体有运动记忆的特点,要用好这个特点,“过与不及都不是”。

练拳的过程是通过有意识的劲源训练,逐步形成下意识的劲源运用,从而达到潜意识的劲源应对的过程。

有人称这过程为换劲过程。

“有意识的劲源训练”是练拳中时刻想着劲源,用劲源带动形体运,这个阶段时时刻刻都要在意,可能稍一走神,劲源就被搁下了或遗忘了。在师门功法里,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之为“腰上手”、“炁上手”、“意上手”的阶段。

“下意识的劲源运用”是劲源与形体已形成良好的互动了,每一动都是劲源带动。恩师说的太极拳病“凸凹、断续、缺陷”,即是指劲源与形体之间出现的一些不足与不合拍的地方。在师门功法里,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之为“全身都是手”的阶段。

而“潜意识应对”这个阶段时,是很难达到的阶段。有个词形容这个阶段叫“应物自然”,举手投足不再有任何刻意为之的必要。有些人甚至在睡眠状态下都能对外在刺激作出应对。据说,孙禄堂先生、孙存周先生就曾允许身边亲近的弟子在他们不经意时甚至睡眠时游戏攻击,但仅限极为亲近的人,据说此类应激反应很难掌握分寸尺度,极易伤人。老拳家有种说法叫'打人两不知”,就是指的这种应激反应。

“三乘功法”各自的劲源位置不同,如果一乘功、二乘功的劲源练得过于熟练,甚至到了能潜意识应对时,就不容易摘下来换第三乘功的劲源训练了。也就难以达到恩师希望的在第三乘功劲源上下功法的目的了。

附几句,练习师门老六路的小建议。

对于练习恩师的“三乘功法”,我个人的建议是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乘为好。

不要片面的理解“一年一步功”,仍以时间来作为衡量学习的标准。而应该更多的关注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和掌握了每乘功的要领,做到了每乘功的要求。

结合我自己对过去走过弯路的认识,提出以下几点小建议。

1、先让心静下来。

不要想太多,在意太多,太极拳是个人的修行,修的是自己心性。

师父不是说过“阳在阴中求”嘛,人是动物,不妨在静里找我们要的东西。呵呵,好吧,这话就当我在开玩笑吧。

其实主要是,心静下来,练拳时找内在的东西会更清晰。

2、放松,放松,放松。

松是师门内功的必要条件,不仅是重要,是太重要。

作个比喻:形体的放松是培植一块肥沃的土地,精神的放松是温度适宜风调雨顺的天气。有这样的好条件,恩师传授的内功优良种子才有生根发芽的机会和条件。

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单写一篇关于松的文章,这里不多写了。

3、坚持劲源运动,同时要符合圆运动、球运动。

恩师的《太极可道》书中的第七章,值得多看,这里多说无益。

4、别抱有走捷径的想法。

内功修炼有捷径吗?真的有吗?真的吗?

当然,内功修炼是有很多岔路和歧途的!


好像还有什么要写上,想不起来了!

最后,谢谢一直以来点赞的朋友,你们有心了!

还在正月里,祝你们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不是疲沓不是弱。”---简述师门“松功八法”对修炼内功太极拳的意义
太极内功之第三乘功---神经
学习师门老六路拳架的几点建议
太极内功六步功法_太极拳
怀念张卓星老师的一篇好文章--
混元太极三字经(潘厚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