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岁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位女医生用传奇的一生给出答案


她是一位医生,

职业是与传染病斗争,

但面对这群特殊的病人时,

她不戴口罩、

也不穿防护服,

而是与他们紧紧拉着手……

刚过100岁生日的她

并不为我们所熟悉,

但她为中国、为中国人民

所做出的贡献,

与发现了青蒿素的屠呦呦奶奶、

与研制出“糖丸”的顾方舟爷爷,

一样值得我们认识,

值得我们感谢!

她,就是世界著名

麻风病防治专家

李桓英

72年前,新中国刚成立时,

全国有52万同胞遭受着

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的折磨,

得了这种病的人,

手脚和皮肤会溃烂萎缩,

整个面部塌陷、五官扭曲,

因为看起来极为恐怖,

不管是在过去的欧洲还是在旧时的中国,

患了这种病的人都会受到严重歧视。

麻风病人

这种曾让整个人类望而生畏、

饱受了3000年折磨的古老传染病

就是麻风病!

1958年,37岁的李桓英

瞒着同在美国生活的父母,

放弃了优渥的生活

只身一人回到了祖国。

在这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

她每一天都在忘我地工作,

硬生生把一个个与世隔绝的麻风寨

变成了幸福村。

从37岁到100岁,

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

她一生没有结婚、

几十年没能在父母身边尽孝,

整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李桓英说得最多的还是那句话:

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NO.1
“我要把最好的年华
献给祖国

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
北京一个官宦家庭。


她的祖父李庆芳
是清廷最后一批公派赴日留学生,
曾是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正文的
起草者之一;
他的父亲是第一批被选派到
德国的留学生,
八、九岁时李桓英
跟随父亲一起在柏林生活。


对于李桓英来说,
193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她听从祖父的建议,
考入了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选择了以治病救人作为终身职业;
第二年,祖父李庆芳为了
解救30余名八路军战士,
被日军囚禁40多天,
最终悲愤而终。


只有18岁的李桓英,
在家仇国恨中跟随着
上海同济大学
一路躲避着日军轰炸的炮火,
颠沛流离数千里,
先后辗转多地,
才终于在四川宜宾李庄继续学习。


简易的学生宿舍四处漏风,
食物是掺着沙子的碎米,
虽然学习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但李桓英与同济大学的学者和学子们
坚持教学不辍,
坚持文化抗战。
在中国西南崇山峻岭之间,
拳拳报国的种子早已经
蕴藏于她的心底。

1946年,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李桓英
踏上了前往大洋彼岸的渡轮,
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公共卫生研究院,
攻读细菌与公共卫生硕士。
1950年7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
年仅29岁的李桓英成为了
世界卫生组织的首批官员。


在世卫组织工作的7年时间里,
李桓英先后深入到
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
为防治性病和雅司病等疾病的蔓延
付出了无数辛劳。

在世卫组织工作时的李桓英

可李桓英的内心却始终
有着一个解不开的结:
那就是一个人的归属问题。
1955年10月,
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挠回国的新闻
给了李桓英很大的震动。

在久别故土的日子里,
一个愿望在她心里愈发强烈:
我出生在北京,
我是中国人,
我的归属就是我的国家,
我必须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


1958年,37岁的李桓英
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放弃美国的一切,只身回国。

她瞒着在美国定居的父母家人,
拒绝了世卫组织高达
9000美元年薪的续约,
只身一人从缅甸飞往英国,
又辗转几个国家抵达苏联。


在莫斯科,
她终于坐上了开往中国、
回归祖国怀抱的列车……


NO.2

这个从北京来的女医生

不戴口罩


刚回国后的李桓英被分配到
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
主要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短短几年之后,
在李桓英以及众多医务工作者的
共同努力之下,
1964年,中国正式宣布:
基本实现了对性病的控制和消灭,
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而在此时,
另一种可怕传染疾病仍在肆虐,
那就是人人闻之色变的
麻风病……

在云南省勐腊县罗索河的对岸

聚集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村庄,

它们长期与世隔绝,

只有乘船横渡才能够到达这里。

这些村落不是世外桃源,

而是当地人闻之色变、避之不及的地方。

因为在这里生活的

是患了麻风病的人。

由于整个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

当时的医生们去麻风村,

都是身着全套隔离服、戴着手套,

甚至用一根木棍挑着药

送到麻风病人手里。

1979年的3月,

在一条泥泞的小路上,

李桓英第一次走进了这座

孤独而神秘的村庄,

走近了这群饱受病痛和歧视的村民。

然而,就在李桓英

走进麻风村的那一刻,

村民们一个个都震惊了,

这个从北京来的女医生,

没有戴口罩、也不穿防护服。

村民们自觉地

与她保持着距离,

李桓英却主动握住了

他们被麻风杆菌折磨变形的双手,

她掀开他们的衣服

仔细查看着皮肤溃烂流脓的地方,

她给村民们脱鞋检查

直接把自己的手伸进村民的鞋子里,

检查鞋底皱不皱、

硌不硌脚……

一路上,她与村民们聊天,

甚至与他们一桌吃饭,

中午累了就直接在他们的床上

倒头就睡。

李桓英的举动

让同行的医生们也都震惊不已,

虽说麻风病很难被传染,

但还是有被传染的可能。

李桓英心里很清楚,

比麻风病更可怕的

是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歧视。

为了能真正走近他们的心里、

彻底帮助他们摆脱病痛折磨。

她甚至很多次对村民们说:

“我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

好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这次麻风村之行,

就此开启了她人生中另一个选择:

倾尽自己的一切

付诸所有的年华和精力,

为麻风病人驱逐病魔!

而李桓英的出现,

对内心装满了自卑、绝望、

甚至是怨恨的麻风病人来说,

就像是绝境中驱散黑暗的那一束光……

NO.3

“如果治不好

我还会给你找新药

1983年的春天,

李桓英再次从北京出发,

来到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村。

这一次,她带着“利刃”而来,

为期2年的短程联合疗法试点

将在这里展开。

李桓英把实验室搬到了麻风村,

每天把药送到病人手上,

亲眼看着他们服下。

可是才短短几天时间,

意外发生了:

病人皮损加重,

皮肤变紫了、小便颜色也紫了…… 

村民们慌了,

免费的药物被扔进了水里。

李桓英急了,

她知道这是药物治疗的正常现象。

她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

甚至拍着胸脯向所有村民保证,

我每年都来,

治不好我就再找新药。

这一句简单的许诺背后,

是李桓英待上一辈子

都要治好村民们的准备和决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

按时服药的村民们

麻风病的症状开始逐渐消退。

1985年,当李桓英重返麻风村,

眼前的景象让她至今难以忘怀。

村里的患者全部治愈,

“短程联合疗法”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那一天,村民们纷纷拉着李桓英,

掀起衣服给她看、跟她说:

“李医生,你看我的肿消了。”

“李医生,再也没有虫子

在我皮肤底下钻的感觉了。”

听着、看着,

李桓英眼圈红了,

她曾说,我不是一个

轻易动感情的人,

但在那一刻,

已经64岁的李桓英

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1990年4月13日,

在这一年的泼水节,

摘帽的麻风村有了新的名字,

“曼喃醒村”,

在傣语中是新生的意思。 

从那之后,

李桓英又拿出整整十年的时间,

继续试验,继续探索。

经过多年复查,

“短程联合疗法”的

年复发率仅为0.03%,

大大低于国际组织

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86年,全国开始普遍推行

“麻风联合化疗”治疗方案。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向全球推广

中国的“短程联合疗法”;

2007年,中国向全世界宣布:

“现症麻风病人减少到6300多人,

中国终于走出了麻风病时代!”

这份庄严的宣告背后,

有李桓英四十年来,

跑遍了云、贵、川几乎每一个麻风村的

匆匆步履;

这份庄严的宣告背后,

有李桓英在偏僻难行的深山里,

遇到过两次车祸,两次翻船,

几乎要了她的命,

也没有停下奔波的坚定背影。

“翻车有什么了不起的,

按我坐车的频次早该翻车了。”

有一次,汽车滑下几十米的山谷,

李桓英被甩出去十多米,

左侧锁骨和三根肋骨骨折。

很多麻风村和外界几乎没有路可走,

只能身体倒悬在河面上坐索道过去,

很多人看照片我都害怕,

李桓英却很乐意坐。

谁敢相信,这些都是李桓英

在60岁、70岁、80岁时干的事,

一直到94岁,

她仍在云南一线奔走。

37岁只身回国,

回忆起当初的选择,

李桓英说:

联合国待遇再高,

美国的生活再好,

人,不是靠金钱活着的。

57岁投身麻风病防治,

为麻风病人坚守和奉献了40余载,

李桓英说:

这是我选择的生活,

我很满意,

我不后悔!

或许,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她的选择,

但她所做出的一个个选择,

都源于她的心里,

那个最最简单、最最朴素的想法,

我是中国人,

我在北京出生,

我不忘本!

NO.4

“我回国不后悔,

麻风干一辈子不后悔,

但是如果不入党,

我可能会很后悔!

95岁时,李桓英

又一次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

2016年9月,北京友谊医院党委

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之所以特殊,

是因为申请人正是刚刚获得

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

她在申请书中写到:

“在多年的社会生活和医疗工作中,

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

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

为麻风事业奋斗终生!”

那一天,她很郑重地

对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

辛书记,我回国不后悔,

麻风干一辈子不后悔,

但是如果不入党,

我可能会后悔!

2019年12月27日,

满头银发的李桓英高举着右手,

站在一群年轻的新党员中间,

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桓英摸着胸前的党徽微笑着说,

“如果我能活到100岁,

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

我会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

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

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鲜艳的党旗……”

98岁时,李桓英仍然

每天早上拎着包进出办公室,

时刻关注着麻风病防治的

最新动态。

98岁时,她说:

我不愿意这两年白活着,

要尽所能

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98岁时,李桓英仍然

一个人过着简朴至极的生活,

早上,她吃点苹果和牛奶,

晚上就用中午的剩菜做卤

煮上一小把挂面。

不忙的时候,

她常常仔细端详摆在家中的几张照片,

一张是刀建新父子的合影,

他们曾是她最牵挂的人,

父子俩的麻风病治愈后,

先后担任曼喃醒村的村长。

一张是她与父母最后的合影,

1964年,在李桓英回国的第六年,

父母千里迢迢赶来看她。

她与父母留下了这张的合影,

却拒绝了与他们一起飞回美国。

她和父母都预料到

这将是他们最后的见面,

但她还是选择留在中国。

她对父亲母亲说:

正是国家需要我的时候!

2015年,94岁时,

李桓英最后一次去曼喃醒村时,

被村民们热情地包围在一起,

那一天,每一个人脸上

都挂着最幸福、

最灿烂的笑。

再去一次云南,

再去看看曼喃醒村的村民,

一直是李桓英最大的心愿。

6年过去了,因为身体原因,

李桓英一直未能成行,

而曼喃醒村在这6年中,

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曼喃醒村顺利脱贫摘帽,

一幢幢漂亮的傣族小楼鳞次栉比,

孩子们嬉笑打闹,

村民的脸上满是希望。

几天前,当曼喃醒村

村民们看到100岁的李桓英

在视频中亲切地对他们说:

“有机会我来曼喃醒来看望你们时”

很多人感动地哭了,

他们双手合十,

满眼含着泪水喊着:

李医生、李妈妈……

40年了,曼喃醒村村民们

那一声声饱含着感激和想念的呼唤,

那一双双带着虔诚祝福的合十的双手,

让我们特别动容,

让我们不由得想起那句话:

她把人民放在心上,

人民就永远把她记在心里!

她虽然无儿无女,

却是很多人口中的妈妈,

她虽然孑然一身,

却一个人活成了别人两辈子的模样。

就在8月17日,

李桓英迎来了她100岁的生日,

8月20日,

李桓英被中共中央宣传部

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对她来说,

也从不是漫长的,

因为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回到祖国的人生抉择,

因为她把自己的

每一年、每一天

都献给了祖国的麻风病防治事业;

更把她所有的

温柔与坚强都留给了

这片土地上她挚爱的人民!


初心可鉴超凡风骨,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谢谢李桓英,

谢谢她用一生实践告诉我们,

人要怎样选择,

人可以这样活着!

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

这位伟大的女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国麻风病的消除,她功不可没……
怪病传染性不如流感,却能使人毁容致残,一生困于恐怖的歧视
刚刚噩耗传来:拯救50万中国人的“硬核奶奶”去世......
北京来的“摩雅”
治好麻风病扳直水牛角
李桓英—最美奋斗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