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凤阳有座龙兴寺,原来朱元璋在这里出家留下了三铜

朱文鑫摄影
发布时间: 20-11-2403:39旅游领域创作者

安徽滁州的凤阳是有故事的地方——到了凤阳,是一定要去寻找一下当年朱元璋的历史痕迹的,那么,明朝皇家寺庙龙兴寺是他出家的地方——凤阳县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有座龙兴寺,为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朝开国皇帝敕建。于是,踏着雨雪,走进了龙兴寺。听寺院的主持说,初建之时,规模宏大,有"僧童骑马关山门"之说,寺由中都名匠营建,雕刻精细,规制宏传,等级甚高,是中都城的重要建筑之一。加之朱元璋御制龙兴寺碑文,御书"第一山"碑,增加了龙兴寺的威严。

寺主持是2002年来的寺院的,对于寺内的一砖一瓦都如数家珍,他带我一一观看讲述,明万历诗碑、砖雕等文物,至今完好。殿外四口硕大的铜锅,格外引人注目,传为寺僧做饭所用,不难想象当年寺僧之众;殿前东西两侧各有古槐,枝桠纵横,为古寺增辉;殿内陈列有明代铜鼓和铜铸幽鸣钟,为皇家寺院的见证。

龙兴寺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皇觉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被称为圣庙。是中国名刹之一。历经600余年的风雨沧桑,大部分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2002年春,又新建成临路牌楼一座。寺内原有清朝所植古槐本已枯萎,自90年代寺院重修后竟又发芽开花,复得生机。

主持告诉我,寺中至今还保留着三件宝——也就是三铜。一是铜鼓:古代铜鼓有两种,一是乐器,一是法器。作为乐器,它最早产生于南蛮之地。《桂海虞衡志》:“铜鼓,古蛮人所用.....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四角有小蟾蜍,两人异行拊之,声似轉鼓。”至今我国云南广西少数民族仍有铜鼓舞蹈。作为法器传说是僧人礼仟时敲击之器。明代般寺院均用革鼓,唯独龙兴寺用铜鼓。

二是铜钟:龙兴寺铜钟为报时器,重4吨。明代以来拜谒游览龙兴寺的文人官宦,为铜钟写下不少诗句,极赞钟声洪亮清远。明代庐山僧有“云深寻幽径,风细听疏钟”之句。马楷有“洪钟迎晓日,绀殿出重霄”之句。清人有“龙归沧海寺龙兴,带晚钟声不住闻”之句。特别是明朝凤阳教谕罗惠所作《龙兴钟声》形象比喻,如闻在耳:“御扎亲书第一峰,良工郑重铸宏钟。气雄禅寺安神鼎,响彻黉宫起卧龙。暮夜击来雷隐隐,晓天撞出雾溶溶。楞伽声并书声朗,道教时闻振聩聋。”近人顾学方有“石碣铜锅今尚在,钟鸣十里若惊雷”、“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句。

文革中,钟亭被拆,铜钟移至鼓楼,作防空警报之用。现钟存龙兴寺大雄宝殿内。

三是铜镬,也就是铜锅:龙兴寺大雄宝殿后,左右两边对称排列4只铜镬,4只铜镬中有3只尖底,1只平底。镬为古代无足鼎,属于锅釜之类的煮烹炊具。龙兴寺鼎盛时期有僧众500人,铜镬的容量足可供食。但从摆放位置和厚度来看,不大可能作为实用,当是镇寺重器,亦能显示僧人之众。

寺院还有一座“第一山碑。原碑为明太祖朱元璋御书,原立于山门内御书亭。《凤阳新书》:“御书亭,在龙兴寺内,洪武十六年建,内有圣主御书'第一山’三大字,勒石树立,制极高邃,为中都之壮观也”。官员周启陪蜀王祭皇陵,曾作《中都龙兴寺御书第一山》诗。明末,亭、碑皆毁。清康熙时,在山顶重新树碑建亭,至清末亭复毁,惟穹碑矗峙碧峰间。建国后,此碑保持完好。碑高3米多,字大如斗,正楷,系仿朱元璋书,笔力奇横。“文化大革命”初期,该碑被砸,碑亭遗址尚存1对石础。现大悲亭旁“第一山”碑为后来根据原碑拓片而复刻。

其实寺中的第字是草字头,据说,朱元璋以草字头书写第字,意为一介草民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凤阳龙兴古刹
古寺寻幽 之 隆兴寺
遍布大江南北的书法“第一山”
清风中的明皇陵
凤阳的明皇陵
庐山御碑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