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潜口民宅
userphoto

2023.05.05 江苏

关注

潜口民宅讲解词概况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潜口民宅博物馆在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黄山市首批国保单位),是一座徽州明清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分为明园和清园两部分,共有24幢建筑,内有明、清两代最典型的各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桥等古建筑群及距今五百多年的古树、古井、古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学的珍贵实例,被誉为“我国明清民间艺术的活专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著名古建筑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曾叹之曰:“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首先我们要参观的是清园,下面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建筑是畊礼堂。畊礼堂畊礼堂是清代后期的官宦住宅,是清园里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幢民宅,“畊”就是现在的“耕耘”的“耕”,意思是以耕为本;“礼”就是礼仪。合在一起就是要求后代以耕为本,读书兴业,讲究礼仪,确保家运长盛不衰。这幢房子的进深和开间差不多,接近正方形,远看就象一枚方方正正的官印,寓意这是官宦之家。这座宅子共有32间房,楼上16间,楼下16间,而且间间通方,每间一丈端方。前后有两个天井,二楼有两个跑马楼,这种结构,在清代民居中较为少见。据房主吕氏的后人介绍,他家的祖辈是清朝的四品官员,娶有四房妻妾,子孙满堂。这幢宅子还有一些与一般的清代民居不同的特点,就是它的大门采用门框石和石柱石,大门两边各竖有两块站板石,每块有2吨重,左右对称,气势恢宏。诚仁堂诚仁堂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富商的住宅,房主是一对兄弟俩,哥哥叫金文台、弟弟叫金北台,兄弟俩在上海开当铺发迹。三十多岁时,两人回到家乡建了这座诚仁堂,因为是金氏兄弟所建,当地又称“金家大屋”。房子共有三进、有三个天井组合而成,总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700多平方米。这幢宅子的大门属于石库门,采用这种制造方法,不仅可以防盗,而且可以防火、防潮。前进为三间,前檐阑额为大月梁统跨三间,梁托上刻有“福、禄、寿”图案,左右对称;中间和后进均为五开间,以显示大户人家的气派。由于徽州山区森林茂密,气候潮湿,人们一般的活动场所大多设在楼上。

这幢房子的中进天井四周设有跑马楼,是家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四周栏板上装有隔扇窗,也叫“遮羞窗”。“遮羞窗”上有许多小格子,从里面可以看到外面,而从外面却看不清里面的人。古时候,大户人家的小姐是不能轻意下楼的,家里来了什么客人,小姐们只能从“遮羞窗”里看看热闹。古戏台古戏台遍布古徽州各地,古时候宗族里演戏,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具有宗族教化功能,既维系宗族的血缘关系,又体现出宗族的威严。戏台对面的祠堂是存放牌位和家族议大事的地方,族长往往利用演戏的机会,处罚触犯族规的族人,对所有的族人都能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原在歙县显村的这座古戏台,是由洪氏家族合族而建。它分上下两层,底层主要供戏班子住人和放置“行头”、“道具”,上面用来演戏。两边供演员进出的门洞设计很特别,左边的门洞设计成花瓶的形状,意喻平平安安;右边的门洞则是树叶的形状,意喻叶落归根。徽州清代外出经商的人比明代更多。商人们在外致富后,往往叶落归根,回归故里,他们非常热心乡里的公益事业,经常捐资修祠堂、办学院、建戏台。这座戏台就是歙县南乡显村在上海做绸布生意的商人出钱建造的。义仁堂义仁堂是程氏宗族的一个支祠。大门两旁有一对石鼓,门套外面竖有四根方形的茶园石石柱,象征着礼仪廉耻,封建社会认为这是支撑家族精神的四根支柱;四根柱子之间有棂星槅扇门,两侧为八字墙,屋脊顶两端有鳌鱼纹装饰。相传,魁星是主宰科举考试的神,他手里拿了一支笔,专门点考试中榜者的姓名。谁梦见魁星,谁就能成为考场上的幸运者。通常在吉祥图案里,都把魁星画成一脚站在鳌头上、一脚向上后踢的形象,取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所谓“独占鳌头”,就是考试第一名的意思。程氏家族采用鳌鱼装饰,意喻独占鳌头,出人头地,希望家族英才辈出,光宗耀祖。洪宅洪宅是晚清的普通民宅,面宽8.6米,进深14.2米,占地面积123平方米。这座民宅不同于一般民宅之处,在于它的结构、在于它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设计上非常别致,突出了以小见大的理念。虽然总体占地面积只有123平方米,但实际上是一座三层楼,建筑面积却很大。它由上下堂两进组成,都是三开间的楼房。下堂底层两卧室内都设置夹层暗阁,层高为2.27米,可以用来储藏物品,也可以用来居住。大家可以看到,这面太师壁后面设置了两座直跑楼梯,先上13级阶梯就到了底层夹层阁楼,再上12级阶梯直达楼上。一楼阶梯的这两扇门,也有一个特别的用处。普通平民耕作用的农具多,一楼放不下,可以从这里吊上二楼来存放,来年要用的时候,又取下来。这幢楼的房间虽然面积不大,但间隔很多,很实用。封建社会,人们讲求的是多子多福。子女再多,有这么多的房间,居住也是不成问题的。谷懿堂谷懿堂建于清代道光年间,也是徽州商人的住宅。房子的主人姓潘,是歙县人。大家可以看到,房子的大门很特殊,门框偏西5度,正对着南方,这是因为古代徽州人十分相信风水理念。整个地基由于受到地势的影响,朝了正南,而南谐音“难”,还未出门便万事皆难,不吉利;五行风水中,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谷懿堂的主人潘叙德是位商人,生意肯定不会兴旺。因此主人便在门框上做了文章,以此来避邪气、纳吉祥。大门门框用的是茶园石,上面的清水砖雕上雕有村头水口、楼台亭榭、农夫耕种等优美景致。上面那块浮雕将“福、禄、寿”几个字巧妙地融合在石雕之中,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清代徽州门楼。该宅为三间二进二层建筑,厅堂四列屋架16根落地柱,显得十分壮观,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的特征。抬头看,上面的大月梁,长8.8米,给人高大震撼的感觉。挑头下装有雕琢精致的倒爬狮子斜撑,这边的斜撑上还雕有松鼠葡萄,喻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木雕雀替上还刻有松鹤马鹿等,徽州商人把自己期盼健康长寿、功名利禄的愿望都溶入了的建筑之中。二道门上的享堂照壁上有两个八菱形的镀金装饰,这个叫阀阅。是封建社会一个家族有权势、有地位、有身份的象征。后面这三间,两边的窗栏上都刻有精美的图案。左边的这个图叫“百忍图”。相传唐代的张公艺九世同居,家庭和睦。唐高宗召见他时就问他,为什么可以做到九世同居,张公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写了一百个“忍”字给唐高宗,暗示遇到事情都要“忍”字当头,才能宽厚包容,和谐相处。右边窗栏上雕刻的图案是“香山九老”,说的是白居易和其他八个老人集会、吟诗、娱乐的故事。唐朝诗人白居易又号“香山居士”。为了纪念集会,曾请画师将当时的活动描绘下来,这就是“香山九老图”的由来。程培本堂程培本堂的房主程云卿是当时徽州的大财主,该宅建于清光绪32年,整座房子由前后两进、左侧厅及厨房组成。由于徽州是山区,用地紧张,这幢房子也是充分利用地基,整个平面呈一个不规划的扇形。大门门套间和左右两廊的装修都特别讲究。这幢房子的装修,除了全部用白果树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在于较早地采用了玻璃这种现代材料。玻璃对现在来说很普通,但对于清末时期的徽州来说,就是奢侈品了。为了体现自己的尊贵和与众不同,程云卿特意花重金从外地买来玻璃装修,这在当时的徽州是很少见的。程云卿是在江浙一带做生意的。大家看这两边摘窗上的雕刻,除了徽州传统的戏文故事情节外,还有杭州西湖武林门一带的景色,这边的城楼上还刻有“武林门”等字样。由于地势原因,这幢房子的开间和进深都很小,后檐墙的走向不通尺,也就是说,这两面墙的夹角不是直角,为了把厅堂拉直,特意在这里安置了皮门,作为太师壁。这样,客厅就是方方正正的了。大家再看一下,这根柱子,底下砌入了一块基础石,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在古徽州的风水理念中,石头代表地,这种建筑风格,既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又体现了徽州人“木不离地”的风水理念。再来看一下古代徽州的厨房,由于没有现代的排气扇,为了排除油烟和通风,古代的厨房房顶都建得比较高。后墙上有四根立柱没有落地,而是砌在墙中的石墩上,这是因为,当时就在这个位置砌了锅台,目的是为了防火的需要。收租房收租房建于清代晚期,房主程云卿在南通、上海、浙江一带开了十多家店铺,生意发迹后,回到家乡买了几千亩良田收租,做起了地主,为收租纳粮而建了这座收租房。收租房进深很小,不足5米,但开间很大,有31米。整幢房子呈长龙形状一字排开,十分便利租谷的收纳、扬晒和搬运等经营。门边墙上这块石头是拴马石。是供驮谷运粮的马车、牛车拴牛马用的,已经磨得十分光滑。可以看出,当年徽州地主秋季收租时的一派繁忙景象。“马驮金子驴驮秤,骡子驮钥匙”,这句徽州民谚说的就是程家如何富有。第一间就是等候点,佃农们就是在这里等候验谷、过斗、纳租。这地面上的四个铆眼,是用来安放扇谷子的风车的。交纳粮食首先要过的一关是净谷,然后才是过斗、司秤,最后到帐房先生那里结帐。如果稻谷的干燥度达不到要求,还要在门口的晒场上重新晒过,才能过斗或过秤。帐房先生就坐在这里。这里有一组小巧玲珑的组合单玻璃窗,帐房先生在这里既能看到后面储粮库操作的情况,又方便前面佃农递码报帐。

穿过帐房,里面这间就是储粮库了。为了保持干燥,粮仓的底部都是用石头垫空的,既可以防潮,又可以防鼠。大家看一下谷仓下面有一个放粮的口子,上面的这块板是活动的,抽开就可以放粮但是口子并没有开到底,这是因为徽州人相信风水,称之为年年有余,留有余地。万盛记“万盛记”是一个古代的店堂。这幢房子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前面一进是三间带两厢的店堂,后进是两个单幢三间带楼廊组成的四合屋,中间有门墙相隔,这样就构成了前店后宅的功能布局。这种布局在我们江南非常典型,既方便店铺经营,也反映了江南人内敛、不张扬的性格。房子的主人姓吴。吴氏家族早年种植桑蚕,经营家庭纺织,同时,还经营水碓作坊,代人加工粮食。小有积蓄后,开始从事茶叶的生产和销售,逐渐发迹。万盛记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经营的。店堂的右次间原先设有一个大柜台,明间敞开与左次间连为一体,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店堂屋。进来的这两间厢房是供帐房先生及店员居住的场所,主人住在里进。这幢房子的砖雕和木雕非常精美。清水砖雕上刻有夔龙图案。夔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既象蛇,又象龙,又象牛的吉祥物。厅堂、厢房的木雕也很精美,格扇门上面刻有十二月花,格扇窗上刻有四季花。窗栏上刻有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用的物品。有句成语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暗八仙的寓意,与徽商在商海中各显奇能,不谋而合。汪顺昌宅汪顺昌宅是典型的徽州乡村知识分子住宅。古徽州的乡村知识分子,不仅饱读诗书,而且大多会看风水、懂建筑,整幢房子充分体现出主人建筑的智慧和用心。大家抬头看,门罩上的砖雕非常精美。门楣雕有紫玉兰,红牡丹等图案,紫玉兰寓意“紫气东来”,红牡丹寓意“花开富贵”。这幅图的上面还雕有“万”字纹和“寿”字纹,寓意“万寿无疆”。反映了我们古代徽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往里看,可以发现里高外低,从大门向里走,一进比一进高,寓意就是“步步高升”。在此也祝大家步步高升,事事如意。古代知识分子最高的理想是读书做官,博取功名,当然,相当一部分人未能如愿。为了谋生,主人在家里开设了一个私塾。“人之初,性本善”,主人白天在这里启蒙幼童,挣些束修养家糊口,晚上则继续挑灯苦读,等待来年科举考试。如果年年考,年年不中,主人的终生职业就是私塾先生。“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明清时期,徽州民间村村都办有这种私塾、学馆。崇尚教育,文风昌盛,所以人称徽州是“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清园已经参观完毕,接下来要参观的是明园,首先来参观荫秀桥。荫秀桥村头这座灵毓秀美的拱桥叫“荫秀桥”,建于明朝嘉靖甲寅年(1554),由尼姑出资所建,当年桥这边是出家念佛的尼姑庵,桥那边是鸡犬相闻的村庄。“荫秀桥”三个字一半是阴刻一半是阳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世的分界线,因此又叫阴阳桥。十分有趣的是当年尼姑出资建桥,桥两边的护栏砌筑的却是罗汉板。岁月悠悠,小桥依在,如今“师太不知何处去,罗汉依旧笑春风”。方氏宗祠坊方氏宗祠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1527)。徽州历史上做官的多,牌坊树立的也较多,如今黄山市仍然完好地保存着一百多座牌坊,与众不同的是,别的牌坊上题书大多是“圣旨”、“恩荣”、“御敕”一类,唯独这座牌坊“龙凤榜”处没有题字,只雕刻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生花妙笔,脚上托着一只方形大斗,“斗”用来衡量人的才华,“笔”用来点状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鬼、斗合起来是“魁”字。牌坊反面雕刻着“月宫桂树图”。正间额袱为双狮戏球,上枋为双大鹏展翅飞翔,体现了立牌坊者希望家族子孙中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入仕做官、光宗耀祖,其用心可谓良苦。那精妙绝伦的石刻也令人叹服。善化亭善化亭建于明嘉靖辛亥年(1551),“善化亭”故名思议,意在劝人行善积德。古徽州民风淳朴,修桥补路、建亭留名、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这是明代一位善士为方便行人歇脚而建造的一座雨亭。“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当年的墨书题记中的含义等待您去慢慢琢磨;另一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其中的人生哲理等待您去细细探索。

乐善堂

乐善堂又称“耄耋厅”,是当年专供汪氏家族德高望重的老人娱乐和商议大事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正面横排开三道门,中门的门槛比较高。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下,宗族内的等级区别很明显,门槛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门槛越高,地位越高。进门也分等级,身份低的,只能从两边门进;身份高的,主人大开中门,并且把门槛拿下。曹门厅曹门厅建于明嘉靖年间。系潜口汪氏一支祠,厅堂在文革期间被毁,现仅存前廊、门厅及廊庑,山门气派。通面九开间,高门槛、抱鼓石显示家族地位的显赫。高高的门槛、气派的仪门、抱鼓石、门廊前依次排开的八根粗大的廊柱,宛若八大金刚。明朝朝廷严格限定民间建筑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准用斗拱、饰彩色,然而,曹门厅通面九开间,比山东孔庙还多出两开间布局。结构简直能与宫廷建筑相媲美,真是上有上的规定,下有下的对策。大概这里远离朝廷,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想管也管不了,朝廷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方观田宅方观田宅,普通农民的住宅,一进三间楼房,中间是厅堂,两边是卧室。这小小的住宅,它的构造也很合理,特别是屋柱与柱础之间加一个木踬,具有防潮、防腐、防震功能。柱间空档及墙壁都用芦苇墙隔断。这种墙的做法是:用芦苇编成篱笆,再在表面涂上黄泥、石灰,四五百年过去了,它们仍然结合得如胶似漆,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在这里,您还能观赏到全国罕见的明式家具。司谏第司谏第是一座家祠,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是江南现存明代遗构中最早的建筑之一,保留了浓厚的宋、元建筑风格,系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中汪善的五位孙子为祭祖所建的家祠。这幢建筑最早登入《中国名胜大词典》和《中国旅游大词典》。进门后天井两边有蓄水池,此为放生池,用来养鱼养龟,另外可蓄水防火。后进寝室上供着先祖汪善的牌位。汪善为人正直清廉,不畏权贵,深得明成祖的赞许。祠堂上高悬着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御赐的匾额,仿佛仍在颂扬着汪善的高风亮节。经历了五百多年,这些建筑之所以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奥秘主要在于它们自身坚固的构造上,两头稍细中间鼓粗的是明代建筑上的梭柱,下面的柱础形状像是底部朝上的盆子,所以叫覆盆础,名字富有诗意的月梁因形似冬瓜,民间又叫冬瓜梁。造型别致的这个构件名叫枫拱。枫拱的使用早在唐代建筑中一直延用到宋、元都素无雕碾,而司谏第枫拱宛如流云飞卷,显示出明代营造风尚,成了极其珍贵的文物。浑实的梭柱如侍卫林立,庄严肃穆;硕大的月梁,纵横交错形同穿梭;丁头拱、平盘斗、驼峰、叉手,有的形同莲花、有的状似飘带、有的风格粗犷、有的手法细腻,一个个构件,个个恰到好处地起到建筑力学中的作用,又都是赏心悦目的工艺精品。吴建华宅吴建华宅建于明代中叶,是汪善后代的住宅。初建时原为三层楼房,后人改为两层。由于受风水观念的影响,大门侧开,厅堂外斜。方文泰宅方文泰宅建于明代中后期,是比较富有的商人住宅。口字形四合院,三间二进楼房。在这里你可以亲身体会一下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滋味。徽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四周外墙不开窗户,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或几个高高狭长的天井。这叫“五岳朝天,四水归堂”。造设天井不仅解决了通风采光的需要,而且古时徽州人认为水源即财源,聚水如聚财,还图个“肥水不外流”的吉利,表明徽商的聚财思想。另外,天井还有另一层内涵意思,就是把人与天衔接起来,是徽州人“天人合一”的反映。抬头看,楼层临天井四周的弧形栏杆雕花缀朵,玲珑剔透,整个栏板犹如一只巨大的花篮,喻示着“万事如意”。栏杆后面有飞来椅,还有个幽雅的名字叫“美人靠”,是古代未出阁小姐的主要活动场所,供写字、画画、做针线。徽州明代还保留着喜欢住阁楼的习俗,因此楼上更比楼下宽敞。楼梯口处还设有盖门,关上以后,回廊走道连成一体,日常起居十分方便,这叫“楼上厅”,飞来椅边上的房间是小姐的闺房,临窗设立的是梳妆台,外人进家了,小姐要关上遮羞窗回避。苏雪痕宅苏雪痕宅是明代中叶一个中等家庭的店堂记号,楼下开店,楼上居家。平面“H”形,该宅前后各开一天井,俗称“一脊翻两堂”,室内通风采光非常好。楼下低、楼上高,非常明显。

胡永基宅

胡永基宅是明代中期砖木结构楼房。据传,该主人原为浙江桐庐的知县。根据当时的等级限制,他只能建一幢三开间住宅,该宅的楼下做的是三开间。但是当时的主人想在家乡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因此建房子时在楼上做了五开间,设置了楼上厅,以接待贵客。大门外东侧有边门,门内有一条狭长的通道,直通后天井,后进装修有四个卧房。该宅最精美的地方是围拥前天井的三面楼行上,装修了雕花栏杆板,上下五行采用壶门装修,满雕了花、鸟、虫、鱼和动物图案,有透雕、镂空雕和高浮雕,充分体现了徽州明代的工艺水平。罗小明宅罗小明宅是我们见到的国内罕见的明代三层楼房。原为明隆庆进士、万历佥都御使诰赠嘉议大夫罗应鹤的住宅。底层面阔五间,是民间住宅的最大开间,楼上楼下柱网不对齐。底层的丁字拱改变了常规做法,雕琢成一只倒挂的鲤鱼吐水,卷起浪花,极富装饰韵味。女士们、先士们:潜口民宅博物馆的整个游览行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欢迎各位再次到潜口民宅博物馆参观游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徽州潜口民宅\清园
安徽省潜口民宅博物馆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潜口民宅\明园
潜口民居
「梦回徽州」——观·徽派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