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详注第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者,

王弼注:昔,始也。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一以居成,居成则失其母,故皆裂、发、歇、竭、灭、蹶也。

今译:昔,是始的意思。一,是最小的数字,却也是最大、最能包容的物质。万物都是由一所生,所以一是万物之主。事物都是得到这个一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就舍弃了一而来执着于已形成之具体形器,执着于具体形器就将失去原来的根本,就会导致崩裂、塌陷、消逝、涸竭、绝灭、颠覆等不好的结果。

备注:(各是一物之生恐怕有误,世说新语引作:“各是一物,所以为主也。”这里改为:“各是一生,物之所以为主也。”王弼周易略例说:“众之所以得咸存者,主必致一也”,“自统而寻之,物虽众则知可以执一御也。”二十五章王弼注:“道法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王所以为主,其主之者一也。”三十八章王弼注;“舍其母而用其子,弃其本而适其末。”)

原文: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王弼注:各以其一,致此清、宁、灵、盈、生、贞。

今译:万物各自都以一,也就是遵从道来生存、发展,就会出现清明、安宁、灵妙、盈满、生长等好的的结果。

备注:(1、周易略例:“夫动不能制动,制天下之动者,贞夫一也。”

2、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而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以成其威,日月得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轩辕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与天地统,圣人得之以成文章。道与尧、舜俱智,与接舆俱狂,与桀、纣俱灭,与汤、武俱昌。以为近乎,游于四极;以为远乎,常在吾侧;以为暗乎,其光昭昭;以为明乎,其物冥冥。而功成天地,和化雷霆,宇内之物,恃之以成。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万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万事得之以败,得之以成。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福成。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败,得之以成。

3、苏辙《老子解》:“一,道也,物之所以得为物者,皆道也。天下之人见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地知其宁而已,神知其灵而已,谷知其盈而已,万物知其生而已,侯王知其为天下贞而已。不知其所以得此者,皆道存焉耳。致之言极也,天不得一未遽裂也,地不得一未遽发也,神不得一未遽歇也,谷不得一未遽竭也,万物不得一未遽灭也,侯王不得一未遽蹶也。然其极必至此耳。”

原文:天无以清将恐裂,

王弼注: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则清不失,用清则恐裂也。故为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无用其功,恐丧其本也。

今译:是用一来让天清朗,而不是用清理的手段来使它清朗。持守一,天的清朗就不会失去,而动手去清理,恐怕天就会崩裂了。所以达成功绩的无为无用是不能舍弃的。不应该拿功绩来炫耀、做资本,不然就会丧失根本。

备注:(三十八章王弼注:“母不可远,本不可失。”)

原文: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王弼注:清不能为清,盈不能为盈,皆有其母,以存其形。故清不足贵,盈不足多,贵在其母,而母无贵形。贵乃以贱为本,高乃以下为基。故致数舆乃无舆也。玉石琭琭、珞珞,体尽于形,故不欲也。

今译:不是清理就能使天清朗,不是装填就能使山谷盈满,一切都有它的根本,然后才有相应的形态。所以清理是不值得重视的,装填也不是越多越好,需要重视的是事物的根本,而这根本是没有华贵的外形的。贵是与贱相对而言的,高是与低相比较而形成的,所以数次受到赞誉也和没有赞誉没什么两样。玉石坚硬的性质都暴露在外形上,而不能深藏,因而贵贱、毁誉一目了然,所以说不要像玉石这样。

备注:(1、淮南子《道应训》:“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士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处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愈下;吾官愈大,吾心益小;吾禄愈厚,吾施愈博,是以免三怨,可乎?’故《老子》曰:‘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2、《庄子至乐》:“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知之乐也,亦未知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3、苏辙《老子解》:“天地之大,侯王之贵,皆一之致。夫一果何物也?视之不见,执之不得,则亦天地之至微也。此所谓贱且下也。轮、辐、盖、轸、衡、轭、毂、轊,会而为车,物物可数,而车不可数,然后知无有之为车。所谓无之以为用者也。然则天地将以大为天地耶?侯王将以贵为侯王耶?大与贵之中有一存焉,此其所以为天地、侯王者,而莫或知之耳。故一处贵而非贵,处贱而非贱,非若玉之碌碌贵而不能贱,石之落落贱而不能贵也。”)

全文今译:

自古以来得一(道)的有:天得一而清明,地得一而安宁,神得一而灵妙,川谷得一而盈满,万物得以而生长。侯王得一而成为天下的正统、标准。

推而言之,如果万物失一,天不清明恐怕会崩裂,地不安宁恐怕会塌陷,神不灵妙恐怕会消逝,川谷不盈满恐怕会涸竭,万物不生长恐怕会绝灭,侯王不能维持公正的权威恐怕将会被颠覆。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根基,所以君王自称是孤、寡人、不谷,这不是把贱当作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是不需要夸耀的。因此,不追求美玉的美丽华贵,反而要像石头那样坚实粗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家论道》系列之·周高德道长《道德经》简读(37-39)
《老子》第三十九章解读
《道德经》什么是“天无以清将恐裂?”不得一如此恐怖吗?
老子全译 第31章 ~ 第40章
《道德经 》 贵以贱为根,该如何理会这句话?
道德经多版本合校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天清地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