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廖名春:学是“为己”之学,学是“学做人”
请大家在WiFi下观看学习
 

“读《论语》,学做人”——纪念钱逊先生《论语》主题追思会讲活动于2019年10月19日上午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成功举办。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廖名春老师出席了本期活动并在《论语》主题会讲环节发言。

廖名春老师发言

廖名春老师选取的是《论语》第一篇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廖老师先引述了杨伯峻对这句话的理解,大意是:学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会怨恨。这是最通行的理解。但廖老师认为这种理解就显得三句话之间没有一以贯之的联系。他发现许多学者都倾向于认为《论语》首章并不具备深意,三句话并不具备有机的联系。针对这一点,他提出了自己的解读。他认为《论语》首章中心就是论学,三句话其实讲的是学者一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感受。

第一句话其实是说学了理论而及时实习并获得新知,是最令人喜悦的;第二句话是说其新知为人们普遍接受,令人快乐;第三句话讲别人不了解其新知,作为君子也不应该感到愠怒。三句话其实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的态度在论语中多有体现,必须联系起来才能深切体会到孔子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廖老师说,《论语》二十篇、四百九十八章,每一章都是前后连贯地说明一个事、理,无论该章只有六、七字,抑或长达三百多字。《论语》第一章也是如此。他认钱逊先生对此章的解读,就注重发掘三句话之间的血脉联系,而他自己则广泛联系《论语》中的其他篇章,以及其他儒家文献,来说明这个观点。他讲到,“有朋自远方来”,在很多人那里的解读就是朋友讲习,但这只是表层义。他引用《周易·系辞传》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所以,“有朋自远方来”,是举“远”以赅“近”,实质是指,学者所获得的新知能广为人知,得到普遍认可。进一步,“人不知而不愠”,是因为,“古之学者为己”,学习自得其乐,非为人也,即便所得新知不为别人了解,心中亦不怨怒。而这也正是钱逊先生生前经常讲到的,所谓学习,非谓单纯学习知识,而是“学做人”。第一章之精髓在于学习之乐,而学习之乐的秘密在于,学是“为己”之学,学是“学做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论语》第一章正解
《论语》新解之一:“学而时习之”新解
过则改之,经典里的节奏感 | 原典1.10
【论语中,让人觉醒的10句话】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没有那么难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有褒有贬说子贡(5—4,讲于2021年8月1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