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道元典 | 《参同契阐幽》第三十二章:鼎炉妙用章(大字本)

下篇

一名三相類,又名補塞遺脫,此一卷計五章。

上篇、中篇各分御政、養性、伏食三段,條貫雖具,猶似散而無統。此篇特為通其條貫,使三者類而為一。首章陳鼎爐之妙用,次章揭火候之全功,三章明說三道由一,方識殊途同歸源流,四章直指四象還虛,纔契先天無極宗旨,末章乃自敘其作書之意,而隱名以終焉。

五章首尾相足,三相類之大義,始覺了然。前兩篇中闕略遺脫者,得此始無餘憾。讀者合前兩篇參觀之,庶得其條貫之所在,而不病於無統矣。

鼎爐妙用章第三十二

此章雖言鼎爐妙用,而藥物、火候已在其中,乃《參同契》全文之總結也。

蓋金丹妙用,全在爐鼎;識得爐鼎,方可採取藥物;識得藥物,方可用火烹煉,三者本同條而共貫。前兩篇中各分御政、養性、伏食,隱藏三者在內,然文義散布,尚未歸一,故魏公特作此歌以補之。

圓三五,寸一分,口四八,兩寸脣,長尺一,厚薄均。

此節顯鼎爐之法象也。

鼎爐之用有二。以金丹言之,離之匡廓為懸胎鼎,坎之匡廓為偃月爐,中宮神室乃是人位,此小鼎爐之法象也。以還丹言之,乾位居上為鼎,所以結丹;坤位居下為爐,所以產藥;中宮黃庭乃是人位,此大鼎爐之法象也。大約各有上中下三層,以應天地人三才。

鼎爐既立,兩儀四象,五行八卦,以至十二辰、二十八宿、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無不出其中矣。爐鼎既取法乾坤,圓以象天,方以象地。

圓以象天,圓陀之義也。圓者,徑一而圍三,本之河圖。河圖周圍無四隅,東三南二,合成一五;北一西四,合成一五;中央戊己,自成一五,合之而三五始圓。三五環繞,同歸中央。中央虛位,不過徑寸,是天心所居之室,即在此徑寸中,分出一乾一坤。邵子所謂“天向一中分造化”也,故曰:圓三五,寸一分。

方以象地,方寸之義也。方者,徑一而圍四,本之洛書。洛書有四正四隅。東南西北為四正,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為四隅。四正即四象也。四正兼四隅,即八卦也。子午中分南北,即兩儀也。方寸中開竅處,有口之象,上下兩釜分界處,有脣之象。四象八卦,環布四周,應造化之四時八節。乾上坤下,平分兩儀,應造化之南北二極,即一中之所分出也,故曰:口四八,兩寸脣。

兩儀既分,從子到巳為六陽,應造化之春夏,是為進火之候。從午訖亥為六陰,應造化之秋冬,是為退火之候。一歲之候,即一月之候。一月之候,即一日之候。剛柔不偏,寒暑合節,即上篇所云“周旋十二節,節盡更須親”也,故曰:長尺二,厚薄均。

爐鼎之用,遠取諸造化,進取諸吾身,俱屬自然法象。一切旁門,不知竅妙,妄想于身外覓取爐鼎,不啻萬里崖山矣。

腹齊三,坐垂溫。陰在上,陽下奔。首尾武,中間文。始七十,終三旬。二百六,善調勻。

此節言爐中藥生之時,當調停火候也。

方寸中間,一竅空洞無涯,有腹之象。水火二炁,一齊會到中宮,便是三家相見。當其交會之時,但坐守中黃,勿忘勿助,俟神明之自來,直待水火二炁,調燮得中,方覺溫然,真種自然生育矣,故曰:腹齊三,坐垂溫。

離火本在上,然離中真水恆欲流下而歸戊。坎水本在下,然坎中真火恆欲奔上而就己。全賴中間真土為之調停,故曰:陰在上,陽下奔。此言水火既濟,大藥將產之候。

藥在爐中,全仗火煆,然火候有武有文。武火主烹煉,文火主沐浴。二用天淵迴別。子時為陰之尾、陽之首,宜進火而退水。午時為陽之尾、陰之首,宜進水而退火,俱用武火,惟中間卯酉二時,當沐浴之會,獨用文火。一首一尾,平分坎離,調和兩家,不離中間真土,故曰:首尾武,中間文。

冬至一陽初動,實為六陽之始,靜極生動,有七日來復之象,故曰:始七十。夏至一陰初靜,馴致六陰之終,動極歸靜,有自朔訖晦一周之象,故曰:終三旬。

始須野戰,終則守城,俱是武火用事,所謂“首尾武”也。三百六十日,實應周天之度。七十三旬,首尾除去百日,其餘二百六十日,以二百日中分陰陽。一子一午,應冬夏二至,併一首一尾,合成三百日,恰當十月胎圓之期。中間尚餘六十日,恰當卯酉兩月,一卯一酉,應春秋二分,是為沐浴之候,故曰:二百六,善調勻。

調勻者,不寒不暑,溫溫然調和得中,即所謂“中間文”也。要知武火烹煉,在一南一北之交入。文火沐浴,全在中宮內守,念不可起,意不可散,火候之妙訣,只在片刻中。紫陽真人云: “火候不用時,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特虛比。”此之謂也。

陰火白,黃芽鉛。兩七聚,輔翼人。瞻理腦,定升玄。子處中,得安存。來去遊,不出門。漸成大,情性純。却歸一,還本原。

此節言金丹初結,爐中溫養之功也。

離中真汞,是為陰火,却從乾金匡廓中化出,白中有黑之象也,故曰:陰火白。

坎中真鉛,是為黃芽,却從坤土胞胎中迸出,鉛中產金之象也,故曰:黃芽鉛。

七者,火之成數,離中流珠,即稱陰火坎中黃芽,便稱陽火。兩火會聚,含育神室中真人,如輔弼羽翼然,故曰:兩七聚,輔翼人。

大藥初生,產在坤爐,及其時至機動,却須上升乾鼎。乾鼎在天谷腦戶中,為百脈總會之竅,丹經所謂“若要不老,還精補腦”是也。藥生之時,須用真意以採之,徘徊上視,送之以神,令其直升天谷,故曰:瞻理腦,定升玄。

真種既升天谷,旋降黃庭,具體而微,狀若赤子安處黃庭之中,優遊自在,一得永得,故曰:子處中,得安存。

赤子安處鼎中,環匝關閉,本無去來,亦無出入,即使出入,亦不離元牝之門,故曰:來去遊,不出門。

其初只一黍之珠,溫養既足,漸漸從微至著,充滿長大,情返為性,純粹以精,故曰:漸成大,情性純。

此點真種,原從太極中來,自一分為二,遂成兩物;二分為三,遂成三家;又分而為四象、五行、八卦、九宮之類,此降本流末、順而生物之道也。今者兩物交併,會三為一,以至四象、五行、八卦、九宮之類,無不復歸于一,此反本還原,逆則成丹之道也,故曰:却歸一,還本原。

“一”字可以貫通三教。太上云:“得其一,萬事畢。”《黃庭經》云:“五行相推返歸一。”以至孔子所謂“一以貫之”,釋迦所謂“萬法歸一”,總是這个。

此段俱是守中抱一,深根固蒂宗旨,蓋謂鼎中有寶,便不可闕此一段溫養工夫。

善愛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護,莫迷昏。途路長,復幽玄。若達此,會乾坤。刀圭沾,淨魄魂。得長生,居仙村。

此節言防危慮險之功也。

先天祖炁為君,後天精炁為臣。鼎中既得先天一炁,却籍後天精炁乳哺而環衛之。譬之臣既敬君,君亦愛臣,君臣之間,相得無間,故曰:善愛敬,如君臣。

丹道以九轉功完為一週,十月結胎,三年乳哺,其間運用抽添,纖毫不可怠玩,故曰:至一周,甚辛勤。

元神既存,丹扃當以真意守之,密密隄防護持,須臾不可離。若真意一離本也,恐有昏迷走失之患,故曰:密防護,莫迷昏。

元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上天入地,只在頃刻間,間却又杳冥恍惚,無跡可求,故曰:途路遠,復幽玄。

丹道有兩般作用。以金丹而言,坎離一交,真種便得。若以還丹而言,必須煉精化炁,煉炁化神,重安爐鼎,再造乾坤,向上更有事在,故曰:若達此,會乾坤。

一黍之藥,號為刀圭。刀圭纔沾入口,陰魄盡消,陽魂亦冥,故曰:刀圭沾,淨魄魂。即上篇所謂“體死忘魄魂,刀圭最為神”也。

魂魄既淨,我之元性,卓然獨存,不隨劫火飄蕩,形寄塵埃之中,神居太虛之境矣,故曰:得長生,居仙村。

此段俱言防護慎密之意,與前段溫養工夫,聯如貫珠。

樂道者,尋其根。審五行,定銖分。諦思之,不須論。深藏守,莫傳文。御白鶴,駕龍鱗。遊太虛,謁仙君。錄天圖,號真人。

此節言脫胎神化之驗也。

道有其,只在抱一。老子所謂“歸根復命”是也。世人一切在枝葉上搜求,離根愈甚,去道轉遙,故曰:樂道者,尋其根。

造化之妙,不出五行。五行有順有逆。順則成凡,世間之造化也。逆則成聖,出世之造化也。然五行顛倒之旨,最為玄奧。若銖兩分數一錯,定不結丹,故曰:審五行,定銖分。

丹道之,全在火候。從上聖師,必須心心密印。學道之士,但可心存,不得形之于口;但可默契,不得著之于文,故曰:諦思之,不須論。深藏守,莫傳文。

火候已足,聖胎已圓,脫胎棄殼之時,或駕白鶴,或乘火龍,翱翔太虛之表,覲禮三境至尊。從此膺簶受圖,位證大羅天仙,而有真人之號矣。

雖然此非外象實內景也。龍鶴即自己元炁,太虛即自己元竅,仙君即自己元神,天圖即浩劫以來混洞赤文,真人即未生以前本來面目。《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為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釋教所謂如來,即吾道所謂真人也。學道之士,但識取真人面目,一切名象,俱可存而不論矣。

然真人之義有二。在凡夫分上,謂之法身,人人具足;在聖人分上,謂之報身惟證乃知。究竟聖人所證之報身,即凡夫具足之法身也。雖則人人具足,只因不可直下承當,遂致浪死虛生,輪轉六道,豈得委咎于造物乎?

此章雖陳鼎爐妙用,而藥物、火候全具其中,乃金丹三要總結也,然必合下章觀之,方盡三相類之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仙秘傳火候法
正统道脉《仙学真诠》2
濟一子道书选要11
长生指要篇-宋-林自然
[转载]長生指要篇
【贯通三教養真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