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敬终如始,则无败事


2021
03/07
08:35

《道德经》有云:“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故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我们普通人做事经常由于不能善始善终,往往会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做事只有做到敬终如始,这样才会少有失败的情况发生。

敬终如始的道理,常见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典籍中。《左传》有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意思相近的说法,还有《礼记·表记》里的“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汉代刘向《说苑·谈丛》中的“慎终如始,常以为戒”,唐代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里讲的“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等等。这些古训都在告诫世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开始时仔细谨慎,在过程之中毫不懈怠,自始至终保持一种热度和韧劲,如此便不易出现失误乃至失败。

谈敬终如始,首先要探讨始与终的辩证法。荀子说,“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有始就有终,有生就有灭,终而复始,生生不息。北宋理学家程颐曾在《周易程氏传》中写道:“夫有始则必有终,既终则必有始,天之道也。圣人知终始之道,故能原始而究其所以然,要终而备其将然。”他认为,始与终相接相续,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和谨慎,相机而动、顺势而为,才算得上智者贤人。

钱穆在《中国思想史》中也有一番论述。他认为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思想家,是因为能对“一事实一问题,穷年累月,不断注意思索,甚至有毕生殚精竭虑在某一问题上”,但有一些事情和问题是一两个人穷尽毕生精力也无法解答的,于是后人便沿着他们开创的路继续深入,“如是般想去,便成为思想史”。这虽是在讲思想家和思想史的产生过程,但是也涉及到了始和终的问题:有思考的开始,有思考的结果,即为有始有终;有思考的开始,倘若一代人没能思考出结果,下代人继续思考,这就是终而复始。

敬终如始、善始善终,才能成就事业。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一次次做对选择。泰山半山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与险峻的山峰相比,这段平路无需攀登、路平地阔,游人爬累了,大多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他们选择的方式是不贪恋、不停步,敬终如始,继续向前,直至登顶。成就事业除了要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态度,还需要水滴穿石的韧劲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否则临事而惧、见异思迁,就会像《资治通鉴》中提到的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一样,前半生“智勇忠信有足称者”,但盖棺论定时却被评价为“罪又甚焉”。

敬终如始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价值取向。我们应始终谨记,在前进道路上,要时刻防止胜利在望的自满和不思进取的懈怠,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敬终如始。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绝不能有停停步、歇歇脚的念头,必须时刻牢记敬终如始这一修身之要、成事之道,以顽强的毅力、不变的初心,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如此才能成大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俗释义《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
中登集团学习群:《道德经》四句话,读懂人生大格局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笔记:64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