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与苏轼的真实关系
王安石与苏轼一辈子为敌?看完这几首诗,才知道他们的真实关系
2020-08-12 08:57作家

林语堂先生说过:“笔者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国内文化圈总会引起人们敬佩的竖起大拇指,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轼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才华横溢,诗文气质别具一格,以乐观豁达著称。至宋代以来,苏轼凭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满腹才华在后世圈粉无数。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王荆公,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宋代改革先锋,在中央财政不足,政府尾大不掉的现实下,力排众议施行变法。梁启超曾经评价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王安石坚定不移的态度,为后代的改革家们提供着强大的精神指引。

同一个时代,政见、性格迥乎不同的两人,却有着同样为国为民的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有后人说他们是政敌,也有人说他们是惺惺相惜的君子之交。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到底如何?或许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几首诗中找到答案。

一、《上神宗皇帝万言书》

熙宁四年(1071),初露锋芒的苏轼向宋神宗递交了著名的《上神宗皇帝万言书》,洋洋洒洒的万字文中,苏轼激烈地抨击了新法的弊端,并直接攻击王安石及其所属的新党。说变法导致“物论沸腾,怨讟交至,公议所在,亦可知矣”,并劝诫神宗“惟陛下以简易为法,以清浄为心,使奸无所缘,而民德归厚,臣之所愿厚风俗者,此之谓也。 ”苏轼的行为,引起了王安石的愤怒,他让担任御史的谢景温弹劾苏轼。两人的争执最终以苏轼请求出京任职而结束。

二、《湖州谢上表》

元丰二年(1079),苏轼出任湖州知州,下车伊始,就给皇帝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却不想祸从口出,被有心之人抓住了把柄,洛党以此为契机,再结合苏轼之前的文章诗篇,挑出个中字句,如“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带些情绪的文字,给苏轼扣上罪名,以此打击苏轼所在的蜀党。洛党弹劾苏轼“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断定苏轼无礼于朝廷,应当斩首,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在苏轼的人生转折点——“乌台诗案”发生时,以往苏轼的政治盟友几乎都鸦雀无声,朝廷上“倒苏”之声更是甚嚣尘上。据记载,加上苏轼的弟弟苏辙在内,只有三个人挺身而出为苏轼说话,其中就有王安石。

此时王安石已经退隐,但还是毅然动用了宋神宗给他的特殊奏事权,向神宗进谏,不应该“因言判罪”,直言“岂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王安石的这份奏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乌台诗案的判决。后来苏轼没有被斩首,而是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流放黄州。

这件事情,也证明了王安石绝非落井下石的小人,他对苏轼也并非憎恶仇视。而正如时人评论的那样,王安石是一个“拗相公”,只坚持自己的“道”,执拗却正直。

三、《次荆公韵四绝》

元丰七年(1084),苏轼从黄州被迁官至汝州,迁官途中,苏轼特地取道金陵,去看望王安石,王安石也“野服乘驴,谒于舟次”。他们在金陵同游数日,看遍金陵的山水,写下了不少名篇。深度交游之后,两人对彼此有了更好的印象,王安石赞苏轼诗句“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一句。”,而苏轼其人也是“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苏轼则直接戏称王安石为“野狐精”,可见两人已经放下政治场上的是非,互相欣赏了。

两人相处三十余天,才依依不舍地分别。后来,闲居在家的王安石或许想起这段愉快的经历,还曾经写下一首《北山》表达闲适的心情,苏轼亦和韵一首《次荆公韵四绝》:“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如果看到这首诗,那些说苏轼和王安石是仇敌的人,恐怕就会改变自己的观念了。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一位是三起三落的朝臣,一位是二出二退的宰相,两人虽然在不同的阵营,却都怀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一种文以载道的士大夫精神。这也是为何,江湖夜雨之中,两人相逢,放下曾经的仇怨,成为彼此惺惺相惜的知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猫茶社||酒色财气论诗
可惜风流总闲却 ——王安石和他的朋友圈
王安石:荆公大家,野老狐精
宋人也有“宁做我”
从“乌台诗案”看清苏轼的名士嘴脸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关系究竟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