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路军6个师长只有他没有成为元帅,晚年当选副主席,儿子是将军
userphoto

2023.02.21 四川

关注
长征路上,一名战士不慎负伤。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十分关切,连忙脱下自己的大衣,小心翼翼地为其披上,并一再嘱咐医务人员,一定要照顾好这位“白袍小将”。
多年后,白袍小将果然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厚望,一路过关斩将,成长为赫赫有名的将军。
他便是57名开国上将之首、有着“儒将”之称的萧克。

萧克
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萧克是八路军6位师长之一,其他五人均被授予元帅军衔。
所以也有很多人感叹,萧克只被授予上将,实在是一大遗憾。
那么,萧克到底立下了怎样的功劳?毛主席为何对他如此看重?在抗战中建功无数的他,又为何没有成为元帅呢?

出身书香门第,毅然参军入伍

1907年7月14日,萧克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家境虽然贫苦,但祖上却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因此,萧克年幼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先是熟读四书五经,在私塾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后又转入同善高等小学,接受新式教育,16岁那年,更是考入了嘉禾师范学校。
在此期间,萧克首次接触到进步书籍。
在读罢孙中山先生所著的《心理建设》一书后,萧克充分认识到旧社会的腐朽,革命信念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一日,父亲隐隐听到萧克在房中哭泣,入门一看,原来他刚刚读完《黄花岗72烈士传》,对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同身受,不禁潸然泪下。
可以说,少年萧克,有着文人的炽热,也一度想要以笔为刀,鞭笞黑暗,批判当时军阀割据下的不公。
然而,就在他入读师范学校的头一年,家中却突发变故,他的哥哥因得罪当地地主,惨遭杀害。
这件事给了萧克极大的震撼。
他开始明白,乱世生存,不能只靠舞文弄墨,从此,他决定弃文从武,没日没夜地在书房研究兵法。


1926年初,北伐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萧克心潮澎湃,借钱买了一张前往广州的火车票,打算报考黄埔军校。
以他的才华,通过考试本不成问题,但因为路途遥远,赶到报名处时才发现已过了截止日期。
但萧克不愿回头,于是便另行报考宪兵教练所,果然被顺利录取。
此后一年内,萧克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练,一毕业,他便进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在叶挺的部队里任连长一职。
按理说,萧克年纪轻轻、才华横溢,留在革命军中一定大有作为。


但是,1927年蒋介石掀起反革命政变后,他却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军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这一年,萧克刚满20岁,摆在他面前的,是他漫长而辉煌的革命生涯。

率军前往井冈山,深受毛主席欣赏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我党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在叶挺的领导下,萧克也加入到起义队伍之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之后,萧克又随起义军前往广东后,萧克继续发展革命力量,辗转了潮州、汕头等多个地区,为革命积攒了宝贵的财富。
次年年初,萧克又回到湘南,以独立营副营长的身份,参加了朱德领导的湘南暴动。


4月中旬,毛主席率领井冈山红军在资兴县一带,寻找朱德的踪影,不料却遇到了萧克的独立营。
起初,双方都十分紧张,但很快就发现了都是革命战友。
于是,萧克主动上前,向毛主席介绍起他的独立营,听到营中有数百人,却只有几十杆枪时,毛主席有些感同身受,他紧紧握住萧克的手,迟迟不愿松开。
正是这一天,毛主席对眼前的年轻小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井冈山后,他还调侃道:
“好哇,没接到朱德,倒接到个萧克”。
朱毛会师后,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萧克历任连长、营长等职务,他虽是文人出身,但作战起来却十分勇猛,与敌军遭遇,总是一马当先,毫不畏惧。
因此,毛主席对萧克愈发欣赏。

王尔琢
一次,红四军28团团长王尔琢不幸牺牲,朱德考虑起接手团长的人选,却迟迟没有思绪,便去询问毛主席。
毛主席略加思索,说道:
“萧克这个人怎么样?”
朱德回应道:
“他的文才武略确实不错”。
由于萧克一直在29团中工作,对28团并不熟悉,所以28团的团长最后敲定的人选是林彪,萧克只是担任第二营长。
但毛主席和朱德对他的欣赏,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围追堵截,井冈山上时常面临敌军骚扰,而萧克的军事才能也由此得以彰显。
在战斗中,他充分发挥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战术,利用地形优势,与国军巧妙地周旋,经常打出以少胜多的表现。
11月9日,萧克率领我军一个营,与国军周浑元旅的一个团遭遇。
在萧克身先士卒之下,红军大破敌军,将其打得抱头鼠窜,还占领了永新县城。
经此一役,萧克在红军之中声名鹊起,因他为人儒雅、博学多才,“儒将”的美誉也开始流传。

萧克的23枚铜钱

除了战场上的表现,萧克对红军纪律也十分重视。


1929年4月,红四军向闽西转移,途经赣南农村。
在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下,当地百姓都受到蒙蔽,一听说红军要来,纷纷藏起粮食,携家带口,躲进了深山老林。
一路上,红四军时常忍饥挨饿,长途奔波也让战士们饥渴不已。
途径武阳村时,一些战士见农地里种着黄瓜,便自行摘了一些分食。
得知此事后,萧克怒不可遏,他迅速找到为首战士的队长,严厉地批评了他:
“行军路上是很困难,但也不能拿老百姓的粮食啊”。
随后,萧克便四处走访,想要向瓜农赔礼道歉,可找来找去,村中只剩下一个行走不便的老人。
经打听,瓜农自然是被国民党骗去“逃难”了,无奈之下,萧克只好和老人攀谈起来,问到了黄瓜的价钱。


临走前,萧克将红军食用的黄瓜一一计数,折算成23枚铜板,并连同道歉信,小心翼翼地放在红纸里。
后来,瓜农回家,看着老人转交的23枚铜钱,和萧克情真意切的道歉信,不禁感动得热泪盈眶。
于是经过当地农民的口口相传,萧克买瓜的事迹,逐渐在赣南地区传为一段佳话,红军铁一般的纪律,也得到了人民的高度认可。

长征立下头功,抗战深入前线

随后几年内,蒋介石掀起了所谓的“围剿”战争,在前四次反“围剿”中,萧克率军作战,打得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开始了长征之路,而萧克也再度接过了一项重任。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中央军委任命萧克为红六军团团长,带领队伍先行向湖南中部出发,与贺龙的红二军团取得联系,并尝试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可见,萧克不仅是长征先遣队的队长,也是我军首位踏上长征之路的高级军官。
在此后两个月内,萧克冒着国民党的空中火力,率领部队历经湖南、广西和贵州三省,终于成功摆脱了国民党的追击。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和红二军团顺利会师,而此时,萧克已经穿越敌境达2500公里,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部分干部合影。前排右3萧克,右4夏曦,右5王震
好在,长征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抵达延安后,萧克也升任为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长。
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
随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的热潮,萧克也被调往前线,任八路军第120师副师长,与日寇进行正面较量。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八路军共有六名师长、副师长,其余五人分别是林彪、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和徐向前。
六人中,萧克的年纪是最小的,但打起仗来却毫不手软。
8年全面抗战期间,他坚持冀东游击战争,粉碎了数百次日军的“扫荡”,累计歼敌5000余人,并缴获了大量的枪支火炮。
为巩固平西根据地、开辟平北根据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聂荣臻
1942年开始,萧克担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与聂荣臻进行了长期合作。
在抗战最艰难的阶段,萧克顶住压力,将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术发扬光大,对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尚的将军,严格的父亲

1955年,解放军进行军衔制改革,授衔名单敲定前,很多人都认定,以萧克的资历和能力,很可能进入元帅之列,至少也是大将。
然而名单公布后,令众人想不到的是,萧克非但没有成为元帅,甚至连大将也不是,只是一名上将。
事实上,这一决定原因有二。
其一,解放战争期间,萧克接到中央军委安排,负责华北军政大学的创办工作,由此错过了在正面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机会。

毛主席与萧克
其二,授衔前夕,少数将领自恃军功,想要争名夺利,在军中掀起了一股不好的风气,让萧克任上将,也是为了平息这股不正之风。
正如毛主席所说:
“萧克授的是上将军衔,大将没什么可说的,上将更没什么可争的了”。
可见,“委屈”萧克,其实是为了授衔的大局着想,而萧克与毛主席关系密切,对此也心领神会。
所以,在很多人为他惋惜的时候,他本人却看得相当淡泊。
被问起时,他也只是引经据典,说起东汉名将冯异的故事——每次打仗,冯异都一马当先,封赏战功时,却主动躲到大树后面。
后来,萧克的高风亮节传遍全军,他也因此被人称为解放军中的“大树将军”。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萧克还将其用于家风的锻造。
在抗日战争时期,萧克与夫人蹇先佛育有一子,取名为萧星华,前方战事吃紧,两夫妇只好将孩子寄养在农户家中,从小,萧星华就吃尽了苦头。
新中国成立后,萧克虽身居高位,还在1980年当选为政协副主席。
但对于这个从小受苦的孩子,萧克却没有抱着弥补的想法去溺爱他,恰恰相反,他对萧星华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例如,萧克坚决反对利用特权,给孩子打招呼、说好话,在萧星华上学时,萧克还再三叮嘱:
“不管什么时候,都别说你是萧克的孩子”。

萧克和蹇先佛
不仅如此,萧克还坚持让萧星华住校,与其他同学一起生活,每逢周末才能回一趟家。
学校和家之间的距离不短,萧克也不肯派车接送,萧星华有时坐公交,有时干脆走路回家。
一次,他冒雨走了两个小时,回家后高烧不退,大病了一场,母亲蹇先佛急得泪如雨下,萧克虽然也心疼,但还是不肯放松自己的要求。
有时,萧星华在待人接物上不够礼貌,萧克还会严厉地批评他:
“不要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平等的”。
在这样的教育下,萧星华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建立起高尚的人格。


长大后,他子承父业,进入军队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获得少将军衔。

结语

从贫苦农村的书生,到中央苏区的战士,再到新中国的开国将军,萧克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振奋人心。
离休后,萧克仍然发光发热,在文化领域深耕,《南昌起义》、《中华文化通志》、《浴血罗霄》等著作,均出自他的手笔。
这些书籍,也为我们研究革命年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这位功劳卓著却又不慕名利的开国将军,就这样安详地度过了他传奇的一生。

通政司知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路军6大师长中,出了5位元帅,为何只有萧克一人被授予上将?
八路军6个师长,唯他没能成为元帅,晚年担任副主席,儿子是将军
八路军6个师长唯有他没有成为元帅,晚年担任副主席,儿子是将军
八路军中的特别师长:没有成为元帅!晚年当上副主席,儿子是将军
八路军里共有正副六个师长,其中五个是元帅,另外一个只是上将
八路军六个师长,唯独他不是元帅,晚年却很长寿,一直活到2008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