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理古国简介

大理古国简介
 
 
 
大理国王宫                                                       大理古城
 
        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是位于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古时代的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国家。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
  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简    介
 
        大理国,中国中古时代国家。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国为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 4 个月之后,善阐(昆明)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五华楼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复改国号为大理。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
  大理政区与南诏相当 , 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相当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大理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陆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
  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陆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版图疆域
 
  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政区与南诏相当,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
 
        政治状况
 
  大理国的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脱胎于军事民主制度,借鉴了中央王朝的政治制度设置,进行了民族内部的改革。大理 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陆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经济文化
 
  大理的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 ,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内陆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云南,对各族人民起了促进作用。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白文是用汉字写白语,读白音的。今昆明古幢公园内的石幢,是大理时石雕的仅存硕果。此外,壁画和木刻艺术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大理国有多名国王禅位为僧。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当地民俗讲究“家无贫富皆有佛堂,少长手不释念珠。”大理国与南诏被称为“妙香古国”不仅是因为这时期佛教僧徒众多,更重要的是佛教的三大体系在这里都存在,这里还是云南境内的佛教支系阿吒力教主要流传地。
 
        对外关系
 
  大理与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等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十一世纪,缅甸蒲甘王国一世王阿奴律院率领使团到大理朝拜佛牙,受到大理国的热情接待。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的《张胜温画卷》,是一部辉煌巨作,画了大理国国王利贞皇帝率文武群臣官员虔诚礼佛的景象;画了大理国佛教的诸佛、菩萨等;还画了“16大国王众”参加礼佛的胜况。
 
        帝王世系
 
  大理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都,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大理是中国西南边疆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周围就居住着白族先民。西汉元封年间,始建叶榆县。唐宋时期先后建立的“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延续了五百多年,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节目中观众将了解到南诏古国的历史,以及大理地区文化形成的渊源。
 
        崇圣寺三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一直是一个儒、佛、道等各种宗教文化盛行的地区,这里有着名佛教建筑崇圣寺三塔。那么,三塔究竟是何时修建、怎么修建的?它又讲述着怎样的故事呢?
 
        大理古乐
 
  南诏古国时期,大理的文化已经是相当的繁荣。除了宗教文化,大理人民还创造了非常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艺术,这种音乐被称为是洞经音乐。为什么称它为洞经音乐呢?洞经音乐又是怎样产生的?
 
        大理古国
 
 
大理白族民居
 
  大理古国从形成到灭亡共经历了350年的时间,这是一个经济、文化各方面高度发展的时期。民间贸易,物资往来频繁;手工业、农业生产等技术发展迅速;建筑、雕刻等造型艺术技术精湛;特别是宗教文化与本地民族宗教信仰高度融合。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它一直能够与中原和平相处,偏安一隅?
 
        鸡足山
 
        来到大理还有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那就是鸡足山。这里为什么会叫这样一个名字呢?鸡足山之所以出名,是和一位历史名人分不开的,这个人就是徐霞客。徐霞客和鸡足山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呢?鸡足山又有怎样的魅力,能让徐霞客这样的“游客”放下行囊停留下来?有人称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令人费解的谜。
 
        石钟山石窟
 
  南诏古国和大理古国的那段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太多难解的谜团。其中一个谜团就是,在长达几百年的统治中,前后几十位国王王妃,直到今天竟没有一个墓葬挖掘出土,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墓葬,这些墓葬到底在哪?学术界有一种推测,墓葬有可能就在石钟山附近。研究南诏、大理国历史的人都说,这里的历史太神秘、太神奇了,片言只字都是宝贵的。
 
        风花雪月
 
        “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这是人们对大理自然风光最为集中的概括。大理人为什么会想到用“风花雪月”这四个字来概括大理的风光呢?
 
        大理兰花
 
  整个大理古城自古以来就是繁花似锦的天堂。大理的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但同时也具有高寒、温暖、炎热河谷三个截然不同的气候带,所以形成了这里特有的垂直气候和植物垂直分布的表现。特别适合植物生长,所以境内植物异常繁茂,品种众多,尤以兰花资源分布最为广泛,是全国其他省区不能比拟的,有专家就曾这样说“中国兰花在云南,云南兰花在大理”。
        寺 登 街
 
 
大理街道
 
  在大理,我们会经常提到一个概念——“茶马古道”,大理是这条古道上的重要一站。到底为什么叫“茶马古道”呢? 随着现代公路的开辟畅达,那条天堑古道的完整形象早已不复存在,它大半被现代公路所覆盖,小半因人迹罕至而荒芜。
  但是在大理却有着这样的一个集镇“寺登街”,这里仍然保留着当时茶马古道时期的繁荣,它被称作是“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走进寺登街,人们还能清晰地看到当年“茶马古道”上南来北往的马帮在这里留下的痕迹。
 
        鹤庆金银铜器加工
 
  大理鹤庆县的新华民族旅游村。这个村子有着悠久的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历史,早在明代这里就开始制造民间手工艺品,有手镯、戒指、项链、胸佩、腰带等,这种民间手工艺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目前已形成了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生产格局。在全村的两千多人中,就有一半人从事工艺品加工,并且户户的产品没有一样的,可以说是一村一业、一户一品。村里的产品主要销往西藏、四川、青海等地,有的还远销泰国、印度等国家呢。
 
        白族扎染
 
  大家都知道,风、花、雪、月说的是大理的四景,就是指上关的风、下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其实大理何止四景,在美丽的苍山洱海之间,无论是在城镇街道,还是在乡村田间,还有一中以白和兰为主色交织成的非常纯朴的情调。扎染,是大理的又一道风景。
 
        巍山古城
 
  大理是一个白族自治州,不过在这个自治州内还有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居民以汉族、回族和彝族为主。五代十国的时候南诏古国建都在此。巍山古城始建于元代,今天整座巍山县城仍完好地保持了600余年前建城时的棋盘式格局,虽然有些建筑已经遭到破坏,但在这古色古香的古城风貌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一种难得的祥和和宁静。
 
        苍    山
 
 
大理苍山
 
  没有来过大理的人,认识大理大都源于两个出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金庸先生一部《天龙八部》使古老神奇的大理涂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二是六十年代的电影《五朵金花》,电影所展现的大理风光、云南音乐、白家风俗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苍山、洱海、蝴蝶泉也因此声名远扬。 蝴蝶泉的名满天下不仅是因为电影《五朵金花》艺术化了苍山洱海,更因为"南诏蝶会"的传说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弥渡——小河淌水的故乡
 
  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里孕育出来的民歌,如今已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在中国广为传唱,而且还走向了世界。它被世界音乐界称为“东方小夜曲”,并入选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曲目,成为在金色大厅中演奏的惟一一首中国曲目。
 
        洱海人家
 
  千百年来,围绕着苍山洱海,留下了无数让后人遐想的传说故事,苍山洱海是白族人民的象征,是大理的象征。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白族文明的源头,它在孕育辉煌灿烂的白族文化的同时,也为与它相依为命的人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节目中就让我们走进洱海边,去看看洱海人家的生活,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大理古国留宝幢
 
        简    介
 
  唐天宝年间,南诏灭,置拓东节度使。公元763年冬,南诏王东巡,到今昆明,见此地“山河以作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就于765年春,命长子凤伽异在昆明筑拓东城,“居二沼(次于南诏王)佐镇抚”,起到“威慑步头(今建水、蒙自一带)恩收曲靖”的作用。(见《南沼德化碑》)公元781年,寻阁劝改拓东为鄯阐,其后又称“上都”、“东京”。南沼王常来这里居住。大理国时期相沿,以相国高氏镇守。各族人民在这里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拓东古幢,就是其中之一。
 
        历    史
 
  这座古幢,原在金汁河畔的地藏寺中,故名地藏寺经幢。寺早废,经幢亦半埋土中,1919年发现,经整修,加铁栏,建坊门,辟为公园,并以古幢命名。因古代该地为拓东城,幢现存拓东路,故常呼“拓东古幢”。
  幢为方锥状,七层石雕。高约7.5米,基座为八角形的磐石,边上刻莲花;层与层之间有界石,既是本层之盖檐,又是上层之基石。界石边上均有雕刻。由下往上,各层的情况是:幢基为圆鼓形,周雕八龙,两龙为一组,盘柱嬉戏形成“二龙抢宝”之态。
 
        层    数
 
  第一层,雕四大天王像,像高约一米多,披甲戴育,手执斧钺,威严庄重。三人足踏鬼奴。一鬼奴肌肉暴起,右手挽蛇。蛇嘴正触鬼奴下饿腭;另二名鬼奴戴镣。一天神足下三人,中间一人以双手各托天王一足。
  第二层,为四神坐像,各有表情;衣裙隆起,筋节毕现,极富立体感。
  第三层,雕绕续坐像四尊,坐像间之四面各雕佛及菩萨一组。各神佛面目和蔼,雕刻精细,造型优美。
  第四层,雕八坐佛,四隅略大。其中两佛面部有损坏。
  第五层,球状,无人形,雕灵鹫。
  第六层,有庑殿四座,每座内雕佛像五尊。
  第七层,圆柱形,壁上雕像。
  最上为葫芦形宝顶,周围刻莲花瓣座,今莲瓣多已损坏。
  整个经幢共雕神、佛像200余尊。布局严密,层次分明;表情各异,比例协调;刀痕道遒劲,备极精巧;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不愧是云南宋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经幢的第一层下八角形的界石上,刻有汉文的《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和《发四弘誓愿》。这些文字,都是直行楷书。从此可看出经幢是大理国时期的文物。为研究宋代大理国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来自: 咖啡与烟 >《消失的古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理国的建立灭亡经过?
与苍山对视(图文)
大理导游词
金秋杯◇创新微赛 || 敬伟德(百万人选择的文学创新高地)
七彩云南游记---图说大理
南诏古国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