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适曾评价毛主席:水平太差考不上北大!毛主席的处理方式很直接
userphoto

2023.11.21 四川

关注

胡适,是中国现代有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特别是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掀开了我国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一个新时代。

而且他在北大任教期间,倡导科学与民主,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成为北大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教授之一。但一向以绅士风度著称的胡适,也因一句话被人诟病,称其为最没有绅士风度的一句话。

那是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方提起他和毛主席的关系,问道:毛泽东也曾在北大生活工作过一段时间,他和你是师生关系吗?

胡适没有考虑,直接说道:当时毛泽东是北大图书馆工作人员,并不是我的学生。随后又加了一句:按照他那时候的水平,考不上北大。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毛主席的理论水平和文采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他留下的文章和诗词,无一不是足以流传千古的佳作。

不过年轻时候的毛主席,难道是真的考不上北大,才去北大图书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吗?那他与胡适又是什么关系,为何胡适要这么评价他?而听说了这句话之后,毛主席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01

非不能,乃不为

1918年,25岁的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结束了为期5年的中等师范学习。按照当时学制的规定,他还不能直接报考大学,必须先参加工作,几年后才符合报考条件。

不过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毛主席在湖南师范的恩师——杨昌济先生,正好调到北大任教,而且还写信与毛主席交流新民学会成员前往法国留学事宜,告诉他了一个消息:北大专门成立了一个留学班,招收学生,为赴法留学做准备。

在这种背景下,年轻的毛泽东离开湖南前往北大,而在杨昌济的介绍下,蔡元培和李大钊都对他十分关注,将他安排在图书馆任职。就此,毛主席拿着8块大洋的月工资,开始了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业生涯。

而正是在这段时期,毛泽东结识了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胡适。虽然只比毛泽东大两岁,但当时胡适已经名扬天下,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就入职北大,开始倡导文学改良运动,也就是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成为身负天下之望的文人之一。

有时胡适也会到北大图书馆查阅资料,毛泽东则会趁机请教,后来经杨昌济引荐,他和同伴还一起专程上门拜访过胡适。而在空闲之余,毛泽东还是会到北大教室旁听一些课程。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北大的教育。

当时与毛泽东一起到北大的还有几名同乡,他们都报名成了北大哲学课程的旁听生,还参加学校一些研究团体。

与他关系较好的罗章龙,在一段时间后就考上了北大文学院哲学系,从一个旁听生转为了正式学生。

而正是罗章龙的回忆,为外界披露了毛泽东没有就读北京大学的真正原因:他根本没有考北大的想法。

原来,在他们一起旁听北大哲学系课程时,毛泽东发现,这些课程设置与他所追求的真理并不一致,根本没有跟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充满了腐朽和陈旧的气息。这让他认为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北大读大学,也就对报考北大不屑一顾。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时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工作并不繁重,而且薪水十分丰厚,对于囊中羞涩的他来说,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他到北大是为了学一些“有用的本领”,而并非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于是在短短半年后,他就离开了北大,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为新民学会发展奔走上面——他要组织一批同志,到法国留学“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

不过为了这件事奔走一年之久的毛泽东自己,却并没有踏上法国求学之路。因为在与胡适进行讨论后,他决定留在国内,因为“总有一些人,要研究本国问题”。

这说明,在那个时期,胡适对毛主席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至少毛主席对胡适的意见是重视且信任的,那在胡适说出了那句“最没有绅士风度”的话后,主席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02

一场全国规模的批判运动

1954年11月,一篇名为《文化艺术界应开展反对资产阶级错误思想的斗争》文章或者说谈话给整个文化界带来了一场震动,它是由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后世评论这篇文章“吹响了批判胡适的号角”,几天后中国科学院和文学协会,由郭沫若和茅盾牵头,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谈论的就是“批胡”的问题。

很快,这次会议的主要意见被总结出来,形成了一份以9个方面为重点,针对胡适的批判方案。经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周扬根据毛主席的讲话精神进行修改后,于12月2日又上报给了毛主席。

第二天,毛主席就在这份报告上作了批示:照此办理。于是,针对当时远在美国的胡适,国内开展了一场大批判。

这场声势浩大的批判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到1955年10月,国内各地主要媒体,一共发表了超过三百篇,批判胡适的文章。

这些文章的作者,包括各级党政宣传部门领导、院校领导及教授,其中不乏胡适的亲朋好友甚至学生。

最后,三联书店收集了这些资料,出版了一部《胡适思想批判》,共有8册,约三百万字,算是对这场“批胡”运动,做了一个总结。

后来在网络上,也有人说这是毛主席对胡适那句话的回击,但这肯定不是真相。事实上,在“批胡”的苗头出现之前,国内已经开展了一股由学术之争引起的,指向文化权威的批判风潮。

最初是由于有两个年轻人写了一篇反驳当时“红学”研究权威俞平伯的文章,其中的观点和锐气,都颇受毛主席欣赏,让江青转达指示,可以由《人民日报》进行转载。

结果分管文艺工作的周扬却认为这是两个“小人物”的文章,而且带有批判意味,不适合由党报转载,于是最后推给了《文艺报》,而且发表之前,还加上了一些编者按。

这个结果让毛主席大为不满,亲手写了一篇长信,转发给中央二十多位领导,指出“出现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论和阻拦“小人物”的很有生气的批判文章的奇怪事情”。

在毛主席看来,俞平伯这一类文学家是可以团结的对象,但他们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思想,却需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

于是在文化界,掀起了批评俞平伯的风潮,而由于起因是对《红楼梦》研究的辩论,于是曾经写过《红楼梦考证》、又身为俞平伯老师的胡适,也被牵扯了进来,最终发展成一场全国规模的“批胡”。

后来胡适还专门找到了那部《胡适思想批判》,逐字逐句地读完,然后不无自豪地说道:我传播文明四十余年,做的一点努力,看来并没有白费。

实事求是地讲,在批判胡适的文章中,确实有一些是跟风、表态之作,有些言论已经抛开了事实,将胡适全盘推倒,甚至否定了他的学术贡献,这也与毛主席“批判自由主义思想”的初衷不符。

后来在1957年,毛主席亲口说过:不能对胡适全盘抹杀,在中国的启蒙运动中,胡适有过功劳。

后来,我国学者陈垣去美国考察,见到胡适时专门带了一句话:之前对你的批判,主要是针对你的思想,而非针对你这个人。

这些都充分说明,毛主席并不是那种为了一句话,就针对某人展开一场批判运动的心胸狭隘之人,反而他对犯了错误的人,也有足够的包容之心。当时“批胡”的目的,主要就是针对胡适作品和言论中,存在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与胡适在北大是旧识,而且当年毛主席对胡适的观点都颇为认同,那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让毛主席对胡适的思想大肆批判呢?

03

亦师亦友,走向对立

毛主席与胡适在北大相识,虽然当时毛主席对北大的课程,颇有看不上眼的意思,但对胡适这位几乎同龄的教授,却十分尊敬。

当时毛泽东刚刚与蔡和森等人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旨在改造中国,会中都是追求真理和满怀抱负的青年。

在毛泽东为新民学会奔走期间,得到过胡适的不少指点。离开北大前,毛泽东也专门到胡适家中进行辞别。因此,虽然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两人一南一北,但书信往来仍然频繁。

特别是在1919年,毛主席创办《湘江评论》后,胡适多次推荐他的文章,还特意写了一篇《介绍新出版物》,发表在《每周评论》上,对《湘江评论》及毛泽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此文中,胡适大赞《湘江评论》的议论是长处,并特别推崇了《民众的大联合》这篇连载长文,称其“眼光远大,议论痛快”,是一篇重要文章,让其“意外的惊喜”。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毛泽东,其内容已经有了“毛泽东思想”的雏形,后来成为整个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胡适认同毛泽东,而毛泽东也对胡适的想法十分推崇。在1919年,胡适发表了一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批判了当时社会一些现象,提出中国目前有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毛主席在看到这篇文章后,深受感触,很快在湖南成立了一个“问题研究会”,召集众人一起,针对中国社会现状,列举出了78类144条具体的问题,形成了《问题研究会章程》。此后,他还特意将这份《章程》寄到了北京,发表在北大的日刊之上。

1919年底,为了地址湖南军阀张敬尧,毛主席带着“驱张代表团”前往北京,利用社会各界的渠道,揭露张敬尧在湖南的残暴统治,希望利用舆论的压力,将张敬尧赶出湖南。为此,他还拜访了胡适,寻求胡适在舆论上的支持。

1920年6月,张敬尧迫于压力退出湖南,而毛泽东也于7月,返回长沙。回到老家后,为了表达对胡适支持的感谢,毛泽东寄去了一张明信片,上面除了感谢还写道: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

这张明信片一直被胡适带在身边,直到解放战争末期,他离开大陆,这张明信片也随着一些行李被留了下来。

毛泽东从北京带回湖南的,不只是“驱张”的胜利,他还带回了胡适的又一个倡议——自修大学。

1921年8月,毛主席按照胡适在演讲《一个自修大学》中的提议,于长沙成立了湖南自修大学,虽然这个组织仅仅维持了一年多,但依然聚集并培养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他们利用船山学社的教室,研究古今中外的学术理论,其中大多数人,后来都成为共产党员。

可以说在这几年中,胡适与毛泽东,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毛主席也数次以胡适的学术自居。但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这段时期,毛主席还处于对中国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之中,对各种先进思想都兼收并蓄,而胡适在学术上的造诣,确实让他受益匪浅。

但随着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他找到了一个可以拯救中国的理论体系,由于胡适长期在西方留学,思想中西方自由主义十分浓厚,两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分歧。

在我党土地革命时期,两人虽然关系没有那么亲密,但还有书信往来。但抗日战争整理后,胡适与毛主席之间,就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1945年4月,胡适在美国参与联合国制宪会议,毛主席委托中共代表董必武先生,请胡适在会议中,为中共做一些努力,推动民主建国,但胡适却一口拒绝。

后来重庆谈判前,毛主席又托傅斯年给远在美国的胡适带去问候,谁知胡适反而拍了一封电报回国,劝毛主席和我党放下武装,进行所谓“单纯的政党活动”。这让毛主席完全无法接受。

后来胡适被国民党任命为北大校长,他也愈发倾向国民党的立场,完全意识不到其在统治中的腐败。而这也让毛主席认识到了胡适在政治上幼稚的一面。

后来国民党战败,逃往台湾,毛主席邀请胡适留在大陆,并说可以让他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但胡适当时完全站在国民党一方,对我党并不信任,非常不以为然,称:不要相信共产党那一套。

就这样,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毛主席和胡适这两个曾经在学术上亦师亦友的人,最终走向了对立。而胡适也因为他的反共反大陆思想,得到了美国当局的大力支持,在蒋介石那里身价倍增。

因此,毛主席与胡适之间的矛盾,远非胡适的那一句“考不上北大”(甚至这句话在毛主席这里,根本无法引起注意),而是在大是大非立场上的矛盾,这才是毛主席对胡适批判的根源。

不过话又说回来,毛主席对胡适的学问依然是认可的,因此在胡适遭到全国性批判几年之后,毛主席依然评价道:实事求是地说,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是有功的,到21世纪要为他恢复名誉。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而胡适先生在国内也确实得到了公允的评价,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这让人不禁感叹于毛主席的胸襟,也在一次证明,毛主席是一位伟大开国领袖的同时,也是一位有着浪漫气息的文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适说以毛主席当年的学识,根本考不上北大,主席听闻后一笑
时间证明毛主席的伟大:他们曾和主席手足情深,为何后来渐行渐远
胡适在北大月薪300大洋,毛主席:在李大钊的照拂下,我才8块大洋
有人问起毛主席的文章时,胡适说:他是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
胡适:毛泽东根本考不上北大!主席泰然处之:等到21世纪再评价他
胡适说以毛润之当年的学识,根本考不上北大,主席听闻后一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