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楷书鼻祖钟繇代表作《宣示表》,值得吾好好学

钟繇(151-230)


钟繇

  三国魏书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或作许昌人。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初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即位,改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转平阳乡侯。明帝时封定陵侯,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卒谥成侯。工书法,书学曹喜、刘德昇、蔡邕。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自言精思学书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
  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因此在他的真书中也带有浓厚的隶意。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唐朝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钟繇在书法上是下过苦功的,尝自称:“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入语,以指就座边数步之地书之,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可见其矢志专一的学习态度。有一次,他在当时一个著名书家韦诞家中看见一篇蔡邕论笔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于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灵丹救之。及诞死后,繇阴发其冢,始得之,书遂大进,可见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后人将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云:“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虞世南云:“钟太傅师资德昇,驰骛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妍。其传世书作真迹已无存。《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唐张怀瓘《书断》云:“太傅虽习曹、蔡隶法,艺过于师,青出于蓝,独探神妙。”又云:“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虽古之善政遗爱结于人心,未足多也。草书则卫索之下,隶行入神品,八分草书入妙品。”郑元祜云:“元常《荐季直表》,其法度与《戎辂表》无少异,汉季楷法全是隶,其古雅可见,于后二王为翰墨宗匠,顾岂能外此哉!”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后人临摹。

注:繇,音yóu。

楷书鼻祖钟繇,代表作《宣示表》,值得吾好好学,笔法更值得悟!

阅读 6241

颜其艳/书写中国

我们学习钟繇的《宣示表》。首先要了解钟繇这个人。魏钟繇,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⑤,如厕⑥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⑦,最妙者八分⑧。

本 名 钟繇 字 号 元常 出生地 河南 主要成就三国魏大臣
注释编辑
①钟繇(yáo):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
②刘胜:行书首创者。抱犊山:山名,在河南境内。
③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魏文学家,对文字书法很有研究。韦诞:魏书法家。
④蔡伯喈(jiē):东汉人,工书画。
⑤被穿过表:被子被手画穿了。
⑥如厕:到厕所去。
⑦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
⑧八分:汉字书体名。
翻译编辑
魏国的钟繇,字元常,少年的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了三年书法,然后和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书法家)讨论书法技巧。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的真迹,韦诞很吝啬,不给钟繇。钟繇(气愤地)捶打自己的胸部,直至吐血。曹操用五灵丹救钟繇,钟繇才得以活命。直到韦诞去世,钟繇让人盗掘了韦诞的坟墓,这才得到了蔡伯喈的真迹。于是钟繇用笔更加的奇妙了。钟繇专一考虑书法,躺在床上,被子被手(练字)写穿了,去厕所去一天也忘记回房。看到世间万物,都书写下来。钟繇善于写楷书、行书、草书,写的八分字最为巧妙。

原文编辑

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度其拳拳,无有二计。高尚自疏,况未见信。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信也。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里语曰:何以罚?与之夺;何以怒?许不与。思省所示报权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虑。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粗表二事,以为今者事势,尚当有所依违,愿君思省。若以在所虑可,不须复貌。节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译文编辑
大意如下(如需精准译文,恐非一时之功): 尚书在朝廷上宣读了孙权的请求,只所以公文通告,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下传给群臣,想必是让臣子们献计献策。古代贤君治国,朝廷也可采纳粗野之民的建议。而钟繇我最初是贫贱之人,与先帝也没有什么亲情或交情,但却受到不少恩惠。意外地受到宠爱,于公于私都颇得重视,这种优厚的待遇一直至今。钟家两世荣华,蒙受国恩,我岂会不自思量。我常常夜不能眠,想到自己粗鄙疏浅,不能报国。皇帝似乎对孙权的投降的请求不以为然,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不敢再申述自己的意见。但又想到,如今的天下,大部分已为我魏国平定,孙权之所以来献礼投诚,想必是震慑于陛下的天威。估计他是有诚意的,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高高在上者本来就容易与人疏远,况且我们也没有让他们见到我们的诚意。如今孙权拿出诚意来,想要我国相信他,其实他很担心我们会不相信他,这时我们应该以诚信待之,安抚他的不够自信。他所请求的,不应该不答应。如果答应了他,他的使节回去以后,也不必指望他一定能信守诺言诺言;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他请求而不答应,他一定就会孤注一掷与我国作对了。答应了他而他不真的来归附,那失信在他。俗话说:答应给人的东西又抢回去,就该处罚他;答应他的却不给他,他就会被激怒。我思前想后,觉得朝廷公示的孙权所上之书,如何定夺,终归是圣上之事,作臣子的不能左右。当年我与荀彧(字文若)跟随先帝之时,也曾遇到几件事,与今天的事情况类似。简单地说两件(两事的具体描述可能钟繇另附了,不在此表之中),我觉得如今的情势,应该对今天的事情有参考意义。惟愿陛下斟酌。如果您觉得我所想有道理,也不用回复。总之决定权在陛下。考虑到我的建议有可能不被采纳,所以我就不亲自把这个表交给陛下了(而是托人转交)。
钟繇小楷编辑
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
钟繇 宣示表(5张)
之后传下来的是逸少的临摹本,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八分古意,全是真书笔法,是元常的杰作,也可以说是楷书之祖。
钟繇:三国魏河南长葛人,字元常,官至大傅,故世称钟大傅。陈思《书小史》称其善书,师曹喜、刘德升、蔡邕。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其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传说钟繇在当时书家韦诞住所,见蔡邕真迹,苦求不得,心急槌胸,因而呕血。太祖曹操拿五灵丹救活了他。韦诞死后,钟繇密使人盗发其冢,终获蔡邕手迹,因而领悟到“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始得其笔法精髓。
钟繇向他儿子钟会讲书法时曾说,我精思学书30年,每逢和友人相谈,则画地广步探讨书法,被子因练字而被划破,每见大自然万物,则探索其形象而书之。可见其功力之深。钟繇的书法,

这是原帖局部。钟繇是三国时期魏初的大书法家。他是文献记载中第一位以擅长正书而闻名于世的书法家。其书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后世将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为书法的最高典范。

这些图片是钟繇宣示表放大版,供学书者学习。

我觉得学古人书法,不只是要学会写以及学习书法技巧等,更要学习古人学书的精神,学习他们创作书法作品的真正内涵,包括创作的背影,创作的真正意愿等。学会揣摩古人创作当时的心情,了解他的心里状况,为什么会这样写等等,真正学会与古人对话。这样才能把古人的法帖临好,把神抓住。真正好的书法,是要有神,且形神兼备。必须是神采为上!

俺临写钟繇的放大版,临的还不到位,我会继续努力,力争临的更好。何况学书之人,临古人的法帖是一辈子的事,笔耕不断,必须天天坚持,才能不断进步。活到老,学到老,临写到老。直到老了,临不动了为止。学书之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撒网,不但不会进步,反而会退步。劝君还是不要学了。不进则退,这样学习书法就没有意思了,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不如回家卖红薯,还能挣点零花钱!当然,作为练习写毛笔字还是可以的,修身养性,不要说是练书法。因为书法是有法度的,离开法就称不了书法了。书法是一名纯真的艺术,来不得半点虚伪。如果说是练毛笔字,想写就写,不写就不写,也不要考虑临帖,自己的自由体,想咋写就咋写,这样当然可取了。一定要区分书和书法的关系,也就是写字和书法的关系,不要弄混了。只有书法才称呼艺术,所谓的自由体写毛笔字,你就是写到99岁,那永远也只是写字。

哈哈,喜欢袁牧这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苔藓自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
「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青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花如米小」苔不会开花的。「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哈哈,俺也要学《苔》,靠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抵抗癌症病毒,坚强的活着,好好写书法。让自己的余生像牡丹一样开的更艳丽!

这是俺自拟的人生感悟四字句:水墨女子,靠水而居。如水人生,与世无争。观天地美,赏花草香。书海结缘,追寻古意,其乐无穷。与墨为伴,勤于笔耕,独享其中。淡泊名利,寻求唯美。修身养性,健康长寿!


作者:颜其艳,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红旗飘飘书画院理事,中国产经新闻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教育学会会员,中国商界艺术家联合会会员,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员,国际华人榜书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等。与以后的王羲之并称“钟、王”,为后世所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楷书是大众艺术
赵孟頫书苏轼《前后赤壁赋》935个高清大字
学书法要敬畏传统,不要轻易否定古人
学书法,看看古人是怎么在楷书上下功夫的,有时候不能太聪明!
“真书鼻祖”钟繇,书法水平极高,当之无愧的“书法史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