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汉朝历史上,有着这些名不副实
前言:
说起西汉的历史,很多人会想起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这两个阶段。但其实,这种说法,其实都存在着一半的名不副实。
1、 文景之治
首先不可否认:汉文帝在位期间,确实做到了与民休息。这也算是延续了高祖、惠帝、吕后摄政时候的政策。并且在汉文帝时代小有所成。汉景帝也基本上执行了之前的路线。不过,汉景帝和其父亲汉文帝存在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汉景帝十分喜欢折腾。并且,在汉景帝的折腾之下,汉朝发生了很多悲剧。汉景帝在位时期,诸侯国问题成为了汉朝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当然这个社会问题确实有必要解决。不过,对于诸侯国问题的解决,其实最好的策略,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奉行推恩令。这个政策其实可以兵不血刃的解决诸侯国问题。
按照汉朝的传统:诸侯国的国王都有很多的儿子。但是只有自己的嫡长子才有权利继承王位。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执行的推恩令,其实等于争取了诸侯王嫡长子之外,其余的儿子们。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诸侯王的其他儿子们,都不能继承诸侯王的王位。而汉武帝的这个政策,却可以给他们带来福利。因此即便是诸侯王想造反,诸侯王的儿子们出于机会成本考虑,甚至出于维护自己的权益考虑,也会选择支持汉武帝的政策。但是汉景帝在位的时候,却并没有想到这么好的办法。汉景帝通过简单粗暴的办法,直接从诸侯国那里瓜分封地,结果导致了诸侯国集体反对汉景帝,甚至还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
虽然这场叛乱得到了平息,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汉景帝在这个问题上确实十分失败。并且本着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原则:虽然主张打压诸侯王的主意是晁错出的,但是如果没有汉景帝同意的话,晁错再怎么建议,其实也是无济于事的。但是让人感到哭笑不得的是:诸侯王起来造反的时候,汉景帝居然幻想通过处死晁错,来换取诸侯王的谅解。而诸侯王觉得:汉景帝轻易做出让步,其实是怕了诸侯王,于是,诸侯王的造反声势更加浩大了。其实这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汉景帝是一个出尔反尔的人。并且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所谓的文景之治,最起码在汉景帝在位期间,就不能视为治世:毕竟不说别的,七王之乱这样的大规模动乱,就充分说明了:景帝盛世的不存在。其实单独从皇帝的标准来看,汉景帝就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皇帝,最起码不能用明君来形容他。因为汉景帝的猜忌心理十分强:比如说汉景帝晚年,因为猜忌战功显赫的周亚夫,而捏造罪名杀害周亚夫。当然客观上来说:周亚夫也确实做了很多不对的事情。比如汉朝的军队里面,很多人表示只认同周亚夫。周亚夫身为武将,却得到了大众的这样认同,这其实就是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不过汉景帝完全可以把事情处理得体面一些:因为,当时的周亚夫已经风烛残年,汉景帝完全可以通过架空周亚夫,从而去除威胁,而没必要采用一些鸡鸣狗盗的方式,来对待大汉朝的这么一个功臣。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景帝不是一个好皇帝。
2、 昭宣中兴
所谓的昭宣中兴,还得从汉武帝时代说起。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汉朝经过了60多年的休养生息,因此,汉朝当时的情况可以用财雄势大来形容。汉武帝于是希望在这个时候做出一番作为,于是汉武帝针对匈奴发动了长达40年的战争。同时汉武帝还针对西南地区,以及西域地区,也发动了军事战争。打仗,在任何时候都是对财富的巨大消耗,因此汉武帝在位时期,汉朝的社会财富因为战争被挥霍一空。以至于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汉朝就已经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汉武帝此时想起了60多年前,秦始皇去世以后,农民起义在秦朝全境爆满,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崩溃。汉武帝深深的知道:如果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补救的话,那么汉朝的江山也会更换主人。于是汉武帝决定改变以往的政策,恢复民力。不过这些政策真正落实下来的时候,是在汉昭帝的在位时期。汉昭帝登基的时候,还是一个孩子,当时汉武帝留给这个孩子的江山,可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并且,汉武帝临终之前,给汉昭帝留下了几位辅政大臣。这几位辅政大臣在辅政期间,虽然也有所努力,但是,汉昭帝时代的社会,依旧没有什么恢复的起色。
并且汉昭帝在位的时间很短,甚至汉昭帝去世的时候,连儿女都没有留下,就去世了。汉昭帝去世以后,皇位辗转由汉宣帝继承。在汉宣帝在位中期,经过汉武帝在位后期、汉昭帝在位时期以及汉宣帝在位初期的休养生息,汉朝这才有所复兴。甚至有历史学家认为,西汉王朝的巅峰时期,其实就是处于汉宣帝时代。而从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知道:汉宣帝在位的中期,汉朝才真正实现了复兴,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昭宣中兴:所谓的昭宣中兴,其实汉昭帝不过是挂名的,而宣帝中兴,其实才是实打实的中兴。
汉宣帝的后继者们: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等西汉皇帝,都是在汉宣帝的家底下,继续着汉朝统治,不过,在汉哀帝在位期间,西汉再度开始没落,各类社会问题不断发生,最终,为西汉的政局动乱,埋下了伏笔。
结语:
其实很多历史名词在设立的时候,往往具备着一定的修辞成分和概括意义。比如说明朝的历史上,存在着著名的万历中兴,以及著名的万历怠政。这些,其实都发生在万历时期。但是万历在位四十多年,前后期差距很大。而历史类概括词语里面,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算是典型。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
昭宣之治概述
汉武帝临终前留下了两道遗诏,为一个盛世奠定了基础
汉朝“昭宣之治”和唐朝“贞观之治”,哪个更加强盛?
为何汉朝明君多出自西汉,而东汉总是默默无闻,有一个重要原因
霍光被灭族的背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