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他致敬

向他致敬

/耕田书童

他是一株参天的大树,笑纳着小草的成长;

他是一道挺拔的山梁,笑迎着小河的流淌;

他是一抹灿烂的夕阳,笑看着人世的沧桑。

尽管这棵树不再风光,却福荫着许多儿郎。

尽管这道梁不再高昂,却福泽着他的家乡。

尽管这夕阳不再辉煌,却福报着层峦叠嶂。

他有一支灵性的笔,或画山河,或写文章。

他有一颗随和的心,或当面谈,或暗中访。

他有一副沧桑的脸,或忆从前,或向前望。

那是弟子的惆怅,任凭泪水哗啦啦地流淌。

那是启蒙的恩师,结束了追梦之人的流浪。

那是文学的殿堂,散发着中华文墨的芬芳。

注释:

【1】这首诗,是应邀之作。2016-5-10我收到新浪博客的博友“西秦汉子”的纸条:“朋友:您好!敬请您能对我的置顶的博文予以点评、指导,好吗?谢谢!祝福夏安!”

我当即点开他的博客,一口气读完,噼里啪啦,草就了这首蹩脚诗,赠送博友,献祭逝者。下面,全文摘录这位博友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陈忠实在我面前“认错”(原创)_西秦汉子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1846f0102wwe9.html

(2016-05-10 10:07:05)

2016429日中午,陈忠实老师辞世的噩耗传来,我的心灵顿时被巨大的悲痛淹没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转,止不住就洒落在了襟前。同时,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我和他初识、交谈的情景。

我知道“陈忠实”这个名字和第一次读到他的小说,那还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记得是在一个初夏的下午,在上语文课自习的时候,我看见我的同桌拿了一张并非当日的《陕西日报》在看上面的一篇文章,看得全神贯注的,我就问他:是啥好文章啊,看把你看得神情专注的?他说:这张报纸上登着一个叫“陈忠实”的人写的短篇小说,题目是《信任》,真耐看哩,真是“嫽扎咧”(关中方言,意思:太好了)!我和他开玩笑说:咋个耐看呢?难道比你咥一大碗羊肉泡馍还令你回味?他说:火车不是推滴,牛皮不是吹滴,这篇小说就是写得好啊!要不,我看完了,你仔细看看?我说:行啊,古人陶渊明说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话;遇到好文章,你可不能是“被窝里放屁—独吞”啊。我的这个同桌说:好,我现在就让给你先看,就权当是我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了啊。他一边说,一边就把报纸递给了我,我说:好啊,咱们整天在校园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看来这次你还是“学习雷锋见行动”了呢。同桌听了这话,说:你先看吧,看完了你绝对说写得好呢。我说:谢谢你了,如果真的很耐读,我就会把其中一些精彩的语句摘录在我的笔记本里。同桌也知道的,我一直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因为我很信服一个名人说过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

等我仔细阅读完《信任》这篇后来在1979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作品,作家“陈忠实”这个名字便深深地扎根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这篇小说还真是“嫽扎咧”!这篇小说给我的印象是语言朴实亲切,人物个性鲜明,结构布局巧妙,乡土气息极为浓郁;同时,这篇小说的主题深邃,读后能让人产生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读完后,我就把这篇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和里面一些精彩的语句记录在了我的读书笔记本上。这个笔记本,我至今还保留着。

人生在世,有许多事情是出乎自己意料的。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非常喜欢阅读陈忠实老师的作品,只要是报刊上有他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我一般至少要读两三遍的。不过,那时候我虽然是他的粉丝,但压根儿不敢奢望能见到他本人。可是,到了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等我在西安某大学中文系就读以后,我不但见到了陈忠实老师本人,亲耳聆听了他的文学教诲,还和他结成了“忘年交”。

19884月中旬的一天,我当时在读大二,中午放学后去学校学生食堂吃饭,路过学校行政大楼前面的宣传栏,看见宣传栏里贴着一张“启事”,内容是:今天下午两点半在地理系教学大楼某某号教室,我校中文系写作教研室邀请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来校做文学创作辅导讲座,欢迎全校的文学爱好者参加讲座。我一看,心里真是高兴极了:想不到我读了好多年陈忠实老师的作品,到今天下午才能见到陈老师本人呢。由于高兴,我中午在食堂里就多吃了一碗自己平时很喜欢吃的臊子面。

讲座是下午两点半开始,我和我们班的十六七个文学爱好者在两点十分就向一个能容纳八九十个人的大教室走去。这个大教室在学校图书馆的南侧。等到了这个大教室一看,来听讲座的的人还不少呢,有本校的一些教师,有各个系的爱好文学的大学生们,甚至还有学校的后勤上的一些职工。那次陈忠实老师刚一走进教室,我一看他本人,哎呀,还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哩。这个著名作家陈老师穿着朴素,棱角分明的脸庞上充满着活力,还真像一个朴实的乡村基层干部呢。不过,他那时毕竟才46岁,面孔虽然瘦削,但还不是《白鹿原》出版后的那副沟壑纵横、沧桑凝重的面孔。看着他的仪表,我忽然想到了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形式就是内容。怪道来他能写出一篇篇雄健浑厚、铿锵有力的文学作品,原来他本人就是一个宁折不弯、朴实庄重的关中硬汉子形象啊。

至今我还记得清楚,在那次讲座的时候,陈忠实老师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陕西文学的现状,在讲到这一方面的情况时,他列举了陕北、陕南和关中各地市的文学创作的一些作家和作品,他说,咱们陕西是全国的文学重镇,有许多地市的作家们辛勤笔耕,创作成就是很突出的。二是当今全国小说界的大致情况,在讲到这一方面的情况时候,他说了他对当时流行的许多作家热衷于模仿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喜欢在创作中借鉴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有关情况的看法。三是鼓励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要像柳青一样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多读多写,狠下功夫,争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就。

有意思的是,在陈老师的讲座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指着坐在最前排椅子上的一个人说:这位外国朋友,他今天也来参加这次讲座了,这令我非常感动!我对这位外国朋友和所有参加这次讲座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这话的时候,我就坐在这位“外国朋友”的身边,他哪里是外国人啊,他是家在新疆阜康县(现改名为阜康市,县级市)的我的一个哈萨克族的同班同学叶尔肯。这个叶尔肯同学是在新疆哈萨克草原上长大的小伙子,他的长相也完全有是哈萨克式的:高高的个头,敦实的身材,金发碧眼,碧蓝的眼睛像两汪深深的湖水一样,尤其是他的那一头自然卷曲的头发,还真跟现在哈萨克斯坦国家的人几乎一模一样!也难怪陈老师把他错认为是“外国朋友”呢,就连我第一次在我们班的教室里看见他以后,我还以为是前苏联国家派来的留学生呢。

自从那次听了陈老师的讲座以后,我对他本人和他的作品更感兴趣了,就在我就读的那所大学的图书馆里借了好些刊登着他的作品的书和文学杂志,然后仔细阅读了他的许多作品。到了19885月初的一天下午,我坐公交车再加上步行一截子路,来到了西安市建国路上的省作协大院内,直接来到了当时担任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的陈老师的家里拜访他。恰好那时他在家,那一次,我和他聊了近两个小时。

刚一在他的家里里见到他,我就对他做了自我介绍,我说我是某某大学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一直喜欢阅读您的作品,那次听了您的讲座,很受启发,所以总想当面拜访您,向您讨教。他手里拿着一根巴山雪茄烟,一边抽烟一边对我说:就是上个月我去你们学校搞的那次讲座啊,那次还有个坐在前排的外国朋友来听讲座了呢。我对他说:陈老师,您搞错了,那人不是“外国朋友”,他是我们班里的一个哈萨克族的同学,他家在新疆阜康县。他长得太有民族特点了,您就误以为他是“外国朋友”了啊。他和我一样,都是文学爱好者哩。陈老师听了我的话,不好意思的仰头笑了一下,说:那看来我错认了你的这个同学了啊。看来,我是犯了“以偏概全”的认识上的错误了啊,还以为只要是金发碧眼的都是外国人呢。我对他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都容易犯“以貌取人”和“以偏概全”的认识上的错误呢,难怪白居易说过“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话哩。他点点头,很认真的说:小伙子,你说的对啊。

那一次,我和陈忠实老师聊得很是投缘,他手中的雪茄烟一根接一根,屋子里烟雾缭绕。他的朴实无华、谦虚随和深深的感动了我,他在我心目里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后来,我只要一有空,就去他家里或办公室里拜访他,一直到他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和做了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之后,我们的“忘年交”式的情谊还保持着。

2】新浪微博的博友“@陈胤铭V”,2016-4-29说:“作为中国作坛陕军的三大领袖人物:陕北有路遥、陕南有贾平凹、关中大地当属陈忠实!《平凡的世界》、《古爐》、《白鹿原》已脍炙人口,成为三秦大地的代表!文坛从此再失巨匠!陈老,一路走好!人间从此无忠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峰专栏|绵长的思念
关中汉子陈忠实
陇上对话陈忠实之短篇小说
微评 ▎《白鹿原》:文学与历史
史记 陈忠实传
白鹿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