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希彦·关于末世的预言


文·刘希彦

Structures From Silence 来自希言館 08:02



曹雪芹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一部作品来替一群十来岁的小孩子立传?是否小题大做?书里面薛姨妈的一句话透露了作者的意图。在第五十七回里,贾宝玉听说林黛玉要离开贾府回家就发了急心疯,一家人急乱一团。薛姨妈在现场,她可是贾宝玉的准丈母娘啊,看到自己的准女婿当场为另外一个女孩子发疯病,她多尴尬。薛姨妈却说了一句也算至情至性的话,她说宝玉和黛玉从小一起长大,现在冷不丁的说一个要走,别说是实心眼的孩子,便是我们这些“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


曹雪芹秉承中国传统小说的惯有创作方法,作者是轻易不站出来评判的,只是把世事百态写给你看,让你自己去见仁见智。在这里,曹雪芹显然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了:他对于成人世界是有批判的,他对教化人的那些所谓的知识和道德是有怀疑的。他不能直接说这个话,说出来就是异类,就会被诬为邪门歪道。这一点和庄子很像,庄子是借由一些诡辩和寓言故事,让人看见本真为何;曹雪芹则是通过孩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对比,让大家看看污染还不深重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看看我们怎样从一个本真的人变得越来越不像人。得见本真,得见本性,道便在其中。本性不明,便为失性,本性都失去了,谈何进步?谈何幸福?更谈不上觉悟。


什么是人类的本性,《圣经》里说上帝创世之初,伊甸园里的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才是人类原本真正的样子,因为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能分辨善恶,有了智慧,才堕落了,以至于有了今天这么多的苦难和罪恶。道家佛家的东方智者也曾反思过所谓的知识文明带给人类的到底是什么?曹雪芹乃一脉承之者也。如今的世界,于外追虚逐妄,生存空间已近倾覆;于内无主无定,在这个时代要是没有点精神病,别人都觉得你很另类。


冷子兴对贾雨村说,曾经盛极一时的贾家已经败落了。贾雨村感到奇怪,说看上去轰轰烈烈,哪有败落的样子?冷子兴说这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意思是这个家族的败亡已经进入倒计时了。等我们随着林黛玉进入贾府,再进入大观园的时候,会发现似乎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是“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是享乐、排场和铺张。一棵被砍倒的树上有花忽然开了,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剧美。在书中可不是一朵花,是大片的花成阵的花,是一大群少男少女、风流冤家降生在大观园。虚空之中有命运的脚步声,读者是能隐隐听见的。其实,人生在世又何尝不是如此,世间万苦人最苦,其中一个苦就是知道有死亡这回事。猫不知道;狗不知道;一棵树也不知道,唯有人知道。


曹雪芹用贾府隐喻的是这个世界的命运。有人会说,我们现在是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末日危机,因为环境的破坏,因为科技的风险,曹雪芹那个时代怎么可能看得到?其实何止曹氏,早几千年,道经佛经里就已经看到了,早对人类提出过警告。又有人会说,曹雪芹不过写了一个家族而已,怎见得他是隐喻这个世界。细心的会发现,曹雪芹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末世”这个概念,比如在王熙凤的判词里有这样的话:“凡鸟偏从末世来”;又说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缘起既明,该接着说故事了。


此时已到了第三回。这一回借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府的格局和主要人物进行了描写。很多人看了这一回,都会惊叹贾府的富贵。林黛玉是什么家庭出身,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女儿,盐政在当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就算是林黛玉这样的身份到了贾府,她也见规矩太大,一步不敢走错,一眼不敢多看,连喝口水她都要看别人在不在喝,她才敢喝。你看,巡盐御史的女儿尚且被贾府的富贵之势慑住,若不是定论在前,哪像个衰败之家。


这样一个看起来烈火烹油的大家族,人和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林黛玉所感受到的其实是一个冰冷的世界。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他们不都是围着林黛玉转吗?妹妹你要吃什么?妹妹你要喝什么?那么热情,怎见得冰冷呢?注意看,贾母当然很好,贾母是她的亲外祖母。林黛玉见完贾母之后,她先去拜见大舅舅贾赦,贾赦不见,托词是见了彼此伤心(林黛玉是因为母亲去世,送来贾府寄养的)。于是又到二舅舅那里,也没见到,二舅舅贾政出去了,亲外甥女初来乍到,所谓见生如见死,他居然出去了。


这且不说,二舅母王夫人坐在那还说了一番话,这番话说得林黛玉晚上回房就哭了。王夫人说,有件事情要叮嘱你,我家别人都好,只有我那个儿子贾宝玉非常的不好,你可千万别招惹他。表面上听起来是在叮嘱黛玉,稍微有点情商的都能明白她的关注点,况且这个话不应该今天说,你今天该关心的是林黛玉,而不是急着告诉她你不要招惹我的儿子。所以在这个表面的“热”背后,很容易就能察觉到成人世界的冷漠。


这一天的高潮是宝玉见黛玉。宝玉问黛玉,你有玉吗?黛玉说没有。于是宝玉就把玉摘下来摔了。宝玉摔玉的理由非常之简单,这块玉我们家里的姐姐妹妹都没有,今天来了位神仙一样的妹妹也没有,我要它干嘛?摔完后,一大家子主子仆妇的蜂拥而上去捡那块玉,然后贾母在那里哭,她哭骂道,你要打人骂人容易,何苦摔你的命根子。林黛玉立刻被晾到了一边,这场祸事是因她说错了话而起,她的惊惧可想而知,但此时哪还有人去关注她的感受。林黛玉晚上回房就哭了,——既为还泪而来,见了自然免不了要先哭一场。晚上袭人来看她,问为什么哭?你看,袭人很周全,虽然是个丫鬟。黛玉的答复是,我一来就惹得你们家哥儿不高兴摔了玉,所以愧疚落泪。其实黛玉怎么可能因为宝玉摔玉哭呢?她那么敏感聪明的一个孩子,这一天当中除了贾母之外,也就在宝玉那里感受到了真实的一点温暖,她心里一定是领情的,要不她怎么爱上宝玉了呢? 


林黛玉后来填《葬花吟》,里面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她在贾府里面过得不是很好吗?她那么尖酸刻薄,想说谁就说谁,哪有风刀霜剑啊?现在的读者习惯读那种作者把什么都说明白告诉你的小说,已经不习惯相信自己的眼目,不习惯以心见心了。其实从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就能明显感受到什么叫寄人篱下,第一天尚且如此,何况以后。


《红楼梦》这本书有一个写作特色:作者不论断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从来不说这个是坏人,那个是好人,他只把人情世故写给你看,你自己去领会。这就需要作者有极强的细节捕捉能力和白描能力。告诉读者这个人好,那个人坏当然容易;只客观描述,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这是本事;如果写一个坏人,读者不觉察其坏;写一个好人,读者也不觉察其好,其中并不见善恶,只见众生,这是更高的境界,这就是曹雪芹。为什么不让读者得出结论呢?因为人和人的差别其实并不大。一个杀人犯,你去接触他,搞不好他也讲道理,亦有善念;一个人人都夸赞的大善人,搞不好也一堆毛病,贪嗔痴具足。什么是杀人犯,一时冲动拔了刀的就是杀人犯,你在心里咒那人死咒了一万遍,只是没有勇气拔刀,难道就能高尚到哪里去?所以不要一定把人分出个好坏来。有时候我们对一个人失望,是因为心理落差,而不是那个人真的有多差,谁让你当初把他定义为好人?这样的心理落差造成婚姻问题的尤其多见,因为当初爱上的大都是自己的偏见,把他想得天下无双,不可替代,有一天醒过来了,就更嫌恶了。


在看待人的问题上,曹雪芹是有大格局大慈悲的。他写的王熙凤多可爱,每次王熙凤出场,都让读者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太可爱了,可王熙凤做了那么多坏事。他写的王夫人那般的温良恭俭让,她到底是不是个好人呢?后面会深入的分析这个人物,也许不是你眼中所见的那样。黛玉是不是嘴上从来不饶人,还天天刁难贾宝玉,可她说的话句句都有才情,性情亦真,损人骂人都让你听了心生赞叹,真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叫你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人物描写有一个终极技术要求,就是人物出场一亮相,一句台词一个行动,就应该让读者看到他的一生。这个太难了,伟大的戏剧家若能写出一两个这样的细节便足以垂范后世。这一点做得最极致的就是《红楼梦》,这样的神来之笔书中步步可见,弥漫四野。王熙凤一出场,只几句话,这个人仿佛就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连和她稍事交流的王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其神魂已被拘定。


只见凤姐把林黛玉拉过来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说天底下竟有这样标致漂亮的女孩子,今天才算见着了。如果王熙凤只说了这句话,那她就是最不会讲话的人,因为贾府三个孙女都坐在那,无形当中都被说下去了。——紧接着第二句,她说,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像嫡亲的孙女。当场坐着的就是嫡亲的孙女,且万流归宗,最后回到恭维老祖宗。一屋子全高兴了。王熙凤就是这样,惯走悬崖,收放自如;上一句八面漏风,下一句立刻滴水不漏。她就像是一个绝好的演员,明知道她在演,大家也愿意欣赏她做戏的能力。


王熙凤的表演告一段落,王夫人插空问了她一句:“月钱放完了不曾?”月钱就是家里上下这个月的生活费和工资。为什么有此一问呢?看到后面就知道,王熙凤有一个生财之道就是挪用公款去放高利贷,生完利之后再拿回来。她靠这个赚了很多钱,因为这是个上下几百口人的大家族,很大的一个资金池。再看王熙凤的回答,她马上说月钱已经放完了。王夫人一个平时百事不管的人,为什么忽然问这么一句话呢?作者没说,但王熙凤接下来的反应有些耐人寻味,她不但没再追究为什么有此一问,甚至都不给自己一点思量的空隙,马上就闪开了——她说,才刚到楼上去找缎子,找了半天,没有太太说的那个缎子,想是记错了。正所谓节奏就是戏剧,怎么这么快就到缎子上去了?王夫人于是顺嘴说,该拿出两块缎子来给林黛玉做衣服了。这件事早没想着,林黛玉来了才说,可见也并不甚关切。王熙凤又忙说,这个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天来嘛,已经预备下了,要等太太回去过了目才好送去。王夫人下面的反应更耐人寻味——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是察觉到王熙凤的托词,明白缎子其实还没有预备下,还是察觉到王熙凤在月钱问题上的躲闪,总之只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表情她便收兵了。这点分寸也充分体现了王夫人是个高明的管理者,她知道点到为止,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貌似日常交待工作的闲话,可闲话不闲,多有意思,所以我说《红楼梦》是一本要用心去体察的书,你千万不要指望作者告诉你什么。很多人说《红楼梦》读不懂,只要你有心自然就能读懂。《红楼梦》若能读懂个大概,到了社会上,人情世故也就没什么读不懂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4课时)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镜头
林黛玉初进贾府当晚为何暗自哭泣?王夫人言语暗藏机锋大有玄机
贾母疼,宝玉爱,为何偏偏王夫人如此不喜林黛玉呢?
王夫人和林黛玉的恩怨情仇4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