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秦岭——问道终南,住山

  终南山,它是一座山,也是一群山的称呼。僧人、道士、云游的行者、冒险家都视它为一座乐园,它是隐士们的天堂。和Enjoy一起寻访,终南山里的问道中人。

  南山如济,马守仁,长安人,号冷香斋主人、南山如济、煎茶翁等。生平无它好,唯嗜茶、书而已。在终南山有南山亭、千竹庵、终南茅棚等清修地。

  如今年轻的修行者们都向往着住山。在他们的印象里,住山是件很风雅、很有禅意的事情,仿佛古代的高僧大德,衣袖飘飘然而来,衣袖飘飘然而去,手不把锄头,口不食烟火,终日徜徉在青山绿水和宁静禅意中,惬意自在。

  于是,住山便成了许多年轻僧众睡梦里的畅想。

  可事实并非如此。住山不但要有足够的“资粮”,更要有很好的“福德因缘”,否则是住不下去的。

  中国古代禅宗最注重劳作,农禅并重,为后世树立了良好典范。有人问仰山慧寂禅师平日生活,禅师回答说:“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头边。”

  百丈怀海禅师更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佳话流播丛林。

  夹山善会禅师经船子德诚禅师一番锻炼后,终于大彻大悟,临行时船子和尚叮嘱说:“汝今既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勿令断绝。”

  元代石屋清珙禅师有诗偈道:“古人为道入山中,日用工夫在己躬。添石坠腰舂白米,携锄带雨种青松。担泥拽石何妨道,运水搬柴好用功。体懒惜衣求食者,莫来相伴老禅翁。”“添石坠腰舂白米”一句用了六祖慧能在五祖会下碓坊舂米的典故;“携锄带雨种青松”用的是临济义玄禅师在黄檗山栽种松树的公案。可见自古及今,修禅必定是和农耕结合在一起的,农禅并重,不可偏废。禅机不在别处,就是在日用功夫中。

  如今的年轻人不要说劳作,连庄稼是什么样,锄头、锨把如何把捉也分不清,更不要说出坡劳动了。

  这样的年轻行者,我遇到过很多,兴冲冲地上来,很沮丧地离去,有的甚至发誓说,再也不来终南山住山了。

  山依然是山,亘古未曾改变。而住山的人已渐渐看不见踪影。

  闭关

  现在的年轻人在寺庙、道观里住久了,积攒了一些单资,便想着住山。买下一个茅棚后,就对人家说,他(她)要闭关了。

  且不要说“不破本参不住山” “不破重关不闭关”这些古训,单说担水劈柴这一“关”,他们就很难过得去。

  如今的寺观几乎都分布在大城镇里,不出坡,不舂米,不担水,不劈柴,有些甚至不上殿。在寺观里住,衣食住行样样不用担心,久了,难免养成一些懒散的习气。许多初到山里的年轻修行者,不要说担水劈柴,连生火煨炕都不会,更不要提背粮、做饭、洗衣、种地、修补茅棚了。

  这大概就是古德说的“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浅陋、福德因缘不足”的表象吧。丰衣足食对于修道来说并非好事,清贫的日子才能养道。养其道心,养其道志,养其道行。

  于是,住山、闭关只能是一句空谈,一种执著和妄想而已。

  清净

  南山亭挂帘上有四个字:清净无染。妙在这四个字白天是看不见的,但当晚上亭子顶上的灯光打开时,白底黑字,立刻映入眼帘。

  有一天吃过晚饭,我约住山的明善师来南山亭饮茶。蒲团趺坐,茶盏默对,晚风吹过山亭,吹过苇帘,吹过亭角风铃,衣襟怀袖间满是氤氲茶香和山林溪涧的清新气息。

  山里很静,很清静。只听见风吹的声音,鸟鸣的声音,水流的声音以及白云飘动的声音。

  “清净并不在于外缘,而在我们内心。心里清净了,外面的境缘自然也就清净了。”

  明善师看着挂帘上“清净无染”四个字,淡淡说道。

  如果心地不清净,即使住在深山里,也一样不会感觉清净的。

  这是我从明善师的话语里,悟出的另一番道理。

  担水

  山居不易,尤其是没有水的时候。

  开始修建广福茅棚的时候,山上还有水有电,山民遗留下来的房屋也基本完好,稍加改建就可以居住了。但住下来不到一年,水就断掉了,后来电也断掉了,外缘艰辛,住山的日子非常不容易。

  断水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当时没有经验,冬天关闭了水龙头,结果冻裂了水管。后来连管子、水龙头也都被人拆卸走了,到了第二年春天,水就彻底断掉了。

  也想着去维修,但当时埋管子的路线我们不是很清楚,来回找了几次,也就放弃了。茅棚不远处有一眼山泉,据山民说,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涸,于是住山的明印师就担水吃。

  担水很不容易。我试过几回,扁担压得肩膀疼痛且不说,水桶来回颠簸就很不好受。往往打了满满两桶水,等担到茅棚时只余下小半桶,裤腿也被打湿了,很狼狈。有一天雨后担水,因为山道滑,又是上坡,不小心摔倒了,水桶滚到一边,鞋子在另一边,好在那时候尚且年轻,筋骨结实,咬咬牙,又去重新打水,一步步终于挨到了门口。

  自那次后,我就改担水为提水了。

  明印师笑道:“你这样提水,要提到什么时候?”

  我笑道:“慢慢提。你一次担两桶,我一次提一桶,多跑一趟而已。”

  劈柴

  山居煮饭、烧水、煨炕都需要柴火。

  终南山里蒿草很多,用来生火、煨炕很好。每年寒露过后,山民就会上山割蒿草,大概半个月,也就是霜降之后,我们将蒿草收集起来,堆垛在柴房里,就足够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了。但用来烧水、煮饭的柴火就要自己去砍、去劈了。

  广福茅棚周围槐花树、核桃树很多,每年都有大量枯枝掉落,开始时我们不知道,还去砍柴,后来就捡树枝烧,省去不少事情。核桃树枝富含油脂,火硬、耐烧,烧过后还可以制成木炭,以备煎茶、焚香用。干透的核桃细枝起火很快,只需四五根,就能生旺一炉火。

  在住山前,我一直不知道柴火这样好烧,两三根柴火就能做成一顿饭,而且利用余火煮稀饭、煮茶更好。这在山外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91岁农村老太隐居终南山,饿吃野果渴喝山泉,海拔2400米不被打扰
八旬老人隐居终南山,与山为伴,修行近40年
奇闻|91岁老太隐居终南山,饿了吃野果、渴了喝山泉,每天坚持写日记!
行走在隐秘的终南空山(一)
陕西终南山“茅棚隐士”
【行者日记】火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