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珍珠港事变:美国人到底事先知道吗?

原标题:珍珠港事变:美国人到底事先知道吗?

作者:金牌评论

摘要: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美国因此正式参加二战。但最近关于美国事先知道日本的偷袭计划,故意演一出“苦肉计”来使粉碎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想的“阴谋论”说法非常盛行,那么美国到底事先是否知道呢?

航母全都不在港,是巧合还是故意?

美国地处北美洲,北面是地广人稀的加拿大,南面是国力贫弱的墨西哥,东西两面分别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从地缘政治角度国家安全是很有保障的。所以从美国建国开始,不管他人门前雪只管自己瓦上霜的孤立主义就始终是美国最主流的思想。

而到了二战爆发前的30年代,尽管欧洲和亚洲已经战云密布,战争可以说迫在眉睫,但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却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1937年10月,也就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三个月后,罗斯福总统发表了著名的“隔离演说”,他把战争比作会蔓延的传染病,就是想置身于战争之外,也难以保证不会到影响。就这样的演讲都遭到了孤立主义者的强烈批评,连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罗斯福事后都不无后怕的说:“你想领个头,但回头一看,身后没有一个人跟上来,这多可怕啊!”以至于罗斯福在1940年的总统竞选时就不得不再三向选民保证,绝不会将美国的子弟送上战场。

但是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罗斯福在国会要求对日宣战时,参议院是82票对0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通过了罗斯福的请求,正式对日宣战。国内民众也是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对日开战,孤立主义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因此后来不少人认为,当时美国政府的高层希望早日参战,但国内孤立主义的阻力太大,所以就是在知道日本要偷袭珍珠港后,故意不做防备,用“苦肉计”来粉碎孤立主义的反对。而这种观点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在珍珠港遭到偷袭的当天,美国航空母舰没有一艘在港内,是故意支出去躲避日军偷袭的。

图1:珍珠港事变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演讲,要求对日宣战,获得了国会几乎一致的支持

事实究竟如何呢?当时美国海军共有5艘现役的航母,分别是“列克星顿”号(CV-2)、“萨拉托加”号(CV-3)、“约克城”号(CV-5)、“企业”号(CV-6)和“大黄蜂”号(CV-7)。其中,“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属于大西洋舰队,自然不会在珍珠港。属于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母,“萨拉托加”号正在本土维修,“列克星顿”号三天前刚刚出海是给中途岛运送飞机,“企业”号则是在11月28日出海为威克岛运送飞机,按计划应在12月7日前返回珍珠港,但因为在海上遭遇风暴,所以延误了,在偷袭结束后才刚刚回到珍珠港。从这些情况来看,3艘航母都不在港,还是巧合的可能性更大。

另外,最关键的原因,当时海军头号主力舰,根本就不是航母,而是战列舰。航母在海军中甚至是被当作辅助舰艇,主要承担出动舰载机进行侦察和舰炮校射以及运送飞机这些杂活,完全是跑龙套的角色。如果美国事先知道日本偷袭,最符合当时逻辑的行动,就应该是将8艘战列舰派出港,而将航母留在港。但事实却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8艘战列舰全部在港!

图2:美国海军“企业”号航母,珍珠港事变时恰好没回到港内

要知道,在正式的军事典籍中是将二战初期的三大事件——1940年英国海军袭击意大利塔兰托军港、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和日本航母舰载机击沉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作为航母时代的开始,而直到经过了二战中一系列的海空大战,才算真正确立起航母在海军中头号主力舰的地位。所以把珍珠港事变时美国3艘航母都不在港作为美国事先就知道的论据,实在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了。

德国就是不上当

但是如果说美国高层完全不知道日本会偷袭,这也不符合事实。其实美国高层早就意识到了战争必然会蔓延到美国,而且美国早参战比远参战有利,但是国内孤立主义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所以罗斯福等一批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就只好采取小步慢走的策略,逐渐介入战争。

不过,美国最初的目标是对德宣战,因为当时美国核心利益是在欧洲而不是在亚洲。1935年美国通过的《中立法》就是孤立主义的产物,禁止美国公民向交战国出售军火。1939年9月,二战欧洲战争爆发后,罗斯福认识到必须要对英国进行援助,因此多次提出要对中立法进行修改。美国国会经过长期争论,最终于1939年11月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允许在“现购自运”的原则下向交战国出售军火。“现金自运”也就是现金结算,自己负责运输,表面上看对双方都是公平的,但实际上德国海军实力太弱,根本无力保护自己的运输船,自己运输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修正后的《中立法》完全就是偏向英国,为英国购买美国的军火开了一扇大门。

到了1940年9月,美国和英国签署协议,美国用50艘超龄的老驱逐舰,换取英国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等地的军事基地99年的使用权,同时可以无偿使用纽芬兰的阿根夏和百慕大岛基地。这个协议看上去是美国占了大便宜,但却从本质上已经改变了中立立场。除了向英国提供驱逐舰外,美国还直接参与到海上护航,9月5日罗斯福发布命令,沿美洲大陆海岸设立中立海区,由美军负责在中立海区的巡逻和为航行船只提供护航,同时宣布将驱逐中立海区里参战双方的作战舰艇。实际上声称严守中立的美国海军从一开始就将在该海区航行的德国船只位置通报给英国海军。

图3:美国海军四烟囱的老式驱逐舰,却换来了大西洋上多个基地99年的使用权,这个交易看上去美国占了大便宜,却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中立立场

战争的花销实在太大,没过多久,就连老牌的大英帝国都已经没有现金来为军火买单,因此在罗斯福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又于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也就是用租借的名义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包括军火在内的各种物质援助。这样英国不需要再付一分钱,就可以先把美国的军火拿来用了。

图4:1941年3月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

同时,美军在海上的护航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1941年8月起,美军开始承担起纽芬兰至冰岛之间的护航任务。9月4日,美军“格里尔”号驱逐舰在冰岛附近海域遭到德国潜艇的攻击,美舰规避鱼雷之后则还以深弹攻击,随后双方在高速机动过程中失去接触。罗斯福总统随即发表声明,宣布只要轴心国的潜艇进入美国防务所必须保护的海域,一经发现,不加警告立即攻击!——这就意味着美国中立国的立场已彻底改变了,从最初还保留表面上中立的“现金自运”,到后来设立的安全海域及驱逐舰换基地,再到租借法案,最后到“一见即打”,简直已经是事实上的参战了!只缺公开宣战的形式而已。但是德国很清楚,一旦国力强盛的美国参战,战争的前景就很难预料了,因此在没有彻底解决欧洲之前是竭力避免与美国开战,希特勒严令潜艇部队在攻击前一定要辨别清楚,绝对禁止攻击美国军舰。

图5:美国海军“格里尔”号驱逐舰,第一艘和德国海军潜艇交火的美国军舰

眼看面对美国已经是实质上的参战,但德国就是隐忍不发,竭力避免和美国开战。美国真还有点束手无策了,就在这时,日本倒跳了出来,让美国看到了西边不亮东边亮的希望,因为日本和德国是轴心国同盟,只要和日本开战,就可能顺理成章地和德国开战,于是美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目的就是诱使日本开第一枪!

美国是给日本挖了个坑

和对德国直接介入不同,美国对日本主要是以经济制裁手段来逼迫日本先开第一枪。而日本逐渐扩张的步伐,也正好给了美国逐步提升经济制裁的借口。

1939年2月,日本占领海南岛。美国随即在7月26日宣布《美日通商航海条约》在1940年1月到期后将不再续约。而根据《美日通商航海条约》日本可以向美国购买所需要的重要战略物资。比如1938年,日本90%的废铁废钢、91%的铜和66%的石油都是从美国购买的。

1940年7月,日本强行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今越南北部),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进行道义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集团正式形成。10月和12月,美国又接连宣布将废钢铁、铁矿石、生铁、钢等战略物资都列入了禁运范围。

1941年7月,日本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今越南南部),这下美国的反应更是强烈,8月1日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并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要知道在40年代,日本消耗石油的90%依赖进口,而进口的石油的80%来自美国,美国的石油禁运等于是掐住了日本的脖子,也是给日本挖好了一个大坑。日本此时依靠之前的积累,石油储备还能维持半年左右,但半年之后呢?在这样情况下,日本只好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面和美国进行外交谈判,争取取消石油禁运;另一方面准备采取军事行动,和英美荷兰等西方国家全面开战,夺取东南亚最大的油田——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油田。如果谈判不成,就采取军事手段。

其实,美日之间的外交谈判从1940年年底就已经开始,8月8日,日本驻美国的野村大使向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了新建议,开始了第二阶段谈判。9月6日的御前会议作出对美国妥协的决定,甚至考虑从中国部分撤兵,并由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首相——一般人以为强硬派人物东条担任首相,是说明日本已经决定走上战争之路。其实,日本的思路非常奇怪,东条担任首相是为美日谈判后的妥协预做铺垫,因为一旦需要妥协让步,只有东条这样的强硬派人物才能压得住军方的强烈反对,上台之后的东条内阁也确实是按照天皇“避免战争”的旨意在外交上准备对美妥协让步,以换取美国恢复出口石油。但是,同时日本也决定12月1日为最后期限,如果在这期限前不能和美国达成协议,那么就必须要采取军事手段了,因为日本的石油储备已经再也拖不起了时间了!

图6:东条英机担任首相,最初是想通过他来说服军队中的强硬派接受和美国妥协的谈判,但最终却成为了日本的战争内阁

11月,日本接连向美国提出了甲案和乙案,其中从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撤军的乙案是日本内定的最后底线了。但是美国此时已经破译了日本的外交密码,完全掌握了日本的所有底牌,而且美国就是要逼迫日本开第一枪,所以在11月下旬之前,都是在和日本虚与委蛇,甚至给日本造成很有可能通过外交谈判解决的假象。直到11月26日,也就是日本内定的12月1日最后时限前四天,国务卿赫尔才向野村大使和来栖三郎特使提出了美方的最后答复,也就是著名的“赫尔备忘录”,美国取消石油禁运的条件是日本从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撤出所有军队,不支持汪精卫政府,退出轴心国同盟等内容,这些条件日本根本是不可能接受的。

图7:美国国务卿赫尔(中)和日本大使野村(左)走出谈判会场

这样,摆在日本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将十年来所有的投入都放弃,从中国撤军,承认失败。要么和英美开战,既可以切断中国外援,又能从东南亚获得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最终决定对英美开战——而这也正是美国高层所希望的。

珍珠港遭袭美国确实没想到

11月27日,赫尔对陆军部长史汀生说:“我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下面就看你和海军部长的了。”此时,美国高层已经很清楚战争就要开始了。当天美国陆军部和海军部向太平洋地区所有部队发出了警报,通报和日本的谈判最终没能达成协议,日本很可能在未来几天发动战争。但是就在这封战争警报的最后美国军方判断日本可能的进攻目标是泰国、菲律宾或婆罗洲。

12月7日上午9时,美国海军情报处截获并破译了日本外务省发给驻华盛顿大使馆的最后指示,要求将对美国答复的最后部分于华盛顿时间13时(夏威夷时间12月8日8时,正是日本飞机预定的进攻时刻)前交给美国,然后销毁所有的密码机和密码本——美国收到这封电报,立刻判断出这个时间就是开战的时间,美国军方立即向太平洋地区部队发出了警报,但可惜这份警报珍珠港驻军没有收到!

现在所谓珍珠港事变是美国的苦肉计的说法,实在有些太荒唐了。首先,美国确实事先知道日本将要发动战争,这点确实是毋庸致疑的,但是对于日本具体进攻的地点,确实是不清楚,而且还错误判断为泰国或菲律宾,因为日本本土距离珍珠港足足有6000公里,在当时来说,要袭击如此之远的地方,简直难以想象的。

其次,珍珠港对于美国来说实在太重要,美国绝不敢冒这个关键的基地遭到毁灭的风险来搞什么苦肉计。在珍珠港,除了太平洋舰队的军舰和飞机外,还有比军舰和飞机更重要的海军油库和海军造船厂。因为即使在珍珠港的军舰和飞机全部损失,只要海军油库和海军造船厂还在,美国海军就能迅速恢复。但要是海军油库被毁,即使是军舰全部完好,也只能停在港内趴窝,根本无法出海。而海军造船厂的重要性就更大了,如果这个造船厂被毁,那么战争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受伤军舰就不得不全部回到本土造船厂修理,这个影响实在太大了。举例来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前夕,“约克城”号航母在不久前的珊瑚海海战中负伤,就是在珍珠港海军造船厂进行了三天三夜的紧急抢修,才能够赶上中途岛海战,并在这场决定整个战争进程的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果珍珠港造船厂被毁,那么“约克城”号就必然要回到本土修理,就不可能参加中途岛海战,不要说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可能整个战争的结局都要重写。而海军油库和海军造船厂没有在日军偷袭中被毁,完全是日军指挥官南云忠一没有发动第三波次进攻而匆匆返航,如果美国要搞苦肉计,就不想到这两个如此重要的设施被毁的严重后果吗?

图8: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造船厂,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价值要比停泊在珍珠港的军舰更大

再有,只要日本开了第一枪,不管是死2个人,20个人,还是200人,2000人,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可以粉碎孤立主义反对参战的阻力。而在珍珠港,美军总共有2403人死亡,255人失踪,1178人受伤,两小时里的这样惨重的伤亡,直到今天都是美军的最高记录。要是新闻界知道这是谁事先知道而故意让这么多美国人死于非命,这个内幕一旦曝光,那么策划这个苦肉计的高层人物肯定下台。如果知道日本会偷袭珍珠港,提前发出警报提高戒备,等日军开了第一枪后再还击,同样可以粉碎孤立主义,所以没有一个政治家会做这样的傻事。

图9:美国在珍珠港遭到了惨重的损失,两小时里的人员伤亡树直到今天依然还是美军的最高记录

至于有中国方面事先破译并通知美国的说法,更是荒诞不经了。因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计划高度保密,所有计划文件来往都是专人送达,从没有用电报发送,怎么破译?也有说是中统的密码破译高手池步洲破译了日本的外交密码,根据珍珠钢领事馆向日本外务省详细报告珍珠港美军情报,所以分析推测出日本会袭击珍珠港。要知道外交人员搜集驻在国的各方面情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当时不仅是夏威夷领事馆,日本驻泰国、新加坡等地的领事馆都在搜集当地情报,怎么能确定就一定是要袭击珍珠港?何况,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把美国也拖到战争中来,是最好不过了,即使得到了日本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也应该秘而不告才是。更何况,美国自己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日本的外交密码,所有日本各地使领馆和外务省的来往电报美国都一清二楚,还需要池步洲来破译来分析?而且池步洲的这一说法也只有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根本就没有任何官方的档案或史料来验证。

图10:池步洲,但是要说他破译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密码电报,就有些经不起推敲了

因此,美国事先知道,甚至说故意迫使日本发动战争,这一点都已经可以确定的——所以美国在太平洋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准备,包括在珍珠港调集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材,疏散飞机等。但对日本竟然把袭击的第一目标选在6000公里之外的珍珠港,却是美国根本没有预料到,这种疏忽大意才是造成珍珠港惨重损失的根本原因。

国际原油技术分析

行情回顾:

回顾上周五的原油价格具体走势,亚洲盘早间于此前上涨高位小幅回落位置开盘,开盘即时小幅反弹后持续窄幅震荡,直至欧盘时段开始油价出现一波反弹上行走势,且小幅上创前高,直至晚间美盘开始之后,油价出现一波快速下挫走势,并且直接下破前低,随后尾盘持续小幅震荡于日内低位,直至收盘,最终原油日K线收得一根大阴线。

前景展望:

今日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晚间美国方面将公布的11月就业市场状况指数(LMCI),预期将给原油带来短期指引。盘况方面,从日内走势看,亚洲盘时段表现较为平淡,多空交投情绪相对谨慎,欧盘则多头有所发力,延续前期反弹力度惯性上攻,小幅上破前高,但其力度十分有限,并没能明确上破短期重要压力位,而当日重点则在于美国走势,受消息面影响,油价急剧下挫,且幅度和力度都十分强势,一举下破前低,空头趋势持续,不出意外,建议短期内投资者以逢高做空为主,日内则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其后续反弹确认压力262左右的情况,若未能上破,则后续空头有望进一步下破历史新低,而下方无明确支撑,可谨慎参考前低附近支撑;消息方面,日内两大重磅消息,当日焦点之一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其结果该数据表现良好,进一步确认了市场对于美联储12月中旬加息的预期,初步施压油价下行,其次是焦点之二的OPEC会议,具体结果显示石油输出国组织计划维持产量在纪录高位附近,以继续保持其市场份额,并且前期有消息称可能进一步增产,这给全球已经供应过剩的油价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基本格局恐将在一定的时期内都将不会得到改变,因此多头很难有机会找到转机,建议投资者近期仍保持反弹做空的思路为主。

技术分析:

从今天早盘技术指标看短周期均线呈空头形式排列,日K线图看,MACD绿柱再次微现,短期空方动能稍占优势,RSI(9)始终保持在50位线下方附近小幅震荡运行,60分钟K线图看,价格维持再次小幅下穿多空分界线在其附近震荡下行,MACD绿柱持续放长,短线空方动能相对占优势, RSI(9)线快速下穿50位线后接近超卖区小幅震荡,布林带张口向下拐头运行,价格沿布林带上下轨之间运行,因此综合技术分析得知,今天原油短线趋势谨慎偏空,如图所示,

日内原油短期趋势谨慎偏空,建议日内短期操作逢高做空为主,空头激进者在价格上涨到262左右阻力位做空,目标257,止损266,若如上破266稳健者在270附近做空,目标265,止损274;多头激进者在价格跌到253支撑位附近短线做多,目标258,止损249,如继续突破249则稳健者到245多,目标250,止损241;

阻力位:262-270;

支撑位:253-245;

(注:一般第一阻力位是激进者做空买跌的机会,第二阻力位是保守者做空买跌的机会,反之,第一支撑位是激进者做多买涨的机会,第二支撑位是保守者做多买涨的机会,投资者可根据交易性格选择激进或稳健进场,不可无限扩大止损激进单做成稳健单,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新华铜:

日内新华铜短期趋势相对倾向谨慎看多,建议日内短期操作逢低做多为主,多头激进者可考虑若价格回调29100附近支撑后做多,目标30000,止损28700;空头激进者在价格上涨到30000左右阻力位确认后做空,目标29400,止损30400;

经济学知识更多原油投资资讯欢迎添加微信号:jppl4286【长按可复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珠港事件中,日本偷袭得手后为何却心凉了半截?
日军偷袭珍珠港是不是傻?50年后解密资料显示,美国太聪明
珍珠港被袭之秘 (上、下)
为什么偷袭珍珠港的是日本,美国不全力攻打日本而是先去打德国?
珍珠港事件之后,日本为何在远东战场失败的那么快?
自寻短见:日本当年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