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三个“我”看:尼采为什么会发疯

前面已经提到,三个“我”关系着人生的方方面面,更是直接决定着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读友你好,我是怼姐。

今天继续三个“我”的话题。

先回顾一下三个“我”的基本概念。三个“我”是指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人的欲望,由本能驱动,它提供人生前进的基本动力,是人们行为的物质层面的能量来源。

超我是人类产生以来,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道德良知系统,它无限趋近宇宙之“道”,体现出和谐、有序的自然规律,反映出人类与万物同体、归一的本质。是人类在道德良知层面上的最高追求,为人类的前进提供精神上的动力

自我则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与客观世界的接触与反馈,形成的具有个人特征的认知系统。自我是有意识的,正常情况下,它起到协调本我和超我的作用。

有人对此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本我相当于一匹马,它是前进的动力系统,自我相当于一个骑士,而超我则是要去往的目标

马(本我)是盲目而冲动的,而骑士(自我)则需要保持理智与清醒,具备相应的驾驭能力,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最后的目的地(超我)

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下面我们结合三个“我”的内容,来分析尼采悲剧人生的原因。

尼采是备受后世推崇、才华横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但他却在精神错乱的情况下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年,为什么自诩“太阳”,无限光热的他,人生会以疯狂收场呢?

尼采出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是牧师家族的后代。他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尼采5岁时,父亲和弟弟相继亡故,从此,他作为家里唯一的男性,被家族中的5个女人(母亲、妹妹、祖母及两个姑姑)极度宠溺,“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

尼采的家人大都信教,母亲是虔诚的清教徒(此处的“清”字并不是常规意义中的清静之意,而是西方在近代的ZJ改革中,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产生的一种新的教派。在此我们只需知道它的教义是限制纵欲与享乐、倡导俭朴与克制)。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小小年纪的尼采便活得极为严肃。他一生未婚,过着一种貌似清心寡欲的生活。

14岁时,他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孤独的他,爱上了音乐与诗歌

成年后,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但他很快便发现,自己失去了对神学的兴趣,他对诗歌的热情被激发,他崇拜古希腊诗人,崇尚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发誓要成为一名不同凡俗的贵族。

“我们知道生活是由苦难构成的,我们越是去努力享受它,就越受它的奴役,所以应当摈弃种种生活物品而实行禁欲。”禁欲,在他看来是通往高尚贵族的必由之路

卓越的天赋加上自身的勤奋与努力,尼采在24岁便成为一名语言学教授,从此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后面更是写出一系列优秀的哲学著作。

两次失恋的致命打击

32岁时,尼采爱上了一名瑞士美女,但他的深情表白却被对方断然拒绝。

近40岁,尼采终于与一位俄罗斯女郎相恋。这一次,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生命的真爱,实现了自己的爱情理想。两人郎情妾意,难分难舍。可不久却上演了我们熟悉的“小姑子蛮横无礼,逼走大嫂”的戏码。

尼采对感情绝望了。爱情求而不得,亲情让他心碎。他曾不止一次地说:“我不喜欢我的母亲,我妹妹的声音让我痛苦。我跟她们在一起时总是要生病……”

没过几年,尼采在意大利都灵大街上,看见一个马夫正在鞭打一匹马,尼采“挺身而出”,抱住了马的脖子,尼采疯了。他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过了一段时间,母亲把他接到家中照料。母亲去世后,尼采又被送往妹妹的家中居住……(求尼采的心理阴影面积?)

“银白的,轻捷地,像一条鱼,我的小舟驶向远方……”55岁尼采的小船,驶向了天国……

我们来回顾尼采的一生,如果说在青少年时期对本能的一味压抑,已经在尼采的内心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后面的两次失恋带来的打击,他最重要的亲人对他人生幸福的蛮横干涉,则让内心无比孤独的他,对情感的最后向往也化为泡影,成为引爆炸弹的导火索······

从三个“我”的角度来看尼采发疯的必然:

一、本我的过度压抑。

本我中蕴藏着个体的欲望与动能,欲望需要被适当地满足,要么被引导到其它正面的地方。但尼采家庭的清教徒背景,以及父亲的早逝,一方面,他的正当欲望不被认可、也找不到宣泄的方式;

另一方面,他没有可以效仿的同性长辈,也缺少可以交流的同辈或伙伴,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生理冲动。那些被强行压抑的欲望并不会自行消退,只是被压抑进更深的潜意识,伺机反噬。

在他十来岁时,对诗歌和音乐的极大热情,其实那是他采取了自我防卫机制中的转移作用,(诗歌与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感性。所有的文学与艺术,都是生命能量的体现,与本能的创造力相关,都是欲望的隐秘出口),再后来他更是将那股本能的能量升华到对哲学的追求上。

在第一次求爱未果后,他在信中写道“说实在的,在活着的人里没有一个是我在意的。我喜欢的人都已在很久以前作古——比如加利亚尼、司汤达以及蒙田。”这明显是一种受伤后的回避与否认

而在过度使用防卫机制后,他的精神世界明显已经发生了神经症的端倪。看他的种种自大而脱离现实的名言就可以知道。

二、自我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他身边围绕着一群女性,而你会发现,过度地照顾,是一种变相的控制。虽然衣食无忧,但极少与外人接触,导致他脱离现实,因此,他的自我社会化过程受到了阻碍,加上家人边界感缺失,这让他的个人意识发展明显迟滞

直到32岁,在远离家庭的地方,才开始了恋爱经历。从他妹妹强行干涉近四十岁的哥哥的恋爱,可以看出他的“自我”是多么地缺乏和软弱

35岁就办理了“病退”,只身去到一处偏僻的山村疗养,可见他与社会的脱节是多么厉害。

三、超我受到病态的膨胀。

在尼采的人生经历中,由于本我受到自身与环境的双重压制,与之相反的超我则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他给自己提出了极高的道德标准,一生排斥着自己的本能,竭力使自己的言行匹配一名真正的“贵族”。

从某一角度来看,这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他的奋发与自制也的确让他的人生站上了思想与道德的巅峰。

可惜物极必反,他的自我缺位,无法起到基本的协调作用,终于让“超我”突破了“自我”的基本管辖权,让他最终沦为一名言行失常的精神病患。

他最后冲出去制止马车夫的行为,充满了对众生的悲悯。表面看他是在同情那匹受虐待的马,实则那是在他压抑已久的本我冲动与超我道德感的一次联合“出击”,那匹马其实是他对自我的投射,他在马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和强力压制,他不顾及自己的贵族身份,做出这样出格的举动,分明是在宣泄自己内心的压抑与愤怒!

只可惜,他的一生,终究冲不破那道既给了他最大保护,又让他受到无限制约、亲情的藩篱。

他终是没能管好、救护好自己的“马”,而他这个“骑士”,虽沿途也登临过各处的名山大岳,却最终没能到达自己人生充满遐想的意志的山巅

可见,人要想健康地度过幸福的人生,一定要保护好你的“自我”,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它的控制权拱手于人,同时要适当地与社会接轨,让它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关键时刻才能当好自己人生的骑士,把人生引向正确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尼采的精神世界(一)
简要评述叔本华与尼采意志论的意义
尼采关于人的本质与自由(插画6P)
尼采经典语录100句
季羡林谈人生三论人生
浅谈尼采哲学及其与法西斯主义的关系 - 二次大战 - 全球防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