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墨真趣 流畅多姿——宋吟可

【贵州专栏】

是黔艺空间推出的系列专栏

旨在宣传与推广贵州文化艺术

集诗书画印于一体

我们用心在做

定期推出

与诸位共赏

戊戌狗年

一月初三

编辑: 黔艺空间

宋吟可

(1902~1999),原名荫科。曾任中国美协第二、三届理事,中国文联委员,贵州省文联副主席,美协贵州分会主席,贵州省国画院院长。

近读邓福星先生写的《谈梅》文章,其中论近现代画家画梅,对宋吟可老师有如下的评说:“宋吟可画梅清逸而刚健,他解体了传统的构图程式,枝干的穿插交错,如结网布阵,不为取势,以淡淡的梅瓣同浓淡不一的枝条构成如音乐般的韵律。”

从邓福星先生对宋老师的画梅艺术的评价,就可见宋吟可老师在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况且宋吟可老师还是一位多面手,人物、花鸟、山水三科均有极深的造诣,故宋吟可老师是一位有影响的一代画家,我有幸在学艺时得宋吟可老师的亲自授课,对我人生、艺术的成长是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的。

1956年秋入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附中读书时起,到贵州大学艺术系毕业,整整7年得到宋吟可老师亲自授人物课,耳濡目染看老师作画。长期的熏陶,让我这个后来虽专攻山水画的学生,同样有着许多难忘的回忆。宋吟可老师上课从不长篇大论,讲课文稿写在小纸上,精简极了。

我工作后曾读过他的讲课稿,对低年级的学生重点要求对人物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对高年级的学生则逐步强调对人物神态的刻画。这种对学生从学画开始就重形的准确,而后才在把握形的基础上一步步地往形神兼备升华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又能培养学生准确认识对象。

在宋吟可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指导下,使学生在走上画坛后的探索实践中,奠定了牢固基础;他的创作实践又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在表现技巧上,宋吟可老师尤其注重对线的起落、转折,用行、草书法入画,稳重而流畅,变化多姿,把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极受启迪。

宋吟可老师是一位文雅、沉静、谦和的人,我从未感觉他有火气,对学生总是耐心指导。记得在教学生画人物动态的速写时,他走到我的面前,见我迟迟不敢下笔,他对我说:要胆大心细,从整体出发,先用浅线把结构确定下来,然后根据人物的姿态和各部分的质感用轻重不同的线,放开手来画。

由此可见宋吟可老师对刚入校的学生的耐心。我对人物画兴趣不高,说不努力是假,也曾下过决心并利用星期天,临宋吟可老师的画稿,临古人的作品,一整天下来总是事倍功半。

为完成附中结业的人物画创作,我不知多少个日夜未眠,施尽了全身解数,好容易才画出一张农民修水渠的构图。一天下午我心神不安的拿到宋吟可老师的住房,他戴上眼镜细看,一会儿又拿下眼镜认真地审阅,然后抬起头鼓励我说:有进步。

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接着他从构图不够集中,人物关系、人物结构、人物神态以至背景的处理等方面耐心的给我作了详尽讲解,边说边用铅笔在画稿上进行调整;见我在用色上存在脏的问题,他又用一张小宣纸当场示范给我看,此稿我一直视作珍宝保存至今。

整整费了一下午的时间,老师留给学生的不只是对学生的关爱,更是老师的人格的魅力。尽管后来我上大学未跟宋吟可老师学人物画,但老师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

毕业后我到贵州美协工作,从此宋吟可先生不仅是我的老师,因他是美协主席又是我的领导,接触和请教宋吟可老师的机会比起其他同学就更多了。不说因工作、或代表美协和文联去看望他,只说宋老师对我的山水画的关怀,记得八十年代初的一次,我去到宋先生家,请教他有关石涛山水画笔墨的问题,他言简意赅地告诉我:石涛的画线精墨活,意境深邃。加深了学生理解古人艺术的思路。

谈到艺术,宋老师心情尤为高兴,从柜子里拿出他新中国成立前在桂林坊停留时画的一组漓江山水画给我看,使我大开眼界,画幅不大,但笔力秀俊,墨色淋漓,色 泽优雅。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宋老师还是一位山水画高手。这是学生首次见到宋吟可老师的山水画,自然是格外亲切并受益颇大。宋老师这些山水画之所以首次打开给学生研读与否,我想是因我攻山水他才专门拿出来给我学习的。对于宋老师这种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的心,让学生终生难忘。

宋吟可老师年高体弱时,仍然极关心学生的山水画创造,在我画《侗乡风情》系列创作的期间,我拿着一张小画稿到老师家请教,宋老师认真看后高兴地说:构图有特点,侗乡的秀丽景色体现了出来。同时指出,在墨色上尤其是中景的山还要注意厚重的变化,才使画面更有灵气。

使我进一步理解“构位之始,宜明大体,树骨训点之区,选言于宏富之路”的深刻含义。此图后来依据宋老师的指教放大重画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后作画我都在构图上尽量做到“意古而不晦于深,画今而不坠于浅。”

宋吟可老师对学生怀有慈爱之心,我虽然没有向人物画和花鸟画的专业发展,但艺术的原理是相通的,故他赠我一幅牛浴图和一张梅花,以作永远的学习,我仔细研读他的画:构图简洁、条贯统序、上下圆合。体现宋老笔法的精湛,人格的高尚明亮,老师留给我的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永远贯穿于我的艺术生命之中。(杨长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五届全国青年中国画年展获奖作品欣赏_画家冯泊
兿家兿品·著名画家莫建文网络作品展
马健人物画赏析:笔墨酣畅灵动 人物刻画传神
《磨砚感言》
张林荣:山水人物画集欣赏(8幅)
王唯行:中国人物画还处于线描阶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